第30章 地理的重要性
推荐阅读:万界守门人、魔王大人深不可测、给历史名人当导游,祖国又惊艳了、我在英超造豪门、科研从博士生开始、怪物来了、穿越之莫问人归处、神农道君、玄学嫡女算卦灵:吃瓜续命她最行、LOL:世界第一红温型中单!、
第30章 地理的重要性
高拱之所以要跟朱载坖讲这些,其实也是为了朱载坖能够对大明现在脆弱的财政现实有一个大概的认知,先在朱载坖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并期待着将来万一有一天朱载坖能够继承大统,千万不要像今上这般挥霍无度。
朱载坖叹息道:“原来京师竟然如此危机,一切供给居然要从南直隶等地发来,万一运河有失,这还得了?”
高拱听到朱载坖的这声叹息后,心中很是激动,他本以为朱载坖对这种枯燥的地理课程没有多少兴趣的。
没想到朱载坖在听完自己的一番话后,竟然把注意力放在了运河之上。
而这也正是今天高拱想要讲的最重要的地方。
高拱道:“运河系于南北,是一千年前的隋朝倾全国之力所开凿之河道,南起余杭,北至京师。沿途所经过之地有浙江,南直隶,山东,北直隶等地。且运河之上还有多达六十万漕工及其背后无数家庭依附于此河生存。”
“所以运河之重,堪比泰山!朝廷每年都要拨款几十万两白银用于运河的清淤维护,为的就是保证这条运河能够畅通无阻,沟通南北,使得京师安定。”
朱载坖听到这里又不禁说道:“可是运河狭小,所运之物力紧张至极,且沿途还要供养六十万漕工及其身后家庭,这一番帐算下来,学生以为不如放弃运河,改为海运。从松江府太仓起运,沿海过莱州,至天津卫,如此一来不仅消耗减少,而且海面广阔,所通行之运力不知又能翻几倍。”
高拱万万没想到朱载坖竟然对大明的地理已经了解这么深入了,居然还知道松江府的太仓,这让高拱很是意外。
不过这时候也不是探究朱载坖为何会知道这些地理知识的时候。
高拱顺着朱载坖的话也开始延伸解释。
高拱说道:“海运固然有其优势,但海运风险极大,一旦发生海难,不仅所运货物全失,就连随船船员也万难有生还之机。且运河之上所系之漕工多达六十万巨。若真改海运,这六十万人以及这六十万人身后家庭之人吃喝用度又该如何解决?”
“一旦不能为这六十万漕工提供新的生计,使其有新的生存依附,那对朝廷而言也将是一场泼天之难!故而治国之道并不在于财赋之多寡,而在于天下之安定。若能最大限度保证天下之安定,有些问题即便是一直存在,也不能一刀切之。”
高拱这地理讲着讲着就讲到了治国和政治上的问题。
朱载坖在听到这番话后,他想都没多想,直接蹦出一句,“那就想法子开源,想法子制造就业。将那六十万漕工分流到新的行业里面,如果可以的话,对于一些技术类的工种,朝廷和地方官府也可以组织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让这六十万漕工有更多的选择。这就不就把问题解决了吗?”
朱载坖的话也让高拱眼睛一亮,他没想到朱载坖这么小的年纪还有如此深远的见识。
不过这种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度可是极大的。
先不说其他的问题,就单说开源的问题,如今大明立国已经将近二百年了,这二百年里所积累的问题以及这二百年间世家大族们盘根错节的势力发展,无不限制着朝廷的开源之举。
所以朝廷要想开源,简直就是千难万难的事情,所以为今之计,朝廷除了在仅有的田赋,盐铁,茶马等朝廷垄断的行业之中紧缩财政之外,也已经别无他法。而且根据高拱这些年的观察,高拱也发现朝廷这些年所能收到的田赋也在逐年减少,而这其中的问题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
还有就是盐铁和茶马等贸易,这些生意虽然都是朝廷垄断的,但是管理这些生意,还是需要依靠各地豪强以及各地负责茶马和盐铁的官员共同出力。
可是这些人长久的在地方之上,也早就形成了利益联盟,朝廷所能收到的盐铁和茶马之税也是越来越少。
由此可见现在的大明是真的病了,但要如何医这个病,高拱虽有一定的想法,但他也清楚现在自己人微言轻,并不能改变什么。
而且一旦他敢在这个时候发声,先不说皇帝陛下会不会听,其他对他有意见的官员们说不定就会借机攻击和陷害于他。
因此高拱想要为大明医病,他也只能将希望寄托给大明未来之君,也就是他现在所教的学生——裕王朱载坖!
所以在这一番思考之后,为了不打击朱载坖对未来的憧憬,高拱对着朱载坖也是夸道:“王爷所言极是,若是能为朝廷开源,能想法子引导六十万漕工于他处谋生,兴许还真的是一条治国良策。”
朱载坖笑道:“我也就是随口说说而已,朝廷的事情还是得由陛下决断和内阁及六部公卿们商议才行。先生接着讲,学生就爱听这门天南海北的课程,能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
高拱听到朱载坖的话,也定了定神,他刚刚讲地理的时候有些东西确实有点超纲了,但是朱载坖的反应也着实让高拱惊喜。
所以在接下来的讲课之中,高拱也就不再拘泥于形式,开始放开思绪的讲课。
高拱如数家珍的将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风土人情和行政设置,以及这些地方的基本情况都大致的给朱载坖讲了一遍。朱载坖听着高拱现在讲的这节课,恍惚间也有了一种回到初中学习的感觉。
那时候的朱元也和现在的年岁差不多大,但那时候的朱元却是第一次接触到了地理这门新鲜的课程。
朱载坖依稀还记得当时的地理老师也姓高,至于叫高什么,朱载坖也记不得了。
但朱载坖还是很骄傲的记得自己在当时也是班级之中为数不多的几位地理及格的学生。
想到这里朱载坖就忍不住唏嘘起来,朱载坖一直以为地理应该就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不仅可以教育人们了解自己,了解世界,也可以让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这对一个的世界观塑造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地理偏偏不受任何人的重视,它只能被人嫌弃成一门无用的“副科”,连升学考试都不考它。
所以在后世互联网发达的世界中,朱载坖也经常看到一群不知道世界为何物之人,在网上大放厥词的以为自己天下第一。见到这种情况,朱载坖就会觉得这种人就是没有完整世界观的人,他们只会沉醉在自己认知的世界里夜郎自大,并被有心之人塑造成二极管的极端性格。
(本章完)
高拱之所以要跟朱载坖讲这些,其实也是为了朱载坖能够对大明现在脆弱的财政现实有一个大概的认知,先在朱载坖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并期待着将来万一有一天朱载坖能够继承大统,千万不要像今上这般挥霍无度。
朱载坖叹息道:“原来京师竟然如此危机,一切供给居然要从南直隶等地发来,万一运河有失,这还得了?”
高拱听到朱载坖的这声叹息后,心中很是激动,他本以为朱载坖对这种枯燥的地理课程没有多少兴趣的。
没想到朱载坖在听完自己的一番话后,竟然把注意力放在了运河之上。
而这也正是今天高拱想要讲的最重要的地方。
高拱道:“运河系于南北,是一千年前的隋朝倾全国之力所开凿之河道,南起余杭,北至京师。沿途所经过之地有浙江,南直隶,山东,北直隶等地。且运河之上还有多达六十万漕工及其背后无数家庭依附于此河生存。”
“所以运河之重,堪比泰山!朝廷每年都要拨款几十万两白银用于运河的清淤维护,为的就是保证这条运河能够畅通无阻,沟通南北,使得京师安定。”
朱载坖听到这里又不禁说道:“可是运河狭小,所运之物力紧张至极,且沿途还要供养六十万漕工及其身后家庭,这一番帐算下来,学生以为不如放弃运河,改为海运。从松江府太仓起运,沿海过莱州,至天津卫,如此一来不仅消耗减少,而且海面广阔,所通行之运力不知又能翻几倍。”
高拱万万没想到朱载坖竟然对大明的地理已经了解这么深入了,居然还知道松江府的太仓,这让高拱很是意外。
不过这时候也不是探究朱载坖为何会知道这些地理知识的时候。
高拱顺着朱载坖的话也开始延伸解释。
高拱说道:“海运固然有其优势,但海运风险极大,一旦发生海难,不仅所运货物全失,就连随船船员也万难有生还之机。且运河之上所系之漕工多达六十万巨。若真改海运,这六十万人以及这六十万人身后家庭之人吃喝用度又该如何解决?”
“一旦不能为这六十万漕工提供新的生计,使其有新的生存依附,那对朝廷而言也将是一场泼天之难!故而治国之道并不在于财赋之多寡,而在于天下之安定。若能最大限度保证天下之安定,有些问题即便是一直存在,也不能一刀切之。”
高拱这地理讲着讲着就讲到了治国和政治上的问题。
朱载坖在听到这番话后,他想都没多想,直接蹦出一句,“那就想法子开源,想法子制造就业。将那六十万漕工分流到新的行业里面,如果可以的话,对于一些技术类的工种,朝廷和地方官府也可以组织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让这六十万漕工有更多的选择。这就不就把问题解决了吗?”
朱载坖的话也让高拱眼睛一亮,他没想到朱载坖这么小的年纪还有如此深远的见识。
不过这种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度可是极大的。
先不说其他的问题,就单说开源的问题,如今大明立国已经将近二百年了,这二百年里所积累的问题以及这二百年间世家大族们盘根错节的势力发展,无不限制着朝廷的开源之举。
所以朝廷要想开源,简直就是千难万难的事情,所以为今之计,朝廷除了在仅有的田赋,盐铁,茶马等朝廷垄断的行业之中紧缩财政之外,也已经别无他法。而且根据高拱这些年的观察,高拱也发现朝廷这些年所能收到的田赋也在逐年减少,而这其中的问题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
还有就是盐铁和茶马等贸易,这些生意虽然都是朝廷垄断的,但是管理这些生意,还是需要依靠各地豪强以及各地负责茶马和盐铁的官员共同出力。
可是这些人长久的在地方之上,也早就形成了利益联盟,朝廷所能收到的盐铁和茶马之税也是越来越少。
由此可见现在的大明是真的病了,但要如何医这个病,高拱虽有一定的想法,但他也清楚现在自己人微言轻,并不能改变什么。
而且一旦他敢在这个时候发声,先不说皇帝陛下会不会听,其他对他有意见的官员们说不定就会借机攻击和陷害于他。
因此高拱想要为大明医病,他也只能将希望寄托给大明未来之君,也就是他现在所教的学生——裕王朱载坖!
所以在这一番思考之后,为了不打击朱载坖对未来的憧憬,高拱对着朱载坖也是夸道:“王爷所言极是,若是能为朝廷开源,能想法子引导六十万漕工于他处谋生,兴许还真的是一条治国良策。”
朱载坖笑道:“我也就是随口说说而已,朝廷的事情还是得由陛下决断和内阁及六部公卿们商议才行。先生接着讲,学生就爱听这门天南海北的课程,能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
高拱听到朱载坖的话,也定了定神,他刚刚讲地理的时候有些东西确实有点超纲了,但是朱载坖的反应也着实让高拱惊喜。
所以在接下来的讲课之中,高拱也就不再拘泥于形式,开始放开思绪的讲课。
高拱如数家珍的将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风土人情和行政设置,以及这些地方的基本情况都大致的给朱载坖讲了一遍。朱载坖听着高拱现在讲的这节课,恍惚间也有了一种回到初中学习的感觉。
那时候的朱元也和现在的年岁差不多大,但那时候的朱元却是第一次接触到了地理这门新鲜的课程。
朱载坖依稀还记得当时的地理老师也姓高,至于叫高什么,朱载坖也记不得了。
但朱载坖还是很骄傲的记得自己在当时也是班级之中为数不多的几位地理及格的学生。
想到这里朱载坖就忍不住唏嘘起来,朱载坖一直以为地理应该就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不仅可以教育人们了解自己,了解世界,也可以让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这对一个的世界观塑造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地理偏偏不受任何人的重视,它只能被人嫌弃成一门无用的“副科”,连升学考试都不考它。
所以在后世互联网发达的世界中,朱载坖也经常看到一群不知道世界为何物之人,在网上大放厥词的以为自己天下第一。见到这种情况,朱载坖就会觉得这种人就是没有完整世界观的人,他们只会沉醉在自己认知的世界里夜郎自大,并被有心之人塑造成二极管的极端性格。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3049/5058295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