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拜山头
推荐阅读:我儿快突破、光明之路、重明仙宗、NBA:奇迹缔造者、我有一枚命运魔骰、我以神明为食、神佛竟是我自己、我的谍战岁月、绝境黑夜、万灵仙族:御兽长生、
第379章 拜山头
本来朱载坖以为李春芳升职去了太常寺之后,大明书局的总编辑可能要赵贞吉兼任一段时间之后,嘉靖皇帝才有可能找到一位合适的人选顶替过去。
但事实上这件事情很快就被嘉靖皇帝给落实了。
嘉靖皇帝诏令翰林院修撰陈以勤为裕王府讲官,掌大明书局总编辑事。
就这样以往都没被朱载坖在意过的陈以勤就这么的出现在了他的视野之中。
说到这个陈以勤,其实他和朱载坖之间的渊源还是挺深厚的。
只不过一些小小的历史变动,就使得陈以勤和朱载坖之间总是擦肩而过,没有真正的相遇。
在原来的历史之中,陈以勤在嘉靖三十一年的时候,刚刚丁完母忧就被任命为了裕王府讲官,而且这一任就是九年,在这九年里陈以勤对朱载坖也是倍加羽护,甚至几次为了裕王的利益,不惜跟严世蕃义正言辞的对着干。
所以,当时的裕王对陈以勤也是倍加感激,不仅亲自手书“忠贞”二字赐了他,还写过“启发宏多”这样的词褒扬陈以勤对自己的教导之情。
由此可见,陈以勤在原来的历史轨迹之中,对裕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
只可惜他“生不逢时”,赶上了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这样悍臣辈出的时代,所以,在这一对比下,就把他给比的黯淡无光,以至于后来人聊起“嘉隆”这段历史,经常将他忽略不提。
这一次嘉靖皇帝的谕旨就像是历史修复器一样,一下子就把陈以勤给拉回到了原来的历史轨迹之中,使他也成为裕王府中的属官之一。
当然这可能也是一个巧合,因为人家陈以勤也是有真才实学的。
在嘉靖二十年的时候陈以勤就已经高中进士,并被选庶吉士,二十四年就充任为《大明会典》纂修官,二十六年监考会试,就凭这份履历和学识,人家来到大明书局担任个总编辑,那也是绰绰有余的。
而且嘉靖皇帝为了强化朱载坖对弘文馆和大明书局的绝对领导权,也在陈以勤的正式任命之前,先给加了一个裕王府讲官的身份,将其彻底烙印上了裕王印记,才派过来让他担任大明书局总编辑。
可见嘉靖皇帝对朱载坖的关心和看重也是没得说,他就是想明明白白的告诉陈以勤到了大明书局之后,应该听谁的话。
否则的话,嘉靖皇帝干嘛非要这么曲折的搞一个这样的任命呢?
陈以勤得到了嘉靖皇帝的谕旨任命之后,立刻就到了裕王府这边拜山头。
朱载坖在王府见到陈以勤的时候,也好奇的打量了一下陈以勤。
陈以勤见到朱载坖之后,就态度认真的一拜:“臣陈以勤拜见王爷。”
朱载坖听着陈以勤的口音,觉得有点耳熟,朱载坖说道:“陈先生可是蜀中人士?”
陈以勤回道:“臣是顺庆府南充县人。”
朱载坖笑道:“怪不得本王觉得你的口音和赵贞吉很像,原来你俩是老乡呀。”此刻也在裕王府中一同候着赵贞吉跟着笑道:“王爷当真厉害,臣以为这些年在京师的雅言熏陶下早就没了家乡口音,没想到王爷竟然一下子就听出了臣和陈讲官的来历。”
朱载坖笑道:“这不算是本事,主要是你们四川人的口音太独特了,本王听过几遍就能记住了。不过话说回来,你们四川是真的出人才,西汉的司马相如、卓文君、扬雄以及北宋的三苏等,这些人都是你们川中大才。现在陛下又将你们二位蜀中大儒都送到了本王这里,本王真是受宠若惊!”
陈以勤和赵贞吉听到朱载坖这么夸他们,两人的心情一下就更明朗了起来,觉得跟着朱载坖的前途也更加光明了。
热场的话说完了,朱载坖又对着陈以勤说道:“陈先生,大明书局的工作和你之前在翰林院做的事情不太一样。在翰林院的时候,陈先生可能是要负责一些重要的具体的典章史料编辑,这种工作需要的一丝不苟的严肃态度。”
“但是大明书局有些不同,大明书局的理念开拓新风。那么既然是新风肯定也就会有一些不是那么严肃的要求,有些地方甚至还会有些‘出格’。所以,本王希望陈先生到任大明书局之后,能够尽快熟悉大明书局内的工作内容,了解大明书局工作方向。”
陈以勤听到朱载坖这番话后,他立刻回道:“臣明白。王爷放心,臣非是泥古不化之人。之前大明书局所出的每刊《大明风华》臣都有在读,就连新近的《射雕》后续之作《神雕》,臣也在读。”
“对于这种之前并不受主流重视的小说文体,臣近来也多了很多的思考。古人常说‘雅俗共赏’,可是真正能做到雅与俗共赏的文章之事,放眼古今亦是极少极少。”
“而大明书局却在王爷的指导下确定了以杂文、小说为主的新文风思路。这一类文风以往之时所重者甚少,以至于历代以来很少文人愿意以此为主。可当臣真的认真研究过了之后,才发现历代以来所能传播甚远甚广的故事,几乎都是出自于历代小说家之手。”
“远的臣就不讲了,就本朝为例。二百年间我大明文人可称璀璨者不乏其人,但有些人只闻其名而难见其文。所以,硬要说这些人可代表我大明文脉,臣认为实难名副其实。”
“但有些名不见经传者,如《三国演义》之作者罗贯中,《水浒传》之作者施耐庵等,这二人虽文名不盛,但其小说却能传颂百年而不衰。”
“由此可见我大明之文风文脉较比前朝而言,也已经开始渐有风格。所以新近之作便也就有了《西游释厄传》,《金瓶梅》以及这两年热火的《射雕》,还有今朝备受关注的《神雕》。”
“因此臣以为要想继续保持和发扬我大明之新风,就必须遵守王爷之前所定之略,以杂文、小说为新体,讲述专属于我大明的文脉故事。”
听着陈以勤这一番大论,朱载坖都忍不住要哎呀一声了。
不愧是翰林院出来的高材生,说起话来就是头头是道,就是听着充满道理,让人没法反驳。
朱载坖呲牙笑道:“陈先生能有如此高见,本王也是欣喜之至!以后你有什么事情什么问题,和赵先生一起商议便是。真的拿不定主意的事情,只管来找本王,本王别的不行,但肯定能抗事。”
陈以勤听到朱载坖这话也顿时感动不已。
虽然这些年陈以勤跟个小透明似的,但是京中的任何风吹草动,陈以勤也都是有关注的,他很清楚眼前的这位少年王爷并非表面那么简单,要不然以高拱,张居正,还有那个怼天怼地的海瑞,怎么可能会如此相安无事的在裕王爷手下做事呢?
由此可见,裕王定非凡人也!
所以,陈以勤刚刚一到朱载坖这边,他就摆好了位置。他绝不会以王府讲官自居,要知道在他之前高拱和张居正已经是王府侍读了,人家俩的才学可不比他差一星半点。
因此,陈以勤很清楚嘉靖皇帝对他裕王府讲官的任命,其实就是为了让他可以更好融入到裕王的小集体之中,而不是真的让他去当老夫子教儿子的。
(本章完)
本来朱载坖以为李春芳升职去了太常寺之后,大明书局的总编辑可能要赵贞吉兼任一段时间之后,嘉靖皇帝才有可能找到一位合适的人选顶替过去。
但事实上这件事情很快就被嘉靖皇帝给落实了。
嘉靖皇帝诏令翰林院修撰陈以勤为裕王府讲官,掌大明书局总编辑事。
就这样以往都没被朱载坖在意过的陈以勤就这么的出现在了他的视野之中。
说到这个陈以勤,其实他和朱载坖之间的渊源还是挺深厚的。
只不过一些小小的历史变动,就使得陈以勤和朱载坖之间总是擦肩而过,没有真正的相遇。
在原来的历史之中,陈以勤在嘉靖三十一年的时候,刚刚丁完母忧就被任命为了裕王府讲官,而且这一任就是九年,在这九年里陈以勤对朱载坖也是倍加羽护,甚至几次为了裕王的利益,不惜跟严世蕃义正言辞的对着干。
所以,当时的裕王对陈以勤也是倍加感激,不仅亲自手书“忠贞”二字赐了他,还写过“启发宏多”这样的词褒扬陈以勤对自己的教导之情。
由此可见,陈以勤在原来的历史轨迹之中,对裕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
只可惜他“生不逢时”,赶上了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这样悍臣辈出的时代,所以,在这一对比下,就把他给比的黯淡无光,以至于后来人聊起“嘉隆”这段历史,经常将他忽略不提。
这一次嘉靖皇帝的谕旨就像是历史修复器一样,一下子就把陈以勤给拉回到了原来的历史轨迹之中,使他也成为裕王府中的属官之一。
当然这可能也是一个巧合,因为人家陈以勤也是有真才实学的。
在嘉靖二十年的时候陈以勤就已经高中进士,并被选庶吉士,二十四年就充任为《大明会典》纂修官,二十六年监考会试,就凭这份履历和学识,人家来到大明书局担任个总编辑,那也是绰绰有余的。
而且嘉靖皇帝为了强化朱载坖对弘文馆和大明书局的绝对领导权,也在陈以勤的正式任命之前,先给加了一个裕王府讲官的身份,将其彻底烙印上了裕王印记,才派过来让他担任大明书局总编辑。
可见嘉靖皇帝对朱载坖的关心和看重也是没得说,他就是想明明白白的告诉陈以勤到了大明书局之后,应该听谁的话。
否则的话,嘉靖皇帝干嘛非要这么曲折的搞一个这样的任命呢?
陈以勤得到了嘉靖皇帝的谕旨任命之后,立刻就到了裕王府这边拜山头。
朱载坖在王府见到陈以勤的时候,也好奇的打量了一下陈以勤。
陈以勤见到朱载坖之后,就态度认真的一拜:“臣陈以勤拜见王爷。”
朱载坖听着陈以勤的口音,觉得有点耳熟,朱载坖说道:“陈先生可是蜀中人士?”
陈以勤回道:“臣是顺庆府南充县人。”
朱载坖笑道:“怪不得本王觉得你的口音和赵贞吉很像,原来你俩是老乡呀。”此刻也在裕王府中一同候着赵贞吉跟着笑道:“王爷当真厉害,臣以为这些年在京师的雅言熏陶下早就没了家乡口音,没想到王爷竟然一下子就听出了臣和陈讲官的来历。”
朱载坖笑道:“这不算是本事,主要是你们四川人的口音太独特了,本王听过几遍就能记住了。不过话说回来,你们四川是真的出人才,西汉的司马相如、卓文君、扬雄以及北宋的三苏等,这些人都是你们川中大才。现在陛下又将你们二位蜀中大儒都送到了本王这里,本王真是受宠若惊!”
陈以勤和赵贞吉听到朱载坖这么夸他们,两人的心情一下就更明朗了起来,觉得跟着朱载坖的前途也更加光明了。
热场的话说完了,朱载坖又对着陈以勤说道:“陈先生,大明书局的工作和你之前在翰林院做的事情不太一样。在翰林院的时候,陈先生可能是要负责一些重要的具体的典章史料编辑,这种工作需要的一丝不苟的严肃态度。”
“但是大明书局有些不同,大明书局的理念开拓新风。那么既然是新风肯定也就会有一些不是那么严肃的要求,有些地方甚至还会有些‘出格’。所以,本王希望陈先生到任大明书局之后,能够尽快熟悉大明书局内的工作内容,了解大明书局工作方向。”
陈以勤听到朱载坖这番话后,他立刻回道:“臣明白。王爷放心,臣非是泥古不化之人。之前大明书局所出的每刊《大明风华》臣都有在读,就连新近的《射雕》后续之作《神雕》,臣也在读。”
“对于这种之前并不受主流重视的小说文体,臣近来也多了很多的思考。古人常说‘雅俗共赏’,可是真正能做到雅与俗共赏的文章之事,放眼古今亦是极少极少。”
“而大明书局却在王爷的指导下确定了以杂文、小说为主的新文风思路。这一类文风以往之时所重者甚少,以至于历代以来很少文人愿意以此为主。可当臣真的认真研究过了之后,才发现历代以来所能传播甚远甚广的故事,几乎都是出自于历代小说家之手。”
“远的臣就不讲了,就本朝为例。二百年间我大明文人可称璀璨者不乏其人,但有些人只闻其名而难见其文。所以,硬要说这些人可代表我大明文脉,臣认为实难名副其实。”
“但有些名不见经传者,如《三国演义》之作者罗贯中,《水浒传》之作者施耐庵等,这二人虽文名不盛,但其小说却能传颂百年而不衰。”
“由此可见我大明之文风文脉较比前朝而言,也已经开始渐有风格。所以新近之作便也就有了《西游释厄传》,《金瓶梅》以及这两年热火的《射雕》,还有今朝备受关注的《神雕》。”
“因此臣以为要想继续保持和发扬我大明之新风,就必须遵守王爷之前所定之略,以杂文、小说为新体,讲述专属于我大明的文脉故事。”
听着陈以勤这一番大论,朱载坖都忍不住要哎呀一声了。
不愧是翰林院出来的高材生,说起话来就是头头是道,就是听着充满道理,让人没法反驳。
朱载坖呲牙笑道:“陈先生能有如此高见,本王也是欣喜之至!以后你有什么事情什么问题,和赵先生一起商议便是。真的拿不定主意的事情,只管来找本王,本王别的不行,但肯定能抗事。”
陈以勤听到朱载坖这话也顿时感动不已。
虽然这些年陈以勤跟个小透明似的,但是京中的任何风吹草动,陈以勤也都是有关注的,他很清楚眼前的这位少年王爷并非表面那么简单,要不然以高拱,张居正,还有那个怼天怼地的海瑞,怎么可能会如此相安无事的在裕王爷手下做事呢?
由此可见,裕王定非凡人也!
所以,陈以勤刚刚一到朱载坖这边,他就摆好了位置。他绝不会以王府讲官自居,要知道在他之前高拱和张居正已经是王府侍读了,人家俩的才学可不比他差一星半点。
因此,陈以勤很清楚嘉靖皇帝对他裕王府讲官的任命,其实就是为了让他可以更好融入到裕王的小集体之中,而不是真的让他去当老夫子教儿子的。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3049/505833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