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 > 文豪1983 > 第1章 余切的决定一

第1章 余切的决定一

推荐阅读:末世之三国无双极寒之下不养刁民道修大佬在未来写小说致富从填线炮灰到横扫千星全球进化:我移植了至高神心她也有翻车的一天科技强国:国宝竟是我自己宠妾灭妻?反手一纸休书甩渣男脸上我在星际重著山海经黄泉逆行

    第1章 余切的决定一
    1983年夏天相当炎热,万县太白岩脚下,一株黄桷兰树前围着一群市民,大家都仰着脸瞧着树干上粘贴的布告。
    布告上说:《红岩》杂志社征求文学作品,每千字五元起,下面盖有鲜红的大印。
    五块钱,可以买三斤猪肉,或是十斤鸡蛋。
    作为川东门户,万县地区的月工资水平在30元到60元之间,这是城镇里的水准,乡村地区更低。
    而一本《红岩》杂志要四毛钱,并不便宜,尤其是围着的人大多穿便宜的蓝灰色化纤、粗布。
    然而,布告面前,有不少定期购买《红岩》杂志的市民,当然也包括其他文学杂志,比如《当代》、《昆仑》以及《川省文学》……
    这是一个《安娜卡列尼娜》这种严肃文学动辄卖出几百万册的时代,大量“纯”文学杂志得以畅销,广大群众对文学的热情难以想象。
    即便物质再怎么贫乏,人们也舍得购买一些消遣。
    不少家庭省吃俭用也要买收音机和电视,它不单是人的饥饿问题,而包含了对精神世界的复杂追求。
    ——
    余切从人群中挤出来,找到他那二八大杠,拨了下铃,匆匆往邮局骑去。
    他要寄送的,正是这次征文的投稿,一篇名为《天若有情》的中篇小说,十来万字。
    得益于刊物和出版条件的变化,大量二三百页页码的文学期刊创办,中篇小说很吃香。
    比如管谟业的《红高粱》、李存宝的《高山下的环》,阿成的《棋王》,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稿费也很不错。作家在这时候是有钱人。
    余切有个四十年之后的灵魂。
    上辈子他是小有名气的网文写手,正在攻读自己的经济学博士学位;前身则是复读两次考燕大却总是棋差一着的同名同姓倒霉蛋,于高考前夕眼前一黑,挂在了自己的课桌上。
    余切继承了这位的遗愿和记忆,前几天,他如愿拿到了燕大的录取通知书。
    现在读书的性价比很高。
    今年,大陆会毕业第一批完全本土培养的博士生,这些人的普遍水平不高,跟不上世界主流水准,但数十年后,因为占了坑,拿到了远超实力的江湖地位和资源。
    没办法,八十年代的空白太多了。
    文坛也不怎么样,比如这一时期某重要流派称之为“现代派”,主张全盘照抄和文艺复兴欧美自20世纪以来的各种作品,十年二十年走完别人百年走过的路。
    于是出现了涉及“阴暗面”、“猎奇”、“性”、“潜意识”等风格作品,以及创作在道德判断上暧昧不清的人物,尝试意识流,多线叙事,荒诞描述等等。
    你是否感到这些出现在乡土中国十分抽象?
    抽象就对了,本来就是无根之木、东施效颦。
    以余切的知识水平,在这个时代熬十来年,混个智囊进社科院问题不大,再次,他也能创业二十年后上富豪榜。
    他可以有决定一,决定二,甚至决定三,牌太多简直打不完。
    但余切决定,先把自己的天赋带到文坛上。
    83年是个特殊的分界线,似乎正进入到文字工作者的黄金年代。
    往前看,料峭的寒意逐渐消失,对文字的包容度变高,往后看,合法赚钱的路子并不多,因为春风这时候还不明朗,不免会把脆弱的芦苇连根拔起。
    所谓枪打出头鸟,这十年间,做生意不是好选择。
    起码还不是时候。
    有港地户口吗?
    有台胞证吗?
    还是老实写小说吧。
    这次投稿的《天若有情》,是一个后世看来普通的商业故事,剧情、人设相当程序化,然而,放在这个年代会有奇效:
    【涉黑华弟因抢劫案被警方追捕。在逃避追捕中,他挟持了港地来投资的富家女jojo,两人意外生情。】
    【尽管身份悬殊,jojo仍选择跟随华弟。然而,随着黑恶团体老大的追杀,他们的生活陷入危机,被迫走上逃亡之路……】
    原剧情出自7年后的1990年在港地上映的同名电影,由华仔和吴倩连主演,拿到近1300万港币票房。
    排在它前面的,是《倩女幽魂》、《赌侠》、《赌圣》等作品。
    故事的最后一幕是极精彩的,富家女穿着华弟给她抢来的婚纱,在马路上狂奔,等着华弟来娶她,因为华弟承诺“天亮了”就会和她结为连理,可惜的是,立下这个flag后,华弟在当晚搏斗中大脑受钝物击伤不治。
    说明什么?
    说明混黑的人不得好死。
    它写成小说会吸引人,不因为余切不错的文笔和润色,而因为现在是1983,令无数人铭记的1983。
    无比的需要一个声音告诉读者:
    当个老实人,别作死。
    要是真有小混混看了小说,改变了人生轨迹,那我就功德无量了。
    不求娶到港地富婆,至少不会吃生米。
    余切想到这里,使劲儿蹬了两腿自行车踏板!
    我乃佛陀转世是也啊,真真是大慈大悲。
    “让一让!”
    眼下万县城区遍布的大马路还没有出现,经过邮局的是一条狭长泥土路,时不时遇见少量客车、货车和自行车。
    万县城区和乡村之间的运输更多依赖渡船或小型货车,长途运输则主要通过长江的水路航运。
    本地人南下鹏城打工,抢到火车票之前得先抢到船票,哪怕是十年后,如果有冒险家去往魔都,得先祈祷水底下无数暗礁不让你船毁人亡。
    这种现状,要等到三峡工程的提出,炸了从万县到临省的无数暗礁,才能够得到大幅改善。
    这就是他现在的家乡,诞生过何其芳、刘孟伉的地方,如果把下边儿管辖的广大区县也算上,那还有个文坛大哥马识途。
    作为小地方,此地似乎有点大帝血脉,然而,如今大帝血脉已有枯竭之势。
    据他所知,四十年后,最有名的本地人是直播网红冯提莫。
    文学?
    四十年后还有文学吗。去邮局的路格外漫长,天色渐黑,余切扭开手电筒取亮。
    路灯?
    别做梦了。
    迎面的人不觉得他是远光狗,倒觉得他舍得用电池,天还没全黑呢。
    白象牌电池两毛钱一个,两节叠起来才管三四小时,多么奢侈啊。
    现如今,自行车是他家里唯一的大家当,不仅如此,家里唯一的手电筒也被借走,留给余切赶夜路。
    余切是这个家庭的宝贝,也可能是这个县的宝贝。
    1977恢复高考以来,他是这个小地方第一个上燕大的学生,消息迅速流传,身边的人都知道了,轰动一时。
    那么,谁是现在本县最有名的人?
    遗憾的是,并不是余切。
    小小万县,竟有卧龙凤雏。
    路过写有“万县中德商店”的地方,余切停下来看了会儿。里边儿出来一个秃了前额,穿白衬衫、大腹便便的中年人,招呼他进来,神神秘秘,“看货?”
    “不是。”
    中年人介绍道,“我们这里卖座钟,和魔都的‘555’牌一模一样,但是价格便宜很多,你放心的买,不会出事,也可以送人,上档次。”
    “买钟送人,不吉利。”余切摆摆手。
    中年人立刻变得警惕了,“那你在看啥子?”
    “听说这个地方有名,路过看看。”
    中年人随即赶他走:“不要来消遣我,我生意做大得很,莫来烦我、搞我。”
    “看你长得挺俊,怎么喜欢消遣人?”
    余切:“我算命的,看你店的风水不好,你可能要遭一劫。”
    “爬!”
    余切大笑,挥挥手告辞。
    中年人是牟期中,有可能在不久后和他这个燕大生一起登上本地报刊。
    因为牟期中马上要坐牢了。
    “炸开喜马拉雅山一个大口子,让青藏高原变成鱼米之乡”是牟期中的名言。此人在未来当过大陆首富,可能具有表演型人格,对装逼有瘾。
    不过说真的,谁不喜欢装逼呢?
    9年前牟期中在锅炉厂做工人,因为喜欢讨论且宣传自己观点,锒铛入狱,而后悟道了,79年受关照提前出狱,创建了万县中德商店,做起了最初版本的百货商店和经销商,最畅销的商品是藤椅。
    今年年初,牟期中拜托兵工厂仿造魔都“555”牌座钟,25块钱买收购,32块钱卖给经销商,几个月赚了7万块钱,之后因“采取非法手段,买空卖空,牟取暴利”即将再次入狱。
    余大师说他风水不好,一点儿没错。
    所谓个人的命运,固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倒爷这一行人才济济,南方的鹏城特区,后世鼎鼎大名的王石头眼下也在寻找机会,倒卖玉米,也赚着钱,据说有数百万之巨。
    王石头凭什么能全身而退?
    不因为在鹏城嘛,特事特办,有巨佬愿意欣赏他。
    所以,还是写小说吧!
    去挣那靠自己双手劳动,自己剥削自己,不依赖任何人的文学工作者。
    赶着中美蜜月期,说不定还能拿个外国文学奖玩玩!最少,也能挣点刀乐!
    余切这样想着,不久,他面前出现邮局的标识,从自行车上下来,余切捏着十多万字的文稿走进去。
    柜台的人收拾东西准备走人,抓了一把胡豆,赶他走:“放信箱,下班了。”
    大厅里有挂钟,余切一看:“还差五分钟。”
    “我,下班了。”对方想要强调这个事情。
    不仅要强调,而且已经在做其他事情了,他拿了本双月刊小说翻开,有折页,说明没看完。刊物封面是黑白边,上有俩大字。
    正是《红岩》刊。
    在渝市乃至于川省的任何一个单位,怎么会没有《红岩》呢?
    有可能整个白天,这位也是在工位上学习和批判通俗文学。
    “我是来投稿的。”余切扬了扬手上的手稿,“投的是《红岩》杂志。”
    “投稿?”
    对方楞了一下,语气不由得变得客气些许。
    中国这个时候有两千万待就业青年,也即所谓的无业游民,他们大多有过无业游民该有的梦想,譬如,写小说出人头地。
    但绝大部分人不会把梦想的第一站放在《红岩》,那是省级刊物。
    这种表面的客气在看到余切确切的,工工整整遒劲有力的字迹后,终于认真起来。
    他捧起纸,粗粗扫了一眼,摸回眼镜,吊在鼻梁处,看了几页被吸引住了,抬起头说,“同志,你要装订吗?你这个看起来是好文章。”
    “麻烦你了。”余切说。
    显然,《天若有情》的吸引力不错。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3114/506004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