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拉美文学研究专家
推荐阅读:科技公司,我成国产之光!、宇宙无限食堂、超物种玩家、吞噬进化:我重生成了北极狼、我到万界送外卖、科普氧气有毒,全网骂我有病、星河之上、我被困在方块之中、海上求生:女配她好运爆棚了、灵气复苏,我从种田开始修仙、
第17章 拉美文学研究专家
刘芯武是第三个看到这篇研究稿的人,他很快意识到研究的价值。
余切言之有物,不像假的。
但是,妈的,他怎么晓得的?
刘芯武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研究红学,并学习了一些方法论,也尝试文学方向上的研究。
他比其他人,更知道余切研究的破坏力。
不体面的说,大师地位的确立,有时仅仅出自一篇平平无奇的研究稿,以及前一个大师的落幕。
以红学研究为例,该研究以五四为界限,在前后两百年经历了新旧两个阶段,后一个阶段是“考证派”大占上风,考证派的难点在于多方考证,需有详实可信的资料作支撑。
当年开创红学“考证派”的胡适一帮人,正是踩着蔡元培的“索隐派”上位的。那一年,胡适在蔡元培手底下做任课教师,那一年,胡适三十岁。
蔡元培没有为难胡适,而是发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在当时许多人自发针对胡适、孤立胡适的时候,反而给这些人发茶叶,意思是你们肚子里太脏了,请去喝点茶清胃。
现在余切青出于蓝,把《百年孤独》作品本身,和拉美的社会历史相结合了,语言亦不失美感。
国内懂拉美文学的人极少,这些人当中,同时懂拉美历史的更少,余切这一篇研究一出来,已经证明了他的实力和水平。
刘芯武感到后悔,因为他来不及做“兼容并包”的姿态,他的反对意见,已经过早的放出去了。
我只是打牌的时候,随口批评一番年轻人罢了——他怎么就写了这个?
【当拉丁美洲的半个身子进入到现代文明社会之时,这片热带雨林出现了城市、电灯、宇航员和宠物狗,当然还有一大批具有文学素养的创作者,然而,他们的文化认同却共同往前飞向了于热带雨林更久远的神话和传说。这构成了所谓魔幻现实主义爆发的社会基础。】
随着阅读的深入,刘芯武直冒冷汗。
处处都是有道理的,然而越是有道理,越让他发觉大事不妙。
【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正是独属于拉丁美洲的现实主义。】
【当我们引用西方‘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说法的时候,我们也不自觉构成了对拉丁美洲苦难历史歧视和猎奇的他者之一,将拉丁美洲的不安灵魂,再一次推入到无尽的孤独之中。】
“推入到无尽的孤独之中。”刘芯武喃喃道。“谁在乎我孤不孤独呢?”
难道,后来有人讨论到拉美文学研究者余切的时候,还会谈到站在他对立面的我吗?
我这个,在历史关头起到阻碍作用的前浪?
研究者在智商和经验上的兼具,使得他情愿相信余切的研究结论——在国内大众还不甚了解《百年孤独》的今天,在全中国能接触到的,只有这本二十六万字书籍的某一章的今天。
余切一定比大多数人知道拉美文学——当他拿出那篇雄文之后。
即便是不要将之宣称为魔幻现实主义,而改个名字说是拉美现实主义。
即便是向大众科普一下,拉美文学产生这种创作美学的社会根源,又能怎么样呢?
是不是就有可能避免之后产生的许多偏差和误解?
但刘芯武不愿意。
因为他已在论战中,技术性的落败了,他的地位,正是在一场场不容置疑的争斗中确立的,就如同他那年写下了《班主任》,面临舆论上的反击,他拿出绝不会退缩的姿态,最终他等来了转机,伤痕文被确立地位,最终他大获全胜。
文学杂志的主编,正是他赢得足够彻底,取得话语权,才能拿到的。
他与其他人,一起引领了这几年间文学创作的潮流。
现在学习魔幻现实主义是更大的潮流,那种伟大的潮流使得任何一个人感到拜服,他只不过想要跟风介绍,得到些许好处,而这种潮流的举旗手,竟然要交给余切手中吗?他后悔自己说了那番话,他后悔表现得过于绝对,但已无后悔药可吃。
早知道,不该打牌的,打牌误事,如果是没打牌,一切不会那么被动。
余切确实有才华,但余切的研究也不是没有破绽。
这篇文章在最后提出了那场“涉及到三千人的大屠杀”,如果余切蒙对了,他就彻底的成了,逻辑达到闭环。
如果余切没蒙对,至少可以凭借这个,质疑他前面研究的价值,穷追猛打,塑造一个不完美的研究者。
只有这样,刘芯武对余切之前的否定,才不显得那么偏激:他没有全对,我也没有全错。
所以余切在刘芯武那里得到了相反的结果。
“你说我这篇文不能发表?”余切大吃一惊。
刘芯武说:“《人民文学》是具有权威性的平台,不能发表未经验证的结论……现在明白魔幻现实主义的,”刘芯武顿了顿,“或者说明白拉美现实主义的太少了,你这个研究稿,虽然写的有些想法,但至少还要压几年,我们还要再看看风向。”
余切转身去找了马识途,他是有法子的。
“他自己审稿,怎么会让你发他的平台?我给你找《外国文学研究》怎么样?文学研究所大前年办的,主要是译著外文经典,还有作一些文学上的评价。如果你不是很有把握,还有《当代文艺探索》可上,就是我们省内主办的文学评论杂志,我建议你发后面这个。”
“那我投稿给《外国文学研究》。”
马识途点点头。他表示,”你还有一封信要写。”
“什么信?”
“一封寄给马尔克斯的信。你告诉这个哥伦比亚人,你知道他所写的事是真的,你知道拉美的苦难历史,你还有你的所有预言是真的。请他来支持你,请他来帮你站台。这封信,也和之前那一封一起寄过去。”
余切说:“私人信件,用公家单位的名头寄送,会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余切还想说,之前是你让我不要寄,现在又是你鼓励我寄出去。
马识途解释了原因:
“余切,我看了你的研究之后,彻底相信,你确实是有些研究。就算你最后的预言是假的,也不影响你前面研究的质量。这个马尔克斯拿了诺奖之后,全世界为他写贺词、拍马屁的人数不胜数,他可能已经看烦了,但懂他的人却并不多。那场大屠杀的真相,是他一生不可释怀之物。”
“你不是说,他是个几十年不忘事的犟种吗?我看,你也是个犟种,他会欣赏你的。”
余切最后道:“马老,我的西语还行,我申请独立完成这封信件,我怕有人篡改我的原意。”
马识途大手一挥:“没问题,陈教授说你会了百分之八十的西语,我想那就是全会了。”
“刘主编那里,没有给我过稿,我发这个东西,是不是要向他申请一下?他恐怕会为难我,还有陈教授那边……”
“余切!”马识途说,“我已经让你发这个信件,难道,我还要向他们申请吗?”
(本章完)
刘芯武是第三个看到这篇研究稿的人,他很快意识到研究的价值。
余切言之有物,不像假的。
但是,妈的,他怎么晓得的?
刘芯武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研究红学,并学习了一些方法论,也尝试文学方向上的研究。
他比其他人,更知道余切研究的破坏力。
不体面的说,大师地位的确立,有时仅仅出自一篇平平无奇的研究稿,以及前一个大师的落幕。
以红学研究为例,该研究以五四为界限,在前后两百年经历了新旧两个阶段,后一个阶段是“考证派”大占上风,考证派的难点在于多方考证,需有详实可信的资料作支撑。
当年开创红学“考证派”的胡适一帮人,正是踩着蔡元培的“索隐派”上位的。那一年,胡适在蔡元培手底下做任课教师,那一年,胡适三十岁。
蔡元培没有为难胡适,而是发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在当时许多人自发针对胡适、孤立胡适的时候,反而给这些人发茶叶,意思是你们肚子里太脏了,请去喝点茶清胃。
现在余切青出于蓝,把《百年孤独》作品本身,和拉美的社会历史相结合了,语言亦不失美感。
国内懂拉美文学的人极少,这些人当中,同时懂拉美历史的更少,余切这一篇研究一出来,已经证明了他的实力和水平。
刘芯武感到后悔,因为他来不及做“兼容并包”的姿态,他的反对意见,已经过早的放出去了。
我只是打牌的时候,随口批评一番年轻人罢了——他怎么就写了这个?
【当拉丁美洲的半个身子进入到现代文明社会之时,这片热带雨林出现了城市、电灯、宇航员和宠物狗,当然还有一大批具有文学素养的创作者,然而,他们的文化认同却共同往前飞向了于热带雨林更久远的神话和传说。这构成了所谓魔幻现实主义爆发的社会基础。】
随着阅读的深入,刘芯武直冒冷汗。
处处都是有道理的,然而越是有道理,越让他发觉大事不妙。
【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正是独属于拉丁美洲的现实主义。】
【当我们引用西方‘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说法的时候,我们也不自觉构成了对拉丁美洲苦难历史歧视和猎奇的他者之一,将拉丁美洲的不安灵魂,再一次推入到无尽的孤独之中。】
“推入到无尽的孤独之中。”刘芯武喃喃道。“谁在乎我孤不孤独呢?”
难道,后来有人讨论到拉美文学研究者余切的时候,还会谈到站在他对立面的我吗?
我这个,在历史关头起到阻碍作用的前浪?
研究者在智商和经验上的兼具,使得他情愿相信余切的研究结论——在国内大众还不甚了解《百年孤独》的今天,在全中国能接触到的,只有这本二十六万字书籍的某一章的今天。
余切一定比大多数人知道拉美文学——当他拿出那篇雄文之后。
即便是不要将之宣称为魔幻现实主义,而改个名字说是拉美现实主义。
即便是向大众科普一下,拉美文学产生这种创作美学的社会根源,又能怎么样呢?
是不是就有可能避免之后产生的许多偏差和误解?
但刘芯武不愿意。
因为他已在论战中,技术性的落败了,他的地位,正是在一场场不容置疑的争斗中确立的,就如同他那年写下了《班主任》,面临舆论上的反击,他拿出绝不会退缩的姿态,最终他等来了转机,伤痕文被确立地位,最终他大获全胜。
文学杂志的主编,正是他赢得足够彻底,取得话语权,才能拿到的。
他与其他人,一起引领了这几年间文学创作的潮流。
现在学习魔幻现实主义是更大的潮流,那种伟大的潮流使得任何一个人感到拜服,他只不过想要跟风介绍,得到些许好处,而这种潮流的举旗手,竟然要交给余切手中吗?他后悔自己说了那番话,他后悔表现得过于绝对,但已无后悔药可吃。
早知道,不该打牌的,打牌误事,如果是没打牌,一切不会那么被动。
余切确实有才华,但余切的研究也不是没有破绽。
这篇文章在最后提出了那场“涉及到三千人的大屠杀”,如果余切蒙对了,他就彻底的成了,逻辑达到闭环。
如果余切没蒙对,至少可以凭借这个,质疑他前面研究的价值,穷追猛打,塑造一个不完美的研究者。
只有这样,刘芯武对余切之前的否定,才不显得那么偏激:他没有全对,我也没有全错。
所以余切在刘芯武那里得到了相反的结果。
“你说我这篇文不能发表?”余切大吃一惊。
刘芯武说:“《人民文学》是具有权威性的平台,不能发表未经验证的结论……现在明白魔幻现实主义的,”刘芯武顿了顿,“或者说明白拉美现实主义的太少了,你这个研究稿,虽然写的有些想法,但至少还要压几年,我们还要再看看风向。”
余切转身去找了马识途,他是有法子的。
“他自己审稿,怎么会让你发他的平台?我给你找《外国文学研究》怎么样?文学研究所大前年办的,主要是译著外文经典,还有作一些文学上的评价。如果你不是很有把握,还有《当代文艺探索》可上,就是我们省内主办的文学评论杂志,我建议你发后面这个。”
“那我投稿给《外国文学研究》。”
马识途点点头。他表示,”你还有一封信要写。”
“什么信?”
“一封寄给马尔克斯的信。你告诉这个哥伦比亚人,你知道他所写的事是真的,你知道拉美的苦难历史,你还有你的所有预言是真的。请他来支持你,请他来帮你站台。这封信,也和之前那一封一起寄过去。”
余切说:“私人信件,用公家单位的名头寄送,会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余切还想说,之前是你让我不要寄,现在又是你鼓励我寄出去。
马识途解释了原因:
“余切,我看了你的研究之后,彻底相信,你确实是有些研究。就算你最后的预言是假的,也不影响你前面研究的质量。这个马尔克斯拿了诺奖之后,全世界为他写贺词、拍马屁的人数不胜数,他可能已经看烦了,但懂他的人却并不多。那场大屠杀的真相,是他一生不可释怀之物。”
“你不是说,他是个几十年不忘事的犟种吗?我看,你也是个犟种,他会欣赏你的。”
余切最后道:“马老,我的西语还行,我申请独立完成这封信件,我怕有人篡改我的原意。”
马识途大手一挥:“没问题,陈教授说你会了百分之八十的西语,我想那就是全会了。”
“刘主编那里,没有给我过稿,我发这个东西,是不是要向他申请一下?他恐怕会为难我,还有陈教授那边……”
“余切!”马识途说,“我已经让你发这个信件,难道,我还要向他们申请吗?”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3114/506004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