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 >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 181.第181章 对于倭寇,只能亡国灭种

181.第181章 对于倭寇,只能亡国灭种

推荐阅读:猫狗世界大冒险全民星海时代我向大帝借了个脑子神秘复苏:我为姜尚,敕鬼封神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快穿之我在万界苟生活诸天:从九龙拉棺开始无敌你们修仙,我种田四合院里的人生赢家

    第181章 对于倭寇,只能亡国灭种
    李治默默的将此话铭记于心中。
    “如你舅舅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之辈,亦不见的是大忠之辈,大忠似奸,大奸似忠,你要自己留心。”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小动作,自然是瞒不住李世民,但只要不会触及李世民的底线,都会由之任之。
    世上,怎么能有那么多不求回报之人。
    要的多可以,但是你创造出的价值要更多才行。
    “父皇,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治被惊出了一身冷汗,在他心中,长孙无忌就是大唐版的诸葛亮。
    为大唐殚精竭虑。
    “是忠是奸,只有你自己知道。”
    李世民走出宫廷,仰望着昏暗的天际,忠与奸,岂能又一概而论。
    长孙无忌还是忠于大唐,但是只是太过于沉迷于权势,没有在合适的时间选择放权,才造就了最后的悲剧。
    于大唐而言,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但是对于皇帝来说,那就是大奸,篡夺国权。
    李治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忠奸只能自己判别,李世民如今说了也不算。
    前朝的忠臣,往往都是后朝的叛逆。
    长安三十晚,热闹非凡。
    街道之上,尽是娱乐,载歌载舞,庆祝新年。
    而百济境内,在此时却是战火纷飞,出征在外的将士,连一顿热乎的年饭都吃不上。
    倭寇犯边,百姓无不惊恐,惶惶不可终日。
    有不少人,为了躲避战乱,都逃进了深山之中。
    战线拉的太长,几乎是防不胜防。
    不过还好,官府早就已经组织,将物资进行了转移,倭寇收获也并不大。
    整个百济沿海彻底的乱了,倭寇四处作乱。
    五日一早。
    百济的一干大员,便早早起来,顶着寒风立于冰雪之上。
    许久之后,才见熊津江面上,出现了船帆。
    “是平壤道的援兵至了!”
    有本地的官员欣喜。
    随着船舶靠岸,李承乾从船舰之内走出。
    来到船舰不多,只有李承乾的亲卫队随行。
    “殿下路途劳顿了,几个小毛贼而已,还劳殿下远赴而至。”
    刘仁轨倍感歉意。
    “本宫前来,可不只是为了消灭这股倭寇,不灭其国,则倭患不绝。”
    一开口,便是灭国。
    时机已到,当一劳永逸。
    抽调平壤道和新罗道兵源,原来是为了举力灭国。
    确实,最好的防御,便是进攻。
    刘仁轨被震撼到了,局势不容乐观,在面对唐王朝给予的压力之下,李承乾竟然还有魄力,开启灭国之战。
    “倭国地处海岛之上,暗礁众多,而且善水者不计其数,殿下欲意永除后患,是长久大计,不过如今境内局势不稳,外有各大藩属国虎视,举兵讨伐倭国,是否操之过急了。”
    刘仁轨上前,将一件厚实的毛皮大衣披在了李承乾的身上。
    刘仁轨虽处于百济之南,但也是时刻关注高句丽的局势。
    李承乾欲行大计,触犯了唐王朝各个阶级的利益,肯定会被针对。
    身为臣子,是该为主而谋。
    “纵使各大藩属国重兵压境,倭国,本宫也必灭之。”
    众人均是不知道,倭国如何触犯到了李承乾的逆鳞。
    以至于让李承乾不顾大局。
    “殿下还请三思,虽然我军船舰众多,但是一旦远航倭岛,就算战局顺利,也需要一年之多,方才能平定整个倭国,重兵南移,北境空虚,会被诸国趁虚而入。”
    “不若如此,倭国之患,便交于末将和黑齿将军应付,军队也不必援助,五年之内,末将必定能舰破倭国,反而,末将以为,北境防务才是重中之重,那里才需要殿下亲自坐镇,才更需要重兵驰援。”
    相比于南面的倭国之患,北境才是面临着更大的危机。
    靺鞨是主力军,但是回纥、室韦、契丹也都是不容小觑。
    在诸国大眼中,此时的高句丽正是一块肥肉,谁都想上来咬一口。
    咬下一口,就能丰衣足食,还外加有来自唐王朝的物资奖励。
    一箭双雕,谁能不为。
    “本宫知道你们之忧虑,打得一拳打开,免得百拳来,如今各国对于我境虎视眈眈,正是要用一场灭国之战来告诉它们,我们四道,亦不容侵犯,既然倭国想当这个出头鸟,那本宫就只能先灭了它。”
    当然,出征倭国,除了消除隐患之外,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目的。
    大唐能威慑众国,还不是因为其打出了几次的灭国之战。
    以威而迫人。
    刘仁轨、黑齿常之都是非常人,一点便破。
    “殿下深谋大略,我等远不能及之。”
    刘仁轨自嘲般的笑了笑。
    “如今进犯的倭寇如何了?”
    李承乾话锋一转,问起了当下。
    “之前幸得殿下提醒,百济重镇,末将都已经派兵驻守,倭寇不能破之,另外也将粮食转移,就算是倭寇侵入,所获也甚少。”
    “末将估计,如今的倭寇面临着粮草断缺之局面,怕是将会大举入侵内陆了。”
    百济的局势,一直都还在刘仁轨的掌控之中。
    不然,其也不会需要李承乾的驰援,因为对于这些倭寇,他自信能够自行解决掉。
    “据斥候来报,倭国将领安昙比罗夫已经收拢船只,大批的战船在往入海口进发,其目的就是想通过熊津江直插入内陆。”
    黑齿常之立于一边,将最新得到的消息向李承乾禀明道。
    其也想复制当初李震和李德謇的打法,直捣黄龙。
    “还请殿下示下!”
    刘仁轨低头躬身,李承乾百济、高句丽的战术,已经让他们彻底的折服。
    “多日以来,你们怕已经钻研出了对付倭寇的战术了,你们按照自己的作战计划布置就行,过程也无需向本宫报备,本宫只有一点要求,凡是倭国之人,均不留活口。”李承乾冷冷道,宛如有什么深仇大恨一样。
    众将凛然,这倭寇肯定不止是犯边那样的简单,肯定还做了什么事,才让李承乾如此的深恶痛绝。
    屠城够血腥了吧,但也只不过是以掠夺财物为主。
    而不留活口,那是打破了极限,纵使是世代为敌,当权者也不会下达这样的军令。
    “殿下,这有损于你名声,此列不可开,末将以为,还是如同治理百济、高句丽之般吧,能为殿下赢得不少民心。”
    自古以来,残暴之君总是受到人们的诟病。
    而李承乾在高句丽、百济实施的摊丁入亩和包产到户政策,赢得了万民的拥护,才得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这片新土地上站稳脚跟。
    对于被统治的地区,如果过于残暴,反而会引起强烈的抵抗情绪。
    毕竟,征服往往只是上层阶级的事情,屠杀底层百姓实在是难以说得过去。
    通常情况下,军队中的士兵数量不过数十万人,如果下达不留活口的军令,那么所面对的敌人将会是数百万人。
    “民心?倭寇乃是盗贼,本宫治下没有这样的百姓,岂不闻杀一人为罪,杀万为雄,屠万中万,方为雄中雄,不把他们杀的胆寒,岂不是说,谁让他们打我们,他们就可以打了吗?”
    李承乾冷哼一声,眼神中闪过一丝狠辣之色。其他地区可以复制高句丽的安民政策,但对于倭国却不能有丝毫的手软。因为倭国若不灭,必将成为华夏未来的隐患。
    “杀一人为罪,杀万人为雄,杀百万为雄中雄!”这句话也是源自一篇纪念南京大屠杀的文章。
    是对倭寇的痛恨和对民族尊严的捍卫。
    如今李承乾引用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以铁血手段清除这个潜在的威胁。
    刘仁轨和黑齿常之听到李承乾的话后,脸上露出了苦涩的表情。他们明白李承乾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出于震慑还是私怨,都必须坚决执行。作为臣子,他们只能听从命令,全力配合李承乾的行动。
    三人一边交谈,一边快步走向车辇。转眼间,他们便登上了车辇。
    “红薯和土豆,你们都放哪里了,快带本宫前去看看。”
    下了行辕后,李承乾迫不及待地询问道,脸上满是急切之色。对于他来说,红薯和土豆这样的高产作物比消灭倭国更为重要。
    毕竟,百济的冬天异常寒冷,如果不能妥善保存,那么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会白费。
    “它们被存放在府库的地窖里。”
    刘仁轨走在前面带路,没过多久,一行人就钻进了地窖。他们连续打开三道门,终于来到了最底层,也就是存放红薯和土豆的地方。
    李承乾的担忧显然是多余的。由于百济位于北方地区,人们早已采取了防寒措施。在地窖内,有人专门负责看守,并燃烧炭火以保持温暖。这里的温度与外界截然不同,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李承乾走近一看,发现红薯上面已经长出了一些小小的嫩芽。这些红薯和土豆并不肥大,个头也较小,可能是由于土壤肥力不足或品种差异所致。
    但无论如何,它们都是一个全新高超的农作物。
    “殿下,这两种作物,可真的如你所言,是神物,那些回来的将士说,这东西,亩产可达二千多斤,最重要的还抗旱。”
    刘仁轨激动的说道,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他们可学来了种植技术?”
    李承乾反问道,应该是与当地的土著碰过面了。
    “这难道不是种在地里就可以了吗?”
    刘仁轨一惊。
    “将士们语言不通,并未得到什么种植技术,而且这些红薯土豆,也是强抢回来的。”
    这没有什么可避讳的,弱肉强食。
    “当然不是,这里面可还有门道,这土豆,种植的时候,可以切成几块,而后种植入地。”
    “而这红薯,更有讲究,先是将红薯种入地中,等其长出藤蔓之后,剪下枝蔓,再种入地中,这样才可以。”
    李承乾普及道。
    “这不会死了吗?果真有那么神奇吗?”
    众人均是难以置信。
    “不会,不然怎么可能被称为神物呢?天气回暖后,就按照本宫所说的种植,种子多了,一年之后,便可在各大州道进行推广,三年之后,将不会再有饿死之民。”
    之后亦可能开战,索性在此时,将要点进行告知。
    格局将会因为这两种产物的出现而改变。
    “末将立即安排可靠人手进行安排。”
    刘仁轨郑重道,如此大事,李承乾肯定不是在开玩笑。
    之后的时间中,李承乾又详细的普及了土豆和红薯的知识,不仅能民用,还能军用。
    可以制作成土豆干粉和红薯干粉,便于携带和存储。
    可充饥,亦可为菜谱,两物混身都是宝。
    比起水稻和小麦来,可谓是碾压级别的存在。
    至于饮食习惯,完全不是当代百姓所要考虑的事情,能填饱肚子已经是万幸了。
    “殿下,倭寇大军已经压至熊津江口,末将还请殿下以大局为重,撤出加林城。”
    战阵之变,没有绝对的胜与败,哪怕是做了万全的准备,刘仁轨还是感到不妥。
    加林城,是熊津江入海口处的一个重城,也最南端的大城。
    “本宫一撤,岂不是动摇了军心吗?”
    李承乾摇了摇头。
    “殿下,放弃加林城和周留城,是末将的战略部署,也怪之前,末将没有向殿下禀报。”
    “殿下请看!”
    刘仁轨走至地图旁,用手指了指。
    “倭国船只短小,灵敏度很高,如果是进行海战,海面宽广,我军巨大战舰反而会被其四处牵制。”
    “想要歼灭倭国这支军队,就在地势较为狭小的海面进行决战,如此,我军巨大航舰的优势才得以体现出来,所以,末将先诈败,引倭国战船进入狭小的熊津江之中。”
    刘仁轨最后的手中落在了一段河道之上。
    “白江口?”李承乾轻喃。
    “对,末将就是选择的决战之地,正是汉江口,殿下以为如何?可行否?”
    刘仁轨轻声道,也是在征询李承乾的意见,就地理位置而言,百江口无疑是最合适不过的决战之地。
    白江口江面并不小,反而还很宽广,它是由几条河干汇集而成,可用于伏兵。
    还是白江口之战吗?
    如此的话,那就是必胜之局。
    “你只需按照战略部署便可,本宫配合就是。”
    当日,李承乾便在亲卫的拥护下,向北而去。
    百姓也在随后的几日里,陆续被组织撤离。
    加林城中,留守的守卫也是屈指可数,变成了诱敌深入的诱饵。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3316/5066321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