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879内阁
推荐阅读:神祇:从哥布林开始、快穿锦鲤运、快穿:绿茶女配靠作死攻略主神!、全民领主:我的天赋有亿点强、你管这叫创业?、玄门崽崽被全网爆宠了、我就混一混,怎么就成世界第一了、重返88:从迎娶小姨子开始、星河之上、祂们都叫我外神、
第780章 879内阁
“海瑞?”
听到张四维有些为难的说出一个名字,高拱心里也是一紧。
倒不是海瑞有多不得了,在高拱看来,海瑞不过就是一个沽名钓誉之辈,否则当初掌握徐阶家族投献田地的证据后,就应该快刀斩乱麻,直接抄家拿人。
徐家凡是涉及此案的族人,都应该被判流放才是。
可是海瑞没有这么做,而是想和徐阶讨价还价,让他自己把投献的田地退回。
可是,看不起归看不起,高拱却不会不考虑海瑞在清流那边的影响力。
翰林院、都察院和民间,海瑞因为《治安疏》的广泛传播,加上那带着棺材在家里等待嘉靖皇帝处决的传奇故事,让他得到许许多多读书人的推崇。
若是这个时候传出因为他裁革冗员导致海瑞失去官职,高拱不知道外界会怎么样评价他。
“那就把他迁到南京都察院不,户部,我记得当初他在户部就是云南司主事,是吧?”
高拱明白轻重,也不想在裁革冗员过程中闹出乱子,毕竟这是很得罪人的事儿。
要是有人不服官职被夺,利用海瑞事闹起来,也是很麻烦的。
张四维只是略做思考就答道:“海瑞初为户部云南司主事,这没错,之后就是都察院、大理寺等衙门.”
张四维说这个,其实也是想让高拱对海瑞的仕途经历了解更清楚一些,这样也方便他安排海瑞的官职。
不过高拱不想听这些,他都是以我为主的性格,既然已经定下让海瑞去户部,那就不会变。
“就是南京户部吧,到时候在那边挂个闲职就好了,让他把手上的事儿移交南京都察院,以后每年对南京粮储的巡视是南京都察院安排御史进行,就不用他了。”
最初,高拱却是想发挥海瑞的长处,让他进都察院。
既然你是清官,那就帮我看着南京那帮贪官污吏好了。
可是,高拱忽然想到另一件事儿,头两日有人在他耳边说了,海瑞似乎是查到他门生头上了。
若是在两三年前,高拱不仅不会考虑为自己的门生开脱,还会把消息传递到都察院,让他们严查。
可是现在不会了,他需要门生故旧为他造势。
孤臣,是没有好下场的,和光同尘或许才是为官之道。
海瑞这把刀,该怎么使用,还必须好好想想,用不好伤不到人不说,还会伤到自己就不好了。
“好,海瑞并入南京户部,听说他统计计算出众,也算因人制宜。”
张四维这次没有多说话,只是附和着高拱的话,在册子上记录几笔。
这一晚,吏部大堂通宵灯火不灭,高拱带着吏部官员连夜把裁革官员的名单定下来,然后命人抄录,准备择日上奏此事。
吏部的动作并没有想要瞒人,就在这晚,消息就已经在京城的各处府邸和风月场所传开,一些闲散的官员不免心有戚戚,担心自己的官职也在裁革之列,于是乎四处拜访同年好友,打听消息。
不过这些事儿,吏部知道的人都不多,自然也打听不出多少东西,只知道是一些衙门的官员编制会缩减,一些官职的职责会合并,剩下的即为冗员,要裁撤。
但具体怎么个裁革法,外面也说不清楚。
魏广德自然也听说了此事,虽然隆庆皇帝并没有给内阁下旨,但吏部已经风风火火动起来,他要是都不知道那就太失职了。
他知道的当然要比外面传的详细一些,不过也没太在意。
如果真有关系户需要照顾而又在被裁革官职的名单里,那就等尘埃落定之后再给他谋个差事就好了。
现在高拱得了圣眷,正在操办此事。
魏广德知道,这是高拱回朝后最大的动作,绝对不会允许有人横插一手,坏他的好事儿。
影响不了,那就让他做就是了,总归还是要人做官的,又不是要剥夺这些人的官身。
吏部那帮子人应该是巴不得上官年年这么干一次,到时候才有人哭着求着找他们办事儿谋职,红包还不拿到手软。
随后两天,因为吏部的行动,朝堂一些官员不免人心惶惶,担心自己就在裁革范围内,因此李春芳、魏广德等人的府邸门前人流如织,许多人已经等不及递上帖子,等各府邸回帖再上门拜访的规矩,直接带着礼物就在各家府邸外等候。
当然,这样的场面不止出现在内阁阁臣家中,也在六部堂官和吏部官员门前出现着。
许多人是为了自己,也有是为亲朋好友前来打听消息,让所有高层都烦恼不已,心中或多或少都对高拱有了一丝不满的情绪。
其实到了二品这样的层次,是不喜欢家门前排起长队的。
或许在旁人看来他们礼物收起来很爽,但是这礼物很多时候都不是无私的,是要有代价的。
到这个时候,礼物是不收不行,可有些事儿主家却未必愿意做。
而且,如此场景影响也非常不好。
在后世人眼中,似乎这个时代朝廷的权贵家门前就应该是这样,但实际上并不是。
即便是当年严嵩权侵朝野的时候,家门前出现这种场面也是不多。
实际上,只有在严嵩夫人祝寿时,严嵩才会放开门禁,让前来贺寿的人进门,那时候的场面才是如此,送礼贺寿之人从早到晚络绎不绝。
因为那时候不止是下面的人送礼,上面的皇帝都会派太监送上一份贺礼,自然传到宫里也不怕什么。
而他自己和儿子严世番做寿,也都非常注意,也只有整拾的大寿才会如此操办。
当然,这也有做给嘉靖皇帝看的意思,嘉靖皇帝可是个至孝之人。
严家失势最初的原由是什么?
可不就是严世番在守孝期间不检点,其生母去世的孝期内居然饮酒狎妓,让嘉靖皇帝对他的道德品行失去了信任。
而正常的拜访,都是先向主家递贴子,主家想见才会回贴子。
而严世番卖官鬻爵的事儿,也是在府外当铺里操作,怎么可能明目张胆在家里搞权钱交易。
“呵呵.胡大人慢走。”
魏广德把最后一位客人送走后,终于是疲倦的坐在躺椅上小憩。
这两天来的人实在太多,都不敢全部接见,只是每天见几位,他都觉得极为麻烦。
不过就算这样,脸上还不能有丝毫不满情绪显露,还得带着笑,好好说话。
躺在椅子上,魏广德不由得想到这两天内阁之事,不由得叹息一声。
昨日,陈以勤上奏,“言臣伏睹皇上恭已图治,虚心任人,凡机务之繁悉委裁于内阁臣等,随诸臣后,窃见国家大体时用之宜”
这份奏疏,也是陈以勤离开朝廷前最后一奏,把自己对朝政的想法一一道来。
而在今日,陈以勤正式上奏乞致仕。
不过安照惯例,隆庆皇帝是不会允辞的,即便大家都暗中已经有了默契。
果然,第二天一早到内阁,魏广德就看到了宫里送来批阅过的奏疏,不允。
一起的,还有户部左侍郎张守直请辞户部尚书的奏疏,皇帝也都是不允,命其即刻赴任。
“张侍郎,以后应该叫张尚书了。”
魏广德看着这份奏疏,对身旁的张居正笑道。
“是啊,这些日子守直把户部打理的不错,户部应该能够安稳一阵子。”
张居正笑道,“逸甫的辞呈,却是不明白了,他身体的老毛病,在京请假修养一段时间就行了,何必乞归。”
“逸甫兄身体不好,他担心回川路途遥远,等真不行了再乞归,怕是回不到家。”
魏广德只能小声应付一句。
陈以勤和高拱,还有隆庆皇帝掺和的事儿,他不便对外提及。
于是转头,魏广德就对中书舍人吩咐道:“把这份奏疏,派人给陈阁老府上送去。”
陈以勤昨日递交乞归奏疏后,就已经回家等待消息,并没有来内阁,所以这份批复的奏疏还得派人送到他家里去。
应付了这边,魏广德就径直回到自己值房去,等待中书舍人把今日送到内阁的奏疏分发过来处理。
到下午的时候,魏广德就听到消息,陈以勤第二道乞休奏疏已经送入宫中,而户部左侍郎张守直则已经在下午去了户部,正式以户部尚书身份上任了。
而到了第二天,不出意外,陈以勤的第三道乞休奏疏再次送进宫中。
如此之快,密集的上奏乞休奏疏,也是因为陈以勤现在一刻也不想继续呆着京城。
这些天因为吏部的原因,朝中变动很大。
但是在李春芳、魏广德等人家中宾客如织的时候,陈以勤府上却因为他乞休的原因,一下子没了什么人气。
或许是有些伤心,除了少数关系特别近的人来家中外,再无其他。
人走茶凉,不外如是。
既然如此,陈以勤又怎么会考虑拉长时间,还是尽快完成三奏的程序,让隆庆皇帝放他离开好了。
而在陈以勤递上第三本乞休奏疏后,隆庆皇帝的批红也终于变了。
“卿以协学宏才、冲怀雅度,早登侍从,几著声华,乃简自先皇侍朕藩邸启,沃岁久禆益弘多,暨朕嗣宅丕基眷惟旧学,擢居纶阁,俾赞枢机,卿乃同寅协恭
深得大臣之体,诸所匡弼具见忠勤,朕方倚毗共图至理,而固陈微疾屡乞优闲慰谕再三请,尤力重违雅志,特用允俞兹加卿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余官如故,仍赐驰驿遣官护送,有司岁给舆隶八名,月馈官廪六石以称朕优眷至意
乞归田里,竟全师傅之高.”
隆庆皇帝的批复,直接是写的敕谕。
加太子太师,对于致仕的陈以勤来说,已经毫无意义可言,不过有司安排轿夫八人伺候,每月给禄米六石的退休待遇,也算是对致仕的陈以勤很大的实惠。
这是加赏,做为尚书阁老,本身的退休福利依旧,可比大部分官员致仕后只是安排驰驿好很多了。
陈以勤算是可以风风光光回老家养老,不对,应该说是养病。
就在陈以勤收拾家底准备离京的时候,魏广德此刻正在李春芳值房参加又一次阁议。
虽然陈以勤致仕,但高拱也没有马上进位次辅,不过这也是早晚的事儿。
而今日的阁议,召集者就是高拱。
“之前几日,吏部一直忙于裁革冗员事务,朝中一些事务因此耽搁。
今日请诸公来,就是想把所有事儿一并谈好,定下来,明日上奏陛下知悉。”
高拱在众人到来后,抢在李春芳开口前就说起来。
对于高拱的做作,内阁诸人都似习以为常,都是面色不变,洗耳恭听就是了。
“兵部原右侍郎李迁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礼部右侍郎王希烈改为本部左侍郎,翰林院掌院事侍读学士诸大绶为礼部右侍郎吏部靳学颜为本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掌院事,吏部右侍郎张四维协理部务.”
这些事务,其实朝廷早就有过讨论,大家也都没有意见,只是吏部一直没有呈文上来,所以没能正式上任。
但实际上,大明朝很多时候是官员已经在新职位上办公。
就比如张四维,之前一直是翰林院学士,但却已经坐着吏部右侍郎的活儿,只是一直没有旨意转正。
当然,他能去吏部,也是因为高拱的缘故。
高拱看中其才,所以把人叫到吏部帮忙。
翰林院学士出身的人,入仕即为吏部或者礼部右侍郎,这也是潜规则,或者私下里约定俗成的规矩,因此也没人说这么做有什么出格的地方。
如果不是从这两个衙门入仕,则距离内阁就稍远了,虽然不能说就不能入阁,但这两个职位确实是翰林学士们入阁的快速通道。
高拱这下要把张四维扶正,其实也是让他搭上这条快速进阶之路,也好早日安排他入阁,为自己在内阁里发声。
就在众人都点头,认为吏部此奏可以覆议后,高拱忽然又说道:“数十年来考察惩汰之数,大较前后不相上下,以是袭为故常,其数既足虽有不肖姑置勿论,其数不足虽无其人强索以充,可谓谬矣.”
听到高拱开头,魏广德心知这是高拱打算利用京察搞事。
什么叫考察裁汰有定数,人数够了就算发现有官员不职也不处罚,人数不够,就算有官员称职也被扣罪责充数。
等高拱说完,魏广德顾盼左右,想看看其他人什么反应的时候,门外有书吏忽然进来报道:“各位阁老,兵部左侍郎王遴、右侍郎魏学增大人有急事求见。”
(本章完)
“海瑞?”
听到张四维有些为难的说出一个名字,高拱心里也是一紧。
倒不是海瑞有多不得了,在高拱看来,海瑞不过就是一个沽名钓誉之辈,否则当初掌握徐阶家族投献田地的证据后,就应该快刀斩乱麻,直接抄家拿人。
徐家凡是涉及此案的族人,都应该被判流放才是。
可是海瑞没有这么做,而是想和徐阶讨价还价,让他自己把投献的田地退回。
可是,看不起归看不起,高拱却不会不考虑海瑞在清流那边的影响力。
翰林院、都察院和民间,海瑞因为《治安疏》的广泛传播,加上那带着棺材在家里等待嘉靖皇帝处决的传奇故事,让他得到许许多多读书人的推崇。
若是这个时候传出因为他裁革冗员导致海瑞失去官职,高拱不知道外界会怎么样评价他。
“那就把他迁到南京都察院不,户部,我记得当初他在户部就是云南司主事,是吧?”
高拱明白轻重,也不想在裁革冗员过程中闹出乱子,毕竟这是很得罪人的事儿。
要是有人不服官职被夺,利用海瑞事闹起来,也是很麻烦的。
张四维只是略做思考就答道:“海瑞初为户部云南司主事,这没错,之后就是都察院、大理寺等衙门.”
张四维说这个,其实也是想让高拱对海瑞的仕途经历了解更清楚一些,这样也方便他安排海瑞的官职。
不过高拱不想听这些,他都是以我为主的性格,既然已经定下让海瑞去户部,那就不会变。
“就是南京户部吧,到时候在那边挂个闲职就好了,让他把手上的事儿移交南京都察院,以后每年对南京粮储的巡视是南京都察院安排御史进行,就不用他了。”
最初,高拱却是想发挥海瑞的长处,让他进都察院。
既然你是清官,那就帮我看着南京那帮贪官污吏好了。
可是,高拱忽然想到另一件事儿,头两日有人在他耳边说了,海瑞似乎是查到他门生头上了。
若是在两三年前,高拱不仅不会考虑为自己的门生开脱,还会把消息传递到都察院,让他们严查。
可是现在不会了,他需要门生故旧为他造势。
孤臣,是没有好下场的,和光同尘或许才是为官之道。
海瑞这把刀,该怎么使用,还必须好好想想,用不好伤不到人不说,还会伤到自己就不好了。
“好,海瑞并入南京户部,听说他统计计算出众,也算因人制宜。”
张四维这次没有多说话,只是附和着高拱的话,在册子上记录几笔。
这一晚,吏部大堂通宵灯火不灭,高拱带着吏部官员连夜把裁革官员的名单定下来,然后命人抄录,准备择日上奏此事。
吏部的动作并没有想要瞒人,就在这晚,消息就已经在京城的各处府邸和风月场所传开,一些闲散的官员不免心有戚戚,担心自己的官职也在裁革之列,于是乎四处拜访同年好友,打听消息。
不过这些事儿,吏部知道的人都不多,自然也打听不出多少东西,只知道是一些衙门的官员编制会缩减,一些官职的职责会合并,剩下的即为冗员,要裁撤。
但具体怎么个裁革法,外面也说不清楚。
魏广德自然也听说了此事,虽然隆庆皇帝并没有给内阁下旨,但吏部已经风风火火动起来,他要是都不知道那就太失职了。
他知道的当然要比外面传的详细一些,不过也没太在意。
如果真有关系户需要照顾而又在被裁革官职的名单里,那就等尘埃落定之后再给他谋个差事就好了。
现在高拱得了圣眷,正在操办此事。
魏广德知道,这是高拱回朝后最大的动作,绝对不会允许有人横插一手,坏他的好事儿。
影响不了,那就让他做就是了,总归还是要人做官的,又不是要剥夺这些人的官身。
吏部那帮子人应该是巴不得上官年年这么干一次,到时候才有人哭着求着找他们办事儿谋职,红包还不拿到手软。
随后两天,因为吏部的行动,朝堂一些官员不免人心惶惶,担心自己就在裁革范围内,因此李春芳、魏广德等人的府邸门前人流如织,许多人已经等不及递上帖子,等各府邸回帖再上门拜访的规矩,直接带着礼物就在各家府邸外等候。
当然,这样的场面不止出现在内阁阁臣家中,也在六部堂官和吏部官员门前出现着。
许多人是为了自己,也有是为亲朋好友前来打听消息,让所有高层都烦恼不已,心中或多或少都对高拱有了一丝不满的情绪。
其实到了二品这样的层次,是不喜欢家门前排起长队的。
或许在旁人看来他们礼物收起来很爽,但是这礼物很多时候都不是无私的,是要有代价的。
到这个时候,礼物是不收不行,可有些事儿主家却未必愿意做。
而且,如此场景影响也非常不好。
在后世人眼中,似乎这个时代朝廷的权贵家门前就应该是这样,但实际上并不是。
即便是当年严嵩权侵朝野的时候,家门前出现这种场面也是不多。
实际上,只有在严嵩夫人祝寿时,严嵩才会放开门禁,让前来贺寿的人进门,那时候的场面才是如此,送礼贺寿之人从早到晚络绎不绝。
因为那时候不止是下面的人送礼,上面的皇帝都会派太监送上一份贺礼,自然传到宫里也不怕什么。
而他自己和儿子严世番做寿,也都非常注意,也只有整拾的大寿才会如此操办。
当然,这也有做给嘉靖皇帝看的意思,嘉靖皇帝可是个至孝之人。
严家失势最初的原由是什么?
可不就是严世番在守孝期间不检点,其生母去世的孝期内居然饮酒狎妓,让嘉靖皇帝对他的道德品行失去了信任。
而正常的拜访,都是先向主家递贴子,主家想见才会回贴子。
而严世番卖官鬻爵的事儿,也是在府外当铺里操作,怎么可能明目张胆在家里搞权钱交易。
“呵呵.胡大人慢走。”
魏广德把最后一位客人送走后,终于是疲倦的坐在躺椅上小憩。
这两天来的人实在太多,都不敢全部接见,只是每天见几位,他都觉得极为麻烦。
不过就算这样,脸上还不能有丝毫不满情绪显露,还得带着笑,好好说话。
躺在椅子上,魏广德不由得想到这两天内阁之事,不由得叹息一声。
昨日,陈以勤上奏,“言臣伏睹皇上恭已图治,虚心任人,凡机务之繁悉委裁于内阁臣等,随诸臣后,窃见国家大体时用之宜”
这份奏疏,也是陈以勤离开朝廷前最后一奏,把自己对朝政的想法一一道来。
而在今日,陈以勤正式上奏乞致仕。
不过安照惯例,隆庆皇帝是不会允辞的,即便大家都暗中已经有了默契。
果然,第二天一早到内阁,魏广德就看到了宫里送来批阅过的奏疏,不允。
一起的,还有户部左侍郎张守直请辞户部尚书的奏疏,皇帝也都是不允,命其即刻赴任。
“张侍郎,以后应该叫张尚书了。”
魏广德看着这份奏疏,对身旁的张居正笑道。
“是啊,这些日子守直把户部打理的不错,户部应该能够安稳一阵子。”
张居正笑道,“逸甫的辞呈,却是不明白了,他身体的老毛病,在京请假修养一段时间就行了,何必乞归。”
“逸甫兄身体不好,他担心回川路途遥远,等真不行了再乞归,怕是回不到家。”
魏广德只能小声应付一句。
陈以勤和高拱,还有隆庆皇帝掺和的事儿,他不便对外提及。
于是转头,魏广德就对中书舍人吩咐道:“把这份奏疏,派人给陈阁老府上送去。”
陈以勤昨日递交乞归奏疏后,就已经回家等待消息,并没有来内阁,所以这份批复的奏疏还得派人送到他家里去。
应付了这边,魏广德就径直回到自己值房去,等待中书舍人把今日送到内阁的奏疏分发过来处理。
到下午的时候,魏广德就听到消息,陈以勤第二道乞休奏疏已经送入宫中,而户部左侍郎张守直则已经在下午去了户部,正式以户部尚书身份上任了。
而到了第二天,不出意外,陈以勤的第三道乞休奏疏再次送进宫中。
如此之快,密集的上奏乞休奏疏,也是因为陈以勤现在一刻也不想继续呆着京城。
这些天因为吏部的原因,朝中变动很大。
但是在李春芳、魏广德等人家中宾客如织的时候,陈以勤府上却因为他乞休的原因,一下子没了什么人气。
或许是有些伤心,除了少数关系特别近的人来家中外,再无其他。
人走茶凉,不外如是。
既然如此,陈以勤又怎么会考虑拉长时间,还是尽快完成三奏的程序,让隆庆皇帝放他离开好了。
而在陈以勤递上第三本乞休奏疏后,隆庆皇帝的批红也终于变了。
“卿以协学宏才、冲怀雅度,早登侍从,几著声华,乃简自先皇侍朕藩邸启,沃岁久禆益弘多,暨朕嗣宅丕基眷惟旧学,擢居纶阁,俾赞枢机,卿乃同寅协恭
深得大臣之体,诸所匡弼具见忠勤,朕方倚毗共图至理,而固陈微疾屡乞优闲慰谕再三请,尤力重违雅志,特用允俞兹加卿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余官如故,仍赐驰驿遣官护送,有司岁给舆隶八名,月馈官廪六石以称朕优眷至意
乞归田里,竟全师傅之高.”
隆庆皇帝的批复,直接是写的敕谕。
加太子太师,对于致仕的陈以勤来说,已经毫无意义可言,不过有司安排轿夫八人伺候,每月给禄米六石的退休待遇,也算是对致仕的陈以勤很大的实惠。
这是加赏,做为尚书阁老,本身的退休福利依旧,可比大部分官员致仕后只是安排驰驿好很多了。
陈以勤算是可以风风光光回老家养老,不对,应该说是养病。
就在陈以勤收拾家底准备离京的时候,魏广德此刻正在李春芳值房参加又一次阁议。
虽然陈以勤致仕,但高拱也没有马上进位次辅,不过这也是早晚的事儿。
而今日的阁议,召集者就是高拱。
“之前几日,吏部一直忙于裁革冗员事务,朝中一些事务因此耽搁。
今日请诸公来,就是想把所有事儿一并谈好,定下来,明日上奏陛下知悉。”
高拱在众人到来后,抢在李春芳开口前就说起来。
对于高拱的做作,内阁诸人都似习以为常,都是面色不变,洗耳恭听就是了。
“兵部原右侍郎李迁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礼部右侍郎王希烈改为本部左侍郎,翰林院掌院事侍读学士诸大绶为礼部右侍郎吏部靳学颜为本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掌院事,吏部右侍郎张四维协理部务.”
这些事务,其实朝廷早就有过讨论,大家也都没有意见,只是吏部一直没有呈文上来,所以没能正式上任。
但实际上,大明朝很多时候是官员已经在新职位上办公。
就比如张四维,之前一直是翰林院学士,但却已经坐着吏部右侍郎的活儿,只是一直没有旨意转正。
当然,他能去吏部,也是因为高拱的缘故。
高拱看中其才,所以把人叫到吏部帮忙。
翰林院学士出身的人,入仕即为吏部或者礼部右侍郎,这也是潜规则,或者私下里约定俗成的规矩,因此也没人说这么做有什么出格的地方。
如果不是从这两个衙门入仕,则距离内阁就稍远了,虽然不能说就不能入阁,但这两个职位确实是翰林学士们入阁的快速通道。
高拱这下要把张四维扶正,其实也是让他搭上这条快速进阶之路,也好早日安排他入阁,为自己在内阁里发声。
就在众人都点头,认为吏部此奏可以覆议后,高拱忽然又说道:“数十年来考察惩汰之数,大较前后不相上下,以是袭为故常,其数既足虽有不肖姑置勿论,其数不足虽无其人强索以充,可谓谬矣.”
听到高拱开头,魏广德心知这是高拱打算利用京察搞事。
什么叫考察裁汰有定数,人数够了就算发现有官员不职也不处罚,人数不够,就算有官员称职也被扣罪责充数。
等高拱说完,魏广德顾盼左右,想看看其他人什么反应的时候,门外有书吏忽然进来报道:“各位阁老,兵部左侍郎王遴、右侍郎魏学增大人有急事求见。”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3545/507162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