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独立导演
推荐阅读: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风云铁骑、大道之上、胎胎多子,我靠生子修炼成神、我的模拟长生路、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我在妖魔世界拾取技能碎片、好时节、绝境黑夜、纪元仙君、
第522章 独立导演
当格斯-范-桑特抵达中学的时候,时间刚刚过正午,阳光懒洋洋地洒落下来,却全然不显得燥热,残留些许春天依旧没有来得及完全消散的清爽。
这是一个适合拍电影的好天气。
格斯决定散步一小会儿,可以晒晒太阳,还可以整理一下思绪,他正在思考“大象”这个项目的选角工作,放慢脚步能够让脑海里的线索清晰起来。
其实,格斯没有什么特别要求——
不需要多么漂亮多么张扬,普通就好,就是普通中学生;当然,前提是不害怕上镜,站在镜头面前依旧能够保持自如,忽略镜头的存在坚持自己。
这,就已经足够。
不过,格斯也知道,这一个要求往往就难倒大部分孩子,明知道摄像机正在拍摄自己却假装没有意识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是格斯考虑主要角色还是采用专业演员的原因。
他准备用伪纪录片的方式拍摄,真实的校园日常是核心;但本质依旧是一部剧情电影,他需要演员的配合,同时也需要摄像机的隐形——
不能被察觉。
想着想着,思绪发散开来。
从演员的选择到机位的设置再到画面的构图以及运动的轨道等等等等。
空间位置是电影镜头充满魔力的一部分,越是干净简洁的电影,往往就越是考验导演功力。
如何呈现人物在空间里的位置,宽阔空间里的渺小存在、还是狭窄空间里的拥挤压迫;如何呈现镜头视角带来的主观感受,居高临下的俯瞰还是自下往上的仰视;如何呈现空间里人物和人物的关系,亲密还是疏离、对峙还是依靠。
诸如此类。
一个视角,一个镜头。
这些往往就已经在传达导演的想法,叙事不止是通过台词和剧本来完成。
上次,拍摄“杰瑞”的时候,格斯采用一种拍摄方式;这次,他准备利用“杰瑞”的经验做一些不同尝试,这也意味着,镜头的位置和调度格外重要。
格斯希望能够用镜头呈现出那种隐藏在平静底下的暗流,不止是孤独,同时也是一种压抑的情感。
人们往往是这样的,需要看到血液看到脑浆看到尸体,这才意识到有事情正在发生;然而那些看不到的压迫、排挤、攻击、冷暴力,却时时刻刻在上演,没有流血不代表没有受伤,即使是日常生活里也处处存在暗流。
这是格斯构思整部电影的基石。
正是因为如此,演员们松弛而自然的状态就更加重要,当他们意识到摄影机存在的那一刻,镜头和人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可能就会崩塌,导致整部电影呈现的影像失去可信度。
在“大象”这部电影里,演员的存在,说不重要,的确不重要,因为几乎没有表演难度,做自己就好;但说重要,也格外重要,如何在镜头面前展示真实自然的自己,这是每一位演员的终极挑战。
也就是在这时候,格斯注意到了操场上的那个身影——
一个金发男孩,静静地坐在秋千上,身体随着微风轻轻荡漾;歪着脑袋靠着绳索,看不到正脸的眉眼,却仿佛能够看到金色阳光轻盈地在他身边打转。
些许落寞。些许破碎。些许唏嘘。
与其说是悲伤或者痛苦,不如说是……一种思考。
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放任思绪在宇宙的纵深纬度里延伸,探索时间和空间的奥妙、挖掘生命的意义。
电影画面,一下就在格斯脑海里浮现。
不由地,格斯就放轻脚步,仿佛密林里的观鸟人一般,小心翼翼隐藏自己的行踪,观察鸟类的习性,明知道自己不应该靠近,心脏却无法控制地跳动。
然而。
格斯笨手笨脚地踩到一枚石子,脚底稍稍一打滑,平静的空气被打破。
糟糕!
格斯:……
他如同木头人般僵硬在原地,愣愣地看着那个金发男孩——
是他。居然是他?
格斯一愣。
“嘿,导演。”
就在格斯愣神的刹那,金发男孩就已经率先打招呼了。
眼前的,赫然是安森-伍德。
过去这段时间横扫整个好莱坞的脸孔,如果有人不认识他的话,唯一的解释就是生活在封闭的世外桃源里,彻彻底底和社交网络切断全部联系。
否则,怎么可能不认识?
这也是格斯的最大担忧。
此时此刻,安森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之际,整个好莱坞可能都塞不进他的眼睛里,结果却出演这样一部小成本实验性的独立电影——
你确定?
hbo给出提案之后,格斯自己细细询问了一圈。
最后,还是格斯的老友兼此次“大象”的制片人戴安-基顿(diane-keaton)一锤定音。
“格斯,你是否想过,当你在揣测、挑剔他的时候,他却点头答应出演,这件事本身难道没有说明什么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
深思熟虑的最后,格斯决定给安森也给自己一次机会。
在前来波特兰之前,格斯想象过无数灾难的局面——
这就是他的性格,生性悲观,往往容易看到事情的负面,并且始终在为死亡做准备。
在格斯的电影里也常常能够看到他对生活对世界的思考,从“杰瑞”到“大象”,可以看作是格斯对死亡的一种思考。
然而,但是,格斯想象的情况什么都没有发生。
没有记者,没有影迷,没有前呼后拥的包围人群。
没有经纪人,甚至没有助理。
安森孤零零地独自坐在秋千上,如同浮萍一般轻轻摇摆,和其他学生没有两样,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下午而已。
……就这?
难得一见地,格斯愣在原地,大脑完全跟不上思路。
但奇妙的是,就在这个当口,格斯却想起一件事:
安森应该非常上镜。
有这样一种演员,他们自带独特气质,只要出现在镜头里、出现在大屏幕上,整场戏的氛围自然而然发生些许变化,让人忍不住想要细细深入探索。
在格斯印象里,安森是帅气的,看在上帝的份上,铺天盖地的新闻全部都在称赞安森的英俊和潇洒;但格斯不曾看到安森的这份气质——
也许,“公主日记”和“蜘蛛侠”都没有捕捉到安森的这种气质?
格斯想,安森出现在镜头里的感觉一定非常特别。
思绪万千,最后格斯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却是——
“头发,伱的头发!”
安森是金褐色短发,平时接近褐色,但在阳光底下就会显露出浅金色;然而眼前,安森却是一头明亮而刺眼的亮金色。
怎么回事?
信息量太大,格斯有些消化不良。
(本章完)
当格斯-范-桑特抵达中学的时候,时间刚刚过正午,阳光懒洋洋地洒落下来,却全然不显得燥热,残留些许春天依旧没有来得及完全消散的清爽。
这是一个适合拍电影的好天气。
格斯决定散步一小会儿,可以晒晒太阳,还可以整理一下思绪,他正在思考“大象”这个项目的选角工作,放慢脚步能够让脑海里的线索清晰起来。
其实,格斯没有什么特别要求——
不需要多么漂亮多么张扬,普通就好,就是普通中学生;当然,前提是不害怕上镜,站在镜头面前依旧能够保持自如,忽略镜头的存在坚持自己。
这,就已经足够。
不过,格斯也知道,这一个要求往往就难倒大部分孩子,明知道摄像机正在拍摄自己却假装没有意识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是格斯考虑主要角色还是采用专业演员的原因。
他准备用伪纪录片的方式拍摄,真实的校园日常是核心;但本质依旧是一部剧情电影,他需要演员的配合,同时也需要摄像机的隐形——
不能被察觉。
想着想着,思绪发散开来。
从演员的选择到机位的设置再到画面的构图以及运动的轨道等等等等。
空间位置是电影镜头充满魔力的一部分,越是干净简洁的电影,往往就越是考验导演功力。
如何呈现人物在空间里的位置,宽阔空间里的渺小存在、还是狭窄空间里的拥挤压迫;如何呈现镜头视角带来的主观感受,居高临下的俯瞰还是自下往上的仰视;如何呈现空间里人物和人物的关系,亲密还是疏离、对峙还是依靠。
诸如此类。
一个视角,一个镜头。
这些往往就已经在传达导演的想法,叙事不止是通过台词和剧本来完成。
上次,拍摄“杰瑞”的时候,格斯采用一种拍摄方式;这次,他准备利用“杰瑞”的经验做一些不同尝试,这也意味着,镜头的位置和调度格外重要。
格斯希望能够用镜头呈现出那种隐藏在平静底下的暗流,不止是孤独,同时也是一种压抑的情感。
人们往往是这样的,需要看到血液看到脑浆看到尸体,这才意识到有事情正在发生;然而那些看不到的压迫、排挤、攻击、冷暴力,却时时刻刻在上演,没有流血不代表没有受伤,即使是日常生活里也处处存在暗流。
这是格斯构思整部电影的基石。
正是因为如此,演员们松弛而自然的状态就更加重要,当他们意识到摄影机存在的那一刻,镜头和人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可能就会崩塌,导致整部电影呈现的影像失去可信度。
在“大象”这部电影里,演员的存在,说不重要,的确不重要,因为几乎没有表演难度,做自己就好;但说重要,也格外重要,如何在镜头面前展示真实自然的自己,这是每一位演员的终极挑战。
也就是在这时候,格斯注意到了操场上的那个身影——
一个金发男孩,静静地坐在秋千上,身体随着微风轻轻荡漾;歪着脑袋靠着绳索,看不到正脸的眉眼,却仿佛能够看到金色阳光轻盈地在他身边打转。
些许落寞。些许破碎。些许唏嘘。
与其说是悲伤或者痛苦,不如说是……一种思考。
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放任思绪在宇宙的纵深纬度里延伸,探索时间和空间的奥妙、挖掘生命的意义。
电影画面,一下就在格斯脑海里浮现。
不由地,格斯就放轻脚步,仿佛密林里的观鸟人一般,小心翼翼隐藏自己的行踪,观察鸟类的习性,明知道自己不应该靠近,心脏却无法控制地跳动。
然而。
格斯笨手笨脚地踩到一枚石子,脚底稍稍一打滑,平静的空气被打破。
糟糕!
格斯:……
他如同木头人般僵硬在原地,愣愣地看着那个金发男孩——
是他。居然是他?
格斯一愣。
“嘿,导演。”
就在格斯愣神的刹那,金发男孩就已经率先打招呼了。
眼前的,赫然是安森-伍德。
过去这段时间横扫整个好莱坞的脸孔,如果有人不认识他的话,唯一的解释就是生活在封闭的世外桃源里,彻彻底底和社交网络切断全部联系。
否则,怎么可能不认识?
这也是格斯的最大担忧。
此时此刻,安森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之际,整个好莱坞可能都塞不进他的眼睛里,结果却出演这样一部小成本实验性的独立电影——
你确定?
hbo给出提案之后,格斯自己细细询问了一圈。
最后,还是格斯的老友兼此次“大象”的制片人戴安-基顿(diane-keaton)一锤定音。
“格斯,你是否想过,当你在揣测、挑剔他的时候,他却点头答应出演,这件事本身难道没有说明什么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
深思熟虑的最后,格斯决定给安森也给自己一次机会。
在前来波特兰之前,格斯想象过无数灾难的局面——
这就是他的性格,生性悲观,往往容易看到事情的负面,并且始终在为死亡做准备。
在格斯的电影里也常常能够看到他对生活对世界的思考,从“杰瑞”到“大象”,可以看作是格斯对死亡的一种思考。
然而,但是,格斯想象的情况什么都没有发生。
没有记者,没有影迷,没有前呼后拥的包围人群。
没有经纪人,甚至没有助理。
安森孤零零地独自坐在秋千上,如同浮萍一般轻轻摇摆,和其他学生没有两样,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下午而已。
……就这?
难得一见地,格斯愣在原地,大脑完全跟不上思路。
但奇妙的是,就在这个当口,格斯却想起一件事:
安森应该非常上镜。
有这样一种演员,他们自带独特气质,只要出现在镜头里、出现在大屏幕上,整场戏的氛围自然而然发生些许变化,让人忍不住想要细细深入探索。
在格斯印象里,安森是帅气的,看在上帝的份上,铺天盖地的新闻全部都在称赞安森的英俊和潇洒;但格斯不曾看到安森的这份气质——
也许,“公主日记”和“蜘蛛侠”都没有捕捉到安森的这种气质?
格斯想,安森出现在镜头里的感觉一定非常特别。
思绪万千,最后格斯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却是——
“头发,伱的头发!”
安森是金褐色短发,平时接近褐色,但在阳光底下就会显露出浅金色;然而眼前,安森却是一头明亮而刺眼的亮金色。
怎么回事?
信息量太大,格斯有些消化不良。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3575/5072756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