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 > 抗清 > 第一百三十四章 鼎之轻重,尚未能问

第一百三十四章 鼎之轻重,尚未能问

推荐阅读:皇后卷哭了整个后宫退下,让朕来为什么它永无止境兽世娇宠:病弱美人多子多福灵能者不死于枪火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富则莱茵金属,穷则莱茵钢铁!挟明这年头谁还不是个武者啊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

    巫山城,四川总督行辕驻地。
    自去年坚守巫山并大败李来亨、刘体纯指挥的明军西犯后,四川总督李国英积劳成疾,以致不能亲督诸将参与三省会剿茅麓山李来亨部,只能将四川绿营尽数交予提督郑蛟麟指挥。
    对此,李国英部下中军副将刘汉臣提醒总督大人,称郑蛟麟出自吴三桂藩下,尔今朝廷惧怕吴三桂造反,故若将四川绿营兵马尽数交于郑指挥,他日吴三桂真造反,四川绿营恐在郑蛟麟带领下响应吴三桂。
    如此,川省必为吴三桂所有,届时吴军即可出川攻占汉中,兵锋直指西安。
    西北震动,华北亦震动!
    真是一言成䜟,日后吴三桂起兵之时,确是郑蛟麟率先响应,四川全省未经一战即归吴三桂所有。
    清廷令多铎之子洞鄂统满州兵前往平叛,可洞鄂同满州八旗兵畏战不前,蜷缩在西安压根不敢与叛军交战。
    若不是王辅臣瞻前顾后错失良机,清廷又见满人不能用,及时启用赵良栋、张勇、王进宝等西北汉将,天下早不为清所有。
    只眼下,谁能知后来事。
    刘汉臣是旗人出身,对大清忠心耿耿,出于大局考虑,自是不希望吴三桂的人控制四川绿营。
    李国英听后却只苦笑一声,既未对流言吴三桂可能造反一事做出回应,也未收回郑蛟麟的兵权。
    刘汉臣大为不解,同僚成都总兵曹纯忠为其解惑:“若朝廷真忌平西王会反,总督大人亦在猜忌之中。”
    原因是吴三桂能有今天,全赖总督也。
    清廷对吴三桂的猜忌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早在甲申年吴三桂引大清军入关后即已现苗头。
    当年吴三桂率部替清廷平定山东,又随英亲王阿济格征战李自成。
    然而不到一年,吴三桂就被清廷从前线调回,命其率所部关宁军出镇锦州。
    如此安排,目的是什么,吴三桂心中有数,天下人心中也有数。
    被清廷提防的吴三桂再也不提什么“复君父之仇”,而是望风转舵,称崇祯为“故主”,反复表白自己“矢忠新朝”。
    就这么在锦州闲置了三年后,关内绿营突然大量反正叛清,西北也是烽烟四起,大清江山眼看岌岌可危时,无兵可用的清廷这才重新想起吴三桂,调其与八旗将领李国翰同镇汉中,剿杀西北地区的抗清义军余部。
    得到机会的吴三桂自是好生珍惜,也很想替大清出把子力气,没想到西北刚刚平定,清廷又卸磨杀驴再度闲置吴三桂。
    虽仍让其领军驻于汉中,但一切均须听从定西将军李国翰的命令。
    未得清廷允许,吴三桂更是不能出汉中一步。
    相当于变相软禁。
    一禁又是四年。
    直到大西军横空出世,清军于西南、中南战场全面溃败,不得已清廷只好再次启用吴三桂。
    但这次启用吴三桂不是清廷主动,而是被动。
    是时任四川巡抚的李国英连续上书请求清廷派吴三桂领军入川!
    这才有了后来的平西王,有了如今永镇云南的平西藩。
    简言之,四川总督李国英不仅是吴三桂的“恩人”,更是其“贵人”。
    因而现在若说吴三桂会反,那李国英如何自处?
    清廷又如何看他?
    当年要不是他为吴三桂作保,清廷能让吴三桂一路坐大,被迫封他为亲王么。
    此中内情,李国英心知肚明。
    吴三桂会不会反,他真不确定,但有件事他很确定,那就是他命不久矣。
    曾为明朝左良玉麾下总兵的他,如今已经六十五岁,这个年纪的老人多是风烛残年,况征战数十年一身伤病呢。
    郎中对总督大人的病情也是说的很明白,就是积劳成疾,药物难以调理,只能通过静养延缓。
    虽郎中说的好,只要好生调养活到九十九不成问题。
    李国英却一肚子数,就他这身子最多撑个一两年就了不起。
    因此吴三桂反与不反,与他关系都不大。
    大有我死之后,任它洪水滔天的意思。
    用兵颇有大家之风的李国英,判断就算吴三桂要反也得是数年后。
    一是眼下明军余部尚未平定,而这支明军又是与吴三桂有血海深仇的大顺军余部,不把这顺军余孽扑杀怠尽,吴三桂他敢起兵?
    他真敢此时起兵,怕那大顺军余孽能“联清抗吴”!
    二是大清八旗尚很精锐,满洲、蒙古、汉军三家足有二十万披甲人,以此根本驱使数十万绿营,吴三桂能有多少本钱经得住耗?
    三是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两位藩王对大清都是忠心耿耿。
    二王一镇广东,一镇福建,吴三桂若敢一家起兵造反,必是孤军下场。
    不过听传言说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世子耿精仲皆是跋扈之人,因而将来如何,也不好说。
    总之,李国英也不想考虑太多。
    如今所关心的不过是身后名而矣。
    若能成功剿平明朝余孽,史书上总他功绩最显。
    近日提督郑蛟麟有战报来,说是陕西方面旗汉军遭明军挫败,阵丧满洲副都统杜敏。
    好在老木崆已被郑督兵攻占,只可惜跑了袁宗第、郝摇旗两个大贼。
    对此,李国英并没有多担心。
    袁、郝两個大贼突出巫山窜入茅麓山,不过是从一个绝地跑到另一个绝地而矣。
    三省近二十万兵马重围之下,无须硬战死战,只消围上半年,茅麓山的明军也就自溃了。
    哪曾想没过几天郑蛟麟又急呈战报,说是靖西将军穆里玛率一万满洲八旗兵于黄龙山大败,本人也被生擒。
    另据可靠消息,有明军一部在悍贼王耀武带领下突破湖广清军防线,似向武昌而去。
    这让病中的李国英大吃一惊。
    担心湖广清军不足制敌,意欲上书朝廷让川军一部入湖广剿贼。
    另外又急修书致湖广总督张长庚,请求万勿轻撤茅麓山防线,只需严令湖广各地凭城据守即可。
    给张长庚的信写好便发了出去,可给朝廷的奏折写好之后却是迟迟没有发出。
    原因是李国英担心郑蛟麟那帮吴三桂的心腹大将不肯入湖广围剿明军。
    思来想去提笔给远在昆明的吴三桂写了一封信。
    信中大意可用八个字概括——“鼎之轻重,尚未能问。”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3866/5079668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