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 > 抗清 > 第272章 兵强马壮者为天子

第272章 兵强马壮者为天子

推荐阅读:皇后卷哭了整个后宫退下,让朕来为什么它永无止境兽世娇宠:病弱美人多子多福灵能者不死于枪火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富则莱茵金属,穷则莱茵钢铁!挟明这年头谁还不是个武者啊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

    从汉阳渡江过来的参政钱文涛得知自家总管大人要参与劝进吴三桂称帝,惊的半天合不拢嘴。
    半响才艰难说道:“此时拥立吴三桂称帝,恐怕难以服众,将军万不可糊涂啊。”
    这是委婉提醒自家总管大人要三思再三思。
    哪怕吴军兵强马壮,但吴军毕竟是打着朱三太子名义起兵,突然之间抛弃朱明自立为帝,各地响应的复明人士很难说会承认吴三桂这个天子,这要是因为吴三桂称帝导致联合抗清的各方势力分崩离析,无疑会葬送眼前的大好局面。
    钱的顾虑王五都知道,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顾虑。
    因此这才一心想要打朱明招牌,把十七世纪的统一战缐维持住。
    然而吴三桂的优柔寡断和吴军有可能不渡江的现实,迫使王五必须参加劝进。
    下定决心参加劝进的另一重因素就是马宝提出的以武昌为临时国都所在。
    前世吴三桂自立周王的政权中心在衡阳,日后也是在此地称帝。
    而衡阳远离长江,虽然比昆明和贵阳要靠北,整体依旧处于抗清前线的大后方。
    这就导致衡阳方面没有过江发展的迫切需要。
    但如果以武昌为政权中心的话,不管是北伐燕京还是为国都取得足够战略缓冲(保护)区,吴军都必须过江!
    正如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城,则太平军必然要全力攻取江淮。
    清廷在江北设立大营的目的也是阻止太平军获得江北地区。
    哪怕吴三桂再如何舍不得儿孙,于武昌定都称帝吴军都必须过江。
    不以个人意愿为主。
    “谁当皇帝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大军必须过江!”
    此事已经决定,王五能做的是要求部下们无条件服从,想不通也要想通。
    视线中,马宝与麾下一众将领正在城门等侯。
    老张刚才派人过来说吴三桂率部已经到了金口镇,此地离武昌城只三十多里,最迟一个时辰就到了。
    陪同吴三桂一同前来武昌的除了三万兵马外,就是被其封为金吾右将军的大女婿夏国相,金吾前将军的吴国贵。
    此外随行的还有右掖将军卫朴、铁骑左将军陶继志、铁骑右将军张足法、骁骑前将军线维明、后将军田进学等人。
    留与马宝并立的左翼将军张国柱领兵8000坐镇长沙,又命骁骑左将军范齐韩领兵6000留守衡阳,右将军廖进中领兵7000留守常德。
    之前铁骑前后将军王会、高启隆领军25000人攻江西,侄子金吾后将军吴应期、骁骑左将军范齐韩领军20000自郴州攻打广东。
    因此这次吴三桂带到武昌来的三万兵马已是其手头最后的机动兵团。
    连同马宝先期带来武昌的5000人,共计35000人。
    不过这35000人仅骑兵就有12000余,实力不容小觑。
    吴三桂搭建的政权班底除吏曹方光琛在西北未归,工曹吕忝子兼湖南巡抚留在长沙,礼曹钱点前往东南调和郑、耿矛盾外,户曹来度、兵曹韩大任、刑曹冯苏等官员皆随同而来。
    王五对吴三桂封的御林、征讨十六将军大多不熟悉,印象深刻的就是王屏藩、吴国贵、马宝三人。
    前世时看过一本记录三藩的书,虽然此书是站在清廷角度看待这场战事,但书中称吴军中骁勇善战者只三人,一为马宝;二为王屏藩;三为高得捷(高大节)。
    马宝自是不必多言,此人不仅能打骨头也是极硬。
    兵败被俘押到北京活剐前,曾被一八旗权贵耻笑,马宝却是浑然不惧,反耻笑这八旗权贵道:“阁下的脸我不认识,但如阁下的屁股我见得多了。”
    说这话的原因是过去每与清军交战,战后马宝必将俘虏、斩杀的八旗权贵扒光衣服,命人吊于营门或城墙。
    是谓屁股见多了。
    猛则猛矣,但马宝和其老师李定国一样,战略眼光欠佳。
    其一生犯了两個大错误。
    一是永兴之战取得大胜时突闻吴三桂逝世,竟未坚持将永兴之敌尽数消灭再撤离,导致吴军错过在整个三藩之变时消灭八旗方面军的最好时机,给了清军喘息之机。
    二是吴三桂死后决定吴周生死存亡的衡阳军议,马宝竟然反对吴国贵立即渡江全力北进策略,反而支持夏国相、郭壮图等人的退守云贵方针。
    作为当时吴军实际的第一悍将,马宝的表态对吴军诸将的影响无疑很大。
    结果吴军在湖南的撤退最终演变为各条战线的总崩溃。
    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王屏藩眼下于吴军诸将排名次于金吾四将军、两翼将军,为名列第七的左掖将军。
    但此人却被吴三桂委任为西北战事的统帅,由此可见其不仅战略眼光出众,也能征善战。
    过去不久的蟠龙山之战是吴军起兵以来与清军打过的最大规模战事,此战王屏藩挫败了清军入蜀企图并顺势夺下汉中,虽然因为吴三桂的“乱指挥”导致王屏藩不得不放弃攻打西安,转而率军深入甘肃,继而因为兵力和粮草原因不得不和清军在秦州对峙,错失西北开局好时机,但也掀起了西北抗清运动高潮。
    直至最后王屏藩也依旧在西北挡住了清军攻势,没能取得突破性成果原因就是这位猛将有点倒霉。
    他碰到了清军平定三藩最能打的那帮人。
    图海、赵良栋、张勇、王进宝、孙思克、陈福!
    所谓的河西四汉将全被王屏藩一人扛着。
    图海这个满洲能拿得出的悍将也被王屏藩顶着。
    如此王屏藩能一直坚持到最后,最终在保宁自杀殉国,不得不说此人比马宝还要勇猛。
    幸运的是图海在去年被王五借穆里玛的手除掉,王进宝也死于茅麓山明军突围一役,那个一直压着明军打的陈福比王进宝更倒霉,无头无脑的死于汉中兵变。
    陈福的死有王五“设计”因素在内,但王五也没想到这位陕西提督会这么轻而易举的被乱军所杀。
    当时收到这个消息时还挺惊讶的。
    最能打的那帮人如今剩下张勇、赵良栋、孙思克三人,肯定能让王屏藩的压力骤减。
    但是清廷把老将卓布泰派到了西安,因此王五也不敢说王屏藩最终能在西北打成什么样。
    这会也不指望王屏藩能在西北取得大捷,只要他能把陕甘绿营拖住就行。
    王辅臣这老小子现在有点坏事,看起来多半不会反,此人若替清廷卖命对付王屏藩,王屏藩恐怕也够呛。
    听汪士荣说方光琛劝吴三桂给王辅臣封王,不知这事吴三桂是否答应。
    高大捷自不必说了,凭一己之力替吴三桂重创江西清军,勇猛与马宝、王屏藩并称。
    不过好像这人是被吴军内部谁给气死的,原因不详。
    好在高大捷现在自己麾下,王五当然不允许这位猛将兄出意外。
    如果吴三桂称帝后决定立即北伐,他是愿意将自己家当拿出来配合吴军主力共同北上的。
    夏国相、胡国柱这两人都是王五的连襟,王五对他们不太熟悉,胡国柱倒罢了,知道此人是反清急先锋,那个大连襟夏国相则蠢得跟一头号猪似的。
    两次分兵方针就是这位大姐夫提出来的。
    这次如果夏国相还反对渡江北伐,王五说不定就要派刺客提前请大姐做寡妇了。
    整个吴周集团可称统帅级别的,王五认为当数吴国贵了,他与此人在巫山时有过一面之缘。
    王屏藩在西北顶住的是以图海为首的陕甘绿营,吴国贵在湖南顶住的就是清廷最能打的亲王岳乐。
    吴三桂死后也是吴国贵提出全力北上的正确主张,不被采纳后依然纠集残兵将清军死死挡在武冈一线,最终中炮而亡。
    其余吴周集团包括吴三桂的侄子吴应期、侄孙吴世综等人,王五基本没有印象。
    毕竟前世关于三藩的史料太少。
    作为短命王朝的吴周,也没有几个人愿意给他们写史。
    写了也没用,因为有持续百年的文字大狱。
    只能从一些清廷自己批准的书中推断一二。
    乾隆搞的《贰臣传》其实是学他爷爷康熙,因为康熙平定三藩后编了本《逆臣传》。
    这本书让后人知道了不少三藩将领生平。
    在荆州的汪士荣肯定赶不上这场劝进大戏,王五意让钱文涛等劝进后马上回荆州,为即将到来的渡江北伐提供钱粮。
    “最好准备两个镇的粮草,至少也要一个镇。”
    三镇刚建,虽然兵员看起来有三万之众,但真正能拉出去野战的也就万人左右。
    毕竟三镇组建时间太短,训练不足,装备也不足,上下磨合都需要时间。
    一旦北伐,王五意带领忠勇、忠武两镇配合吴军,忠义镇留守。
    那么就需要准备两个镇至少两个月的粮草,甚至还要更多。
    钱文涛估算了下,前番缴获基本耗尽,想要凑齐两个镇出征粮草恐怕今年夏税就不能减免,而且荆州还得给北府提供一些支持,毕竟北府那边情况比荆州这边还要困难。
    尤其北边还有达素的几万大军虎视眈眈。
    “你回去后尽量想办法,能用钱解决的就用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你同宜昌方面接触一下,看看图副都统那边能不能给咱们提供一些粮食。”
    王五说的这个图副都统自是指图尔格。
    此人有过被俘经历,之后和王五有过默契,但这个默契配合度有限,不能算是王五的一心好朋友,只能说是个外围。
    让图尔格投降肯定办不到,但让他暗中提供些军粮应该没问题。
    何况,宜昌的驻军是牛万程的老部队。
    那帮老兵痞两头得好处,日子过的很滋润,五爷真要他们起来杀泰君,估计不会过夜。
    钱文涛点头应下,犹豫了下想问问是否将吴三桂称帝一事通报襄阳北府时,远处城门外奔来数十飞骑,皆背插三面小旗,至城门勒马定住,齐声呐喊:“都招讨天下兵马大元帅已至城外十里!”
    闻言,城门内外顿时骚动起来。
    以张长庚为首的众官员士绅急忙整顿衣冠,纷纷于脸上露出洋溢笑容。
    开始安排组织好的军民准备隆重入城式。
    看到老张于人群中四顾张望,王五知道老家伙是找自己,便于钱文涛又嘱咐几句,匆匆下城赶到城门。
    “我还以为你这个总管跑了呢。”
    老张唯恐王五开溜似的上前一把抓住他肩膀,不放心的叮嘱道:“等会不该说的话不要说,我怎么说你怎么说。”
    说完,又指指后面外甥章阿庆手中捧着的盒子,意思黄袍和劝进表都准备好了,关键时候你王五可不能犯糊涂把事给搅了。
    王五没好气的白了老张一眼:“吴三桂是我老丈人。”
    “嗯?”
    老张侧过脸想了想,又扭头说了句:“你是不是王永康,伱以为我不知道?”
    “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
    王五微哼一声,转过脸不再看老张,而是看向马宝身后一众魁梧将领。
    这帮人都是骑兵出身,年龄也都值壮年,可以说是吴军精华所在,放在长江以南真就“暴敛天物”,长江以北才是这帮人真正的舞台。
    想到骑兵,不由想到一事,赶紧扭头暗中拽了把正在和随员说话的老张,低声道:“俺答公从燕京带来的那几千战马在哪?”
    “什么战马?”
    老张故意装蒜。
    “我要一半。”
    王五不惯着他,直接索要。
    老张脸顿时拉下来:“不可能,这些战马是我弄来的,你又没出力,凭什么给你?”
    “你手里这三四万人一个个歪瓜裂枣的配得上这些上等战马?”
    王五一声冷笑,如果不是有武昌这座坚城依仗,不需要吴军动手,他就能把老张撵到长江喝水。
    “就你能打?”
    老张也不惯着王五,“最多给你一千,其余的我自个手下也要。”
    王五哼了一声:“三千,少一匹都不行。”
    八旗都是一人双马,被老张弄进江中喂鱼的八旗兵有四千多人,留下的战马少说也有七八千匹。
    王五就要三千,已经给了老张大面子,也照顾对方部下情绪了。
    “你要这么多战马干什么?”
    老张真心不想给,战马可是眼下最宝贵的东西,有这几千匹战马,就算他手里没那么多会骑马的士兵,给个半年时间也能练出一批来。
    到时,他这个定北王腰杆子才能硬一些,不致被吴三桂小瞧了。
    “你说的,兵强马壮者为天子。”
    王五的回答险些让老张呛出来。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3866/507970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