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124章 伏波将军诸葛瑾

第124章 伏波将军诸葛瑾

推荐阅读: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开局赠送天生神力我以诗歌斩妖除魔战争领主:从厄运之地开始崛起剥削好莱坞1980绿龙博士红楼琏二爷从斩妖除魔开始长生不死坐忘长生从呼吸开始超凡入圣

    周瑜虽然没能被刘备抓住,但这个小插曲对于刘备阵营而言,也不算是全无收获。
    至少周瑜的存在,让刘备攻取滁县、堂邑变得更加轻松了。原计划中这两个县都是要打攻城战的,现在滁县等于是直接白给,既减少了伤亡,也增加了投降。
    另一方面,诸葛瑾那个“先假装孙策来偷袭迫降滁县袁军一次,没有得手。刘备阵营发现孙策的企图后,再来接盘强攻,以免给孙策和袁术勾结的机会”的计划,原本是有可能严重得罪孙策阵营的。
    虽说这计划不一定会在战后第一时间泄密,但捂到泄密之日,还是会有相当副作用。
    现在,计划虽然第一时间就泄密了,但很快通过归还周瑜家眷的操作,以示大度,孙策也就不好意思再来纠结这些小事了。
    毕竟这件事情,只是损坏了孙策在袁术那儿的交情。但孙策既已重归大汉,他跟袁术的交情已经彻底不存在了。
    袁术多恨孙策一点,还是少恨孙策一点,孙策已是债多不愁,虱多不痒。刘备要用他拉仇恨值就拉吧,还了公瑾家眷就好。
    ……
    此后数日,双方自然是相安无事。
    而袁术那边,也很快知道了堂邑、滁县失守的消息。
    因为孙策没有跳出来澄清和反对,所以袁术的认知与诸葛瑾的宣传完全吻合。
    袁术得知,孙策居然因为“不想在将来围攻袁术抢地盘的过程中、捞不到好处”,而试图攻打堂邑和滁县获取一块江北的桥头堡,便于将来再扩大地盘,袁术当然是怒不可遏。
    听说在寿春的皇宫里,袁术砸了好几件玉器,怒骂孙策白眼狼,忘恩负义。
    随后,他又听说孙策在攻取这两個县的过程中,因为渡江的战船队被刘备的巡江水军发现,孙策怕刘备断其归路、不得不退兵。而刘备也是被孙策的举动所激,为了彻底斩断孙策和袁术的联络,才临时起意攻取了堂邑和滁县。
    潜移默化接受了这套叙事后,袁术果然没那么愤怒了,内心反而升起这样一种潜意识:
    “如此说来堂邑、滁县这块被敌人三面包围的余赘之地,丢了反而是件好事。如果不丢的话,孙策就能跟朕接壤,一旦将来曹操、刘备攻击朕,形势不利时,孙策也会落井下石扑上来咬一口。
    现在虽然丢了两个县,却也假借刘备之手,把朕和孙策的地盘隔开了,以后东南两边朕只需要提防刘备,可以少提防一家敌人,这是好事。”
    想通这个道理后,袁术也就不再急于往东线边境增兵,他知道刘备这是防御性、阻断性的出兵,并不是突然对他的领土有了更多野心。
    刘备还是个厚道人呐。
    袁术就这么被人卖了,白占了两个县还没额外恨刘备,孙策也没因为此事恨刘备。
    放走一个周瑜,交还其家眷,却收获了刘备阵营外部关系层面的暂时缓和,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好人有好报了。
    ……
    得知自己白捞了一小块地盘而没有激起任何敌对反弹后,刘备也是颇感意外。
    同时对子瑜妙到毫巅的人心操控、局势把握,也是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后几日,刘备也少不了亲自去堂邑、滁县巡视安民一番,以便尽快恢复当地的秩序,让百姓重新恢复到民生生产上来。
    因为已是九月下旬,秋收都结束了,也没什么传统农活可忙,刘备就把广陵这边成熟的内政管理团队移植过去,让当地百姓以工代赈,趁着农闲整顿灌溉条件,或是教他们学广陵百姓一样种植一季冬芥。
    去年这时候,刘备刚刚拿下广陵,当时军粮极为短缺,诸葛瑾就是教他学江东的种植冬芥之法,为了跟水稻错开种植时间,可以把芥菜籽提前在室内培土上十天半个月,等稍稍发芽再带着土撒到大田里,借此让广陵百姓在今年开春后多了一些食物来源。
    这一招,如今当然也要移植到刘备新占领的堂邑、滁县和盱眙,让原本冬天完全抛荒无产出的田地,可以勉强额外产够当地农民一两个月口粮的蔬菜。
    (实际上是蔬菜和粗粮掺杂着吃,原本吃两个月的粗粮,加上蔬菜熬成杂菜粥糊糊后可以勉强撑三四个月,光吃蔬菜是不行的)
    另外,因为时间的关系,其实九月中下旬再从种子阶段培育芥菜,已经有些来不及了,所以滁县这边用到的芥籽,是诸葛瑾让人特地从广陵那儿运来的半成品、已经培土过半个多月了,能够赶上农时。
    反正种子培土阶段成本非常低,诸葛瑾为了有备无患,在计划攻取滁县之前,就提前做好了“多育种一批菜籽”的准备工作,城池一攻下来,立刻把菜苗送给当地农民白种,可谓一条龙服务,由此也看得出他对于轻取此地的绝对信心。
    淮南上游的流民,如今还在每天源源不断从袁术治下顺流涌向刘备。
    哪怕今年广陵丰收了,如果不竭尽一切力量扩大食物生产,哪怕有流刺网大规模捕捉长江鱼类和海鱼,也是兜不住那么多人口的。
    另外,诸葛瑾建议在盱眙和滁县推广种植冬芥的同时,在广陵本地,却做出了调整。今年他特地建议刘备在广陵和淮阴之间的射阳县,以及淮河口的海西县南部,划出了大约一个半县的土地,进行一项新的试点。
    这两个县原本去年也没被推广到冬芥(去年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后只有广陵县和淮阴县种了冬芥),所以相关种植技术本来就需要从头学起,既然如此,那就索性别学了,直接学习北方人冬天种植冬麦。
    诸葛瑾后世地理知识学得不错,知道淮河是南北地理分界线,所以江北淮南之地,以及淮北临河一线,都是刚好可以稻麦混种的,小麦也能成活,水稻也能成活。
    只是因为唐宋以前,小麦和水稻的生长期有冲突——小麦在冬天种下后,要来年四五月间才能收获,是初夏至仲夏时节(北方的冬小麦次年成熟的时间还要晚,因为北方天气寒冷,淮南的冬小麦是成熟最早的)
    而春季下种的水稻,至少三月份就要播种了。所以小麦收获季和水稻下种季,重叠了至少一个半月,导致没法套种。
    但历史上唐宋以后有了水稻插秧技术,水稻在最初育种的两个月里就不用占用大田,可以先在育秧小田里长两个月,等大田里冬小麦收割完、田地腾出来了,再把秧苗插到大田里。
    这样就可以实现冬春生长小麦、夏秋生长水稻,一年收获两季主粮。
    诸葛瑾既然去年就已经发明了种植冬芥菜的技术,而且在民间养成了一大批知道“提前育种培土等发芽,再移种到大田里”思路的农民,那么再把这个技术移植到水稻育秧上,难度也就没那么大了。
    无非是把去年的“提前培育芥菜籽苗”变成“提前培育水稻秧苗”而已。
    而且这项技术一旦发明后,也不用担心曹操或者其他北方诸侯受益,因为北方的天气环境是种不了水稻的,而南方的气候环境也不适合种小麦,只有淮南地区处于南北地理分界线,刚好是小麦和水稻都能生长得很好的气候地理环境。
    换言之,这个技术发明出来后,理论上明年最大的受益者反而是袁术,因为袁术的地盘完全就在这个气候受益区上。只可惜袁术不会第一时间知道这种技术,也不会花心思去注意。等袁术知道移植这项技术时,估计他都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了。
    而除了袁术之外,这项技术第二大的受益潜力者,就是刘备,他刚好占有了淮南下游最肥沃的苏北平原。
    除了这两个大头,其他倒是也有些零零散散的受益者,未来有可能从这项技术进步中稍稍捞点好处,但那些诸侯也都得是在华夏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
    比如刘表的襄阳郡,以及江陵所在的南郡最北部、汉水两岸的狭长平原地区,也可以冬麦夏稻插秧混种。
    还有就是如今张鲁占据的汉中盆地、汉水上游,也是稻麦两宜的地区。
    除此之外,其他天下诸侯都没法从插秧法中得到好处,地理环境不符合。
    而刘表和张鲁不足为惧,加上以汉末的信息流通速度,这些农业技术的扩散至少要好多年才能普及,也就不算资敌了。
    只不过,诸葛瑾前世也没怎么种过田,他前世只有小学的时候在兰溪诸葛镇的乡下农村育过秧插过秧,后来初中就考去市里最好的中学,住校不再务农了。所以具体怎么把控育秧插秧的时机,他时隔二十多年也忘得差不多了。
    所以这次他也不敢贸然全境推广,最后只是选了一个半县,作为建安三年的首批试点。
    这样就算失败了,最多也就是第二季的水稻收成锐减,但第一季的麦子还是能全数收上来的,无非是让试点百姓多浪费了几个月的劳动力,以及承担一些小麦和水稻之间的产量差(小麦的单产比水稻低,而诸葛瑾的实验只能保证在先的作物必收,在后的作物可能会错时减产)
    如果试点很成功,也培养出了足够多学会插秧育秧技术的农民团队,到建安四年春的时候,才能继续推广到刘备治下的淮南各地。
    ……
    由于诸葛瑾醉心于筹划和研究明年春天的插秧和一年两季稻麦轮种大业,刘备阵营在拿下滁县盆地后,对外也就转入了一切求稳的姿态。
    各部将领全部偃旗息鼓,只是日常操练士卒,谨守地方。甚至还分出一些闲散的士兵去整顿灌溉,或是去帮着砍伐处理木材、梳理麻纤扩大新式渔船和流刺网的生产。
    整个广陵郡上上下下,暂时重新回到了种田发展的节奏中。
    半个月的时光倏忽而过,时间很快来到九月底十月初。
    孙邵和简雍的使团也顺利抵达了许都,跟许都朝廷一番简单的交涉后。除了刘备本人以外、其他将领的封赏旨意,很快就讨了下来。
    这也是因为刘备目前还没能劝和曹操和吕布,而刘备本人的封赏,是要跟他的斡旋结果挂钩的,曹操也希望刘备多出点力,所以要暂时吊着拖一拖。
    估计直到诸葛亮在河北那一路斡旋成功、让袁绍给曹操施压之前,刘备本人的官职就不会有定论。
    但曹操也不好把下面那些武夫的功劳也摁着,那样容易犯众怒,而且那些基层将领的官职大小,也完全不影响刘备的发展,曹操犯不着枉做小人,这答应起来就比较爽快。
    十月初三,孙邵和简雍参加了一次朝议,领受了第一道圣旨。
    “丹阳太守诸葛瑾,以灭反贼祖郎之功,由平越中郎将升为伏波将军,封诸亭侯。”
    (注:这里的“诸亭侯”意为“封在诸县的亭侯”。琅琊郡有个诸县,位于琅琊郡和隔壁青州北海郡的边界上。
    诸葛家祖上最早在诸县,姓葛。后来西汉诸葛丰那一代搬迁到阳都县,因为阳都县本地也有姓葛的大户,诸葛家为了区分,就称为“诸葛”,也就是从诸县搬迁过来的葛家。诸葛瑾前一次被册封的爵位是去年的都亭侯,见87章。)
    “折冲校尉关羽,以打破刘勋、桥蕤之功,升为偏将军,封都亭侯。”(此前为关内侯)
    唯一让简雍意外的是,因为刘备表章中提前吹嘘的“破滁县、盱眙,威胁寿春”这些功劳,张飞也被顺利封为杂号校尉,与太史慈同。
    赵云升为杂号都尉,也算是追上了甘宁——但这主要是甘宁此次的主要功劳,为了掩饰刘备和诸葛的合作深度,被挪了一些到关羽头上,所以仅靠封锁长江的一些小胜功劳,还不足以升迁。
    换言之,哪怕都是都尉,其实也是有“境界”差异的。套用玄幻的说法,甘宁现在是“都尉巅峰境界”,再稍微差临门一脚就是校尉了,而赵云只是“初晋都尉境界”。
    简雍确认了好消息后,总算是松了一口气,立刻先派从人把这些任命加急送回广陵,也好让升官众人高兴高兴。至于他自己,还得继续留许都,等刘备本人的封赏结论。
    而孙邵、简雍在许都运作的同时。
    诸葛亮、赵云也终于走海路绕过山东半岛、抵达了渤海湾。马上要在青州登陆,展开跟袁谭的交涉。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3869/5079749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