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四路讨袁
推荐阅读: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开局赠送天生神力、我以诗歌斩妖除魔、战争领主:从厄运之地开始崛起、剥削好莱坞1980、绿龙博士、红楼琏二爷、从斩妖除魔开始长生不死、坐忘长生、从呼吸开始超凡入圣、
(本章有完全重写,目前看到的是重写后的版本,删掉了大量不合理剧情,导致134章最后的几百字也删了,望周知。觉得衔接不上的可以回去把前一章也重新看一下,确认一下情节断点。给大家造成了麻烦深表歉意,后续我会加更几天弥补。)
吕布和袁术在谯地死磕得头破血流,曹操在汝南长驱直入、围困上蔡。
袁术军的兵力自然也越发捉襟见肘,不得不从淮南郡的东部地区,以及后方的庐江郡,一轮轮地反复动员,大量抽调兵力北上西进,封堵缺口。
所以整个建安三年的正月里,袁术与刘备之间的边界上,兵力逐渐变得越来越空虚。袁术也不是没提防刘备,只是他无能为力,唯有拆东墙补西墙。
而刘备这边也不急,他原计划是等春耕农忙后再进攻。只要曹操那边没有攻下上蔡,刘备的计划就不用改变,可以任由袁术的有生力量被更多消耗。
广陵郡这边,正月里也没什么别的大事发生,转眼就到了诸葛家大操大办的日子。
不过,这第一场操办的婚事,却不是诸葛亮和黄月英的,反而是赵云和诸葛芷的——
诸葛瑾还是非常考虑弟弟名声的,他知道自己这个大哥还没娶妻,弟弟先娶多多少少会有点压力。但他自己又没法立刻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总得再等几个月。
权宜之下就想到了让妹妹先嫁人。这样世人就会觉得“是诸葛家的大哥自己有特殊隐情没法立刻结婚,诸葛家的弟妹都正常嫁娶了”,有姐姐在前面顶着,也没人会盯着诸葛亮。
反正诸葛芷对赵云确实是看上眼了,虽说当初赵云北上护送诸葛亮出使袁绍之前,双方尚未定亲。只因诸葛瑾的個人怪癖,不喜欢让人立“执行完这次任务就回家娶亲”的弗莱格。
但只要妹妹喜欢,加速一下流程是绝无问题的。
最终,在诸葛亮娶妻前三天,他大姐总算是先嫁人了。也帮诸葛亮抵消了不少物议,一时间也没太多人关注他大哥为什么还没成亲。
赵云和诸葛芷的婚礼,过程没什么好多说的。
诸葛瑾也没提什么要求,只是私下里跟赵云提了一句,希望将来别逼着他妹妹多生孩子,实在不行宁可靠纳妾分摊一些开枝散叶的压力。
赵云对嫡庶的多少比例,原本也没什么执念,大家就愉快达成了共识。
诸葛芷毕竟是读过书的知性女性,她或许还想有点别的追求。
诸葛瑾不会去直接干涉,他只是给弟妹提供更多的人生选项,具体选择权还要他们自己选。
诸葛芷出嫁后,诸葛亮的婚事也很快顺理成章办完。
黄家对于诸葛亮的“富贵而不易其交”也是深为折服,婚后很是和谐。
诸葛亮婚后又休假了大半个月,跟黄月英好好放松了一阵,终于要重新振作起来,忙活正经工作了。
……
时间很快来到建安三年的二月中。
赵云还在休婚假,因为对袁术的作战还未开始,暂时没有需要他忙活的事情。
而诸葛亮已经被压了一个新的任务——今年是广陵郡两个县首次尝试“冬小麦和插秧水稻轮作”的农业生产方式,而射阳、海西的百姓,原先是不懂怎么育秧、移栽、插秧的。
好在诸葛瑾去年春天在柴桑就试水做过实验,教导过的一小群农民如何育秧插秧。今年也特地把这些人移来了广陵,作为一线“农技员”,帮着各乡各村落实。
而诸葛亮也学了相当久的配套知识,此前也动手试验过了,这次当然要他亲自抓这项重大工作,负责管理和指挥“农技员”,抓总全局统筹工作。
别看才一个半县的农田试点,总产量不会太大。但历史上要到唐宋之际,华夏农民才渐渐学会和推广插秧法,如今诸葛瑾把这事儿整整提前了六七百年。
如果做得好,让两淮地区以后能每年产一季水稻加一季冬小麦,哪怕单产低一点,只能比种单季多收一两百斤(汉斤大约四百斤),那也是了不得的神农之功了。
诸葛亮很清楚这事儿的重大意义,绝对是要青史留名的,也就对大哥的交办非常上心,真正做到了每天巡视、亲自下田,比他在荆州时亲自躬耕的劳动强度还大一些。
好在这种事情也就忙一个多月,十八岁的诸葛亮血气方刚,就当是多锻炼锻炼身体了。而且诸葛亮到时候也不用亲自经常弯腰插秧,最多是示范一下,所以也不会太费腰,只是奔波多一些。
……
诸葛瑾把神农之功让给弟弟操心,自然是因为他本人有更多大事要处理。
十八岁的诸葛亮,终究还没有完全成长到后世出山时的水平。
过去这一年半里,诸葛瑾对诸葛亮的成长帮助,主要也是内政管理、技术改良、工程规划这些方面,换言之是偏理工科和管理学的。
相比之下诸葛亮的军事谋略,如今还是相对短板。除了此前帮关羽攻打丹阳南部六县的山越人、攻黄山杀了陈仆,其他就没有什么军略上的成就了。
攻黄山的胜利,也更多是靠技术手段的应用和统筹,而不是靠计策。
所以诸葛瑾估计,现在的诸葛亮,内政管理水平,大约已经接近后世出山时的程度了。科技改良和数学物理这些,更是已经超越了后世诸葛亮的巅峰期水准。但军事谋略的水平,估计也就历史上二十出头时的水平,只超期发育了两三年。
具体怎么为刘备统筹打袁术、取庐江,还是得诸葛瑾亲自操刀。
二月中旬的一天,刘备军集结了大部分高层,在广陵县召开了一场会议,持续数日,为的就是布局即将重新开始的对袁战事。
当然,并不是所有高层,都会全程与会,比如张飞赵云这些纯武将,就不会参与最初的闭门讨论阶段,他们只要最后领受命令、并且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由谋士层为他们答疑解惑就好了。
最初的顶层闭门讨论,也就刘备召集诸葛瑾、关羽和鲁肃等寥寥数人参加。诸葛亮太忙,而陈登还在卧底,其他人则不以军略见长。
因为大家的求战之心都很迫切,所以战前的动员倒是能省略不少。刘备召集众人后,直接开门见山求教:
“与袁术开战在即,我军掌握的郡县过于分散,从广陵至丹阳至豫章,最东北到最西南,绵延两千里之远。
而且中间还有乌江等县将南北领土分隔为飞地,平时联络便要迂回曲折,到了战时,恐怕只能是先各自为战。因此提前统筹好全局战略,到时一起举动,便显得尤为重要。不知大家有没有良策规划。”
刘备提到“如今我方领土最东北到西南,绵延两千里”时,关羽和鲁肃还微微一愣,可见他们对于己方阵营的地盘地理概念,确实不太扎实,这也更显出刘备对全局规划诉求的迫切性。
从后世苏北的连云港,到后世赣南的赣州,哪怕拉直线距离,都有一千一百多公里了,折两千三百里。
实际上行路需要沿着长江、赣江迂回曲折,说刘备的地盘最远两点间有三千里都不过分。
关羽是去过豫章的,但他没亲自扫荡过广大的赣南山区小县,所以对豫章的幅员理解不充分,其他人就更可想而知了。
在那么大的地盘上,统一指挥的难度极大。这就更需要提前约定好各个方向的进攻日期,才能把袁术的猝不及防程度发掘到最大化。
诸葛瑾知道,这种场合肯定是自己先开口,否则鲁肃肯定是不好意思开口的。
于是他也当仁不让,拿过地图,指点规划道:
“主公,此事我已思量多日,我觉得,我军不能过分集中兵力,毕竟也要防止袁术被激怒后,孤注一掷对我们发动反扑。吕布此前被袁术的亡命反扑击败,也算是殷鉴不远。
我们的地盘都是经过精心治理的,就算暂时被袁术侵入洗劫,也会损失很大。不比袁术那边的地盘都已经竭泽而渔,暂时丢弃袁术也无所谓。
所以,盱眙至滁县这一路,虽然不会作为我们进攻的重点,但也必须留兵严密防守。陆上接壤的这些区域,是最容易在袁术被彻底激怒后、搏命反攻的。
而芜湖、春谷、豫章等地,因为有长江之险,袁术水军如今孱弱之极,是无法对我们发动反扑的,这一线可以作为我军的主攻,发挥我们的水军优势,找到袁术空虚之处便渡江扩大战果。
甚至都不用紧盯着皖口、濡须口这两个注定有重兵防守的地方先打开突破口,而是可以先哪里虚弱打哪里,充分调动敌人。”
刘备和关羽听完后,相视一眼,觉得深以为然。
“所以,总的思路就是盱眙至滁县守、芜湖至柴桑攻?如此一来,豫章那边的诸将任务可就重了,柴桑那边只能调遣到兴霸,芜湖这边只能调遣到子义——子瑜可需再调云长一起、添兵数千从南线发起突破?”
刘备阵营的总兵力如今大约在四万五千人左右,过去一年并没有怎么扩大动员规模。
一方面是刘备治下两个半郡,实际总人口一开始只有一百二三十万。
即使后来半年里大肆吸纳袁术治下流民,还把祖郎等山越归化、在豫章大量清理出逃进山里的汉人隐户。但加起来,如今总人口也就一百七八十万。其中吸纳袁术流民三十万人,清查豫章山区隐户十万人,归化山越十几万人。
一百八十万人口,包含了男女老少,养四五万正规军压力已经不小了,平均三十几个人养一个,或者说十个正丁养一个。
刘备觉得光靠不断收编改造战俘,就已经够用了,再扩军会损伤民力,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这四万五千人,至少两万五常驻广陵,而半个丹阳加上整个豫章,也就两万人。真到了对袁术发动进攻时,这样的配比显然是不合适的,防守端人太多了。
关羽自己也觉得南线容易出攻坚战果,所以跟刘备核算了一下后,主动请命:
“大哥!还是再让我去一次江南吧!大不了我只去芜湖,不去柴桑。柴桑那边靠兴霸子义联手,由子瑜亲自统筹指挥。芜湖这一路大军,由我亲率进攻。把益德子龙留在江北,分摊袁术可能的反击,有机会的话也能扩大战果。”
刘备听后,倒也不反对,但还是眉头微微一皱:“益德、子龙也是虎将,又让他们主守,不易立功,是不是不太好?虽然他们确实全然不懂水战,不过子龙似乎也出海了两次,不知有没有长进?”
面对刘备的踌躇,其余三人相视一眼,都觉得刘备这是爱护兄弟,想给张飞赵云也多点立功的机会。但术业有专攻,对庐江的作战,主要要靠渡江,张飞赵云确实不是这块料,至少目前不是。
还是应该尽量以才干禀赋分配,而不是感情用事。
诸葛瑾便劝道:“主公,子龙的近况,我倒也多有了解,他去年是北上出海、经历风波洗礼。但也只是个人水性成长颇大,而且水战武艺提升不少,听说还能在颠簸的海船上,顶着乱风射箭,还挺准。但这些终究只是个人武艺,不是水战带兵之能,还请慎重呐!”
一旁的鲁肃看诸葛瑾都劝了,也想到了一个劝说的角度,连忙附和道:“主公担心江北留下太多猛将浪费,不如亲自移镇芜湖,这样江北只留赵将军和张将军镇守,担子也不算轻了。
而且主公已经被朝廷任命为左将军、扬州牧两个月了,只因此前幕府设在广陵,便一直习惯沿用下来,也无不可。如今已是新的一年,扬州牧也该在扬州地界上设幕府,即使秣陵还在孙策手中,暂时先以芜湖为丹阳郡治、并州牧治所,临时设左将军府于彼,也是合情合理。
而且主公亲自居芜湖后,可左右联络,无论从北线淮阴有军情变化来报,还是南线柴桑有报,都能尽快送达。不至于如留在广陵,若柴桑那一路进展不顺,或许要拖延多日方知。”
刘备闻言倒是颇有感触,意识到自己之前有点萝卜快了不洗泥。其实刚当上扬州牧就该把治所迁移过去了,哪有扬州牧在徐州地界上当州牧的道理。
不过现在鲁肃提出来了,倒也不算晚。而且越晚移过去,引起袁术对南线警觉的几率也越小,这对于军事来说是有好处的。
袁术肯定会觉得:刘备本人始终住在江北,所以江北方向才是刘备可能的主攻方向吧。
想明白这一点,刘备立刻从谏如流:“好,子敬此言甚善吗,那便如此定了。开战之前我亲自移镇芜湖,为云长这一路人马提供后援,保证粮饷,同时统筹全局。左右两翼但有变故,也好立即知会。”
一旁的诸葛瑾,也意识到自己原先确实对那些“官场名分”的事情注意太少了。
他毕竟是现代人的灵魂,这些礼法上的觉悟比较低,幸好鲁肃帮他查漏补缺了。
不过诸葛瑾终究反应快,被鲁肃的献策所启发,他脑中很快就浮现出了一个具体的将领调配计划。
诸葛瑾便趁热打铁接着说:“主公,既然如此,不如调整一下各路将领的安排,依我看,我军届时可分为四路进兵。
子龙为第一路,从盱眙进攻淮陵,能拿下淮陵最好,拿不下也无所谓。而且只要动手够突然,应该是可以拿下的。再往后,袁术肯定会重兵提防子龙,因为子龙这一路逆淮河而上,是可以直插袁术伪都寿春的。淮陵再往上的县城,暂时估计没办法了。
不过,等子龙率先出兵,把袁术最后仅剩的机动兵力都吸引住后,我军其他三路,就容易施展了。
益德可以为第二路,从滁县、堂邑沿江逆流而上,攻打乌江县。乌江县虽不是什么战略要地,但其位于孙策所掌控的牛渚对岸,这也是孙策与袁术接壤的最后一个节点。一旦我们开战后,要提防袁术虚弱、导致孙策趁火打劫分地盘,所以把这个最后的口子快速堵死,是很有必要的。
益德若有余力,再从乌江县往四周滋蔓,自行寻找战机,也无不可,但总体还是要持重为上。
第三路人马,便是主公亲自坐镇芜湖、以云长为帅,由芜湖、春谷进攻濡须口及周边,争取快速突入濡须水流域。这一路只要得手,可以逆流破居巢、过巢湖、威胁合肥,也算是江淮之间的重要水道,比邗沟还重要。而且这一路最北端,恰巧是淮河与淝水的分叉口,也能直插袁术伪都寿春。
以袁术如今之实力,我们要一鼓攻到寿春周边,还是不太可能。但只要拿下濡须口与居巢,就算掐断了袁术南下反攻的可能,若能再拿下合肥,已是意外之喜。
而最后的第四路,可由我亲自领兵,下辖子义、兴霸,由柴桑攻皖口(安庆),目的是割取庐江郡腹地的膏腴所在,力争彻底全歼刘勋部,断袁术一臂。
这四路人马中,第一路、第二路需依计划先后而行,便于子龙引诱敌军主力,以及益德堵口。至于第三、第四路,倒是无所谓先后,也可同时举动。”
诸葛瑾在鲁肃的启发下,微调了自己原本就想好的排兵布将计划。刘备关羽鲁肃对照着地图讨论了一下,并没有太大意见。
刘备只是忽然觉得,按照这个计划,诸葛兄弟都不在自己身边,让他有些不自在,没安全感——
诸葛亮到时候肯定要镇守淮阴县守家,提防吕布有变。同时还要兼顾射阳和海西二县的春耕试点。因为插秧法的水稻,需要等农历四五月间,冬小麦收割后才能插秧到大田里。四五月份的时候,刘备跟袁术肯定还在激战之中。
诸葛瑾要去柴桑的话,刘备身边就没有姓诸葛的谋士了。
于是他就委婉地提出了这一点。
诸葛瑾想了想,立刻推荐道:“主公得贤甚众,何必拘泥于我和阿亮。有子敬在左近,还怕不能为主公谋划么?若是主公还想多结交贤士,我在豫章还有一名下属,可以引荐给主公,另择职位历练。
此人名叫庞统庞士元,荆州人士,阿亮在襄阳躬耕时,与之交游,襄阳士人多以他们二人并称。此前我离开豫章、另谋进取时,也多赖士元代我镇守柴桑,周边刘勋、黄祖皆未能趁虚生事,足见其稳妥。”
刘备听诸葛瑾如此荐贤不避,心中终于大定。不过他也不急于让庞统来,连忙说道:
“既是先生有赖庞士元镇守柴桑,此番还是不急着轻动。毕竟先生攻入庐江后,身在前线,后方柴桑也需要稳妥之人。等庐江战事抵定后,我定要邀请士元一叙,另有栽培。
至于这四路进攻人马、将校分配,便依先生之策!”
吕布和袁术在谯地死磕得头破血流,曹操在汝南长驱直入、围困上蔡。
袁术军的兵力自然也越发捉襟见肘,不得不从淮南郡的东部地区,以及后方的庐江郡,一轮轮地反复动员,大量抽调兵力北上西进,封堵缺口。
所以整个建安三年的正月里,袁术与刘备之间的边界上,兵力逐渐变得越来越空虚。袁术也不是没提防刘备,只是他无能为力,唯有拆东墙补西墙。
而刘备这边也不急,他原计划是等春耕农忙后再进攻。只要曹操那边没有攻下上蔡,刘备的计划就不用改变,可以任由袁术的有生力量被更多消耗。
广陵郡这边,正月里也没什么别的大事发生,转眼就到了诸葛家大操大办的日子。
不过,这第一场操办的婚事,却不是诸葛亮和黄月英的,反而是赵云和诸葛芷的——
诸葛瑾还是非常考虑弟弟名声的,他知道自己这个大哥还没娶妻,弟弟先娶多多少少会有点压力。但他自己又没法立刻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总得再等几个月。
权宜之下就想到了让妹妹先嫁人。这样世人就会觉得“是诸葛家的大哥自己有特殊隐情没法立刻结婚,诸葛家的弟妹都正常嫁娶了”,有姐姐在前面顶着,也没人会盯着诸葛亮。
反正诸葛芷对赵云确实是看上眼了,虽说当初赵云北上护送诸葛亮出使袁绍之前,双方尚未定亲。只因诸葛瑾的個人怪癖,不喜欢让人立“执行完这次任务就回家娶亲”的弗莱格。
但只要妹妹喜欢,加速一下流程是绝无问题的。
最终,在诸葛亮娶妻前三天,他大姐总算是先嫁人了。也帮诸葛亮抵消了不少物议,一时间也没太多人关注他大哥为什么还没成亲。
赵云和诸葛芷的婚礼,过程没什么好多说的。
诸葛瑾也没提什么要求,只是私下里跟赵云提了一句,希望将来别逼着他妹妹多生孩子,实在不行宁可靠纳妾分摊一些开枝散叶的压力。
赵云对嫡庶的多少比例,原本也没什么执念,大家就愉快达成了共识。
诸葛芷毕竟是读过书的知性女性,她或许还想有点别的追求。
诸葛瑾不会去直接干涉,他只是给弟妹提供更多的人生选项,具体选择权还要他们自己选。
诸葛芷出嫁后,诸葛亮的婚事也很快顺理成章办完。
黄家对于诸葛亮的“富贵而不易其交”也是深为折服,婚后很是和谐。
诸葛亮婚后又休假了大半个月,跟黄月英好好放松了一阵,终于要重新振作起来,忙活正经工作了。
……
时间很快来到建安三年的二月中。
赵云还在休婚假,因为对袁术的作战还未开始,暂时没有需要他忙活的事情。
而诸葛亮已经被压了一个新的任务——今年是广陵郡两个县首次尝试“冬小麦和插秧水稻轮作”的农业生产方式,而射阳、海西的百姓,原先是不懂怎么育秧、移栽、插秧的。
好在诸葛瑾去年春天在柴桑就试水做过实验,教导过的一小群农民如何育秧插秧。今年也特地把这些人移来了广陵,作为一线“农技员”,帮着各乡各村落实。
而诸葛亮也学了相当久的配套知识,此前也动手试验过了,这次当然要他亲自抓这项重大工作,负责管理和指挥“农技员”,抓总全局统筹工作。
别看才一个半县的农田试点,总产量不会太大。但历史上要到唐宋之际,华夏农民才渐渐学会和推广插秧法,如今诸葛瑾把这事儿整整提前了六七百年。
如果做得好,让两淮地区以后能每年产一季水稻加一季冬小麦,哪怕单产低一点,只能比种单季多收一两百斤(汉斤大约四百斤),那也是了不得的神农之功了。
诸葛亮很清楚这事儿的重大意义,绝对是要青史留名的,也就对大哥的交办非常上心,真正做到了每天巡视、亲自下田,比他在荆州时亲自躬耕的劳动强度还大一些。
好在这种事情也就忙一个多月,十八岁的诸葛亮血气方刚,就当是多锻炼锻炼身体了。而且诸葛亮到时候也不用亲自经常弯腰插秧,最多是示范一下,所以也不会太费腰,只是奔波多一些。
……
诸葛瑾把神农之功让给弟弟操心,自然是因为他本人有更多大事要处理。
十八岁的诸葛亮,终究还没有完全成长到后世出山时的水平。
过去这一年半里,诸葛瑾对诸葛亮的成长帮助,主要也是内政管理、技术改良、工程规划这些方面,换言之是偏理工科和管理学的。
相比之下诸葛亮的军事谋略,如今还是相对短板。除了此前帮关羽攻打丹阳南部六县的山越人、攻黄山杀了陈仆,其他就没有什么军略上的成就了。
攻黄山的胜利,也更多是靠技术手段的应用和统筹,而不是靠计策。
所以诸葛瑾估计,现在的诸葛亮,内政管理水平,大约已经接近后世出山时的程度了。科技改良和数学物理这些,更是已经超越了后世诸葛亮的巅峰期水准。但军事谋略的水平,估计也就历史上二十出头时的水平,只超期发育了两三年。
具体怎么为刘备统筹打袁术、取庐江,还是得诸葛瑾亲自操刀。
二月中旬的一天,刘备军集结了大部分高层,在广陵县召开了一场会议,持续数日,为的就是布局即将重新开始的对袁战事。
当然,并不是所有高层,都会全程与会,比如张飞赵云这些纯武将,就不会参与最初的闭门讨论阶段,他们只要最后领受命令、并且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由谋士层为他们答疑解惑就好了。
最初的顶层闭门讨论,也就刘备召集诸葛瑾、关羽和鲁肃等寥寥数人参加。诸葛亮太忙,而陈登还在卧底,其他人则不以军略见长。
因为大家的求战之心都很迫切,所以战前的动员倒是能省略不少。刘备召集众人后,直接开门见山求教:
“与袁术开战在即,我军掌握的郡县过于分散,从广陵至丹阳至豫章,最东北到最西南,绵延两千里之远。
而且中间还有乌江等县将南北领土分隔为飞地,平时联络便要迂回曲折,到了战时,恐怕只能是先各自为战。因此提前统筹好全局战略,到时一起举动,便显得尤为重要。不知大家有没有良策规划。”
刘备提到“如今我方领土最东北到西南,绵延两千里”时,关羽和鲁肃还微微一愣,可见他们对于己方阵营的地盘地理概念,确实不太扎实,这也更显出刘备对全局规划诉求的迫切性。
从后世苏北的连云港,到后世赣南的赣州,哪怕拉直线距离,都有一千一百多公里了,折两千三百里。
实际上行路需要沿着长江、赣江迂回曲折,说刘备的地盘最远两点间有三千里都不过分。
关羽是去过豫章的,但他没亲自扫荡过广大的赣南山区小县,所以对豫章的幅员理解不充分,其他人就更可想而知了。
在那么大的地盘上,统一指挥的难度极大。这就更需要提前约定好各个方向的进攻日期,才能把袁术的猝不及防程度发掘到最大化。
诸葛瑾知道,这种场合肯定是自己先开口,否则鲁肃肯定是不好意思开口的。
于是他也当仁不让,拿过地图,指点规划道:
“主公,此事我已思量多日,我觉得,我军不能过分集中兵力,毕竟也要防止袁术被激怒后,孤注一掷对我们发动反扑。吕布此前被袁术的亡命反扑击败,也算是殷鉴不远。
我们的地盘都是经过精心治理的,就算暂时被袁术侵入洗劫,也会损失很大。不比袁术那边的地盘都已经竭泽而渔,暂时丢弃袁术也无所谓。
所以,盱眙至滁县这一路,虽然不会作为我们进攻的重点,但也必须留兵严密防守。陆上接壤的这些区域,是最容易在袁术被彻底激怒后、搏命反攻的。
而芜湖、春谷、豫章等地,因为有长江之险,袁术水军如今孱弱之极,是无法对我们发动反扑的,这一线可以作为我军的主攻,发挥我们的水军优势,找到袁术空虚之处便渡江扩大战果。
甚至都不用紧盯着皖口、濡须口这两个注定有重兵防守的地方先打开突破口,而是可以先哪里虚弱打哪里,充分调动敌人。”
刘备和关羽听完后,相视一眼,觉得深以为然。
“所以,总的思路就是盱眙至滁县守、芜湖至柴桑攻?如此一来,豫章那边的诸将任务可就重了,柴桑那边只能调遣到兴霸,芜湖这边只能调遣到子义——子瑜可需再调云长一起、添兵数千从南线发起突破?”
刘备阵营的总兵力如今大约在四万五千人左右,过去一年并没有怎么扩大动员规模。
一方面是刘备治下两个半郡,实际总人口一开始只有一百二三十万。
即使后来半年里大肆吸纳袁术治下流民,还把祖郎等山越归化、在豫章大量清理出逃进山里的汉人隐户。但加起来,如今总人口也就一百七八十万。其中吸纳袁术流民三十万人,清查豫章山区隐户十万人,归化山越十几万人。
一百八十万人口,包含了男女老少,养四五万正规军压力已经不小了,平均三十几个人养一个,或者说十个正丁养一个。
刘备觉得光靠不断收编改造战俘,就已经够用了,再扩军会损伤民力,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这四万五千人,至少两万五常驻广陵,而半个丹阳加上整个豫章,也就两万人。真到了对袁术发动进攻时,这样的配比显然是不合适的,防守端人太多了。
关羽自己也觉得南线容易出攻坚战果,所以跟刘备核算了一下后,主动请命:
“大哥!还是再让我去一次江南吧!大不了我只去芜湖,不去柴桑。柴桑那边靠兴霸子义联手,由子瑜亲自统筹指挥。芜湖这一路大军,由我亲率进攻。把益德子龙留在江北,分摊袁术可能的反击,有机会的话也能扩大战果。”
刘备听后,倒也不反对,但还是眉头微微一皱:“益德、子龙也是虎将,又让他们主守,不易立功,是不是不太好?虽然他们确实全然不懂水战,不过子龙似乎也出海了两次,不知有没有长进?”
面对刘备的踌躇,其余三人相视一眼,都觉得刘备这是爱护兄弟,想给张飞赵云也多点立功的机会。但术业有专攻,对庐江的作战,主要要靠渡江,张飞赵云确实不是这块料,至少目前不是。
还是应该尽量以才干禀赋分配,而不是感情用事。
诸葛瑾便劝道:“主公,子龙的近况,我倒也多有了解,他去年是北上出海、经历风波洗礼。但也只是个人水性成长颇大,而且水战武艺提升不少,听说还能在颠簸的海船上,顶着乱风射箭,还挺准。但这些终究只是个人武艺,不是水战带兵之能,还请慎重呐!”
一旁的鲁肃看诸葛瑾都劝了,也想到了一个劝说的角度,连忙附和道:“主公担心江北留下太多猛将浪费,不如亲自移镇芜湖,这样江北只留赵将军和张将军镇守,担子也不算轻了。
而且主公已经被朝廷任命为左将军、扬州牧两个月了,只因此前幕府设在广陵,便一直习惯沿用下来,也无不可。如今已是新的一年,扬州牧也该在扬州地界上设幕府,即使秣陵还在孙策手中,暂时先以芜湖为丹阳郡治、并州牧治所,临时设左将军府于彼,也是合情合理。
而且主公亲自居芜湖后,可左右联络,无论从北线淮阴有军情变化来报,还是南线柴桑有报,都能尽快送达。不至于如留在广陵,若柴桑那一路进展不顺,或许要拖延多日方知。”
刘备闻言倒是颇有感触,意识到自己之前有点萝卜快了不洗泥。其实刚当上扬州牧就该把治所迁移过去了,哪有扬州牧在徐州地界上当州牧的道理。
不过现在鲁肃提出来了,倒也不算晚。而且越晚移过去,引起袁术对南线警觉的几率也越小,这对于军事来说是有好处的。
袁术肯定会觉得:刘备本人始终住在江北,所以江北方向才是刘备可能的主攻方向吧。
想明白这一点,刘备立刻从谏如流:“好,子敬此言甚善吗,那便如此定了。开战之前我亲自移镇芜湖,为云长这一路人马提供后援,保证粮饷,同时统筹全局。左右两翼但有变故,也好立即知会。”
一旁的诸葛瑾,也意识到自己原先确实对那些“官场名分”的事情注意太少了。
他毕竟是现代人的灵魂,这些礼法上的觉悟比较低,幸好鲁肃帮他查漏补缺了。
不过诸葛瑾终究反应快,被鲁肃的献策所启发,他脑中很快就浮现出了一个具体的将领调配计划。
诸葛瑾便趁热打铁接着说:“主公,既然如此,不如调整一下各路将领的安排,依我看,我军届时可分为四路进兵。
子龙为第一路,从盱眙进攻淮陵,能拿下淮陵最好,拿不下也无所谓。而且只要动手够突然,应该是可以拿下的。再往后,袁术肯定会重兵提防子龙,因为子龙这一路逆淮河而上,是可以直插袁术伪都寿春的。淮陵再往上的县城,暂时估计没办法了。
不过,等子龙率先出兵,把袁术最后仅剩的机动兵力都吸引住后,我军其他三路,就容易施展了。
益德可以为第二路,从滁县、堂邑沿江逆流而上,攻打乌江县。乌江县虽不是什么战略要地,但其位于孙策所掌控的牛渚对岸,这也是孙策与袁术接壤的最后一个节点。一旦我们开战后,要提防袁术虚弱、导致孙策趁火打劫分地盘,所以把这个最后的口子快速堵死,是很有必要的。
益德若有余力,再从乌江县往四周滋蔓,自行寻找战机,也无不可,但总体还是要持重为上。
第三路人马,便是主公亲自坐镇芜湖、以云长为帅,由芜湖、春谷进攻濡须口及周边,争取快速突入濡须水流域。这一路只要得手,可以逆流破居巢、过巢湖、威胁合肥,也算是江淮之间的重要水道,比邗沟还重要。而且这一路最北端,恰巧是淮河与淝水的分叉口,也能直插袁术伪都寿春。
以袁术如今之实力,我们要一鼓攻到寿春周边,还是不太可能。但只要拿下濡须口与居巢,就算掐断了袁术南下反攻的可能,若能再拿下合肥,已是意外之喜。
而最后的第四路,可由我亲自领兵,下辖子义、兴霸,由柴桑攻皖口(安庆),目的是割取庐江郡腹地的膏腴所在,力争彻底全歼刘勋部,断袁术一臂。
这四路人马中,第一路、第二路需依计划先后而行,便于子龙引诱敌军主力,以及益德堵口。至于第三、第四路,倒是无所谓先后,也可同时举动。”
诸葛瑾在鲁肃的启发下,微调了自己原本就想好的排兵布将计划。刘备关羽鲁肃对照着地图讨论了一下,并没有太大意见。
刘备只是忽然觉得,按照这个计划,诸葛兄弟都不在自己身边,让他有些不自在,没安全感——
诸葛亮到时候肯定要镇守淮阴县守家,提防吕布有变。同时还要兼顾射阳和海西二县的春耕试点。因为插秧法的水稻,需要等农历四五月间,冬小麦收割后才能插秧到大田里。四五月份的时候,刘备跟袁术肯定还在激战之中。
诸葛瑾要去柴桑的话,刘备身边就没有姓诸葛的谋士了。
于是他就委婉地提出了这一点。
诸葛瑾想了想,立刻推荐道:“主公得贤甚众,何必拘泥于我和阿亮。有子敬在左近,还怕不能为主公谋划么?若是主公还想多结交贤士,我在豫章还有一名下属,可以引荐给主公,另择职位历练。
此人名叫庞统庞士元,荆州人士,阿亮在襄阳躬耕时,与之交游,襄阳士人多以他们二人并称。此前我离开豫章、另谋进取时,也多赖士元代我镇守柴桑,周边刘勋、黄祖皆未能趁虚生事,足见其稳妥。”
刘备听诸葛瑾如此荐贤不避,心中终于大定。不过他也不急于让庞统来,连忙说道:
“既是先生有赖庞士元镇守柴桑,此番还是不急着轻动。毕竟先生攻入庐江后,身在前线,后方柴桑也需要稳妥之人。等庐江战事抵定后,我定要邀请士元一叙,另有栽培。
至于这四路进攻人马、将校分配,便依先生之策!”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3869/5079750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