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既然兄弟重逢,有些事情当然要丢给阿亮了
推荐阅读:玄鉴仙族、淬火长阶、巫师的人生模拟器、钢铁,枪炮与穿越异界的工业党、神秘复苏之祀神、我有一个修仙世界、傀儡帝王?开局召唤三千玄甲军、未婚夫失忆后有了心上人、聆听/雨濯、重回千禧当学霸、
建安三年,八月初五,寿春城东的汉军大营内。
借着这次全军会师寿春的契机,已经数月没见的诸葛兄弟,终于再次重逢。
这座大营的正西面、隔河相望就是寿春城。大营西北,陆上直接与八公山相接,翻过八公山后,再渡过淮河,对岸就是下蔡县。
淮河和淝水,在这里形成了一个侧t型的三岔口。淮河上游来水,便如t字的那一竖,自西向东流淌,流到寿春和下蔡附近后,被八公山阻挡而分叉。
淮河干流往北绕过八公山,继续往东流淌。而往南绕过八公山的那一支分叉,便是淝水。
刘备军全军合流后,选择把营地扎在淝东,隔河与寿春相望,就等于是把侧t字形那一横以上的部分,全部占了。留下那一横以下、以及整个一竖的区域,供袁术放心逃跑,示意他刘备不会趁虚追击。
至于袁术信不信、跑不跑,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需要汉军谋士的群策群力。
今时今日,诸葛瑾推脱了刘备交办的其他军务谋划工作,要求抽出几天时间跟二弟会商,打的就是“与二弟商议如何劝说袁术放弃寿春、率军突围”的名义。
但实际上嘛,兄弟时隔数月重逢,肯定要先叙叙旧,聊点别的,带薪摸鱼。
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诸葛兄弟已经够勤奋了。
阿亮来之前我那么忙,阿亮来了之后要是还那么忙,那阿亮不就白来了嘛!
“阿亮,你此番何来之迟也。射阳、海西水稻拔秧插秧的劝农工作,应该六月初就全部结束了吧,你足足拖到七月中才启程西进,去跟子龙会师。中间这四十天干什么去了。”
诸葛瑾也不会跟自己亲弟弟客气,所以一见面寒暄过后,直截了当就问诸葛亮中间这段时间去哪儿摸鱼了。
虽说诸葛瑾自己其实也不算累,除了改良攻城器械以外,其他没什么需要他劳心的。
只是最近个把月生活环境差了点儿,得住合肥城外的围城营地,没有房子住,夏天蚊虫也多,军营卫生条件再注意,也肯定不如城里干净。
闹得诸葛瑾一個月住下来,又想搞点儿新的玩意儿了,比如驱虫花露水,比如便于储存携带的新肥皂。不为别的,只为他自己将来的随军生活能过得干净卫生一点,不至于每天黏黏腻腻,还要忍受蚊虫骚痒。
不过这些东西今年肯定是用不上了,回去再慢慢搞。
而诸葛亮听了大哥的抱怨后,也没任何遮掩,非常坦荡地直说:
“弟虽在淮阴多有拖延,但也有时时关注前方军情。子龙那一路兵力不足,一直负责相持吸引敌军,我早来也无用武之地。
射阳等处插秧劝农的事儿,虽说五月份就干完了,但各地插秧难免有早晚、深浅。插秧前蓄水的时日长短也各有不同。
今年是第一年在整个县推广,多观察一下不同手法、时令的收成多寡、长势好坏,对照纪录下来,汇总成农书,明年才便于推广至整个广陵。”
诸葛亮说着,很是骄傲地拿出几个卷轴,都是他自己记录的实验数据。还有最后一个卷轴,是汇总的经验心得,写着《育秧记略》
比如,在实验数据上,诸葛亮以乡为单位,分别测试了“拔秧前,在育秧田里提前几天放水,水位多深”,“插秧时,在大田里提前几天放水、水位多深”。
然后放水天数从三天到十天各自记录,水位深度也从一寸到半尺各自记录,而且拔秧插秧分开,四组数据排列组合,就有大几十种实验对照组了。
每个乡按照其中一种实验数据来做,最后看结果哪儿的收成好,如此就需要几十个乡来做实验。因为射阳、海西两县加起来也没那么多乡,只好在一部分地区再按村为单位,一个村一个实验数据。
当然诸葛亮也不会为了充分实验测试,就放任那些明显表现不好的乡村歉收。因为插秧插下去后二十天左右,秧苗长得好不好,就已经能看出分化了。
对于蓄水明显过浅的,可以直接判定数据不好,然后加强灌溉稍稍补救,最多只留下一两户试验田不补救,确保看到最终的真实数据。而且对于被要求作为对照组的农户,官府也会特别登记、给他今年免除田赋,作为配合官府做实验的补偿。
而诸葛亮的实验记录,是一直记到了水稻开始抽穗,可以初步看出各种种法的产量多少了,这才收尾的。
当然,到了刚开始抽穗时,只能是粗略数稻穗的数量来预估产量,实际上距离最终秋收时的产量,还差一个灌浆饱满程度的数据变量。
也就是每一粒稻谷最终米粒能长多大、米饱不饱满,不过作为粗略估计的数据,已经是可以用了。诸葛亮走后,还吩咐了副手徐邈帮他全程统计最终的秋收真实产量。
徐邈虽然资质比诸葛亮差得多,但全程有样学样看了一遍诸葛亮的思路,依样画葫芦学操作还是学得会的。
诸葛瑾仔细看了诸葛亮的全部对照组实验记录,这才颇为欣慰。
看来放二弟在后方多滞留了一个半月,也是有价值的。
虽然前线军务需要他一个人操心,可二弟竟在一年内就摸清了插秧的最佳蓄水期长短、以及最佳蓄水时间、最佳插秧日期,外加好几个关键技术细节,
比如发现了插秧最好是当天拔当天插,绝对不能前一天先集中干拔秧的活儿、拔完后放一夜,第二天再集中插,隔夜秧的存活率就要降低很多,因为秧苗的营养和根系的活性都已经下降了。诸葛亮发现这一点后,就统一要求农夫必须上午天不亮就开始拔秧,拔完后当天下午到天黑前必须插完。
这些总结好的经验推广开来,可是神农之功啊,能恩泽两淮和襄阳、汉中百姓(襄阳和汉中现在还恩泽不到)
“看来你在后方倒也没闲着,一直有观察秧稻的生长优劣、实验数据,前年给你的那几个万物生理的密卷,倒是学得挺透彻。不错,这个实验对照组的数据设计很合理,就该这么分,以后再接再厉。”
诸葛瑾全部看完,终于表达了对二弟的认可。
而诸葛亮原先还有些忐忑,看大哥全盘承认了他的成绩,这才微微松了口气:看来自己至少在劝农方面,已经把大哥的本事全部学到手了!
……
兄弟俩扯了一会儿分别数月来各自的成就,轻松惬意闲聊扯淡了半日,
用过午膳后有些困意,就各自回去歇息,睡到精神饱满自然醒再起,一如在茅庐时的日子那样轻松。
日头已经西斜,农历八月初的阳光也没那么猛烈了,可以晒晒太阳,挺暖和的。
于是诸葛瑾就带了二弟,以聊军务公事的名义,让士卒赶了马车,载上自家改良的渔具,又带了一百白毦兵护卫,来到淝水边当钓鱼佬,一边头脑风暴。
至于鱼漂,根本也不用二人时时刻刻盯着,自有随侍护卫帮忙盯着,他们只要偶尔发现浮标动了,过来拉一下竿子,享受最后收获的快感即可。
至于那些普通士兵,闲着无事,自然也要弄两条船在淝水上巡逻,负责水面上的安全,偶尔也能捞几网,晚上回去可以改善一下军食。
诸葛瑾发现,培养二弟一点钓鱼佬的兴趣,也是蛮不错的,可以减慢他的生活节奏,以后不用太肝,注意劳逸结合。
抛下竿后,诸葛瑾靠在一张竹藤的躺椅上,让脸部遮在树荫下,身体则任由太阳晒着,闭目养神地问:
“阿亮,此番你觉得,要想劝说袁术放弃寿春,该如何措辞?是先礼后兵,还是先展示我军的攻坚实力,吓一吓袁术?”
诸葛亮也有样学样,学着大哥把躺椅挪了个精准的位置,刚好头部有树叶遮阳:
“袁术此人心高气傲,不会那么容易放弃的,何况寿春还是他的伪都,但还是应该先劝,不过劝的同时,要立刻做好打的准备,这样他一拒绝,我们就立刻可以展开攻城,震慑一下。
至于攻城的具体部署,我觉得还是应该学合肥之战中后期那种节奏,就是少量冲车、葛公车诱敌,逼着敌人在墙头上长枪兵密集设防,我军则以大量井阑和投石机杀伤城头敌兵。
还有,护城河也该立刻填起来了,稍稍填出几个缺口,能供少量葛公车和冲车逼近城墙就够了,倒是没必要跟强攻合肥时填得那么多。”
诸葛瑾想了想:“要填护城河,最好还是要切换护城河上游从淝水引水的口子,但是如若我军迂回到寿春上游堵口设围堰、自然会切断寿春和下蔡的联系,而且让寿春城北上、由淝水出淮河的航道被威胁。
如此一来,不会吓住袁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觉得我们劝他突围,是在勾引他、诱他出城后野战围歼之么?”
诸葛亮想了想,这也是个问题,要逼着袁术弃城突围,你不能太过威胁到他的拟定突围道路,否则吓住对方彻底决心死守,就弄巧成拙了。
诸葛亮叹了口气:“那就放弃给护城河填缺口,争取用重型壕桥车吧,咱改良几辆壕桥车,推到护城河边架好,能直接像木桥一样让葛公车从上面推过去。
大不了再造一些可以快速榫卯插接的粗木桩子,在壕桥车架好后插上去承重,这样就扛得住葛公车的重压了。”
诸葛瑾闻言不由一愣,他倒是没想到过改良这个时代的攻城舟桥部队,汉朝原有的所谓壕桥车,只是上面架了一块大木板。
如果护城河不是很宽,就直接把木板搭在河沿的两侧,好让士兵直接踩着冲过去,有时候过冲车也是可以承重的,类似于城门的吊桥。
如果护城河太宽,没那么长的大树联排形成壕桥,那这玩意儿也就没用了。
诸葛亮是第一个想到,在这种简易壕桥上,居然还加木桩或者说“桥墩”来承重的,此事别说汉朝了,哪怕是到了唐宋,也古无此物。完全又是一个历史上没有过的新想法。
诸葛瑾连忙追问了几个细节,但诸葛亮的回答却非常理想主义,还说“我这就是受了大哥的启发,是大哥先在投石机和井阑车上加了那些可拆卸的装甲梯、防箭护盾”,
所以他才想到同样用“预制零件、现场组装”的方式,提前加工好简易木桩桥墩,再火线顶着盾插到河底淤泥里,上面盖上壕桥车。
“好吧,伱要试试就试试,反正这个听起来本钱比填护城河低得多,就算最终不成,吓吓袁术也好,让守军误以为我军有直接废掉寿春护城河的杀招。”
诸葛瑾最后还是同意了这个设计,不过倒不是他托大,而是因为他意识到,此战主要目的是攻心,各种花里胡哨的新玩意儿就算实战价值不行,但摆那儿吓吓人还是可以的。
如果是其他非攻坚不可的场合,诸葛瑾绝对不会允许如此托大来试错的。
想好了威慑性攻城的具体部署之后,诸葛瑾又顺着问道:“那么,劝说袁术弃城突围的措辞,又该如何写呢?到时候以谁为使才好?”
诸葛亮想了想:“具体措辞,一时也想不完善,总要回去数易其稿。但思路便是强调我军军容壮盛,攻打合肥时全灭了守军,如今军威更振,袁术困守寿春迟早得死。
而且我们会隔绝寿春内外,如今是八月份,我们已经打到城下了,马上要到淮南稻谷秋收的时候,我们能确保袁术一粒淮南本地的粮食都收不到寿春城内,他们只能靠去年的存粮活着。
如此就算寿春作为伪都有一定存粮,熬过冬天,也熬不过明年春荒。哪怕围而不攻,大半年之后他还是得死。
最后一点攻心角度,便是强调狐死首丘,希望袁术能考虑考虑汝南老家,如若他死在这里,汝南老家必然立刻被曹操拿下并残害。
而他如若回汝南,我军只要拿下寿春便心满意足,不会再去汝南境内追击。同时,吕布的军队因为鞭长莫及,也只能在谯地跟曹操争夺,去不了汝南。如此,袁术就不用像现在这样被三家诸侯围攻,只要面对曹操一家就够了,说不定能多活一年半载。”
这最后一条说辞,诸葛瑾此前倒是没有想到,他没考虑袁术退缩后、能减少直接需要抵抗的敌方诸侯数量变化问题。
看来果然还是要兄弟俩头脑风暴,互相启发,才能点子多一点。
诸葛瑾终于下了决心:“好,我明日便让主公按照这个思路,安排人写第一封劝降书,不过,又有何人适合为使入城呢?等孙卲回来么?还是派宪和、公佑?我怕袁术恼羞成怒,会对使者不利。”
诸葛亮:“不如派袁涣去吧。袁涣是在义成投降了子龙的降官,他是陈郡袁氏的,袁术应该不至于杀他。而且袁涣此前归降,虽是弃暗投明,但也颇有人质疑他的骨气。他也未曾有机会拜见主公,得到重用。
此番若能不惧刀兵,慨然劝说袁术弃城,无论成功与否,都能证明袁涣并非贪生怕死而来降主公,实在是因为明晰顺逆之变,是知道袁术反贼必遭天谴。
此事对袁涣本人的名声有好处,对我军的士气、主公的威名也有好处,还不会授朝廷以话柄,可谓四全其美。”
诸葛瑾没有再动脑子,直接抄答案:“好,那信写好后,就以袁涣为使。”
借着这次全军会师寿春的契机,已经数月没见的诸葛兄弟,终于再次重逢。
这座大营的正西面、隔河相望就是寿春城。大营西北,陆上直接与八公山相接,翻过八公山后,再渡过淮河,对岸就是下蔡县。
淮河和淝水,在这里形成了一个侧t型的三岔口。淮河上游来水,便如t字的那一竖,自西向东流淌,流到寿春和下蔡附近后,被八公山阻挡而分叉。
淮河干流往北绕过八公山,继续往东流淌。而往南绕过八公山的那一支分叉,便是淝水。
刘备军全军合流后,选择把营地扎在淝东,隔河与寿春相望,就等于是把侧t字形那一横以上的部分,全部占了。留下那一横以下、以及整个一竖的区域,供袁术放心逃跑,示意他刘备不会趁虚追击。
至于袁术信不信、跑不跑,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需要汉军谋士的群策群力。
今时今日,诸葛瑾推脱了刘备交办的其他军务谋划工作,要求抽出几天时间跟二弟会商,打的就是“与二弟商议如何劝说袁术放弃寿春、率军突围”的名义。
但实际上嘛,兄弟时隔数月重逢,肯定要先叙叙旧,聊点别的,带薪摸鱼。
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诸葛兄弟已经够勤奋了。
阿亮来之前我那么忙,阿亮来了之后要是还那么忙,那阿亮不就白来了嘛!
“阿亮,你此番何来之迟也。射阳、海西水稻拔秧插秧的劝农工作,应该六月初就全部结束了吧,你足足拖到七月中才启程西进,去跟子龙会师。中间这四十天干什么去了。”
诸葛瑾也不会跟自己亲弟弟客气,所以一见面寒暄过后,直截了当就问诸葛亮中间这段时间去哪儿摸鱼了。
虽说诸葛瑾自己其实也不算累,除了改良攻城器械以外,其他没什么需要他劳心的。
只是最近个把月生活环境差了点儿,得住合肥城外的围城营地,没有房子住,夏天蚊虫也多,军营卫生条件再注意,也肯定不如城里干净。
闹得诸葛瑾一個月住下来,又想搞点儿新的玩意儿了,比如驱虫花露水,比如便于储存携带的新肥皂。不为别的,只为他自己将来的随军生活能过得干净卫生一点,不至于每天黏黏腻腻,还要忍受蚊虫骚痒。
不过这些东西今年肯定是用不上了,回去再慢慢搞。
而诸葛亮听了大哥的抱怨后,也没任何遮掩,非常坦荡地直说:
“弟虽在淮阴多有拖延,但也有时时关注前方军情。子龙那一路兵力不足,一直负责相持吸引敌军,我早来也无用武之地。
射阳等处插秧劝农的事儿,虽说五月份就干完了,但各地插秧难免有早晚、深浅。插秧前蓄水的时日长短也各有不同。
今年是第一年在整个县推广,多观察一下不同手法、时令的收成多寡、长势好坏,对照纪录下来,汇总成农书,明年才便于推广至整个广陵。”
诸葛亮说着,很是骄傲地拿出几个卷轴,都是他自己记录的实验数据。还有最后一个卷轴,是汇总的经验心得,写着《育秧记略》
比如,在实验数据上,诸葛亮以乡为单位,分别测试了“拔秧前,在育秧田里提前几天放水,水位多深”,“插秧时,在大田里提前几天放水、水位多深”。
然后放水天数从三天到十天各自记录,水位深度也从一寸到半尺各自记录,而且拔秧插秧分开,四组数据排列组合,就有大几十种实验对照组了。
每个乡按照其中一种实验数据来做,最后看结果哪儿的收成好,如此就需要几十个乡来做实验。因为射阳、海西两县加起来也没那么多乡,只好在一部分地区再按村为单位,一个村一个实验数据。
当然诸葛亮也不会为了充分实验测试,就放任那些明显表现不好的乡村歉收。因为插秧插下去后二十天左右,秧苗长得好不好,就已经能看出分化了。
对于蓄水明显过浅的,可以直接判定数据不好,然后加强灌溉稍稍补救,最多只留下一两户试验田不补救,确保看到最终的真实数据。而且对于被要求作为对照组的农户,官府也会特别登记、给他今年免除田赋,作为配合官府做实验的补偿。
而诸葛亮的实验记录,是一直记到了水稻开始抽穗,可以初步看出各种种法的产量多少了,这才收尾的。
当然,到了刚开始抽穗时,只能是粗略数稻穗的数量来预估产量,实际上距离最终秋收时的产量,还差一个灌浆饱满程度的数据变量。
也就是每一粒稻谷最终米粒能长多大、米饱不饱满,不过作为粗略估计的数据,已经是可以用了。诸葛亮走后,还吩咐了副手徐邈帮他全程统计最终的秋收真实产量。
徐邈虽然资质比诸葛亮差得多,但全程有样学样看了一遍诸葛亮的思路,依样画葫芦学操作还是学得会的。
诸葛瑾仔细看了诸葛亮的全部对照组实验记录,这才颇为欣慰。
看来放二弟在后方多滞留了一个半月,也是有价值的。
虽然前线军务需要他一个人操心,可二弟竟在一年内就摸清了插秧的最佳蓄水期长短、以及最佳蓄水时间、最佳插秧日期,外加好几个关键技术细节,
比如发现了插秧最好是当天拔当天插,绝对不能前一天先集中干拔秧的活儿、拔完后放一夜,第二天再集中插,隔夜秧的存活率就要降低很多,因为秧苗的营养和根系的活性都已经下降了。诸葛亮发现这一点后,就统一要求农夫必须上午天不亮就开始拔秧,拔完后当天下午到天黑前必须插完。
这些总结好的经验推广开来,可是神农之功啊,能恩泽两淮和襄阳、汉中百姓(襄阳和汉中现在还恩泽不到)
“看来你在后方倒也没闲着,一直有观察秧稻的生长优劣、实验数据,前年给你的那几个万物生理的密卷,倒是学得挺透彻。不错,这个实验对照组的数据设计很合理,就该这么分,以后再接再厉。”
诸葛瑾全部看完,终于表达了对二弟的认可。
而诸葛亮原先还有些忐忑,看大哥全盘承认了他的成绩,这才微微松了口气:看来自己至少在劝农方面,已经把大哥的本事全部学到手了!
……
兄弟俩扯了一会儿分别数月来各自的成就,轻松惬意闲聊扯淡了半日,
用过午膳后有些困意,就各自回去歇息,睡到精神饱满自然醒再起,一如在茅庐时的日子那样轻松。
日头已经西斜,农历八月初的阳光也没那么猛烈了,可以晒晒太阳,挺暖和的。
于是诸葛瑾就带了二弟,以聊军务公事的名义,让士卒赶了马车,载上自家改良的渔具,又带了一百白毦兵护卫,来到淝水边当钓鱼佬,一边头脑风暴。
至于鱼漂,根本也不用二人时时刻刻盯着,自有随侍护卫帮忙盯着,他们只要偶尔发现浮标动了,过来拉一下竿子,享受最后收获的快感即可。
至于那些普通士兵,闲着无事,自然也要弄两条船在淝水上巡逻,负责水面上的安全,偶尔也能捞几网,晚上回去可以改善一下军食。
诸葛瑾发现,培养二弟一点钓鱼佬的兴趣,也是蛮不错的,可以减慢他的生活节奏,以后不用太肝,注意劳逸结合。
抛下竿后,诸葛瑾靠在一张竹藤的躺椅上,让脸部遮在树荫下,身体则任由太阳晒着,闭目养神地问:
“阿亮,此番你觉得,要想劝说袁术放弃寿春,该如何措辞?是先礼后兵,还是先展示我军的攻坚实力,吓一吓袁术?”
诸葛亮也有样学样,学着大哥把躺椅挪了个精准的位置,刚好头部有树叶遮阳:
“袁术此人心高气傲,不会那么容易放弃的,何况寿春还是他的伪都,但还是应该先劝,不过劝的同时,要立刻做好打的准备,这样他一拒绝,我们就立刻可以展开攻城,震慑一下。
至于攻城的具体部署,我觉得还是应该学合肥之战中后期那种节奏,就是少量冲车、葛公车诱敌,逼着敌人在墙头上长枪兵密集设防,我军则以大量井阑和投石机杀伤城头敌兵。
还有,护城河也该立刻填起来了,稍稍填出几个缺口,能供少量葛公车和冲车逼近城墙就够了,倒是没必要跟强攻合肥时填得那么多。”
诸葛瑾想了想:“要填护城河,最好还是要切换护城河上游从淝水引水的口子,但是如若我军迂回到寿春上游堵口设围堰、自然会切断寿春和下蔡的联系,而且让寿春城北上、由淝水出淮河的航道被威胁。
如此一来,不会吓住袁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觉得我们劝他突围,是在勾引他、诱他出城后野战围歼之么?”
诸葛亮想了想,这也是个问题,要逼着袁术弃城突围,你不能太过威胁到他的拟定突围道路,否则吓住对方彻底决心死守,就弄巧成拙了。
诸葛亮叹了口气:“那就放弃给护城河填缺口,争取用重型壕桥车吧,咱改良几辆壕桥车,推到护城河边架好,能直接像木桥一样让葛公车从上面推过去。
大不了再造一些可以快速榫卯插接的粗木桩子,在壕桥车架好后插上去承重,这样就扛得住葛公车的重压了。”
诸葛瑾闻言不由一愣,他倒是没想到过改良这个时代的攻城舟桥部队,汉朝原有的所谓壕桥车,只是上面架了一块大木板。
如果护城河不是很宽,就直接把木板搭在河沿的两侧,好让士兵直接踩着冲过去,有时候过冲车也是可以承重的,类似于城门的吊桥。
如果护城河太宽,没那么长的大树联排形成壕桥,那这玩意儿也就没用了。
诸葛亮是第一个想到,在这种简易壕桥上,居然还加木桩或者说“桥墩”来承重的,此事别说汉朝了,哪怕是到了唐宋,也古无此物。完全又是一个历史上没有过的新想法。
诸葛瑾连忙追问了几个细节,但诸葛亮的回答却非常理想主义,还说“我这就是受了大哥的启发,是大哥先在投石机和井阑车上加了那些可拆卸的装甲梯、防箭护盾”,
所以他才想到同样用“预制零件、现场组装”的方式,提前加工好简易木桩桥墩,再火线顶着盾插到河底淤泥里,上面盖上壕桥车。
“好吧,伱要试试就试试,反正这个听起来本钱比填护城河低得多,就算最终不成,吓吓袁术也好,让守军误以为我军有直接废掉寿春护城河的杀招。”
诸葛瑾最后还是同意了这个设计,不过倒不是他托大,而是因为他意识到,此战主要目的是攻心,各种花里胡哨的新玩意儿就算实战价值不行,但摆那儿吓吓人还是可以的。
如果是其他非攻坚不可的场合,诸葛瑾绝对不会允许如此托大来试错的。
想好了威慑性攻城的具体部署之后,诸葛瑾又顺着问道:“那么,劝说袁术弃城突围的措辞,又该如何写呢?到时候以谁为使才好?”
诸葛亮想了想:“具体措辞,一时也想不完善,总要回去数易其稿。但思路便是强调我军军容壮盛,攻打合肥时全灭了守军,如今军威更振,袁术困守寿春迟早得死。
而且我们会隔绝寿春内外,如今是八月份,我们已经打到城下了,马上要到淮南稻谷秋收的时候,我们能确保袁术一粒淮南本地的粮食都收不到寿春城内,他们只能靠去年的存粮活着。
如此就算寿春作为伪都有一定存粮,熬过冬天,也熬不过明年春荒。哪怕围而不攻,大半年之后他还是得死。
最后一点攻心角度,便是强调狐死首丘,希望袁术能考虑考虑汝南老家,如若他死在这里,汝南老家必然立刻被曹操拿下并残害。
而他如若回汝南,我军只要拿下寿春便心满意足,不会再去汝南境内追击。同时,吕布的军队因为鞭长莫及,也只能在谯地跟曹操争夺,去不了汝南。如此,袁术就不用像现在这样被三家诸侯围攻,只要面对曹操一家就够了,说不定能多活一年半载。”
这最后一条说辞,诸葛瑾此前倒是没有想到,他没考虑袁术退缩后、能减少直接需要抵抗的敌方诸侯数量变化问题。
看来果然还是要兄弟俩头脑风暴,互相启发,才能点子多一点。
诸葛瑾终于下了决心:“好,我明日便让主公按照这个思路,安排人写第一封劝降书,不过,又有何人适合为使入城呢?等孙卲回来么?还是派宪和、公佑?我怕袁术恼羞成怒,会对使者不利。”
诸葛亮:“不如派袁涣去吧。袁涣是在义成投降了子龙的降官,他是陈郡袁氏的,袁术应该不至于杀他。而且袁涣此前归降,虽是弃暗投明,但也颇有人质疑他的骨气。他也未曾有机会拜见主公,得到重用。
此番若能不惧刀兵,慨然劝说袁术弃城,无论成功与否,都能证明袁涣并非贪生怕死而来降主公,实在是因为明晰顺逆之变,是知道袁术反贼必遭天谴。
此事对袁涣本人的名声有好处,对我军的士气、主公的威名也有好处,还不会授朝廷以话柄,可谓四全其美。”
诸葛瑾没有再动脑子,直接抄答案:“好,那信写好后,就以袁涣为使。”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3869/5079752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