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非吴下阿延
推荐阅读: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开局赠送天生神力、我以诗歌斩妖除魔、战争领主:从厄运之地开始崛起、剥削好莱坞1980、绿龙博士、红楼琏二爷、从斩妖除魔开始长生不死、坐忘长生、从呼吸开始超凡入圣、
因为前阵子过于消息闭塞,向朗在骤闻魏延的突兀表态时,自然被惊得不知如何应对。
好在他立刻意识到,这事儿自己并没有决定权,所以立刻让庄客先招待魏延稍坐,然后赶紧入内,把情况一五一十跟黄承彦说了。
黄承彦听闻后,同样大为惊讶。冷静下来后,他捋髯自忖:
“原本迟迟不去武昌,为的就是再观望一下,也避免刺激到景升兄。结果闹了这么一出意外,却如箭在弦上、不得不走了。
魏屯长已经流露了投奔之心,一旦我们婉拒或是拖延,消息泄密后,他必然被张允清算。那便如项王害了曹无伤,会伤及车骑将军好贤之名。
不过就这样走,还是拐走了两个屯的荆州军将士一起‘弃暗投明’,只怕太伤景升兄面子,愈发导致他和车骑将军关系紧张,也不利于后续的讨贼大业。
也罢,不如我走后,在庄中留书一封,再留下几个准备遣散的庄客候着。一两天后,等景升兄发现我们突围而走,自然会派人来找,到时候看了书信,但愿能消消气。”
黄承彦想问题果然比向朗要老成持重不少,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
于是他说干就干,立刻提笔写了一封给刘表的短信,内容无非是:
“我等并非有意违抗封江令不辞而别、损害荆州牧法度。实在是此法不得人心,荆州士民怨声载道、将士离心,我等不能置来投者身家性命于不顾而求虚名,故而暗中离去,给双方都留点面子。唯使君熟思之,早日与车骑将军和睦,共抗国难。”
写完后,黄承彦又收拾了一下,次日一早就跟着魏延等人,直接坐着那两条水军巡江的艨艟,大摇大摆走了。
……
从襄阳到武昌,沿着汉水顺流而下还是很快的,仅仅三天两夜之后,帆桨并用的魏延部就顺利抵达了武昌。
他们本身就是负责巡江封江的水军,而且走的那天刚好轮值。监守自盗当然不会遭到拦截,全程都非常安全。
倒是刘备和诸葛亮颇为意外,因为对方全速赶来,都来不及提前派出信使,刘备自然没能去武昌码头迎接。
黄承彦都在码头登陆上岸了,才有人快马回城报信。刘备急急忙忙坐上马车,才慢慢把鞋穿好,赶到城门口时,黄承彦和向朗、魏延已经到了。
“黄公别来无恙!多日劳苦了!”刘备满面春风地迎上来,看着脸色红润,其实是当晚不知道有客,所以自己一边看歌舞一边小酌喝多了。
黄承彦和刘备见过礼,立刻帮着介绍:“这位向朗向巨达,襄阳宜城县人,水镜先生高徒之一,只因需要先拒绝刘荆州征辟,故而拖延至今。
这两位马屯长、魏屯长,分别也是襄阳宜城县和南阳义阳县人,他们原本分别被刘荆州分拨在黄祖、张绣处。黄祖覆灭、张绣降曹后,被改隶张允部。
见张允倒行逆施,搜刮聚敛,坑害百姓,这才不愿再为荆州军效力。我等原先在被封江拦截时,与他们有过一面之缘,知道我们要来武昌,便主动投效,一并弃暗投明。”
最后,黄承彦又介绍了另外几个跟来的庞德公弟子,不过都是史书上不曾留名的,无需一一赘述。毕竟司马徽和庞德公收徒那么多,也不是人人最后都能当官留下名字,总有些杂鱼混迹其间。
刘备倒是不以名声高低看人,都一一和蔼慰问。
魏延是众人中心情最忐忑的,他出身寒微,并不是读书人身份,完全是靠年纪很小就出来当兵、几年摸爬滚打下来,慢慢爬到基层军官,唯恐被刘备看不起。
要知道屯长只能带领百人,而且魏延这個屯长,还是张绣投曹后,才刚刚升的,两个月都不到。是刘表为了稳住那些没跟着张绣一起投曹的南阳兵,才施恩笼络,再往前,魏延这种人就只能带几十个兵。
而对面的刘备,那可是车骑将军!大汉所有将军中排名第三了,仅次于大将军袁绍和骠骑将军曹操。
以至于魏延开口自辩、解释来意的时候,说话都有些哆嗦。
刘备和诸葛亮也看出了这年轻人紧张,最后还是先诸葛亮岔开话题,缓解了氛围:“魏屯长看着很年轻啊,不会比我都更年少吧,几岁了?”
魏延连忙拱手顿首:“岂敢与诸葛府君相比……在下……俺今年才十八,从军已四年了。是当初张济出武关、与刘荆州争于穰城时,被刘荆州在南阳就地征发从的军。”
演义上的魏延,被描述得出道很早,给人一种“似乎刘表还没死时,魏延就已经在荆州军中颇有地位”的错觉。
但正史上的魏延,一直到刘备占据荆南、准备图谋入川时,才刚刚崭露头角,此前就是个最基层的军官。论年纪应该比诸葛亮还年轻些,属于晚期型将领。
不然历史上五丈原之后,魏延也不至于觉得他才该接诸葛亮的班继续北伐,因为他早就觉得自己比丞相年轻、活得久。
此时此刻,刘备和诸葛亮听说他才十八,也是啧啧称奇。这年纪,比诸葛亮还小两岁,而且倒推回去,竟是十四岁就被拉壮丁当兵了么?初次参战,就是在张济被刘表守军射杀于穰城之战?
这等乱世,遇到其他诸侯入侵,拉兵还真是竭泽而渔啊,这么年少就要上战场了。
刘备拍了拍魏延肩膀:“没想到如此年少,已有四年的从军履历了,不过打仗不能光凭勇武。
既来了武昌,军务闲暇之余,也要去学宫借书自学、读些前人的实用教训,看不懂就找人请教,必能大有裨益。”
魏延没想到车骑将军还能亲口勉励自己,连忙感激涕零,先应承了再说。
他内心其实万般狐疑,比如完全听不懂所谓的去学宫借书自学是怎么回事,天下还有地方可以任由人借书的么?不怕丢的么?还能有人专门帮着答疑?
但魏延地位低微,有疑问也不敢立刻问刘备本人,只是不管理不理解先强行记下,回头再找其他地位更低的人偷偷问。
刘备也不可能盯着魏延一个人勉励,毕竟今天人这么多呢,所以每个人都是稍微说了几句,随后吩咐客曹的人接手,接风洗尘安顿好。
临了刘备只是随口分配了一下众人的官职待遇:向朗是早就说好了的,先当一阵子武昌县丞,将来看表现再调整。
魏延是突然冒出来的,当上屯长也才两个月,而且才十八岁,暂时就不升迁了,先原职留用。他带来的那几十个荆州兵,也都继续跟随魏延、保留编制不打散。
魏延那个屯,暂时编到甘宁军中,目前没什么战事,让魏延先跟着去学宫参加几个月“扫盲班”,趁着年轻学习力还算强,尽快把字多认识些,确保军中公文全部能自己看懂,不用找人问生字,其他的兵法历史以后再慢慢提升。
魏延听了这个安排,感激不尽,他也知道目前升不升官不是最重要的,上面肯对他的学习成长做出安排,说明是有期待的,自己一定要抓住机会。
……
接风安顿已毕,此后几日,魏延向朗就先去了才草创不久的武昌学宫,适应环境。
此时比之司马徽等人初来,又过了快个把月,当初还在盖房子的学宫图书馆,如今总算有第一幢馆舍已经结顶。四周的引水壕沟还在挖掘中,从夏口注入梁子湖的长江支渠水,也没有引进来,引水口还有围堰堵着。
图书馆内已经搬进去了第一批几十个木质书架,因为馆舍层高很高、以确保采光,所以书架也做得很高,省得浪费空间。
整个馆舍,中间是书架,外围靠窗的一整圈都是阅览区和桌椅,这样就能避免书架挡住阳光,充分利用天然照明,保护读者视力。
每个架子都能有一丈多高,上下足足能堆七八层书。
魏延和向朗第一次走进图书馆时,就被眼前的庄严肃穆之状惊到了,内心有一股膜拜向学之心油然而生。
“这么高的书架,怎么拿得到最上面两层的书呢?莫非得是身高一丈的巨人?”魏延看着这压抑的书架高度,就忍不住胡思乱想。
好在他很快通过观察旁人,解开了心中疑惑。远处有一个管理员,推着一个底下有四个轮子、双侧有倾斜木质台阶的座梯,到了要取放书的位置,就爬上移动座梯取用。
魏延一看到这种没见过的梯子,就觉得很专业,从而进一步觉得这里的藏书,所蕴含的学问定然非凡。
“车骑将军昨晚竟能亲自劝学、令我读书,这机缘可不能浪费。这几个月趁着没打仗,一定要把常用字全部认全!到时候万一再有人问起,也好让他们看到我的进步!”
魏延鼓起勇气,就去找那取放图书的管理员请教:“敢问这位先生……不知在此馆中看书,可要经办什么勾当?俺是昨日刚来投的,诸葛府君也勉励我多多学习……”
这儿的图书管理员,其实就是司马徽身边的助教尹默、李仁,目前馆舍才造好这么一间,让他们俩轮班先管着,以后再慢慢完善管理制度,今日当值的正是尹默。
尹默看魏延的样子不像读书人,但他也没刁难,只是公事公办地说:“但凡良家子,注籍明晰者,皆可自行入库读书,但读完后要放回原位,这架子上都写着何部何经藏所。
游方学士,并无本郡注籍符传者,需先到学宫登记审查来历,而后可以入馆阅览。现在人少,直接读就是了,若是人多,就要排队登记,会告知哪天轮到你入馆。
至于借阅,凡是车骑将军、扬州牧、江夏太守麾下诸文武,凭信物可入馆借书,按品秩高低,同时可借数量不一,会登记账目,还清旧书方能再另借。”
魏延一听,有些不好意思地问:“俺只是甘将军麾下一屯长……可能借阅?”
尹默:“屯长是最低级允许借阅的了,只能借一卷,要记账,还清了才能再借。”
魏延便表示,先借了一卷《尔雅》扫扫盲,然后又拿了一卷《左传》,直接坐在馆里看起来。
他完全没读过左传,只能是从《郑伯克段于鄢》开始从零起步。
好在他立刻意识到,这事儿自己并没有决定权,所以立刻让庄客先招待魏延稍坐,然后赶紧入内,把情况一五一十跟黄承彦说了。
黄承彦听闻后,同样大为惊讶。冷静下来后,他捋髯自忖:
“原本迟迟不去武昌,为的就是再观望一下,也避免刺激到景升兄。结果闹了这么一出意外,却如箭在弦上、不得不走了。
魏屯长已经流露了投奔之心,一旦我们婉拒或是拖延,消息泄密后,他必然被张允清算。那便如项王害了曹无伤,会伤及车骑将军好贤之名。
不过就这样走,还是拐走了两个屯的荆州军将士一起‘弃暗投明’,只怕太伤景升兄面子,愈发导致他和车骑将军关系紧张,也不利于后续的讨贼大业。
也罢,不如我走后,在庄中留书一封,再留下几个准备遣散的庄客候着。一两天后,等景升兄发现我们突围而走,自然会派人来找,到时候看了书信,但愿能消消气。”
黄承彦想问题果然比向朗要老成持重不少,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
于是他说干就干,立刻提笔写了一封给刘表的短信,内容无非是:
“我等并非有意违抗封江令不辞而别、损害荆州牧法度。实在是此法不得人心,荆州士民怨声载道、将士离心,我等不能置来投者身家性命于不顾而求虚名,故而暗中离去,给双方都留点面子。唯使君熟思之,早日与车骑将军和睦,共抗国难。”
写完后,黄承彦又收拾了一下,次日一早就跟着魏延等人,直接坐着那两条水军巡江的艨艟,大摇大摆走了。
……
从襄阳到武昌,沿着汉水顺流而下还是很快的,仅仅三天两夜之后,帆桨并用的魏延部就顺利抵达了武昌。
他们本身就是负责巡江封江的水军,而且走的那天刚好轮值。监守自盗当然不会遭到拦截,全程都非常安全。
倒是刘备和诸葛亮颇为意外,因为对方全速赶来,都来不及提前派出信使,刘备自然没能去武昌码头迎接。
黄承彦都在码头登陆上岸了,才有人快马回城报信。刘备急急忙忙坐上马车,才慢慢把鞋穿好,赶到城门口时,黄承彦和向朗、魏延已经到了。
“黄公别来无恙!多日劳苦了!”刘备满面春风地迎上来,看着脸色红润,其实是当晚不知道有客,所以自己一边看歌舞一边小酌喝多了。
黄承彦和刘备见过礼,立刻帮着介绍:“这位向朗向巨达,襄阳宜城县人,水镜先生高徒之一,只因需要先拒绝刘荆州征辟,故而拖延至今。
这两位马屯长、魏屯长,分别也是襄阳宜城县和南阳义阳县人,他们原本分别被刘荆州分拨在黄祖、张绣处。黄祖覆灭、张绣降曹后,被改隶张允部。
见张允倒行逆施,搜刮聚敛,坑害百姓,这才不愿再为荆州军效力。我等原先在被封江拦截时,与他们有过一面之缘,知道我们要来武昌,便主动投效,一并弃暗投明。”
最后,黄承彦又介绍了另外几个跟来的庞德公弟子,不过都是史书上不曾留名的,无需一一赘述。毕竟司马徽和庞德公收徒那么多,也不是人人最后都能当官留下名字,总有些杂鱼混迹其间。
刘备倒是不以名声高低看人,都一一和蔼慰问。
魏延是众人中心情最忐忑的,他出身寒微,并不是读书人身份,完全是靠年纪很小就出来当兵、几年摸爬滚打下来,慢慢爬到基层军官,唯恐被刘备看不起。
要知道屯长只能带领百人,而且魏延这個屯长,还是张绣投曹后,才刚刚升的,两个月都不到。是刘表为了稳住那些没跟着张绣一起投曹的南阳兵,才施恩笼络,再往前,魏延这种人就只能带几十个兵。
而对面的刘备,那可是车骑将军!大汉所有将军中排名第三了,仅次于大将军袁绍和骠骑将军曹操。
以至于魏延开口自辩、解释来意的时候,说话都有些哆嗦。
刘备和诸葛亮也看出了这年轻人紧张,最后还是先诸葛亮岔开话题,缓解了氛围:“魏屯长看着很年轻啊,不会比我都更年少吧,几岁了?”
魏延连忙拱手顿首:“岂敢与诸葛府君相比……在下……俺今年才十八,从军已四年了。是当初张济出武关、与刘荆州争于穰城时,被刘荆州在南阳就地征发从的军。”
演义上的魏延,被描述得出道很早,给人一种“似乎刘表还没死时,魏延就已经在荆州军中颇有地位”的错觉。
但正史上的魏延,一直到刘备占据荆南、准备图谋入川时,才刚刚崭露头角,此前就是个最基层的军官。论年纪应该比诸葛亮还年轻些,属于晚期型将领。
不然历史上五丈原之后,魏延也不至于觉得他才该接诸葛亮的班继续北伐,因为他早就觉得自己比丞相年轻、活得久。
此时此刻,刘备和诸葛亮听说他才十八,也是啧啧称奇。这年纪,比诸葛亮还小两岁,而且倒推回去,竟是十四岁就被拉壮丁当兵了么?初次参战,就是在张济被刘表守军射杀于穰城之战?
这等乱世,遇到其他诸侯入侵,拉兵还真是竭泽而渔啊,这么年少就要上战场了。
刘备拍了拍魏延肩膀:“没想到如此年少,已有四年的从军履历了,不过打仗不能光凭勇武。
既来了武昌,军务闲暇之余,也要去学宫借书自学、读些前人的实用教训,看不懂就找人请教,必能大有裨益。”
魏延没想到车骑将军还能亲口勉励自己,连忙感激涕零,先应承了再说。
他内心其实万般狐疑,比如完全听不懂所谓的去学宫借书自学是怎么回事,天下还有地方可以任由人借书的么?不怕丢的么?还能有人专门帮着答疑?
但魏延地位低微,有疑问也不敢立刻问刘备本人,只是不管理不理解先强行记下,回头再找其他地位更低的人偷偷问。
刘备也不可能盯着魏延一个人勉励,毕竟今天人这么多呢,所以每个人都是稍微说了几句,随后吩咐客曹的人接手,接风洗尘安顿好。
临了刘备只是随口分配了一下众人的官职待遇:向朗是早就说好了的,先当一阵子武昌县丞,将来看表现再调整。
魏延是突然冒出来的,当上屯长也才两个月,而且才十八岁,暂时就不升迁了,先原职留用。他带来的那几十个荆州兵,也都继续跟随魏延、保留编制不打散。
魏延那个屯,暂时编到甘宁军中,目前没什么战事,让魏延先跟着去学宫参加几个月“扫盲班”,趁着年轻学习力还算强,尽快把字多认识些,确保军中公文全部能自己看懂,不用找人问生字,其他的兵法历史以后再慢慢提升。
魏延听了这个安排,感激不尽,他也知道目前升不升官不是最重要的,上面肯对他的学习成长做出安排,说明是有期待的,自己一定要抓住机会。
……
接风安顿已毕,此后几日,魏延向朗就先去了才草创不久的武昌学宫,适应环境。
此时比之司马徽等人初来,又过了快个把月,当初还在盖房子的学宫图书馆,如今总算有第一幢馆舍已经结顶。四周的引水壕沟还在挖掘中,从夏口注入梁子湖的长江支渠水,也没有引进来,引水口还有围堰堵着。
图书馆内已经搬进去了第一批几十个木质书架,因为馆舍层高很高、以确保采光,所以书架也做得很高,省得浪费空间。
整个馆舍,中间是书架,外围靠窗的一整圈都是阅览区和桌椅,这样就能避免书架挡住阳光,充分利用天然照明,保护读者视力。
每个架子都能有一丈多高,上下足足能堆七八层书。
魏延和向朗第一次走进图书馆时,就被眼前的庄严肃穆之状惊到了,内心有一股膜拜向学之心油然而生。
“这么高的书架,怎么拿得到最上面两层的书呢?莫非得是身高一丈的巨人?”魏延看着这压抑的书架高度,就忍不住胡思乱想。
好在他很快通过观察旁人,解开了心中疑惑。远处有一个管理员,推着一个底下有四个轮子、双侧有倾斜木质台阶的座梯,到了要取放书的位置,就爬上移动座梯取用。
魏延一看到这种没见过的梯子,就觉得很专业,从而进一步觉得这里的藏书,所蕴含的学问定然非凡。
“车骑将军昨晚竟能亲自劝学、令我读书,这机缘可不能浪费。这几个月趁着没打仗,一定要把常用字全部认全!到时候万一再有人问起,也好让他们看到我的进步!”
魏延鼓起勇气,就去找那取放图书的管理员请教:“敢问这位先生……不知在此馆中看书,可要经办什么勾当?俺是昨日刚来投的,诸葛府君也勉励我多多学习……”
这儿的图书管理员,其实就是司马徽身边的助教尹默、李仁,目前馆舍才造好这么一间,让他们俩轮班先管着,以后再慢慢完善管理制度,今日当值的正是尹默。
尹默看魏延的样子不像读书人,但他也没刁难,只是公事公办地说:“但凡良家子,注籍明晰者,皆可自行入库读书,但读完后要放回原位,这架子上都写着何部何经藏所。
游方学士,并无本郡注籍符传者,需先到学宫登记审查来历,而后可以入馆阅览。现在人少,直接读就是了,若是人多,就要排队登记,会告知哪天轮到你入馆。
至于借阅,凡是车骑将军、扬州牧、江夏太守麾下诸文武,凭信物可入馆借书,按品秩高低,同时可借数量不一,会登记账目,还清旧书方能再另借。”
魏延一听,有些不好意思地问:“俺只是甘将军麾下一屯长……可能借阅?”
尹默:“屯长是最低级允许借阅的了,只能借一卷,要记账,还清了才能再借。”
魏延便表示,先借了一卷《尔雅》扫扫盲,然后又拿了一卷《左传》,直接坐在馆里看起来。
他完全没读过左传,只能是从《郑伯克段于鄢》开始从零起步。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3869/5079759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