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周公瑾仁川登陆
推荐阅读: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开局赠送天生神力、我以诗歌斩妖除魔、战争领主:从厄运之地开始崛起、剥削好莱坞1980、绿龙博士、红楼琏二爷、从斩妖除魔开始长生不死、坐忘长生、从呼吸开始超凡入圣、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曹操被刘备阵营的扩张速度所逼、不得不给马腾开出更好的条件,换取在西北的速战速决。
刘备阵营这边,当然也没闲着。早在二月初的时候,也就是夏侯渊刚刚被曹操派去长安的那个时间点,诸葛瑾关于后续阶段如何消化公孙家地盘的秘奏,也从蓟县兜兜转转送到了合肥,送到了刘备手上。
刘备得到这份奏报的时间,反而比曹操得知“赵云”已经回军蓟县,还要晚上那么几天——这当然不是因为曹操的情报工作做得好,纯粹是因为诸葛瑾原本就没想瞒着,刻意宣扬。另一方面,诸葛瑾往合肥送消息,还要绕路,距离又远,刘备比曹操晚几天才得到消息,也就不足为怪。
听说诸葛瑾送来奏报,刘备第一反应是好奇,连忙招来诸葛亮一起参详。
诸葛亮最近也比较忙,这两天才刚刚回到合肥。
新的一年,时值二月,正是春耕开始农忙的时候。诸葛亮正月里抽时间视察了一圈江东吴会三郡,部署了今年的林邑早稻种植工作。
今年是林邑稻在江东试种的第二年,去年因为只有几千石种子,连一个县的稻田都种不满,只能覆盖几个乡。
今年的种子规模,比去年扩大了几十倍。这里面既有本土第二代种子繁衍的功劳。也有过去一年里,步骘、陆议趁着凉快的季节,不断跑南海商路,从林邑国进货的功劳。
总而言之,今年的种植面积,总算能覆盖好几個县了。诸葛亮为了尽快让各地总结种植新稻的技术经验、积累人才储备,就特地考察了一下吴会三郡各县的气候水土条件,最后选出了好几个县散点试点。
在丹阳郡,选了秣陵县(今南京)全县,今年第一季改种林邑稻。在吴郡选了吴县(苏州)、钱唐(杭州),在会稽郡选了山阴(绍兴)、句章(宁波)试点。
种子的规模并不足以让五个县全境的水田都种上林邑稻,部分县只能种一半面积。但多选几个县,也是为了尽快搜集数据,总结经验,更快摸清林邑稻能适应的气候环境。
比如林邑稻每到一个新的郡推广,就需要重新摸索最佳下种的时间,大约是哪天前后,气温水分需要达到什么条件,各项指标无法全部满足时,是否有妥协置换的余地,等等,这都是很复杂的。
你当然也可以指望种田的时候,在一个最好最优的环境下种,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
比如哪怕诸葛亮测出了种林邑稻全程不同时段各自该灌溉多少水,但实际上每个郡县的降水环境不同,有的地方就是做不到。
这时候就需要动脑子,比如育秧完成后、刚插秧到大田里的时候,是否需要调整时间和蓄水,诱导水稻根系快速发展,扎根更深。而一切改变都是有代价的,水稻根系更发达也意味着所需的生长空间,占用更多耕地面积,这些都要慢慢总结。
诸葛亮也是为了加快这个摸索的进度,才没允许今年仅仅在吴县周边继续原地扩张林邑稻。而是非要拉开距离,一下子在吴会三郡都挑个别县参加试点。
等明年种子规模再扩张十几倍,诸葛亮还会在豫章选取柴桑、南昌等县,以及荆州江夏郡的武昌县、长沙郡的长沙县,都纳入早稻试点范围。
……
闲言休絮,诸葛亮过去小半年的勤勤恳恳、劝农理政、整顿钱粮,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完,也没必要赘述。
天下争霸,本来就是有人干风光的活儿,有人当幕后英雄,术业有专攻,角色随时可能切换。
反正眼下诸葛亮的本职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刚刚回到合肥,就赶上大哥给主公送来秘奏,他当然也要帮帮场子,一起参详参详。
来到车骑将军府,刘备直接就把诸葛瑾的奏请摊开,请诸葛亮细看,还随和地点评:
“孤还奇怪,子瑜怎么会这么郑重其事,特地来请示对辽东的攻坚处置。孤明明已经全权托付于他,给他假节钺之权,一切可以自便了。原来是想放过公孙康,这事儿倒确实大,该大家一起议议。”
诸葛亮一边听主公简述,一边快速扫了一眼大哥的秘奏,也立刻抓住了重点。
确实,主公给大哥的授权是非常高的,基本上那些怎么治理幽州和渤海郡、在当地施展什么钱粮税赋政策,都可以自行决定,主公完全不过问。
过去半年,大哥在这些方面也确实做得非常好。渔阳边市榷场的组织,对草原诸部物资的调度统筹利用,都有如开挂一般,解决了幽州汉民原本面临的缺粮问题。
如今的幽州不用问冀州买粮,也能靠自身的粮食产量和买入的牛羊肉乳制品养活自己了。合肥这边的刘备阵营高层,谈起这事儿每每都觉得叹为观止,佩服得不行。
至于幽州那边,军事上打仗怎么打,战略战术层面,就更不可能请示合肥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刘备隔着两千里,怎么可能知道前线的瞬息万变,那是断断不能微操的。
但是唯独有一件事情,诸葛瑾如果要做出调整,那是必须请示的,也就是对其他诸侯的处置意见和敌我态度。
换言之,如果用现代语境类比一下,在紧急情况下,国防也是可以授权下面各级随机应变防御的,但外交绝对不可以让下面的人随机应变,一切决策必须出自中枢。
诸葛瑾可以决定怎么打公孙康,但他无权自己决定放过公孙康,这项权力永远只属于刘备一个人。
诸葛瑾看完大哥秘奏中简述的理由后,也审慎地表达了自己的支持:“主公,我以为家兄此论,倒也张弛有度,可以支持……我并不是帮家兄说话,实在是就事论事。”
刘备欣然一笑,跟诸葛亮随和说道:“孤岂能不知先生是就事论事?若非出于公心,岂会不等孤细细垂询,就主动倡议。”
刘备拍了拍诸葛亮的手背,也没再多说什么,连眼神交流都没有,但仅凭气场氛围,两人就能知道,其中的信任是非常彻底的。
诸葛亮若非知道刘备如此任人唯贤,用人不疑,他也不会说得这么铁口直断。如果换一对君臣关系,这样说话绝对是犯忌讳的,但在刘备诸葛亮之间就不存在这些事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诸葛亮也就洋洋洒洒,直接开始分析细节:“主公所言甚是,家兄建议放过公孙康本人,留条活路,也是考虑到这样做对大汉最有利。
公孙康一旦死了,那些扶余、高句骊和其他东北诸胡,就会各自为战,也会抗拒汉化。将来中原抵定之后,再想整顿周边蛮夷,也多费一些手脚。
而如果对公孙康不谈,不和,只以武力驱逐、诱导将其逼走,依我推算,扶余国王尉仇台是公孙度女婿、公孙康姐夫,必然会收留小舅子。
若是将来公孙康壮大后,在扶余国内推行汉化,帮助尉仇台改革官制、改良民生农牧。等多年之后,我们再以追击公孙康为名,进攻扶余国,则扶余全土必然顺利汉化,被大汉兼并。
若是情况再顺利一些,公孙康隐忍数年后,积蓄力量,在扶余国反客为主、鸠占鹊巢,那就更好了,到时候讨伐他更加师出有名。”
这些展望的内容,因为并无把握,而且不太上台面,诸葛瑾在秘奏里当然不能说。
书面的东西,都是有可能留下来的,哪怕这个书信保密级比较高,不会被写进史书,诸葛瑾也得收着点儿。
但诸葛亮跟刘备当面聊天画大饼,都是口头层面的,也没人在场纪录,尺度就更放得开了。完全可以纯粹聊利益,不用在乎那些虚的。
被诸葛亮天花乱坠一顿分析,刘备果觉愈发通透,这事儿确实做得。
两人赶紧顺着往下推演了一番,把后续的节奏给想明白了。
最终刘备如此拍板:
“子瑜密信中还想让子义在东莱另筹一批战船,到时候渡海去乐浪、带方登陆,攻取公孙康的领地。我看这就有点多此一举了,如今已是二月,等他收到我们回信,差不多也二月过半了。
再稍稍等等,渤海就能彻底化冻,也不用争这半个多月的时间差了。还是让公瑾带着原本的战船,等渤海彻底化冻后,海路经沓氏迂回占据乐浪沿海,断公孙家羽翼。
而子龙攻击襄平、完成驱逐公孙康的最后一击,也可以稍缓。当初子瑜想要加速,也是怕幽州空虚久了,曹操会让张郃趁虚而入。但现在看来,曹操应该是被子瑜的虚张声势、明面上的速胜,给彻底懵住了。
既然如此,子龙也不用太抢时间。多围一会儿,襄平、辽阳城内军粮不足,到了春荒季节肯定会人心动摇。要是公瑾在乐浪、带方等地得手的消息传回襄平,最好能抓几个乐浪等地的公孙家守将,押到襄平城下示众为证,绝对会让襄平守军士气崩溃。
到时候,也就省了攻坚多造杀孽,促其自溃便是。”
这也是诸葛亮结合最新观察到的外部环境,帮他大哥微调后的方案。
诸葛瑾原本的方案,一味求快,成本更高。现在看来,却是可以用一些时间,换一些降本,让钱粮压力的曲线更平滑一些。
反正敌人翻不起浪来了。
刘备的批复和诸葛亮的私人回信,在几天内就准备好了,很快送回幽州。
诸葛瑾看后,也觉得有道理,二弟做事果然比他更平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一开始的计划确实可以根据最新情况微调。
诸葛瑾一开始的建议,是根据正月里的情况定的,当时他还不知道自己对曹军的虚张声势之计,能收获多好的效果。现在看来,效果非常好,诸葛瑾自己也愿意用时间换成本,算是和二弟不谋而合了。
心里有底后,诸葛瑾的操作自然愈发流畅,当即给周瑜下达了新的命令,要求周瑜等渤海彻底化冻,就立刻展开沿海登陆战,先低成本收割公孙康的外围领土。
曹操被刘备阵营的扩张速度所逼、不得不给马腾开出更好的条件,换取在西北的速战速决。
刘备阵营这边,当然也没闲着。早在二月初的时候,也就是夏侯渊刚刚被曹操派去长安的那个时间点,诸葛瑾关于后续阶段如何消化公孙家地盘的秘奏,也从蓟县兜兜转转送到了合肥,送到了刘备手上。
刘备得到这份奏报的时间,反而比曹操得知“赵云”已经回军蓟县,还要晚上那么几天——这当然不是因为曹操的情报工作做得好,纯粹是因为诸葛瑾原本就没想瞒着,刻意宣扬。另一方面,诸葛瑾往合肥送消息,还要绕路,距离又远,刘备比曹操晚几天才得到消息,也就不足为怪。
听说诸葛瑾送来奏报,刘备第一反应是好奇,连忙招来诸葛亮一起参详。
诸葛亮最近也比较忙,这两天才刚刚回到合肥。
新的一年,时值二月,正是春耕开始农忙的时候。诸葛亮正月里抽时间视察了一圈江东吴会三郡,部署了今年的林邑早稻种植工作。
今年是林邑稻在江东试种的第二年,去年因为只有几千石种子,连一个县的稻田都种不满,只能覆盖几个乡。
今年的种子规模,比去年扩大了几十倍。这里面既有本土第二代种子繁衍的功劳。也有过去一年里,步骘、陆议趁着凉快的季节,不断跑南海商路,从林邑国进货的功劳。
总而言之,今年的种植面积,总算能覆盖好几個县了。诸葛亮为了尽快让各地总结种植新稻的技术经验、积累人才储备,就特地考察了一下吴会三郡各县的气候水土条件,最后选出了好几个县散点试点。
在丹阳郡,选了秣陵县(今南京)全县,今年第一季改种林邑稻。在吴郡选了吴县(苏州)、钱唐(杭州),在会稽郡选了山阴(绍兴)、句章(宁波)试点。
种子的规模并不足以让五个县全境的水田都种上林邑稻,部分县只能种一半面积。但多选几个县,也是为了尽快搜集数据,总结经验,更快摸清林邑稻能适应的气候环境。
比如林邑稻每到一个新的郡推广,就需要重新摸索最佳下种的时间,大约是哪天前后,气温水分需要达到什么条件,各项指标无法全部满足时,是否有妥协置换的余地,等等,这都是很复杂的。
你当然也可以指望种田的时候,在一个最好最优的环境下种,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
比如哪怕诸葛亮测出了种林邑稻全程不同时段各自该灌溉多少水,但实际上每个郡县的降水环境不同,有的地方就是做不到。
这时候就需要动脑子,比如育秧完成后、刚插秧到大田里的时候,是否需要调整时间和蓄水,诱导水稻根系快速发展,扎根更深。而一切改变都是有代价的,水稻根系更发达也意味着所需的生长空间,占用更多耕地面积,这些都要慢慢总结。
诸葛亮也是为了加快这个摸索的进度,才没允许今年仅仅在吴县周边继续原地扩张林邑稻。而是非要拉开距离,一下子在吴会三郡都挑个别县参加试点。
等明年种子规模再扩张十几倍,诸葛亮还会在豫章选取柴桑、南昌等县,以及荆州江夏郡的武昌县、长沙郡的长沙县,都纳入早稻试点范围。
……
闲言休絮,诸葛亮过去小半年的勤勤恳恳、劝农理政、整顿钱粮,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完,也没必要赘述。
天下争霸,本来就是有人干风光的活儿,有人当幕后英雄,术业有专攻,角色随时可能切换。
反正眼下诸葛亮的本职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刚刚回到合肥,就赶上大哥给主公送来秘奏,他当然也要帮帮场子,一起参详参详。
来到车骑将军府,刘备直接就把诸葛瑾的奏请摊开,请诸葛亮细看,还随和地点评:
“孤还奇怪,子瑜怎么会这么郑重其事,特地来请示对辽东的攻坚处置。孤明明已经全权托付于他,给他假节钺之权,一切可以自便了。原来是想放过公孙康,这事儿倒确实大,该大家一起议议。”
诸葛亮一边听主公简述,一边快速扫了一眼大哥的秘奏,也立刻抓住了重点。
确实,主公给大哥的授权是非常高的,基本上那些怎么治理幽州和渤海郡、在当地施展什么钱粮税赋政策,都可以自行决定,主公完全不过问。
过去半年,大哥在这些方面也确实做得非常好。渔阳边市榷场的组织,对草原诸部物资的调度统筹利用,都有如开挂一般,解决了幽州汉民原本面临的缺粮问题。
如今的幽州不用问冀州买粮,也能靠自身的粮食产量和买入的牛羊肉乳制品养活自己了。合肥这边的刘备阵营高层,谈起这事儿每每都觉得叹为观止,佩服得不行。
至于幽州那边,军事上打仗怎么打,战略战术层面,就更不可能请示合肥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刘备隔着两千里,怎么可能知道前线的瞬息万变,那是断断不能微操的。
但是唯独有一件事情,诸葛瑾如果要做出调整,那是必须请示的,也就是对其他诸侯的处置意见和敌我态度。
换言之,如果用现代语境类比一下,在紧急情况下,国防也是可以授权下面各级随机应变防御的,但外交绝对不可以让下面的人随机应变,一切决策必须出自中枢。
诸葛瑾可以决定怎么打公孙康,但他无权自己决定放过公孙康,这项权力永远只属于刘备一个人。
诸葛瑾看完大哥秘奏中简述的理由后,也审慎地表达了自己的支持:“主公,我以为家兄此论,倒也张弛有度,可以支持……我并不是帮家兄说话,实在是就事论事。”
刘备欣然一笑,跟诸葛亮随和说道:“孤岂能不知先生是就事论事?若非出于公心,岂会不等孤细细垂询,就主动倡议。”
刘备拍了拍诸葛亮的手背,也没再多说什么,连眼神交流都没有,但仅凭气场氛围,两人就能知道,其中的信任是非常彻底的。
诸葛亮若非知道刘备如此任人唯贤,用人不疑,他也不会说得这么铁口直断。如果换一对君臣关系,这样说话绝对是犯忌讳的,但在刘备诸葛亮之间就不存在这些事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诸葛亮也就洋洋洒洒,直接开始分析细节:“主公所言甚是,家兄建议放过公孙康本人,留条活路,也是考虑到这样做对大汉最有利。
公孙康一旦死了,那些扶余、高句骊和其他东北诸胡,就会各自为战,也会抗拒汉化。将来中原抵定之后,再想整顿周边蛮夷,也多费一些手脚。
而如果对公孙康不谈,不和,只以武力驱逐、诱导将其逼走,依我推算,扶余国王尉仇台是公孙度女婿、公孙康姐夫,必然会收留小舅子。
若是将来公孙康壮大后,在扶余国内推行汉化,帮助尉仇台改革官制、改良民生农牧。等多年之后,我们再以追击公孙康为名,进攻扶余国,则扶余全土必然顺利汉化,被大汉兼并。
若是情况再顺利一些,公孙康隐忍数年后,积蓄力量,在扶余国反客为主、鸠占鹊巢,那就更好了,到时候讨伐他更加师出有名。”
这些展望的内容,因为并无把握,而且不太上台面,诸葛瑾在秘奏里当然不能说。
书面的东西,都是有可能留下来的,哪怕这个书信保密级比较高,不会被写进史书,诸葛瑾也得收着点儿。
但诸葛亮跟刘备当面聊天画大饼,都是口头层面的,也没人在场纪录,尺度就更放得开了。完全可以纯粹聊利益,不用在乎那些虚的。
被诸葛亮天花乱坠一顿分析,刘备果觉愈发通透,这事儿确实做得。
两人赶紧顺着往下推演了一番,把后续的节奏给想明白了。
最终刘备如此拍板:
“子瑜密信中还想让子义在东莱另筹一批战船,到时候渡海去乐浪、带方登陆,攻取公孙康的领地。我看这就有点多此一举了,如今已是二月,等他收到我们回信,差不多也二月过半了。
再稍稍等等,渤海就能彻底化冻,也不用争这半个多月的时间差了。还是让公瑾带着原本的战船,等渤海彻底化冻后,海路经沓氏迂回占据乐浪沿海,断公孙家羽翼。
而子龙攻击襄平、完成驱逐公孙康的最后一击,也可以稍缓。当初子瑜想要加速,也是怕幽州空虚久了,曹操会让张郃趁虚而入。但现在看来,曹操应该是被子瑜的虚张声势、明面上的速胜,给彻底懵住了。
既然如此,子龙也不用太抢时间。多围一会儿,襄平、辽阳城内军粮不足,到了春荒季节肯定会人心动摇。要是公瑾在乐浪、带方等地得手的消息传回襄平,最好能抓几个乐浪等地的公孙家守将,押到襄平城下示众为证,绝对会让襄平守军士气崩溃。
到时候,也就省了攻坚多造杀孽,促其自溃便是。”
这也是诸葛亮结合最新观察到的外部环境,帮他大哥微调后的方案。
诸葛瑾原本的方案,一味求快,成本更高。现在看来,却是可以用一些时间,换一些降本,让钱粮压力的曲线更平滑一些。
反正敌人翻不起浪来了。
刘备的批复和诸葛亮的私人回信,在几天内就准备好了,很快送回幽州。
诸葛瑾看后,也觉得有道理,二弟做事果然比他更平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一开始的计划确实可以根据最新情况微调。
诸葛瑾一开始的建议,是根据正月里的情况定的,当时他还不知道自己对曹军的虚张声势之计,能收获多好的效果。现在看来,效果非常好,诸葛瑾自己也愿意用时间换成本,算是和二弟不谋而合了。
心里有底后,诸葛瑾的操作自然愈发流畅,当即给周瑜下达了新的命令,要求周瑜等渤海彻底化冻,就立刻展开沿海登陆战,先低成本收割公孙康的外围领土。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3869/5079783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