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老哥朱元璋的愤怒【求全定】
推荐阅读:阴影帝国、快穿年代之炮灰逆袭、吞噬星空,我维妮娜绝不居于人下、从灵魂熔炉开始、红楼大当家、美漫:悟道阿卡姆,飞升祖国人、入错洞房后,我跟阴鸷权臣去种田、四合院之傻柱换了人、重回九零:手握灵泉奔小康、全职高手:叶修麻了,这人心好脏、
第263章 老哥朱元璋的愤怒【求全定】
远洋贸易的第三站,在离开南洋后,就会继续前往段功所在的天竺地区。
大明商人在这里卖出茶叶、瓷器、药品等商品,然后装满天竺出产的各种香料和宝石。
最后,他们就去往波斯都护府一带。
波斯人已经是一盘散沙,大明轻松在这里建立了商贸殖民统治。
各种香料和宝石、瓷器、药品、大黄等在这里全部出手,换上波斯商人手中的女奴隶、良马、藏红等商品,然后一路再原路返回。
这么一个商贸路线,让大明商人在两年之内,一个个赚的盆满钵满,大明市舶司也是收取了更多的税赋。
天竺各个土邦,自然是看的眼红。
他们一个个支持海盗,在中间袭扰抢掠。
大明自然不能让他们嚣张。
这一支舰队当中,主要的作战兵力除了海军之外,还有商船人员和水手。
商船上装载了大量的商品,还有海军,他们会随同大明舰队,对天竺地区的土邦进行剿灭。
一旦天竺土邦被彻底剿灭,剩余的那些土邦就会乖乖归附大明。
天竺南方的土地虽说气候有些太热了点,但也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且土壤也很适合耕地。
大明,应天府。
皇宫内
“陛下,您看看这份奏疏!”
御书房内,李善长将一封奏章递给了站在一旁的皇帝。
“嗯?”
朱元璋接过奏章,快速浏览起来,他越读脸色越难看,眉头紧皱。
“这是谁写的,真是胆大包天啊!”
朱元璋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
这一封奏章的内容,是关于大明科举问题的,里面说大明现在推崇的儒家新学乃是伪学,不是真正的圣人学问,应该恢复单纯的四书五经制度,才能避免大明科举走上歪路。
“启奏陛下,这是浙江督学侯方写的!”李善长小心说道。
“浙江督学侯方?这老东西居然敢提这件事情?”
朱元璋气急反笑:“他以为他是谁?”
“陛下息怒!”
李善长连忙劝道:“浙江督学侯方是孔明德的舅父,此人在浙江为官数十年,在浙江有很高的威望,据臣所知,这次浙江科举,许多儒学大家子弟都没有考中,浙江士人方面对此颇有微词,想必侯方的奏疏就因为这件事情!”
“哼,他倒是会找理由啊!”朱元璋冷笑一声。
大明现在的科举,在经过朱瀚用心改进后,已经让许多贫寒读书人获得了上升途径。
而对于江浙的许多读书世家来说,他们数百年积累的四书五经本领,全都成了过时知识,没有了用武之地,自然是怨气满满。
侯方跟南孔家是亲戚,说不定知道了一些朱元璋朱瀚伪造儒家新学的事情,才有了这一个奏章。
“朕看这个老东西是疯了吧!”朱元璋不屑的道。
“陛下,这封奏章还需好生处理。”李善长低声建议道:“不过,浙江督学侯方在朝廷的势力并不小,若是把他逼急了,怕是不太妥当。”
“罢了!”朱元璋摆了摆手,道:“既然他要闹腾,朕就陪他玩玩。”
说着,朱元璋拿起毛笔,开始批阅奏折。
浙江,杭州城。
杭州是江淮重镇,地理位置非常优秀。
在杭州北部靠近杭州湾的一片湖泊中央,是杭州府最繁华之地。
这几日天气炎热,杭州城的大街上,行人熙熙攘攘。
杭州府城的门前,停放着两辆大车。
其中一辆马车的车厢门被推开,一名穿着紫袍的中年文士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他的身边跟着一个穿着灰衣,留着山羊胡子的老者,他手里拿着一个布袋。
“侯大人,你来的好早,咱们还是先到杭州府衙等着。”
“嗯!”
侯方点点头,然后便与老者朝着杭州府衙走去。
在杭州府衙,两个穿着黑衣的护卫守门。
见到侯方和山羊胡老者后,两人连忙跪下行礼。
“免礼!”
侯方淡淡挥了挥手,示意他们起身,然后朝着杭州府衙走去。
“侯大人,请稍等一下!”
这时,从杭州府衙后院跑出了一个穿着青衫的小厮。
他一直在杭州府衙工作,自然认识侯方和山羊胡老者。
看到他俩后,小厮连忙喊道:“侯大人,里面请。”
杭州府衙内,杭州知府张洪正在与几位大员讨论事情。
这几位大员分别是杭州知府、浙江布政使,都是杭州的实权人物。
“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了,明年的春季就开展招生。”
“不过这次的招生,我看要慎重啊!”
“张大人,你担忧的不错,这次的招生,一定要严格把关。”侯方说道
张洪一脸愁苦,道:“不瞒大人,这次的招生,不是一般的困难啊!”
他说完后,便向身后的一个中年男子道:“刘大人,你来说吧!”
刘姓男子叫做刘福林,是蒙元前浙江行省平章刘永平的堂兄,也算是杭州的老牌大人物,在浙江一亩三分地上,颇具威信。
侯方、张洪、刘福林等人都是江浙儒家世家出身,现在朝廷新学科举,让他们几乎没有了家学优势。
所以,侯方上奏朝廷,攻击新学是伪学,四书五经才是真正的圣学,就是想要恢复他们儒学世家的优势。
毕竟,今年的科举,他们这些儒家世家几乎没有几个子弟上榜中举。
他们打算另辟蹊径,在杭州成立一个东山学院,专门招收传统的读书人,然后利用他们强大的影响力,给这些传统儒生制造声望人脉,进而形成一股江浙儒生的团体。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进而去影响朝廷科举重新重视儒家四书五经。
只要有足够的声望,他们的影响力可以辐射整个浙江,甚至是周边的诸省。
第474章江浙儒家
“侯大人,不知您对此如何安排?”张洪向侯方问道。
“张大人,浙江现在有许多儒学士子,他们对科举颇有微辞。”
说到这里,侯方顿了顿,继续道:“所以这次,我想组织学院,从各地选拔一些优异的士子入学,并在各省推广。”
“侯大人英明!”
张洪连忙拍马屁。
“呵呵!”侯方微微笑了笑,又看向刘福林,道:“不过,在组建学院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浙江的水深,可不是一般地方能比的。”
他们这些官员,对于皇帝朱元璋并不怎么害怕。
毕竟,因为朱瀚的存在,大明许多时候根本没有发动什么雷霆手段,就把一些麻烦解决了。
侯方、刘洪等人以为,凭借他们官员和读书人的身份,可以自己自创一个‘东山学派’,影响大明朝局。
朱元璋对于这些人已经是动了真怒!
朱元璋在跟朱瀚商议之后,决定先不打草惊蛇,只派来锦衣卫暗中跟踪调查,想看一看这些江浙儒家世家,到底能做出什么惊人之举。
侯方这群官场中人,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很聪明。
大明科举的变革,让侯方等人感受到了深刻的危机感。
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再像之前那样隐忍下去了,一定要做出反抗。
所以,他准备将自己这一系的官员拉到同盟阵营,一起联合推翻大明的新学科举,恢复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局面。
。。。。
应天,皇城,皇极殿内。
朱元璋高举御座之上,双目微阖,右手握着一本奏折,有一下没一下的拍着左掌心,脸上看不清喜怒。
丹陛之下,朱瀚坐着,后面站着的则是李善长、宋濂、刘伯温、汤和等一众文武亲信大臣。
大殿中央,是锦衣卫都指挥使毛骧,正在大声的禀奏着此番锦衣卫对以江浙督学侯方、杭州知府张洪、浙江布政使刘福林三人为首的江浙世家的调查结果。
“据锦衣卫浙江卫所百户上报,已然查得侯方、张洪、刘福林三人,大肆侵吞百姓土地,纵容家属欺压良民,并蛊惑当地读书人、对抗朝廷……”
“五月初四,侯方之子,强奸民女未遂,恼羞成怒,灭其满门,扬长而去,侯方遂与杭州知府张洪私议,此事不了了之……”
“五月十二,张洪与浙江布政使刘福林密谋,谎报当年浙江税粮,将一半税粮高价私卖至山西、河南各地灾区,获银三十万两……”
“五月初三,侯方阴聚张洪、刘福林并一帮前朝士子,言曰……”
说到这里,毛骧忍不住咽了口水:“言曰,英王朱瀚,谣言惑众,蛊惑天子,陛下昏……昏聩不仁,纵容奸佞,非天下之福……”
此刻,气氛一片寂静中,又夹杂着一股压抑。
尤其是毛骧所报的最后一条,更是让不少人都胆战心惊。
朱瀚倒是无所谓,反正这些事情他是早就知道了。
宋濂、刘伯温等江浙出身的官员则是心下惴惴,早知道今天就称病不来了。
虽然这事儿和他们沾不上关系,但谁也不想被连带着吃挂落。
至于大明衍生公孔明德等人,此刻早就是两股战战,满头虚汗了。
他们都是浙江人,几乎是浙江明面上,公认的浙江士子在朝廷里的代表。
他们的门人弟子无数,和张洪、刘福林、侯方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根本不可能!
至于李善长也是心中惊慌。
前两天,李善长将侯方的那封奏章上给朱元璋时,话里话外还想让朱元璋用些柔和手段……
此刻听着毛骧的奏禀,李善长很不得扇自己嘴巴子,他只当是侯方像借着恢复科举,在朝廷里谋些利益而已,谁知道他干下这些大事?!
尤其是聚集士子非议皇帝,这分明是老寿星吃砒霜,找死啊!
至于其他和侯方三人有各种关系的官员,此时也是神色惶惶。
其实毛骧在说前面几项罪名的时候,他们还有心替侯方三人争辩一番,但非议圣上,这事儿可就要留神了。
且不说李善长三人,与不少文官是何等的心惊肉跳,毛骧终于开始放出了终极大招。
以至于他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哆嗦起来:“六月初二,有相士与刘福林言,君家祖茔,有……龙气!”
轰!
李善长三人只觉得脑袋里炸了个霹雳!
噗通!
几乎是不约而同,江浙出身的官员们,二话不说的就跪在地上,疯狂的磕头,一句话也不说。
这么大逆不道的话,光是听听就是大错。
之前那些还准备劝谏的文官们了,也是一个模样,磕头声不绝于耳。
能说什么呢?
这会儿他们的生死全在朱元璋一念之间。
那和侯方、刘福林三人有关系的人,那就更不用说了。
所谓某人祖坟有龙气,这事儿可大了去了……
除非皇帝极其大度,如果不在意,一句术士妄言也就过去了,可要是皇帝认真了,这就算是谋反!
但凡跟谋反粘上一丝一毫的关系,有一个算一个,诛伱九族也是活该。
此刻,皇极殿内除了武将,其余的文官几乎是跪了一半,但还有一半只是紧皱着眉头,眼神闪烁不定。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偷偷抬头,看了一眼位列文武两班之首的英王殿下。
他见英王殿下不动声色的点点头,这才心中长舒一口气。
那个说刘福林家祖坟有龙气的术士,正是毛骧受了朱瀚的暗示,找了个锦衣卫小校乔装改扮的,这也算是钓鱼执法了的!
望着眼前或站或跪的文官们,朱瀚只是冷冷一笑。
这帮文官老爷们,打心眼里,还是或多或少的瞧不起,自家这个放牛娃出身的老哥的。
如今也是该敲打敲打他们的膝盖了,让他们明白,这天下是姓朱的天下,把过去糊弄前元朝廷的那一套都收起来吧!
忽然,一个苍老愤怒的声音传来:“陛下!锦衣卫都指挥使毛骧,污蔑朝廷大臣,其心可诛,臣请治罪毛骧,并裁撤锦衣卫!”
朱瀚一怔,还真有不怕死的啊。
抬头望去看,顿时了然,原来是左通政黄九炎。
此人乃是浙江布政使刘福林的儿女亲家,其本人同样是前元遗老之一。
朱元璋登基之后,为了安定各地官场人心,对前元的官员,凡是没有什么大劣迹者,俱是来者不拒,最差也是官居原位。
这就给不少前元遗老释放了一个错误的信息,他们认为这位草莽皇帝,不敢得罪自己这帮人,还指望着他们替其治理天下呢。
这种迷之自信,给了他们不少倨傲的底气。
后来朱瀚建议朱元璋大改科举的时候,黄九炎大为不满,还领着一众大臣们一起上过劝阻的折子。
当时朱元璋就想办他,只是时机还不成熟,这才轻轻放过了他。
不成想,黄九炎只当是朱元璋是在退步,更加坚定了他反对科举改革的戏心思。
甚至这次侯方、张洪、刘福林三人意图组建“东山学院”,也是这黄九炎在后面撺掇着,这才让他们有了底气。
朱瀚脑中闪过这黄九炎的信息,嘴角冷笑之色愈浓。
御座之上,老哥朱元璋的脸色同样冷的厉害。
(本章完)
远洋贸易的第三站,在离开南洋后,就会继续前往段功所在的天竺地区。
大明商人在这里卖出茶叶、瓷器、药品等商品,然后装满天竺出产的各种香料和宝石。
最后,他们就去往波斯都护府一带。
波斯人已经是一盘散沙,大明轻松在这里建立了商贸殖民统治。
各种香料和宝石、瓷器、药品、大黄等在这里全部出手,换上波斯商人手中的女奴隶、良马、藏红等商品,然后一路再原路返回。
这么一个商贸路线,让大明商人在两年之内,一个个赚的盆满钵满,大明市舶司也是收取了更多的税赋。
天竺各个土邦,自然是看的眼红。
他们一个个支持海盗,在中间袭扰抢掠。
大明自然不能让他们嚣张。
这一支舰队当中,主要的作战兵力除了海军之外,还有商船人员和水手。
商船上装载了大量的商品,还有海军,他们会随同大明舰队,对天竺地区的土邦进行剿灭。
一旦天竺土邦被彻底剿灭,剩余的那些土邦就会乖乖归附大明。
天竺南方的土地虽说气候有些太热了点,但也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且土壤也很适合耕地。
大明,应天府。
皇宫内
“陛下,您看看这份奏疏!”
御书房内,李善长将一封奏章递给了站在一旁的皇帝。
“嗯?”
朱元璋接过奏章,快速浏览起来,他越读脸色越难看,眉头紧皱。
“这是谁写的,真是胆大包天啊!”
朱元璋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
这一封奏章的内容,是关于大明科举问题的,里面说大明现在推崇的儒家新学乃是伪学,不是真正的圣人学问,应该恢复单纯的四书五经制度,才能避免大明科举走上歪路。
“启奏陛下,这是浙江督学侯方写的!”李善长小心说道。
“浙江督学侯方?这老东西居然敢提这件事情?”
朱元璋气急反笑:“他以为他是谁?”
“陛下息怒!”
李善长连忙劝道:“浙江督学侯方是孔明德的舅父,此人在浙江为官数十年,在浙江有很高的威望,据臣所知,这次浙江科举,许多儒学大家子弟都没有考中,浙江士人方面对此颇有微词,想必侯方的奏疏就因为这件事情!”
“哼,他倒是会找理由啊!”朱元璋冷笑一声。
大明现在的科举,在经过朱瀚用心改进后,已经让许多贫寒读书人获得了上升途径。
而对于江浙的许多读书世家来说,他们数百年积累的四书五经本领,全都成了过时知识,没有了用武之地,自然是怨气满满。
侯方跟南孔家是亲戚,说不定知道了一些朱元璋朱瀚伪造儒家新学的事情,才有了这一个奏章。
“朕看这个老东西是疯了吧!”朱元璋不屑的道。
“陛下,这封奏章还需好生处理。”李善长低声建议道:“不过,浙江督学侯方在朝廷的势力并不小,若是把他逼急了,怕是不太妥当。”
“罢了!”朱元璋摆了摆手,道:“既然他要闹腾,朕就陪他玩玩。”
说着,朱元璋拿起毛笔,开始批阅奏折。
浙江,杭州城。
杭州是江淮重镇,地理位置非常优秀。
在杭州北部靠近杭州湾的一片湖泊中央,是杭州府最繁华之地。
这几日天气炎热,杭州城的大街上,行人熙熙攘攘。
杭州府城的门前,停放着两辆大车。
其中一辆马车的车厢门被推开,一名穿着紫袍的中年文士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他的身边跟着一个穿着灰衣,留着山羊胡子的老者,他手里拿着一个布袋。
“侯大人,你来的好早,咱们还是先到杭州府衙等着。”
“嗯!”
侯方点点头,然后便与老者朝着杭州府衙走去。
在杭州府衙,两个穿着黑衣的护卫守门。
见到侯方和山羊胡老者后,两人连忙跪下行礼。
“免礼!”
侯方淡淡挥了挥手,示意他们起身,然后朝着杭州府衙走去。
“侯大人,请稍等一下!”
这时,从杭州府衙后院跑出了一个穿着青衫的小厮。
他一直在杭州府衙工作,自然认识侯方和山羊胡老者。
看到他俩后,小厮连忙喊道:“侯大人,里面请。”
杭州府衙内,杭州知府张洪正在与几位大员讨论事情。
这几位大员分别是杭州知府、浙江布政使,都是杭州的实权人物。
“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了,明年的春季就开展招生。”
“不过这次的招生,我看要慎重啊!”
“张大人,你担忧的不错,这次的招生,一定要严格把关。”侯方说道
张洪一脸愁苦,道:“不瞒大人,这次的招生,不是一般的困难啊!”
他说完后,便向身后的一个中年男子道:“刘大人,你来说吧!”
刘姓男子叫做刘福林,是蒙元前浙江行省平章刘永平的堂兄,也算是杭州的老牌大人物,在浙江一亩三分地上,颇具威信。
侯方、张洪、刘福林等人都是江浙儒家世家出身,现在朝廷新学科举,让他们几乎没有了家学优势。
所以,侯方上奏朝廷,攻击新学是伪学,四书五经才是真正的圣学,就是想要恢复他们儒学世家的优势。
毕竟,今年的科举,他们这些儒家世家几乎没有几个子弟上榜中举。
他们打算另辟蹊径,在杭州成立一个东山学院,专门招收传统的读书人,然后利用他们强大的影响力,给这些传统儒生制造声望人脉,进而形成一股江浙儒生的团体。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进而去影响朝廷科举重新重视儒家四书五经。
只要有足够的声望,他们的影响力可以辐射整个浙江,甚至是周边的诸省。
第474章江浙儒家
“侯大人,不知您对此如何安排?”张洪向侯方问道。
“张大人,浙江现在有许多儒学士子,他们对科举颇有微辞。”
说到这里,侯方顿了顿,继续道:“所以这次,我想组织学院,从各地选拔一些优异的士子入学,并在各省推广。”
“侯大人英明!”
张洪连忙拍马屁。
“呵呵!”侯方微微笑了笑,又看向刘福林,道:“不过,在组建学院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浙江的水深,可不是一般地方能比的。”
他们这些官员,对于皇帝朱元璋并不怎么害怕。
毕竟,因为朱瀚的存在,大明许多时候根本没有发动什么雷霆手段,就把一些麻烦解决了。
侯方、刘洪等人以为,凭借他们官员和读书人的身份,可以自己自创一个‘东山学派’,影响大明朝局。
朱元璋对于这些人已经是动了真怒!
朱元璋在跟朱瀚商议之后,决定先不打草惊蛇,只派来锦衣卫暗中跟踪调查,想看一看这些江浙儒家世家,到底能做出什么惊人之举。
侯方这群官场中人,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很聪明。
大明科举的变革,让侯方等人感受到了深刻的危机感。
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再像之前那样隐忍下去了,一定要做出反抗。
所以,他准备将自己这一系的官员拉到同盟阵营,一起联合推翻大明的新学科举,恢复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局面。
。。。。
应天,皇城,皇极殿内。
朱元璋高举御座之上,双目微阖,右手握着一本奏折,有一下没一下的拍着左掌心,脸上看不清喜怒。
丹陛之下,朱瀚坐着,后面站着的则是李善长、宋濂、刘伯温、汤和等一众文武亲信大臣。
大殿中央,是锦衣卫都指挥使毛骧,正在大声的禀奏着此番锦衣卫对以江浙督学侯方、杭州知府张洪、浙江布政使刘福林三人为首的江浙世家的调查结果。
“据锦衣卫浙江卫所百户上报,已然查得侯方、张洪、刘福林三人,大肆侵吞百姓土地,纵容家属欺压良民,并蛊惑当地读书人、对抗朝廷……”
“五月初四,侯方之子,强奸民女未遂,恼羞成怒,灭其满门,扬长而去,侯方遂与杭州知府张洪私议,此事不了了之……”
“五月十二,张洪与浙江布政使刘福林密谋,谎报当年浙江税粮,将一半税粮高价私卖至山西、河南各地灾区,获银三十万两……”
“五月初三,侯方阴聚张洪、刘福林并一帮前朝士子,言曰……”
说到这里,毛骧忍不住咽了口水:“言曰,英王朱瀚,谣言惑众,蛊惑天子,陛下昏……昏聩不仁,纵容奸佞,非天下之福……”
此刻,气氛一片寂静中,又夹杂着一股压抑。
尤其是毛骧所报的最后一条,更是让不少人都胆战心惊。
朱瀚倒是无所谓,反正这些事情他是早就知道了。
宋濂、刘伯温等江浙出身的官员则是心下惴惴,早知道今天就称病不来了。
虽然这事儿和他们沾不上关系,但谁也不想被连带着吃挂落。
至于大明衍生公孔明德等人,此刻早就是两股战战,满头虚汗了。
他们都是浙江人,几乎是浙江明面上,公认的浙江士子在朝廷里的代表。
他们的门人弟子无数,和张洪、刘福林、侯方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根本不可能!
至于李善长也是心中惊慌。
前两天,李善长将侯方的那封奏章上给朱元璋时,话里话外还想让朱元璋用些柔和手段……
此刻听着毛骧的奏禀,李善长很不得扇自己嘴巴子,他只当是侯方像借着恢复科举,在朝廷里谋些利益而已,谁知道他干下这些大事?!
尤其是聚集士子非议皇帝,这分明是老寿星吃砒霜,找死啊!
至于其他和侯方三人有各种关系的官员,此时也是神色惶惶。
其实毛骧在说前面几项罪名的时候,他们还有心替侯方三人争辩一番,但非议圣上,这事儿可就要留神了。
且不说李善长三人,与不少文官是何等的心惊肉跳,毛骧终于开始放出了终极大招。
以至于他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哆嗦起来:“六月初二,有相士与刘福林言,君家祖茔,有……龙气!”
轰!
李善长三人只觉得脑袋里炸了个霹雳!
噗通!
几乎是不约而同,江浙出身的官员们,二话不说的就跪在地上,疯狂的磕头,一句话也不说。
这么大逆不道的话,光是听听就是大错。
之前那些还准备劝谏的文官们了,也是一个模样,磕头声不绝于耳。
能说什么呢?
这会儿他们的生死全在朱元璋一念之间。
那和侯方、刘福林三人有关系的人,那就更不用说了。
所谓某人祖坟有龙气,这事儿可大了去了……
除非皇帝极其大度,如果不在意,一句术士妄言也就过去了,可要是皇帝认真了,这就算是谋反!
但凡跟谋反粘上一丝一毫的关系,有一个算一个,诛伱九族也是活该。
此刻,皇极殿内除了武将,其余的文官几乎是跪了一半,但还有一半只是紧皱着眉头,眼神闪烁不定。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偷偷抬头,看了一眼位列文武两班之首的英王殿下。
他见英王殿下不动声色的点点头,这才心中长舒一口气。
那个说刘福林家祖坟有龙气的术士,正是毛骧受了朱瀚的暗示,找了个锦衣卫小校乔装改扮的,这也算是钓鱼执法了的!
望着眼前或站或跪的文官们,朱瀚只是冷冷一笑。
这帮文官老爷们,打心眼里,还是或多或少的瞧不起,自家这个放牛娃出身的老哥的。
如今也是该敲打敲打他们的膝盖了,让他们明白,这天下是姓朱的天下,把过去糊弄前元朝廷的那一套都收起来吧!
忽然,一个苍老愤怒的声音传来:“陛下!锦衣卫都指挥使毛骧,污蔑朝廷大臣,其心可诛,臣请治罪毛骧,并裁撤锦衣卫!”
朱瀚一怔,还真有不怕死的啊。
抬头望去看,顿时了然,原来是左通政黄九炎。
此人乃是浙江布政使刘福林的儿女亲家,其本人同样是前元遗老之一。
朱元璋登基之后,为了安定各地官场人心,对前元的官员,凡是没有什么大劣迹者,俱是来者不拒,最差也是官居原位。
这就给不少前元遗老释放了一个错误的信息,他们认为这位草莽皇帝,不敢得罪自己这帮人,还指望着他们替其治理天下呢。
这种迷之自信,给了他们不少倨傲的底气。
后来朱瀚建议朱元璋大改科举的时候,黄九炎大为不满,还领着一众大臣们一起上过劝阻的折子。
当时朱元璋就想办他,只是时机还不成熟,这才轻轻放过了他。
不成想,黄九炎只当是朱元璋是在退步,更加坚定了他反对科举改革的戏心思。
甚至这次侯方、张洪、刘福林三人意图组建“东山学院”,也是这黄九炎在后面撺掇着,这才让他们有了底气。
朱瀚脑中闪过这黄九炎的信息,嘴角冷笑之色愈浓。
御座之上,老哥朱元璋的脸色同样冷的厉害。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4370/509525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