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大明国土扩张

推荐阅读:阴影帝国快穿年代之炮灰逆袭吞噬星空,我维妮娜绝不居于人下从灵魂熔炉开始红楼大当家美漫:悟道阿卡姆,飞升祖国人入错洞房后,我跟阴鸷权臣去种田四合院之傻柱换了人重回九零:手握灵泉奔小康全职高手:叶修麻了,这人心好脏

    “不是银楼,而是银行!”朱瀚解释了这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个银行,可以发行金银币,也能够发行大明的纸钞,将来大明银行会遍布天下所有城镇,人们会把纸钞跟金银一起使用流通。”
    “殿下说得东西,这不就是钱庄吗?”沈金以为自己明白了。
    “跟钱庄不一样,钱庄里面存钱,需要给钱庄交钱,而银行里面存钱的话,银行给客人支付利息。”朱瀚说道。
    “啊!那这样的话,这银行岂不是要亏死了?”沈金立刻担心起来。
    “存在我们银行的钱,我们可以拿出去放贷啊,收取别人的利息,岂不是就赚回来了!”朱瀚笑道。
    沈金这时候才有些明白了银行的概念,完全跟钱庄是不同的东西。
    “而且,这银行除了收取存钱外,还将会发行大明的纸钞,凭借这些纸钞就可以在任何一个银行兑换出来货真价实的金银钱币,省去了远途携带的麻烦和危险。”朱瀚说道。
    听到这一条后,沈金立刻就双眼放光起来。
    因为,发行纸钞可是人人皆知的赚钱生意。
    一张不值钱的纸,印上几个字,再盖上几个印章,就能顶上好多好多钱,简直比拦路抢劫还要过瘾。
    要不是滥发纸钞敛财,蒙古人也不会滚蛋的那么快。
    哪怕有亡国的风险,蒙古人都要发行纸钞,可见其中的利益是有多么大。
    “我们银行发行的纸钞,跟蒙古人发行的钞票可不一样,蒙古人的纸钞都是一些下三滥的敛财手段,跟强买强卖没有区别,我们大明银行的纸钞,永远都可以兑换金银,无论是什么人,只要拿着纸钞,就能再大明的银行的兑换!”朱瀚说道。
    沈金一听这话,顿时就被朱瀚的大气魄给镇住了的。
    如果按照朱瀚说得模式办起来这个大明银行,哪岂不是能够顶得上半个大明户部了啊?
    “殿下,你说的可都是真的吗?”沈金问道。
    “当然是真的,不然我也不会来找你们了,现在万事俱备,就是缺你们沈家这样的大商号了。”朱瀚笑着说道。
    沈金立刻又问道:“可是,七海商号不是遍布天下吗,难道不能用他们吗?”
    对于这一句话,朱瀚一听就明白了沈金的内心担忧。
    七海商号乃是朱瀚亲手创办的商号,如今在二姐夫李贞等人手中打理,每年上缴的利润,绝对能够抵得上一个行省的税赋水平。
    七海商号门店遍布天下,要办这什么银行的话,按照道理去利用七海商号是最合适的。
    “不行,银行这个东西,将来是关系重大的国计民生产业,不是普通的行业,七海商号虽然也出资入股,但是我并不会让七海商号影响大明银行的经营,具体的人员和产业,都必须有大明银行独立的班底。”朱瀚认真的说道。
    朱瀚对于大明银行的将来,可是充满了期许。
    如今大明的商业和海贸发展是越来越好,全国上下的钱财也都开始涌入到了热门行业中,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全部投入到购房买地里面。
    大明银行的作用,就是来利用好这些钱财。
    监管措施自然就是要非常严格,不能让其他商号或行业影响大明银行的安全问题。
    “我也不绕圈子了,这大明银行发行的乃是纸钞,百姓们多年之前遭受蒙古盘剥,其中就有这纸钞,所以本王建立这个大明银行,就是想要利用你们沈家的商号和信誉,让人们更加迅速的接受。”朱瀚说道。
    朱瀚寻找合作的大商人,可不仅仅是苏州沈万三一家,像是其他的江南大商人们,朱瀚也都派人去一一进行的邀请。
    在得到朱瀚的解释后,沈金立刻欣然答应。
    “我们沈家立刻抽调最得力的人手,再准备好上等位置的店面,全力配合殿下的大明银行开张!”沈金说道。
    “好,你们先准备这些东西,反正到时候开起来了,你就等着躺着赚钱好了,就算是存钱放贷的生意赚不来多少,本王也可以用殷州的小金山顶上!”朱瀚说道。
    沈金一听,立刻激动地连连搓手。
    如今的大明境内,几乎人人都知道万里海外的殷州,乃是一片充满黄金的大陆。
    每年都会有两次大型帆船运输黄金返回大明,其中有一半都是属于英王殿下的私产。
    这‘小金山’便是朱瀚名下的众多金矿之一。
    其实,朱瀚现在筹划这个大明银行,最根本的底气就是在新大陆的金矿。
    有了这些金银储备,那大明银行的信誉就永远不会破产。
    而又了信誉之后,朱瀚再通过操作纸钞的发行,就能轻松实现四两拨千斤的金融杠杆,用最少的钱,为大明办最大的事。
    朱瀚在苏州、松州、湖州和杭州等地一连巡视了一个多月,先后说服了十几家大商号。
    再加上七海商社本身抽调的人力物力,朱瀚规划的大明银行基本就初步完备。
    回到应天府后,老哥朱元璋得知如此迅速,也是非常的意外。
    “七五,你这也太快了,再过一个月,岂不是就能发明大明宝钞了啊?”朱元璋一脸期待的问道。
    朱瀚早已经命令画师和工匠们制作好了大明宝钞的雕版,并且还制作出了工艺精美的成品。
    朱元璋对这些印着洪武年号的大明宝钞很是喜欢,恨不得立刻就让这些大明宝钞流通天下。
    “一个月恐怕还是有些着急了,我想要先派人去草原上建立好大明银行的商号,然后再正式开始发行大明宝钞,毕竟现在最适合试点的地方,那就是草原上了。”朱瀚说道。
    如今的蒙古草原,因为大明朝廷的强力干预,已经把各个部落首领和王公一扫而空,对草原牧民有了极强的控制能力。
    而且,最近几年,因为朱瀚提供了一大批高品质羊毛的绵羊。
    让草原牧民们一个个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几个每一个牧民都因为售卖高品质的羊毛发了财。
    所有,大明银行在草原试点,乃是最合适的地方。
    牧民们有钱,但需要的是各种实用的物资,多余的金银对他们根本没有用,还要担心自己受到偷盗抢劫。
    而如果有了大明宝钞,那就非常方便多了,无论多少宝钞都可以轻轻松松携带在身上。
    朱瀚与老哥朱元璋商量完了大明银行的事情,刚想要去后殿用膳,门外的内廷太监就进来禀报。
    “禀告陛下,左丞相李善长和右丞相刘伯温求见!”
    “让他们进来吧!”老哥朱元璋淡淡的说道。
    他这个人一门心思扑在朝政上,为了召见大臣不吃饭都是常有的事情。
    朱瀚倒是饿的肚子咕咕叫,只能陪着老哥一起。
    很快,李善长和刘伯温两个人就一起走了进来。
    “参见陛下!”
    “参见英王殿下!”对于两个人行礼,朱元璋随手一挥,就免了他俩行礼。
    “你们两个人,一起来见咱是什么事儿啊?”朱元璋问道。
    李善长率先说道:“陛下,臣是来给陛下贺喜的!”
    “贺喜?什么喜事?”朱元璋问道。
    “盛世滋丁的大喜啊!”刘伯温紧跟着说道。
    原来,大明朝廷不久之前,根据朱瀚的建议,组织了大明朝第一次的人口普查。
    今日朝中内阁把各地数据汇总,得到了一个令所有人惊讶的数目。
    大明王朝国泰民安,经年已无战事困扰,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国力发展的迅速,人口也开始爆炸式的增长起来。
    短短几年的时间,竟然已经增长到了现在近两亿人口。
    这还是朝廷上下粗略普查的结果。
    相信要是再算上一些山民,以前的逃民等等,绝对是超过两亿人数的。
    这些年人口之所以增长如此迅速,也是因为朱瀚这几年大力推广玉米,马铃薯,地瓜等农作物。
    这大大的缓解了百姓们生存的压力。
    这些粮种产量极高,尽管味道不好,可是百姓们都能够吃饱。
    没有战乱,吏治清明,能吃饱穿暖,自然而然的人口发展就会大大加快!
    不过,这些虽然能够当主粮替代品,但没有办法和水稻小麦粟米相比。
    “真的吗?太好了,快给咱看看文书!”朱元璋高兴的说道。
    对于大明现在剧增的人口,老哥朱元璋是越看越高兴。
    不过,一旁的朱瀚却是有自己考虑。
    “二位,大明人口增长这么快,各地衙门也应该普查到了许多隐患和问题了吧?”朱瀚向李善长和刘伯温问道。
    膨胀到两亿多的人口,中原各地人口已经很密集了,百姓的生存空间自然也开始缩小。
    李善长和刘伯温自然而然的也察觉了这个问题。
    尽管看着这个问题好像才刚刚展露出一点头角。
    不过却不能够忽视它。
    两位宰相不敢怠慢,马上向朱瀚汇报了各地衙门反应的各种问题。
    朱瀚听完后,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大明百姓现在不用忍饥挨饿了,人口自然就多了起来。
    但是,这种情况并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人口增长过快的话,百姓的生活水平反而因为种地面积少,并不会再提高太。
    朱瀚立刻指出了人口过快增长的潜在风险。
    “二位先生,你们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
    朱瀚反问两个宰相道。
    李善长和刘伯温碰了一下头,眼神交流了一番。
    刘伯温就直接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还是从中原密集的地方迁移人口出去比较合适。”
    朱瀚跟老哥朱元璋一起,正在大明疆域图上打量着。
    “那你们认为迁移到哪里比较合适?”
    对于移民朱瀚并不反对,这算是一个最优解。
    世界那么大,既然有充足的人口,那就应该圈出更大的国土。
    移民肯定不能是第一次!
    不过现在有些想远了,他暂时的目光落到了北方。
    李善长和刘伯温也来到了地图的面前,指着地图往岭南一带划去。
    “陛下,南方多阳雨,气候适宜,非常适合稻米成熟,甚至有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的记录,臣等认为开发安南,迁移中原人口南下比较合适。”
    显然两位宰相都是这样想的,说完他俩也是一起看着朱瀚,等待他的决定。
    朱瀚的想法跟他们正好相反,“你们说的其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觉得辽东和西疆,这两地方比较适宜。”
    “啊?!”
    李善长和刘伯温闻言都吃了一惊。
    辽东冰天雪地的,春秋时间短,冬天时间长,天气这样怎么可能和南方相比。
    两人刚要开口劝阻,朱瀚就摆了摆手说道:“这么说其实是有依据的,你们说迁移中原人口南下,中原人口其实也属于北方,冬天下雪,夏天炎热,四季分明。”
    “但是到了南方他们真的能够适应吗?”
    “这么一看,北方人不喜欢炎热潮湿和多瘴气的地方,安南各地更是蚊虫蛇蚁众多,各种疾病也不少,他们去那里想要适应下来估计要有不少人倒下。”
    “相反,辽东地区土地肥沃,沃野千里,有广袤的大平原,只要规划得当,大面积种植,无论是小麦还是稻米都会是大丰收,甚至可以担任我大明主要的粮仓之一。”
    朱瀚一通话说完了,李善长和刘伯温都沉默了下来。
    心中自然也是盘算着刚刚英王殿下说的有没有道理。
    这么多年下来,他们也已经习惯了的。
    别看英王殿下总是有时候弄出一些奇怪的言论,可是到最后总能够证明朱瀚是对的。
    稍微斟酌了一下,李善长两人拱身道:“倘若真如殿下所言,那迁移北方的确更为合适,之前是臣等欠妥。”
    “啊,没事,你们的初衷也是好的,只不过忽略了安南的具体情况。”朱瀚摆了摆手,没有放在心上。
    “七五,你觉得要迁移多少人合适?”老哥朱元璋在一旁问道。
    “唔,这两个地方各自都需要有至少一百万汉人数量才行!不过,咱们不能强制下令,得引导百姓自愿报名,最好弄出点制度来,吸引百姓前往辽东和西疆。”
    朱瀚在大殿当中一边背着手说着,一边思考。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174370/5095259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