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6
推荐阅读:穿越者大联盟、我的神秘赶山异闻、犁汉、大明与新罗马与无限神机、诡秘之主:瑶光、刚毅坚卓的他们、机战:从高达OO开始、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斗罗:萧炎穿越成唐三兄弟、这无限的世界、
快招来郡府,还有精通水利之人。今冬务必要整理出一套适宜的春耕方案。”梁峰道。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招募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农,以他们的经验为参考,综合农书所言,整理出一套合理的耕种办法。这做法之前在梁府也尝试过,取得的效果相当不错。但是各县有各县的地理环境,还要仔细研究过再说。如果有可能,最好把这些农学成果记载下来,就如后世赫赫有名的《齐民要术》一样,编纂成册。像是《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之类农书,都是汉代著作了,还是要更新换代才行。
段钦颔首:“农人已经上路了,再过几日当能抵达潞城。还有书馆的告贴也张贴了出去,崔主记说,再过十日,书馆当能开放。”
这书馆,也是梁峰最近想到的。还是葛洪无心一句,让他留意起了藏书问题。像葛洪这样身家平平的学子,是没有可能用纸的。若是有心仪的书想收藏,只能用竹简去抄。葛洪现今虽然只二十一岁,但是写成的文字,也有十数万。从南方一路跋涉到北方,光是书简就丢损了不少。如今构思新作《抱朴子》时,他也屡屡叹息,若是早些时候遇到梁府君就好了。
这也让梁峰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乱世之中,最容易损毁的,可能就是书简了。逃命时除了那些爱书成痴的,能有多少带着厚重的书简出行?还不是取好带的金银财帛。但是若把竹简换成纸书,能够携带的数量就多出几倍,知识流传自然不容易中断。更何况抄书也需要人手,若是成立书馆,是否也能招揽更多储备人才呢?
当他把这想法说与段钦和崔稷后,两人立刻上了心。没人比他们更了解书籍对于那些寒门子弟的诱惑力和重要性。于是经过一番斟酌,崇文馆另设书馆,专门存放纸书。只要字迹上佳的学子,都可以进馆抄书。每抄五册,可免费得一册白纸,笔墨随取,抄写自己想要的书籍。
这说法光是听听,就让人趋之若鹜!等若说人人进馆,都能亲笔抄写五册书,随后再抄一册带走。简直是做梦都求不得的好事!那些世家藏书,根本就不会让庶族轻易窥探。而自己能找到的书籍,也不过区区几种。如此安排,简直就是把一座宝库敞开在穷人面前,谁能不如饥似渴,想要多抄几本呢?
有人抄,自然也要有人提供书籍。除了梁峰自己的家藏外,他还提了个建议,只要给书馆提供五十册各类书籍,就能随意入馆,在特设的暖阁之中阅览众书。可随意取用笔墨,还能观看旁人的孤本。如此一来,一些爱书藏家也会忍不住借给书馆一些书籍,供人抄阅。
这样可抄的书就会越来越多,成为一个真正的纸质化图书馆。万卷也不过是一辆马车的事情,岂不妙哉!
而有这样的宝库在手,不愁那些好学士子不远道而来,阅览众书。再加上梁府的雕版印刷技术,不愁留不下人才!
如今会买藏经纸的人,已经因战乱减少许多。《金刚经》的销量也有所下滑,不如把多出的纸用在更有用的地方。梁峰想要的可不仅仅是米粮,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需要考量。
“书馆一定要注意防火,还有暖阁也好好修缮,做到尽善尽美。”梁峰仔细叮嘱道。
趁着真正的严寒还未到来,要再多做几件事情才行。
第140章
梁峰来到西山道观时, 葛洪正满手湿漉漉, 捧着一块薄冰看的入神。梁峰见状不由苦笑:“稚川, 如今天寒,小心冻伤手指。”
“若非天寒,如何磨冰。”葛洪浑不在意, “府君所说的放大之理,我已通晓。只是不知无色玻璃能放大至几倍?”
“这便要看琢磨者的本事了,大可见星月,小可见微尘。正所谓道者无穷,技亦可近道。”梁峰答道。
自从上次潞城攻防战后, 梁峰来道观的次数就多了起来。每周总要花上两天时间, 跟葛洪探讨一些科学上的道理。越是接触的多, 梁峰就越发现对方的兴趣广泛,而且思维极为敏锐, 对于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刨根问底的精神。
就像这冰块。原先不过是梁峰随口一提以冰取火的法子。实验条件不符合, 当然无法实验成功。葛洪却联想到了阳燧取火的原理。阳燧, 就是金属制成的凹面铜镜, 《周礼》中便有记载。如今磨冰,不过是把凹面镜变为凸面镜,这一正一反的对比,立刻让葛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这,就延伸到了光学层面的折射和聚焦问题。梁峰见势抛出了放大镜这个生物学和天文学的必备道具。只是如今技术不达标,暂时还烧不出无色玻璃,葛洪也不嫌冻手,亲自制冰实验,没过多长时间竟然把焦距问题都研究的七七八八。
梁峰多少年没接触过这些东西了,能帮上忙的地方实在不多,只能从旁引导几句。不过这也算无心栽柳,即便暂时无法生产出无色玻璃,也可以寻找水晶作为替代物磨成镜片,如此一来简单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应该都有可能出现。对于军事作战和生物医学都将大有助益。
闻言,葛洪甩了甩冻得通红的手指,也不管那冰块了,带着梁峰走进了丹房。这些日子,他们仍尝试化学药剂研究,主要针对强酸强碱。这两样可是工业重要原料,更是研制黄火药的必备元素。
碱其实好说。葛洪自己便知道一个方子,取白炭灰、荻灰等分,煎令如膏。其中白炭灰就是石灰,荻灰则是草木灰,也就是把氧化钙和碳酸钠以及碳酸钾加水混合,得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虽然无法提纯,但是此物确实是碱。至于纯粹的火碱,也就是氢氧化钠,估计要从芒硝和石灰水上琢磨。
不过硫酸就难办了。梁峰绞尽脑汁才想到了绿矾一物,原来经办的刑事案件里,就有人用土法煅烧绿矾得来硫酸。然而如何煅烧,乃至绿矾从何而来,实在是个问题。
葛洪倒是不怎么气馁,对他而言,从梁峰那里听来的种种思想,更让人着迷。就如梁峰所说的合和、分离和置换之法。一物与一物相交,可生新物;一物中可分出其他两物;亦或者用一物炼出另一物。这想法颇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又暗合丹道练物之法,极得葛洪喜爱。
从药釜取出一枚红丹,葛洪递了过来:“这是我前日方才练成的铅丹。合铅汞之效,从白变黄,再做赤红。还有鼎上还丹,这是否与你说的置换之法,有所联系?”
没想到这位葛天师在研究化学之余,还练了丹。要命的还是这种红丹。梁峰不由苦笑:“汞乃假金,和铅混合,恐怕等若青铜、红铜之变,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招募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农,以他们的经验为参考,综合农书所言,整理出一套合理的耕种办法。这做法之前在梁府也尝试过,取得的效果相当不错。但是各县有各县的地理环境,还要仔细研究过再说。如果有可能,最好把这些农学成果记载下来,就如后世赫赫有名的《齐民要术》一样,编纂成册。像是《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之类农书,都是汉代著作了,还是要更新换代才行。
段钦颔首:“农人已经上路了,再过几日当能抵达潞城。还有书馆的告贴也张贴了出去,崔主记说,再过十日,书馆当能开放。”
这书馆,也是梁峰最近想到的。还是葛洪无心一句,让他留意起了藏书问题。像葛洪这样身家平平的学子,是没有可能用纸的。若是有心仪的书想收藏,只能用竹简去抄。葛洪现今虽然只二十一岁,但是写成的文字,也有十数万。从南方一路跋涉到北方,光是书简就丢损了不少。如今构思新作《抱朴子》时,他也屡屡叹息,若是早些时候遇到梁府君就好了。
这也让梁峰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乱世之中,最容易损毁的,可能就是书简了。逃命时除了那些爱书成痴的,能有多少带着厚重的书简出行?还不是取好带的金银财帛。但是若把竹简换成纸书,能够携带的数量就多出几倍,知识流传自然不容易中断。更何况抄书也需要人手,若是成立书馆,是否也能招揽更多储备人才呢?
当他把这想法说与段钦和崔稷后,两人立刻上了心。没人比他们更了解书籍对于那些寒门子弟的诱惑力和重要性。于是经过一番斟酌,崇文馆另设书馆,专门存放纸书。只要字迹上佳的学子,都可以进馆抄书。每抄五册,可免费得一册白纸,笔墨随取,抄写自己想要的书籍。
这说法光是听听,就让人趋之若鹜!等若说人人进馆,都能亲笔抄写五册书,随后再抄一册带走。简直是做梦都求不得的好事!那些世家藏书,根本就不会让庶族轻易窥探。而自己能找到的书籍,也不过区区几种。如此安排,简直就是把一座宝库敞开在穷人面前,谁能不如饥似渴,想要多抄几本呢?
有人抄,自然也要有人提供书籍。除了梁峰自己的家藏外,他还提了个建议,只要给书馆提供五十册各类书籍,就能随意入馆,在特设的暖阁之中阅览众书。可随意取用笔墨,还能观看旁人的孤本。如此一来,一些爱书藏家也会忍不住借给书馆一些书籍,供人抄阅。
这样可抄的书就会越来越多,成为一个真正的纸质化图书馆。万卷也不过是一辆马车的事情,岂不妙哉!
而有这样的宝库在手,不愁那些好学士子不远道而来,阅览众书。再加上梁府的雕版印刷技术,不愁留不下人才!
如今会买藏经纸的人,已经因战乱减少许多。《金刚经》的销量也有所下滑,不如把多出的纸用在更有用的地方。梁峰想要的可不仅仅是米粮,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需要考量。
“书馆一定要注意防火,还有暖阁也好好修缮,做到尽善尽美。”梁峰仔细叮嘱道。
趁着真正的严寒还未到来,要再多做几件事情才行。
第140章
梁峰来到西山道观时, 葛洪正满手湿漉漉, 捧着一块薄冰看的入神。梁峰见状不由苦笑:“稚川, 如今天寒,小心冻伤手指。”
“若非天寒,如何磨冰。”葛洪浑不在意, “府君所说的放大之理,我已通晓。只是不知无色玻璃能放大至几倍?”
“这便要看琢磨者的本事了,大可见星月,小可见微尘。正所谓道者无穷,技亦可近道。”梁峰答道。
自从上次潞城攻防战后, 梁峰来道观的次数就多了起来。每周总要花上两天时间, 跟葛洪探讨一些科学上的道理。越是接触的多, 梁峰就越发现对方的兴趣广泛,而且思维极为敏锐, 对于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刨根问底的精神。
就像这冰块。原先不过是梁峰随口一提以冰取火的法子。实验条件不符合, 当然无法实验成功。葛洪却联想到了阳燧取火的原理。阳燧, 就是金属制成的凹面铜镜, 《周礼》中便有记载。如今磨冰,不过是把凹面镜变为凸面镜,这一正一反的对比,立刻让葛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这,就延伸到了光学层面的折射和聚焦问题。梁峰见势抛出了放大镜这个生物学和天文学的必备道具。只是如今技术不达标,暂时还烧不出无色玻璃,葛洪也不嫌冻手,亲自制冰实验,没过多长时间竟然把焦距问题都研究的七七八八。
梁峰多少年没接触过这些东西了,能帮上忙的地方实在不多,只能从旁引导几句。不过这也算无心栽柳,即便暂时无法生产出无色玻璃,也可以寻找水晶作为替代物磨成镜片,如此一来简单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应该都有可能出现。对于军事作战和生物医学都将大有助益。
闻言,葛洪甩了甩冻得通红的手指,也不管那冰块了,带着梁峰走进了丹房。这些日子,他们仍尝试化学药剂研究,主要针对强酸强碱。这两样可是工业重要原料,更是研制黄火药的必备元素。
碱其实好说。葛洪自己便知道一个方子,取白炭灰、荻灰等分,煎令如膏。其中白炭灰就是石灰,荻灰则是草木灰,也就是把氧化钙和碳酸钠以及碳酸钾加水混合,得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虽然无法提纯,但是此物确实是碱。至于纯粹的火碱,也就是氢氧化钠,估计要从芒硝和石灰水上琢磨。
不过硫酸就难办了。梁峰绞尽脑汁才想到了绿矾一物,原来经办的刑事案件里,就有人用土法煅烧绿矾得来硫酸。然而如何煅烧,乃至绿矾从何而来,实在是个问题。
葛洪倒是不怎么气馁,对他而言,从梁峰那里听来的种种思想,更让人着迷。就如梁峰所说的合和、分离和置换之法。一物与一物相交,可生新物;一物中可分出其他两物;亦或者用一物炼出另一物。这想法颇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又暗合丹道练物之法,极得葛洪喜爱。
从药釜取出一枚红丹,葛洪递了过来:“这是我前日方才练成的铅丹。合铅汞之效,从白变黄,再做赤红。还有鼎上还丹,这是否与你说的置换之法,有所联系?”
没想到这位葛天师在研究化学之余,还练了丹。要命的还是这种红丹。梁峰不由苦笑:“汞乃假金,和铅混合,恐怕等若青铜、红铜之变,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22038/291928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