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2
推荐阅读:穿越者大联盟、我的神秘赶山异闻、犁汉、大明与新罗马与无限神机、诡秘之主:瑶光、刚毅坚卓的他们、机战:从高达OO开始、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斗罗:萧炎穿越成唐三兄弟、这无限的世界、
者,很大可能会是史侯。
看史侯现今的举动,就知道,他在有意识地聚拢势力,董侯吃了年纪小的亏,不管怎样,对上史侯,即使有天子的偏爱,董侯的优势也不大。
无论哪个皇子继位,对于宦官们来说,他们多年来对朝政的把持是不会轻易地消失的,但是,从内心来说,毕岚更亲近于刘辩。
不说毕岚的对食是长秋宫的人,天然就会被认为是皇后那一方的,只从利益论,董侯刘协会继承天子刘宏的心腹,他最信任的宦官应当是蹇硕,而不是张让、赵忠、毕岚等十常侍,而史侯刘辩则相反,他主动接触的对象,毕岚可以确定,目前只有他一人,也就是说,史侯的内心是倾向于毕岚的。
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毕岚也会选择支持史侯刘辩。
双方一拍即合,毕岚虽然不能常伴于天子身侧,但是好歹能常常面见天子,十常侍深受天子信赖,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身为嫡皇子,却对宦官多有巴结,这本该令人不耻的事情,刘辩做来没有一点心理压力。
他父皇都放下脸皮不要,宣称张让和赵忠是他父、他母了,刘辩只不过与毕岚勾结了一下,有什么不对的?
天子刘宏和刘辩的感情不深,他的父爱都散发给董侯刘协了,刘辩对挖自家父皇的墙角没有半点心理压力。
不要说天子的墙角了,刘辩还要在自家舅舅头上动土,分他的兵权呢!
西园八校尉设置之后,就连大将军何进都要受其钳制。
蹇硕被天子赋予大权之后,知晓自己的使命,于是便进言让大将军率军西征边章、韩遂。
上辈子的刘辩以为蹇硕以及诸常侍一同进言是因为他们互相勾结,但是现在,刘辩明白,十常侍会与蹇硕同心,一同进言让与他们其中某些人交好的大将军何进出京,离开洛阳,只因为一个理由,天子刘宏希望他们这么做。
十常侍能有如今的地位,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天子的宠信,他们不能违背天子的愿望,那就只能让何进倒霉了。
何进没有明面上抗旨不尊,只是另外遣了袁绍东击徐、兖二州,以示虽然他本人没有行动,但确实出了力。
没能把何进弄出洛阳,又没了正当理由,天子也只能徒呼奈何。
但是没有关系,他还有新招。
中平五年十月,天子于平乐观阅兵,自称为“无上将军”。
对于自家父皇的这个举动,刘辩不会再像上辈子一样,认为他只是简单的抽风了。
后世的那位明武宗朱厚照,他自封为将军是因为他确实喜好兵事,人家的“不靠谱”是在之前有一系列行为体现的,最起码明武宗朱厚照敕封的大将军是“朱寿”,说实在话,为了抢大将军何进的兵权,天子自己亲身下场自称“无上将军”也真的是够了。
或许天子自封“无上将军”还有别的用意,比如就像后世实行科举制的时候那些进士都是“天子门生”一样,他是想让军士们都感受到天子就在他们身边,让将士们都沐浴在天子的光辉之中。
但是,在平乐观阅兵之后,天子就生了一场大病,这就不太美妙了。
天子阅兵是在十月份,天气已转冷了,那天的风又大,而且虽然不似盛夏炎热,但是天子刻意著着盔甲、长久地在阳光的照射下站立,卸甲后又贪凉吹久了风,最终不幸染了病。
因着前些年在西园厮混、不理朝政的荒唐生活,天子的病好得很慢,再加上他近些年本就身体不好,因此朝堂诸公都颇为惊惶。
在年初请立太子,得到了天子对年长的史侯刘辩“轻佻无威仪”的评价之后,群臣就安分了下来。
明眼人虽然能看出天子属意董侯刘协,但是董侯年少,且史侯刘辩才是嫡长子,于情于理,他们都不能支持天子的想法。
议储的事情就这么被拖了下来,到了十月,天子这回又大病了一场之后,群臣终于坐不住了。
难得现任天子是有自己的子嗣的,不用像前几任天子一样,无嗣绝后,要迎立其他的宗室为帝,大汉皇室的帝系一再更移。
皇子只有两位,从礼法上来看,史侯刘辩更应当为储,而从现实来看,虽然天子偏爱董侯,认为幼子比长子更为聪慧,但是自从史侯病愈,常出宫于太学等处与人交游的情况来看,史侯刘辩在待人接物方面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相反,史侯表现得尊师重道,又重学问,礼贤下士,凡与史侯有过接触的人都不认可私下里流传的天子对史侯的评语“轻佻无威仪”。
要是天子非得从两位皇子的学识来看,认定在宫外长大的史侯不如从小在宫内接受他的教导的董侯,相信许多人也是会不同意的。
自熹平石经刻成之后,往来出入于洛阳太学的人络绎不绝,近来,太学之中,五经博士也恢复了讲经授课的传统。
要知道,之前,由于党锢之祸的牵连,太学之中,就连许多正常的教学活动都停止了。
能在太学之中担任五经博士的都是名士,而且,在博士讲学之后,可能会有不在朝中任职的某些名士或者公认的擅长某些经典的大才会继续抒发己见,抑或是相互辩论。
史侯刘辩某日出宫到太学,就正好赶上了一场公开讲学。
讲学完毕,其余人听得如痴如醉,赞叹之声不绝于口,而史侯刘辩就只发表了四个字的评论,言听此场讲学,“如沐春风”。
这评语虽短,但短短四字就超过别人的一大段溢美之词了。
而且史侯毕竟身份不同,夸赞他人,不可过誉,但太平淡了又不好,短短几字,对度的把握恰到好处。
大汉的名士和太学生们表示,这样的史侯,陛下你说他“轻佻”、“不可为人主”?
虽然大家都知道你偏心,但是陛下,偏心董侯也不能以过度贬低史侯这样的形式来表现啊!
大汉士子集体为史侯叫屈表示不服!
作者有话要说: 如沐春风这个词出自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此句意思是宋朝程颢的弟子朱光庭听老师讲课如痴如醉,因而回家逢人便夸老师讲学的精妙,他说:“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成语意思是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犹言和高人相处。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
也就是说,刘辩同学用宋朝的典故在汉朝装了一个逼。
嗯,朕控制不住自己的洪荒之力了。orz
第70章 承光
除了大汉诸多名士、士子表示了对刘辩的支持以外,十常侍中, 也有人为刘辩说好话。
天子对十常侍的信任与看重是他人难以
看史侯现今的举动,就知道,他在有意识地聚拢势力,董侯吃了年纪小的亏,不管怎样,对上史侯,即使有天子的偏爱,董侯的优势也不大。
无论哪个皇子继位,对于宦官们来说,他们多年来对朝政的把持是不会轻易地消失的,但是,从内心来说,毕岚更亲近于刘辩。
不说毕岚的对食是长秋宫的人,天然就会被认为是皇后那一方的,只从利益论,董侯刘协会继承天子刘宏的心腹,他最信任的宦官应当是蹇硕,而不是张让、赵忠、毕岚等十常侍,而史侯刘辩则相反,他主动接触的对象,毕岚可以确定,目前只有他一人,也就是说,史侯的内心是倾向于毕岚的。
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毕岚也会选择支持史侯刘辩。
双方一拍即合,毕岚虽然不能常伴于天子身侧,但是好歹能常常面见天子,十常侍深受天子信赖,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身为嫡皇子,却对宦官多有巴结,这本该令人不耻的事情,刘辩做来没有一点心理压力。
他父皇都放下脸皮不要,宣称张让和赵忠是他父、他母了,刘辩只不过与毕岚勾结了一下,有什么不对的?
天子刘宏和刘辩的感情不深,他的父爱都散发给董侯刘协了,刘辩对挖自家父皇的墙角没有半点心理压力。
不要说天子的墙角了,刘辩还要在自家舅舅头上动土,分他的兵权呢!
西园八校尉设置之后,就连大将军何进都要受其钳制。
蹇硕被天子赋予大权之后,知晓自己的使命,于是便进言让大将军率军西征边章、韩遂。
上辈子的刘辩以为蹇硕以及诸常侍一同进言是因为他们互相勾结,但是现在,刘辩明白,十常侍会与蹇硕同心,一同进言让与他们其中某些人交好的大将军何进出京,离开洛阳,只因为一个理由,天子刘宏希望他们这么做。
十常侍能有如今的地位,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天子的宠信,他们不能违背天子的愿望,那就只能让何进倒霉了。
何进没有明面上抗旨不尊,只是另外遣了袁绍东击徐、兖二州,以示虽然他本人没有行动,但确实出了力。
没能把何进弄出洛阳,又没了正当理由,天子也只能徒呼奈何。
但是没有关系,他还有新招。
中平五年十月,天子于平乐观阅兵,自称为“无上将军”。
对于自家父皇的这个举动,刘辩不会再像上辈子一样,认为他只是简单的抽风了。
后世的那位明武宗朱厚照,他自封为将军是因为他确实喜好兵事,人家的“不靠谱”是在之前有一系列行为体现的,最起码明武宗朱厚照敕封的大将军是“朱寿”,说实在话,为了抢大将军何进的兵权,天子自己亲身下场自称“无上将军”也真的是够了。
或许天子自封“无上将军”还有别的用意,比如就像后世实行科举制的时候那些进士都是“天子门生”一样,他是想让军士们都感受到天子就在他们身边,让将士们都沐浴在天子的光辉之中。
但是,在平乐观阅兵之后,天子就生了一场大病,这就不太美妙了。
天子阅兵是在十月份,天气已转冷了,那天的风又大,而且虽然不似盛夏炎热,但是天子刻意著着盔甲、长久地在阳光的照射下站立,卸甲后又贪凉吹久了风,最终不幸染了病。
因着前些年在西园厮混、不理朝政的荒唐生活,天子的病好得很慢,再加上他近些年本就身体不好,因此朝堂诸公都颇为惊惶。
在年初请立太子,得到了天子对年长的史侯刘辩“轻佻无威仪”的评价之后,群臣就安分了下来。
明眼人虽然能看出天子属意董侯刘协,但是董侯年少,且史侯刘辩才是嫡长子,于情于理,他们都不能支持天子的想法。
议储的事情就这么被拖了下来,到了十月,天子这回又大病了一场之后,群臣终于坐不住了。
难得现任天子是有自己的子嗣的,不用像前几任天子一样,无嗣绝后,要迎立其他的宗室为帝,大汉皇室的帝系一再更移。
皇子只有两位,从礼法上来看,史侯刘辩更应当为储,而从现实来看,虽然天子偏爱董侯,认为幼子比长子更为聪慧,但是自从史侯病愈,常出宫于太学等处与人交游的情况来看,史侯刘辩在待人接物方面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相反,史侯表现得尊师重道,又重学问,礼贤下士,凡与史侯有过接触的人都不认可私下里流传的天子对史侯的评语“轻佻无威仪”。
要是天子非得从两位皇子的学识来看,认定在宫外长大的史侯不如从小在宫内接受他的教导的董侯,相信许多人也是会不同意的。
自熹平石经刻成之后,往来出入于洛阳太学的人络绎不绝,近来,太学之中,五经博士也恢复了讲经授课的传统。
要知道,之前,由于党锢之祸的牵连,太学之中,就连许多正常的教学活动都停止了。
能在太学之中担任五经博士的都是名士,而且,在博士讲学之后,可能会有不在朝中任职的某些名士或者公认的擅长某些经典的大才会继续抒发己见,抑或是相互辩论。
史侯刘辩某日出宫到太学,就正好赶上了一场公开讲学。
讲学完毕,其余人听得如痴如醉,赞叹之声不绝于口,而史侯刘辩就只发表了四个字的评论,言听此场讲学,“如沐春风”。
这评语虽短,但短短四字就超过别人的一大段溢美之词了。
而且史侯毕竟身份不同,夸赞他人,不可过誉,但太平淡了又不好,短短几字,对度的把握恰到好处。
大汉的名士和太学生们表示,这样的史侯,陛下你说他“轻佻”、“不可为人主”?
虽然大家都知道你偏心,但是陛下,偏心董侯也不能以过度贬低史侯这样的形式来表现啊!
大汉士子集体为史侯叫屈表示不服!
作者有话要说: 如沐春风这个词出自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此句意思是宋朝程颢的弟子朱光庭听老师讲课如痴如醉,因而回家逢人便夸老师讲学的精妙,他说:“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成语意思是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犹言和高人相处。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
也就是说,刘辩同学用宋朝的典故在汉朝装了一个逼。
嗯,朕控制不住自己的洪荒之力了。orz
第70章 承光
除了大汉诸多名士、士子表示了对刘辩的支持以外,十常侍中, 也有人为刘辩说好话。
天子对十常侍的信任与看重是他人难以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24615/324727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