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十月的北京
推荐阅读:沈医生你家影后改当中医了、姜汁撞奶糖、男朋友每天都在套路我、快穿小撩精:反派大佬动个心、电竞大佬的佛系追妻路、宠婚撩人:薄总,太太有了!、治愈快穿:黑化男神,来抱抱、快穿:反派女配,你有毒、中了偏执霍爷的美人计、前妻有喜了、
<!--go-->
第一章 十月的北京
李思明带着对过去峥嵘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盼离开基地的。他执拗地拒绝任何人的送行,独自走上了回家的路。
回到了北京,正是国庆节后不久的某一天,金秋十月正是北京最美丽的季节。1981年秋天的北京,比往年多了几分让人欣喜的颜色。
工人仍然有着不可动摇的社会地位,身穿一身蓝衣服,象征自己是个劳动者。身着绿军装,那绝对可以昂首挺胸走在大街上,但这并不表明他的身份是军人,尽管军装绿仍然是流行的颜色。大街上的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男孩子们标准的形象是脚踏一双白球鞋,穿条蓝布裤,胳膊肘上套件缎面般软滑的的确良。他们理个寸头往街边上一站,就是彻头彻尾的“酷哥”一个。而正处于豆蔻年华的女孩儿家,自然也不堪寂寞,她们穿红蓝的碎花长裙,边角上还小心翼翼地打了褶。而最会装扮的姑娘则穿质地是的确良的白裙子,为防止走光,她们又套上一层衬裙,走起路来裙角飞扬,像尘嚣上的一片云天,端的是仪态万方。的确良在那会儿是精致生活的标志,少男少女们常穿着它在街头游荡,心中是满满的期待。
三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预示着“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而1979年初的中美建交则表明一个“开放”的中国开始起跑。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思想解放迅速在神州大地弥漫开来。知识分子登上了这个时代的舞台,一些事件也如幻灯片一样在那个时代的大幕上激情放映——朦胧诗歌、星星画展、伤痕文学、先锋文学、探索电影、萨特的存在主义、尼采的“上帝已死”的宣告、美学热、沙龙聚会,等等——这些曾经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的历史事件已经成为了一种属于80年代的标志甚至符号象征,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所有这一切接踵而至,使得知识分子始终处于一种迷狂的状态,犹如尼采所言的酒神精神的演绎。
两年前的同样的十月,首都国际机场候机大厅壁画上那几个裸女曾经引发出超出人体本身的震撼力。去年,女演员张瑜凭着在电影《庐山恋》中扮演的归国华侨女青年和在《巴山夜雨》中前后思想有很大转变的女红卫兵两个形象,成为“金鸡”、“百花”双料影后。而今年这一年可称为张瑜年。她又主演了影片《知音》和《小街》,这两部影片,特别是《小街》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小街》中张瑜男孩般的短发,就像《罗马假日》中奥黛丽赫本的短发一样,在单纯稚嫩的女孩子中间,引发了短发风潮。剧中她的短发和高领羊毛衫,给当年刚刚从封闭中觉醒的国人,带来一种疯狂的“时尚流行”。这一年,她成了当时中国人心中的“美女”形象的象征。
这一年迅速流行的迪斯科音乐节拍带给人们强烈的感官刺激。这种节奏感极强的黑人音乐在中国的年轻人当中极有市场,至少在中国的摇滚出现并被广泛接受以前,迪斯科事实上是年轻人内心压抑或郁闷情绪的间接爆发和直接释放;更有充满上进心的青年一窝蜂地开始研究美学,到处都能听到有关“美的本质”问题的业余高论,不少从国外来中国讲学的教授很惊异地发现枯燥的美学讲座竟会有成百上千的听众。虽然人们很快就发现,美学跟他们实际上热爱的艺术不是一回事而移情别恋的时候,美学家们在这一年已经尽享荣耀。
那个叫家的地方越来越近了,李思明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了频率。终于到家了,李思明急促地敲响了门,门开了,开门的是母亲。她在短暂的错愕后,惊喜地失声叫了出来,一把将李思明拉进来,搂在怀里喜急而泣。父亲也在家,父亲的爱与母亲不同,他站在一边默默地看着,但是湿润的眼角出卖了他的内心。
“妈,对不起,工作太忙,两年多没回来看你。”李思明在母亲的怀里歉疚地说道。事实上他虽然很忙,但并不是没有时间回来,对于他来说,上天给他安排了关心他爱护他的父母,让他对家充满着依恋,他害怕回家之后就会让自己产生对军事生涯的厌倦。现在他回来了,从此和军队再无直接的关系,他可以全身心地享受家的温暖。
“老李,去买点菜,别忘了买点猪肉,今天给我们家思明接风!”母亲对着李思明的父亲下了命令。
“好咧,今天把亲家送的酒给拿出来吧?”父亲对着母亲说道,他倒不是嗜酒如命,只是身体不太好,酒一向被李思明母亲管得很严,这还是杨月父亲送给他的好酒。
“知道了,快去!”母亲说道,转而对李思明说,“你怎么突然回来了,提前告诉我们,我们还可以去车站接你!”
“这不是给你们一个惊喜吗?”李思明解释道。
“小月知道吗?我还以为她会和你一起来!”母亲看了看门外,没有发现她想看到的人。
“她知道我要回来,我没告诉她,我哪天会回来!”李思明道。
“你看你,你回来这么大的事,也不告诉她。你现在去把她请来。这两年多亏她经常来家里看看我和你爸,邻居还以为我们家多了个女儿呢!”母亲笑骂道。
“好,我现在就去,总行了吧?”李思明无奈道。母亲说得也对,来到这个时代,真没在家里呆过稍微长的一点时间,不是在兵团到知青,就是在军队。到现在为止,父母还不知道这两年自己到底在干什么,这多亏了杨月帮自己隐瞒。李思明觉得自己很幸运,上天给了自己一个温暖的家庭,也给了自己一位体贴的爱人,天下最幸福的事莫不如此。
李思明走在这80年代的校园里,这是个最纯粹大学校园,就像那时烈烈扬扬的诗歌。看着身边走过的充满活力的年轻学子们,李思明感觉到自己有些苍老,岁月的河流并没让他的脸庞刻上太深的印记,但是却在他的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
这里的图书馆总是爆满,这里的教室总是济济一堂,学子们疯狂地吸收着知识的营养。诗歌和哲学是这一时代大学校园里的主旋律,他们爱上了尼采、弗洛伊德、萨特。在花前月下讲台饭厅,总有一个或数个年轻张扬的学子,毫不做作地大声朗诵着他或他们的“大作”,这是时代的歌声,如早晨初升的太阳般让人留恋。
杨月不在寝室里,她大概是今天有课,李思明不知道应该去哪里找她。门房处的老大妈用很警惕的眼神盯着他看,李思明觉得很不爽。
“我看上去像坏人吗?”李思明在心里对着自己发问。他索性走出宿舍楼,在大门外等着,看了手表应该快到吃饭的时间,杨月应该会很快下课的。
来来往往很多女生从身边走过,她们经过时总会用相同的眼神打量着他,李思明打量了一下身上,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啊,难道男的就不可以在女生宿舍前等人?李思明当然不知道,他早已不是那个从北大荒走出的小知青,三年的特种部队最高指挥官的生涯和残酷战争的锻炼,让他的身上自然而然地带着一股逼人的英气,如果他现在的年轻再大那么七八岁,在军队再呆几年,那就不是英气而是威严。
李思明站在一棵梧桐树下,如标枪般在原地盯着门口看,他的眼神过于犀利,以致于让别人产生不好的联想。就如同他曾经的下属,那个当狙击手的陈援朝,他说他现在习惯于和别人说话时,盯着人的眉间看,因为那是他射杀目标是喜欢瞄准的方位。李思明索性不再盯着人看,抬头望着那一片天空,天湛蓝湛蓝,如同一块大水晶,让人的思想不得不随着这片深蓝奔跑。
李思明终于等到了杨月的到来,她正和徐丽捧着书本从林荫道中轻快地走来。只是她们的身边跟着一个小喽啰,像是他们的跟班,杨月边走边呵斥着他,但此人颇有“愚公移山”精神。
李思明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情敌”献着殷勤。徐丽拉着杨月往宿舍走来,她看到门口那个曾经熟悉的身影,吃惊地“呀”地叫出声来,这一声让杨月注意到李思明的到来。这几年杨月只要一放假就会去探望李思明,但是李思明太忙了,于是她每次都安静地坐在旁边看着他呵斥着士兵,看着他受到士兵们的尊敬和崇拜,心中充满了骄傲。但是李思明被这么一个人在旁边打量着,总觉得怪怪的,每次都要在签下一些不平等条约的情况下,才成功地劝她回京。
“你真地回来了,怎么不打电话?”杨月惊喜地冲向李思明的怀中,引起了路人的围观,这年代公共场所男女手拉着手就算是了不起了。
“你看这就是我突然出现的效果嘛!”李思明指着围观的人笑着说道。
“喂,你死心了吧?”徐丽笑着对那位“追求者”戏谑道。后者满脸失望。
第一章 十月的北京在线阅读
<!--over-->
第一章 十月的北京
李思明带着对过去峥嵘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盼离开基地的。他执拗地拒绝任何人的送行,独自走上了回家的路。
回到了北京,正是国庆节后不久的某一天,金秋十月正是北京最美丽的季节。1981年秋天的北京,比往年多了几分让人欣喜的颜色。
工人仍然有着不可动摇的社会地位,身穿一身蓝衣服,象征自己是个劳动者。身着绿军装,那绝对可以昂首挺胸走在大街上,但这并不表明他的身份是军人,尽管军装绿仍然是流行的颜色。大街上的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男孩子们标准的形象是脚踏一双白球鞋,穿条蓝布裤,胳膊肘上套件缎面般软滑的的确良。他们理个寸头往街边上一站,就是彻头彻尾的“酷哥”一个。而正处于豆蔻年华的女孩儿家,自然也不堪寂寞,她们穿红蓝的碎花长裙,边角上还小心翼翼地打了褶。而最会装扮的姑娘则穿质地是的确良的白裙子,为防止走光,她们又套上一层衬裙,走起路来裙角飞扬,像尘嚣上的一片云天,端的是仪态万方。的确良在那会儿是精致生活的标志,少男少女们常穿着它在街头游荡,心中是满满的期待。
三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预示着“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而1979年初的中美建交则表明一个“开放”的中国开始起跑。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思想解放迅速在神州大地弥漫开来。知识分子登上了这个时代的舞台,一些事件也如幻灯片一样在那个时代的大幕上激情放映——朦胧诗歌、星星画展、伤痕文学、先锋文学、探索电影、萨特的存在主义、尼采的“上帝已死”的宣告、美学热、沙龙聚会,等等——这些曾经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的历史事件已经成为了一种属于80年代的标志甚至符号象征,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所有这一切接踵而至,使得知识分子始终处于一种迷狂的状态,犹如尼采所言的酒神精神的演绎。
两年前的同样的十月,首都国际机场候机大厅壁画上那几个裸女曾经引发出超出人体本身的震撼力。去年,女演员张瑜凭着在电影《庐山恋》中扮演的归国华侨女青年和在《巴山夜雨》中前后思想有很大转变的女红卫兵两个形象,成为“金鸡”、“百花”双料影后。而今年这一年可称为张瑜年。她又主演了影片《知音》和《小街》,这两部影片,特别是《小街》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小街》中张瑜男孩般的短发,就像《罗马假日》中奥黛丽赫本的短发一样,在单纯稚嫩的女孩子中间,引发了短发风潮。剧中她的短发和高领羊毛衫,给当年刚刚从封闭中觉醒的国人,带来一种疯狂的“时尚流行”。这一年,她成了当时中国人心中的“美女”形象的象征。
这一年迅速流行的迪斯科音乐节拍带给人们强烈的感官刺激。这种节奏感极强的黑人音乐在中国的年轻人当中极有市场,至少在中国的摇滚出现并被广泛接受以前,迪斯科事实上是年轻人内心压抑或郁闷情绪的间接爆发和直接释放;更有充满上进心的青年一窝蜂地开始研究美学,到处都能听到有关“美的本质”问题的业余高论,不少从国外来中国讲学的教授很惊异地发现枯燥的美学讲座竟会有成百上千的听众。虽然人们很快就发现,美学跟他们实际上热爱的艺术不是一回事而移情别恋的时候,美学家们在这一年已经尽享荣耀。
那个叫家的地方越来越近了,李思明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了频率。终于到家了,李思明急促地敲响了门,门开了,开门的是母亲。她在短暂的错愕后,惊喜地失声叫了出来,一把将李思明拉进来,搂在怀里喜急而泣。父亲也在家,父亲的爱与母亲不同,他站在一边默默地看着,但是湿润的眼角出卖了他的内心。
“妈,对不起,工作太忙,两年多没回来看你。”李思明在母亲的怀里歉疚地说道。事实上他虽然很忙,但并不是没有时间回来,对于他来说,上天给他安排了关心他爱护他的父母,让他对家充满着依恋,他害怕回家之后就会让自己产生对军事生涯的厌倦。现在他回来了,从此和军队再无直接的关系,他可以全身心地享受家的温暖。
“老李,去买点菜,别忘了买点猪肉,今天给我们家思明接风!”母亲对着李思明的父亲下了命令。
“好咧,今天把亲家送的酒给拿出来吧?”父亲对着母亲说道,他倒不是嗜酒如命,只是身体不太好,酒一向被李思明母亲管得很严,这还是杨月父亲送给他的好酒。
“知道了,快去!”母亲说道,转而对李思明说,“你怎么突然回来了,提前告诉我们,我们还可以去车站接你!”
“这不是给你们一个惊喜吗?”李思明解释道。
“小月知道吗?我还以为她会和你一起来!”母亲看了看门外,没有发现她想看到的人。
“她知道我要回来,我没告诉她,我哪天会回来!”李思明道。
“你看你,你回来这么大的事,也不告诉她。你现在去把她请来。这两年多亏她经常来家里看看我和你爸,邻居还以为我们家多了个女儿呢!”母亲笑骂道。
“好,我现在就去,总行了吧?”李思明无奈道。母亲说得也对,来到这个时代,真没在家里呆过稍微长的一点时间,不是在兵团到知青,就是在军队。到现在为止,父母还不知道这两年自己到底在干什么,这多亏了杨月帮自己隐瞒。李思明觉得自己很幸运,上天给了自己一个温暖的家庭,也给了自己一位体贴的爱人,天下最幸福的事莫不如此。
李思明走在这80年代的校园里,这是个最纯粹大学校园,就像那时烈烈扬扬的诗歌。看着身边走过的充满活力的年轻学子们,李思明感觉到自己有些苍老,岁月的河流并没让他的脸庞刻上太深的印记,但是却在他的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
这里的图书馆总是爆满,这里的教室总是济济一堂,学子们疯狂地吸收着知识的营养。诗歌和哲学是这一时代大学校园里的主旋律,他们爱上了尼采、弗洛伊德、萨特。在花前月下讲台饭厅,总有一个或数个年轻张扬的学子,毫不做作地大声朗诵着他或他们的“大作”,这是时代的歌声,如早晨初升的太阳般让人留恋。
杨月不在寝室里,她大概是今天有课,李思明不知道应该去哪里找她。门房处的老大妈用很警惕的眼神盯着他看,李思明觉得很不爽。
“我看上去像坏人吗?”李思明在心里对着自己发问。他索性走出宿舍楼,在大门外等着,看了手表应该快到吃饭的时间,杨月应该会很快下课的。
来来往往很多女生从身边走过,她们经过时总会用相同的眼神打量着他,李思明打量了一下身上,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啊,难道男的就不可以在女生宿舍前等人?李思明当然不知道,他早已不是那个从北大荒走出的小知青,三年的特种部队最高指挥官的生涯和残酷战争的锻炼,让他的身上自然而然地带着一股逼人的英气,如果他现在的年轻再大那么七八岁,在军队再呆几年,那就不是英气而是威严。
李思明站在一棵梧桐树下,如标枪般在原地盯着门口看,他的眼神过于犀利,以致于让别人产生不好的联想。就如同他曾经的下属,那个当狙击手的陈援朝,他说他现在习惯于和别人说话时,盯着人的眉间看,因为那是他射杀目标是喜欢瞄准的方位。李思明索性不再盯着人看,抬头望着那一片天空,天湛蓝湛蓝,如同一块大水晶,让人的思想不得不随着这片深蓝奔跑。
李思明终于等到了杨月的到来,她正和徐丽捧着书本从林荫道中轻快地走来。只是她们的身边跟着一个小喽啰,像是他们的跟班,杨月边走边呵斥着他,但此人颇有“愚公移山”精神。
李思明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情敌”献着殷勤。徐丽拉着杨月往宿舍走来,她看到门口那个曾经熟悉的身影,吃惊地“呀”地叫出声来,这一声让杨月注意到李思明的到来。这几年杨月只要一放假就会去探望李思明,但是李思明太忙了,于是她每次都安静地坐在旁边看着他呵斥着士兵,看着他受到士兵们的尊敬和崇拜,心中充满了骄傲。但是李思明被这么一个人在旁边打量着,总觉得怪怪的,每次都要在签下一些不平等条约的情况下,才成功地劝她回京。
“你真地回来了,怎么不打电话?”杨月惊喜地冲向李思明的怀中,引起了路人的围观,这年代公共场所男女手拉着手就算是了不起了。
“你看这就是我突然出现的效果嘛!”李思明指着围观的人笑着说道。
“喂,你死心了吧?”徐丽笑着对那位“追求者”戏谑道。后者满脸失望。
第一章 十月的北京在线阅读
<!--over-->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25675/337858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