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
推荐阅读:通天仙族、读心剑灵后,我带满门冤种杀疯了、修行从役使六丁六甲开始、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北宋穿越指南、凡人:我五雷之体,娶妻陈巧倩!、谍海青云、从旁门左道开始肝成万法道君、仙子别怕,我是瞎子、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小屁孩问道孔夫子
作者:临江山人
“学而时习之”坑了不少学生,真相却是……
咱们软萌地甩甩小皮鞭,立刻开始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第一》第一则
我相信:学生党们对这一则实在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发个噩梦也能哆哆嗦嗦被一句“学而时习之”给吓醒!
孔夫子委委屈屈地跟我诉苦:“怎么会这样子呢?用你们今天的话来讲不就是——学习了新知识以后寻找适当的时机多加练习……呜呜……”
一纯忙安慰他:“不关你事哒,乖啊~”
其实“学而时习之”这句话被后代人误解得惨了,好些人拿着现代语言习惯去理解古文,以至于连不少教师上课时都喜欢搬孔夫子出来:“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你们学习了之后就得经常复习,给你们划的重点回去好好背,知道了吗?”底下一片有气无力:“知道了……”
还有些可怜的娃没搞清楚发泄对象,把火气撒在孔子头上,说他“迂腐”、“假正经”。
我还在苦海里挣扎的同胞啊,你们要知道孔子本人要求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实践啊!
孔夫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最希望学生不仅能理解“仁”的含义,而且能真正“行仁”!
再看“学而时习之”的“习”字的繁体是“習”,“習”像是一只小鸟在不断地试飞,这就是明明白白要大家实践的意思!
而现在受着学校应试教育的小鸟们是什么状态?鸟妈妈丢一本《鸟类飞翔重点难点大全》给它们,它们不停的背呀背,却从没真真实实地扇动过翅膀。有志气的聪明鸟儿会怎么做呢——我照样读《难点大全》,照样参加大大小小的树林知识会考,但我找合适的机会尝试飞行,飞第一次可能生疏又变扭,但没关系,飞的次数多了,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这个大林子。
最可怜的是有些天资聪慧的鸟儿,在日复一日的“听课背书考试”中丧失了飞起来的机会,这不令人痛心吗?
学生党站起来呀,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吧!
令人心塞的古代交通
上一章,一纯已经和众位看官从字义上分析了“学而时习之”的意思,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日常生活着手,来接着看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句话。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第一》第一则
为什么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呢,请您跟着一纯坐上时光机回到千年以前:
“哼哧——哼哧——”在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的乡间小道尽头,传来了大煞风景的声音。
只见一个身披缊袍的肌肉少年骑在一只胖猪身上,他猛力一揪猪后颈的肥肉,胖猪就撒开四蹄,霎时间尘土飞扬,颇有一种“剑走天涯”的气势!
再定睛一看,只见猪脖子上居然挂着“三胖”二字!
胖猪:我不是已经发出郑重声明——不许再叫我“金三胖”1了吗?
一纯:好的,鑫月半。
胖猪一怒之下涨红了脸,绝尘而去……
然而它驮着的肌肉少年很无奈:“咱走了这么久,还在这条乡间小道上,什么时候能到孔子的家啊!”
没错,这猪背上的肌肉少年就是日后有名的孔门弟子——子路啦。
其实,一纯杜撰上面这个小剧场,不仅图个调戏三胖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要间接告诉大家:古代的交通有多不发达!然后进一步推导,“有朋自远方来”是一件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
看官大人:你扯了那么久,现在才入正题,有没有搞错!
一纯:哎呀,看官请您息怒!咱《小屁孩问道孔夫子》致力于带给您既有趣又有含金量的文章,这种尊贵奢华有内涵的体验不是随便一个栏目都能提供的哟。
一纯喝口水接着说:这不,上面的小剧场先搏您一笑,接下来是真凭实据部分哟!请您搬好小板凳和爆米花,以下是理科渣渣一纯耗费一个下午所计算出的数据!
(注:为方便理解,一切事物皆采取现代数据和单位,粗略计算,不必深究)
为了让您更清晰古代交通情况,从而感受“有朋自远方来”究竟有多令人激动,一纯先假设了一个“无厘头”2情景。
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我们也不必设定有多远了,夫子不是鲁国人嘛,就来个山东省境内游好了。
假设情景:一大妈从青岛出发去曲阜见孔夫子,顺便推销“脸基尼”3。
一纯不是山东地理专家,我们也不考虑从青岛至曲阜中间是否要坐船、绕山等因素。为了方便,直接拉直线距离,测得:314.5公里。
那么,接下来我们分两种交通工具来进行理论测试:
方案一:马车。
方案二:大妈的腿。
—————我是萌萌哒分隔线—————
实行方案一:青岛大妈家里富裕,于是乎,她选择乘坐马车去曲阜见孔夫子。
这里要普及一下周朝的马车,传说周武王接受周公建议去发展交通,马车也由最初的一马拉车演变为多马拉车,成为证明社会身份的又一表现方式——“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举个例子,咱们孔夫子是大夫阶层,他的座驾就是由三匹马拉车的。
○那这个周代马车是什么速度呢?
本来马拉战车能达到近2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但是考虑到青岛大妈只是去见朋友,所以就算马车大约是15公里每小时好了,记作15km/h。
一纯私底下估计这可能只是马在精力充沛的时候能达到的速度,但苦于我还没有机会亲身试验,就姑且这么用着。而且这里要再次注明,我没有把变量计算在内。
○那么我们可以来算算,坐马车行驶完全路程需要多少小时呢?
314.5÷15≈21(h)
答案是约等于21个小时。
○好,那我们拿“铁人”标准来算算,青岛大妈以“不顾一切拼了老命也要尽快见到孔子”的状态,从青岛到曲阜要多少天?
一天24个小时,正常睡觉加上午休总共去掉9个小时;一日三餐都吃压缩饼干总共去掉1个小时;给马一点歇息时间加上解决如厕问题总共去掉1个小时,剩余13个小时。
24-(9+1+1)=13(h)
这是到达极限的计算方式了,一纯估摸着一天折腾下来——不死也残!要知道古代道路
作者:临江山人
“学而时习之”坑了不少学生,真相却是……
咱们软萌地甩甩小皮鞭,立刻开始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第一》第一则
我相信:学生党们对这一则实在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发个噩梦也能哆哆嗦嗦被一句“学而时习之”给吓醒!
孔夫子委委屈屈地跟我诉苦:“怎么会这样子呢?用你们今天的话来讲不就是——学习了新知识以后寻找适当的时机多加练习……呜呜……”
一纯忙安慰他:“不关你事哒,乖啊~”
其实“学而时习之”这句话被后代人误解得惨了,好些人拿着现代语言习惯去理解古文,以至于连不少教师上课时都喜欢搬孔夫子出来:“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你们学习了之后就得经常复习,给你们划的重点回去好好背,知道了吗?”底下一片有气无力:“知道了……”
还有些可怜的娃没搞清楚发泄对象,把火气撒在孔子头上,说他“迂腐”、“假正经”。
我还在苦海里挣扎的同胞啊,你们要知道孔子本人要求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实践啊!
孔夫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最希望学生不仅能理解“仁”的含义,而且能真正“行仁”!
再看“学而时习之”的“习”字的繁体是“習”,“習”像是一只小鸟在不断地试飞,这就是明明白白要大家实践的意思!
而现在受着学校应试教育的小鸟们是什么状态?鸟妈妈丢一本《鸟类飞翔重点难点大全》给它们,它们不停的背呀背,却从没真真实实地扇动过翅膀。有志气的聪明鸟儿会怎么做呢——我照样读《难点大全》,照样参加大大小小的树林知识会考,但我找合适的机会尝试飞行,飞第一次可能生疏又变扭,但没关系,飞的次数多了,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这个大林子。
最可怜的是有些天资聪慧的鸟儿,在日复一日的“听课背书考试”中丧失了飞起来的机会,这不令人痛心吗?
学生党站起来呀,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吧!
令人心塞的古代交通
上一章,一纯已经和众位看官从字义上分析了“学而时习之”的意思,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日常生活着手,来接着看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句话。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第一》第一则
为什么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呢,请您跟着一纯坐上时光机回到千年以前:
“哼哧——哼哧——”在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的乡间小道尽头,传来了大煞风景的声音。
只见一个身披缊袍的肌肉少年骑在一只胖猪身上,他猛力一揪猪后颈的肥肉,胖猪就撒开四蹄,霎时间尘土飞扬,颇有一种“剑走天涯”的气势!
再定睛一看,只见猪脖子上居然挂着“三胖”二字!
胖猪:我不是已经发出郑重声明——不许再叫我“金三胖”1了吗?
一纯:好的,鑫月半。
胖猪一怒之下涨红了脸,绝尘而去……
然而它驮着的肌肉少年很无奈:“咱走了这么久,还在这条乡间小道上,什么时候能到孔子的家啊!”
没错,这猪背上的肌肉少年就是日后有名的孔门弟子——子路啦。
其实,一纯杜撰上面这个小剧场,不仅图个调戏三胖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要间接告诉大家:古代的交通有多不发达!然后进一步推导,“有朋自远方来”是一件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
看官大人:你扯了那么久,现在才入正题,有没有搞错!
一纯:哎呀,看官请您息怒!咱《小屁孩问道孔夫子》致力于带给您既有趣又有含金量的文章,这种尊贵奢华有内涵的体验不是随便一个栏目都能提供的哟。
一纯喝口水接着说:这不,上面的小剧场先搏您一笑,接下来是真凭实据部分哟!请您搬好小板凳和爆米花,以下是理科渣渣一纯耗费一个下午所计算出的数据!
(注:为方便理解,一切事物皆采取现代数据和单位,粗略计算,不必深究)
为了让您更清晰古代交通情况,从而感受“有朋自远方来”究竟有多令人激动,一纯先假设了一个“无厘头”2情景。
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我们也不必设定有多远了,夫子不是鲁国人嘛,就来个山东省境内游好了。
假设情景:一大妈从青岛出发去曲阜见孔夫子,顺便推销“脸基尼”3。
一纯不是山东地理专家,我们也不考虑从青岛至曲阜中间是否要坐船、绕山等因素。为了方便,直接拉直线距离,测得:314.5公里。
那么,接下来我们分两种交通工具来进行理论测试:
方案一:马车。
方案二:大妈的腿。
—————我是萌萌哒分隔线—————
实行方案一:青岛大妈家里富裕,于是乎,她选择乘坐马车去曲阜见孔夫子。
这里要普及一下周朝的马车,传说周武王接受周公建议去发展交通,马车也由最初的一马拉车演变为多马拉车,成为证明社会身份的又一表现方式——“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举个例子,咱们孔夫子是大夫阶层,他的座驾就是由三匹马拉车的。
○那这个周代马车是什么速度呢?
本来马拉战车能达到近2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但是考虑到青岛大妈只是去见朋友,所以就算马车大约是15公里每小时好了,记作15km/h。
一纯私底下估计这可能只是马在精力充沛的时候能达到的速度,但苦于我还没有机会亲身试验,就姑且这么用着。而且这里要再次注明,我没有把变量计算在内。
○那么我们可以来算算,坐马车行驶完全路程需要多少小时呢?
314.5÷15≈21(h)
答案是约等于21个小时。
○好,那我们拿“铁人”标准来算算,青岛大妈以“不顾一切拼了老命也要尽快见到孔子”的状态,从青岛到曲阜要多少天?
一天24个小时,正常睡觉加上午休总共去掉9个小时;一日三餐都吃压缩饼干总共去掉1个小时;给马一点歇息时间加上解决如厕问题总共去掉1个小时,剩余13个小时。
24-(9+1+1)=13(h)
这是到达极限的计算方式了,一纯估摸着一天折腾下来——不死也残!要知道古代道路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34331/451736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