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
推荐阅读:不渡、疯批殿下的金丝笼是为我编的、共同贫穷、搁浅(快穿)、反派A就要和女主贴贴[穿书]、渣男渣女(女主婚内出轨)、融雪(骨科)、辞风入梦[快穿]、女魔头重生之后、欲染玫瑰,京圈大佬一次成瘾、
茹从年华正茂渐渐长到了二十几岁,仍是待字闺中。
这日家中忽然来了一个外乡的秀才,自称是河北沧州人氏,名叫梁书成,家中遭了瘟疫,父母双亡,只好去京城投奔亲戚。路过诸葛家本想讨点饭食,不料因路上受了风寒,加之水土不服,奔波劳累,竟晕倒在地。诸葛老太太见他虽然衣衫破旧,仪态却整齐;再看相貌,生的是一表人才,加上言语又得体,心里便有了计较。亲自给梁书成请了大夫医治,又命女儿诸葛茹悉心照料,自己呢,在平日言语中故意流露出撮合之意。果然没过多久,两个年轻人就互生情意,老太太是喜在心头。梁书成康复后,感念诸葛家的恩情,自愿做个上门女婿,二人便由老太太做主成了亲。婚后二人如胶似漆,十分恩爱,很快诸葛茹就有了身孕。一家人都是欢欣不已。
诸葛茹常常猜测自己会生个男孩儿还是女儿,梁书成笑道:“儿子女儿我都喜欢,名字我都想好了,若是男孩,便叫国栋,若是女孩,就叫玉莹,如何?”诸葛茹赞同道:“好,是儿子就做国之栋梁,是女儿便如玉一样晶莹。”
数月后,诸葛茹生下个女孩,母女平安,一家人是其乐融融。随着家里人口的增加,开销也渐渐多了,尤其是梁书成去县学的花费占了多数,诸葛家的日子便有些紧巴了。梁书成也意识到如此下去,恐怕坚持不到会试家里便捉襟见肘,于是提议去京城投奔他的表姑,也好方便将来参加殿试。诸葛老太瞧着女婿总是和别的读书人不一样,料定他必然能有一番成就,可又担心去的远了有什么变故,就一直没表态。诸葛茹则非常支持丈夫上进,多次劝说母亲,说他妻子孩子都在这,他一定得回来。听得多了,老太太也毕竟不愿耽误女婿的前程,终于松口了。
这天,梁书成不得不告别家人,独自进京上路。临行前,诸葛茹给他收拾行装,一边含泪说道:“相公,我不能随你去,路上可要保重身体!”梁书成点头道:“娘子放心,我会快去快回。娘子也应多多保重身体,等我回来,玉莹该会说话了呢!”诸葛茹不禁破涕为笑,“可不是么!”此时,玉莹还不到半岁,刚会翻身。两人在床边看着孩子,诸葛茹望着丈夫,很是不舍。梁书成握住她的手,郑重道:“娘子,你等我,我一定让你和全家过上好日子的!”
时间飞逝,一晃两年匆匆过去,梁书成开始还托人捎信回来,可再后来竟没了音信。老太太放心不下,让大女婿崔铭礼托人帮忙打听打听。崔铭礼自然满口答应。
转过年来,梁书成还是没有消息传来,诸葛茹焦虑之下日渐憔悴,老太太忧心重重,逗孙女时都是强颜欢笑。崔铭礼和妻子常来看望,每次都宽慰二人,说已经请县老爷托了人给打听,应该很快有消息。说不定是病了或者遇上旁的事给耽搁了。母女二人却知道,此时天下已经又易了主,是大宋朝了。梁书成在京城只怕是遇上了什么变故,是凶多吉少了。
又过一年,老太太郁郁而终,剩下诸葛茹独自带着女儿。诸葛屏放心不下妹妹,再三劝着搬过去和她住在一起,好有个照应。诸葛茹想想也是,从小到大,凡事都是母亲和姐姐拿主意,如今母亲去了,自己还真是应付不来。于是在县城崔家附近,崔铭礼出面置办了一处院子,这边诸葛屏帮着妹妹收拾东西,然后雇了几辆马车把家当都搬了过去。走前诸葛茹尚且存了心,告知左邻右舍她的去处,若梁书成归家也不至于寻不到她。
崔铭礼不止一次让妻子劝说诸葛茹不要再等梁书成,但他可以托媒人给她说个好人家。诸葛茹虽然性格软弱,对此事却极其坚决,宁愿一直等梁书成,哪怕要独自一人带大女儿。崔氏夫妇只好作罢。
诸葛茹心灵手巧,做的女红异常精致,平日里就接些活计来做,一来打发时间,二来贴补家用。女儿诸葛玉莹一天天长大,她乖巧懂事,聪明伶俐,常跟着诸葛屏的儿子崔锦恺一块玩耍,读书,作画,小小年纪学起来竟是有模有样。崔铭礼常说:“锦恺若有莹儿一半儿的天分就好喽!”
崔家有三个孩子,长女崔锦绣和次女崔锦慧,皆已经出嫁,儿子锦恺也已十七,年前与临县张员外家的姑娘定了婚,日子选在十月初六,黄道吉日。诸葛茹心里为崔家高兴,打算为外甥准备几套上好的被褥。选定料子后,诸葛茹开始精心准备。这一日她正绣一幅鸳鸯戏水图,这是一种新兴样式,走线非常复杂,记得刚见到样式时,诸葛屏一看就说道:“哎呀,我可不成!还是妹妹学吧。”
诸葛茹放下针线,揉了揉眼睛,自言自语道:“呀,我真是老了么?竟记不清头上羽毛是几针几色了?”起身感觉腿是麻麻的,她一边捶着腿,一边向门口走。想去找姐姐要绣样,忽见女儿从外面进来。莹儿一见她,便叫道:“娘,大哥哥的被子都绣好了吗?”诸葛茹笑道,“哪里有那么快呢?我正要去你姨母那里拿绣样。”莹儿道:“我去拿,我去拿,娘,你快回去接着绣嘛,我想快点看到您完工呢。”一边说一边跑着去了。诸葛茹忙喊道:“慢些,莫跌倒!”莹儿却是没听到,早跑的远了。
莹儿来到崔家,只见诸葛屏在客厅喝茶,诸葛屏一见她,笑问:“莹儿来了?吃点心么?”莹儿答道:“回姨母,我不吃。我娘在给大哥哥绣被子,让我来取绣样呢。”诸葛屏道:“你先玩会,我去找一找。”站起身来,去了卧房。一会又回来,显然是没找到。莹儿道:“姨母记得是放在哪里了么?”诸葛屏疑惑道:“是一张鸳鸯戏水的画,我怕弄皱,放在床头下面的,怎么不见了?”忽然想起什么,叫道:“全嫂!”全嫂答应着进了屋,得知要找一张绣样后,答道:“夫人,前几日给您晾晒被子时,曾看见过,当时少爷说觉得好看,说想比着这画自己画一幅来着。”“哦,原来如此,没事了,你先下去吧。”说完,诸葛屏领着莹儿来到书房,问儿子要画。崔锦恺想了想道,“对,确有此事。”来到书架,找了一找,喜道:“在这里!”说完取出画递给母亲。诸葛屏接过来正要给莹儿,忽然道:“还是放在书里吧,好拿。”崔锦恺随手取了一本书递给母亲,诸葛屏将画夹好,给莹儿说道:“好啦,莹儿,好好拿着,去给你娘。”莹儿点点头,跟二人道了别,抱着书走了。
晚饭时分,崔铭礼从衙门回来,一家人坐在一起用饭。席间,说起崔锦恺的婚事,崔铭礼道:“日子已然定好,我们这边务必准备妥帖,不可有什么遗漏,失了礼数。锦恺还是要用功读书,不可耽误。”锦恺点头称是,诸葛屏道:“官人且宽心,两个月足够我们准备齐全。只被褥新衣
这日家中忽然来了一个外乡的秀才,自称是河北沧州人氏,名叫梁书成,家中遭了瘟疫,父母双亡,只好去京城投奔亲戚。路过诸葛家本想讨点饭食,不料因路上受了风寒,加之水土不服,奔波劳累,竟晕倒在地。诸葛老太太见他虽然衣衫破旧,仪态却整齐;再看相貌,生的是一表人才,加上言语又得体,心里便有了计较。亲自给梁书成请了大夫医治,又命女儿诸葛茹悉心照料,自己呢,在平日言语中故意流露出撮合之意。果然没过多久,两个年轻人就互生情意,老太太是喜在心头。梁书成康复后,感念诸葛家的恩情,自愿做个上门女婿,二人便由老太太做主成了亲。婚后二人如胶似漆,十分恩爱,很快诸葛茹就有了身孕。一家人都是欢欣不已。
诸葛茹常常猜测自己会生个男孩儿还是女儿,梁书成笑道:“儿子女儿我都喜欢,名字我都想好了,若是男孩,便叫国栋,若是女孩,就叫玉莹,如何?”诸葛茹赞同道:“好,是儿子就做国之栋梁,是女儿便如玉一样晶莹。”
数月后,诸葛茹生下个女孩,母女平安,一家人是其乐融融。随着家里人口的增加,开销也渐渐多了,尤其是梁书成去县学的花费占了多数,诸葛家的日子便有些紧巴了。梁书成也意识到如此下去,恐怕坚持不到会试家里便捉襟见肘,于是提议去京城投奔他的表姑,也好方便将来参加殿试。诸葛老太瞧着女婿总是和别的读书人不一样,料定他必然能有一番成就,可又担心去的远了有什么变故,就一直没表态。诸葛茹则非常支持丈夫上进,多次劝说母亲,说他妻子孩子都在这,他一定得回来。听得多了,老太太也毕竟不愿耽误女婿的前程,终于松口了。
这天,梁书成不得不告别家人,独自进京上路。临行前,诸葛茹给他收拾行装,一边含泪说道:“相公,我不能随你去,路上可要保重身体!”梁书成点头道:“娘子放心,我会快去快回。娘子也应多多保重身体,等我回来,玉莹该会说话了呢!”诸葛茹不禁破涕为笑,“可不是么!”此时,玉莹还不到半岁,刚会翻身。两人在床边看着孩子,诸葛茹望着丈夫,很是不舍。梁书成握住她的手,郑重道:“娘子,你等我,我一定让你和全家过上好日子的!”
时间飞逝,一晃两年匆匆过去,梁书成开始还托人捎信回来,可再后来竟没了音信。老太太放心不下,让大女婿崔铭礼托人帮忙打听打听。崔铭礼自然满口答应。
转过年来,梁书成还是没有消息传来,诸葛茹焦虑之下日渐憔悴,老太太忧心重重,逗孙女时都是强颜欢笑。崔铭礼和妻子常来看望,每次都宽慰二人,说已经请县老爷托了人给打听,应该很快有消息。说不定是病了或者遇上旁的事给耽搁了。母女二人却知道,此时天下已经又易了主,是大宋朝了。梁书成在京城只怕是遇上了什么变故,是凶多吉少了。
又过一年,老太太郁郁而终,剩下诸葛茹独自带着女儿。诸葛屏放心不下妹妹,再三劝着搬过去和她住在一起,好有个照应。诸葛茹想想也是,从小到大,凡事都是母亲和姐姐拿主意,如今母亲去了,自己还真是应付不来。于是在县城崔家附近,崔铭礼出面置办了一处院子,这边诸葛屏帮着妹妹收拾东西,然后雇了几辆马车把家当都搬了过去。走前诸葛茹尚且存了心,告知左邻右舍她的去处,若梁书成归家也不至于寻不到她。
崔铭礼不止一次让妻子劝说诸葛茹不要再等梁书成,但他可以托媒人给她说个好人家。诸葛茹虽然性格软弱,对此事却极其坚决,宁愿一直等梁书成,哪怕要独自一人带大女儿。崔氏夫妇只好作罢。
诸葛茹心灵手巧,做的女红异常精致,平日里就接些活计来做,一来打发时间,二来贴补家用。女儿诸葛玉莹一天天长大,她乖巧懂事,聪明伶俐,常跟着诸葛屏的儿子崔锦恺一块玩耍,读书,作画,小小年纪学起来竟是有模有样。崔铭礼常说:“锦恺若有莹儿一半儿的天分就好喽!”
崔家有三个孩子,长女崔锦绣和次女崔锦慧,皆已经出嫁,儿子锦恺也已十七,年前与临县张员外家的姑娘定了婚,日子选在十月初六,黄道吉日。诸葛茹心里为崔家高兴,打算为外甥准备几套上好的被褥。选定料子后,诸葛茹开始精心准备。这一日她正绣一幅鸳鸯戏水图,这是一种新兴样式,走线非常复杂,记得刚见到样式时,诸葛屏一看就说道:“哎呀,我可不成!还是妹妹学吧。”
诸葛茹放下针线,揉了揉眼睛,自言自语道:“呀,我真是老了么?竟记不清头上羽毛是几针几色了?”起身感觉腿是麻麻的,她一边捶着腿,一边向门口走。想去找姐姐要绣样,忽见女儿从外面进来。莹儿一见她,便叫道:“娘,大哥哥的被子都绣好了吗?”诸葛茹笑道,“哪里有那么快呢?我正要去你姨母那里拿绣样。”莹儿道:“我去拿,我去拿,娘,你快回去接着绣嘛,我想快点看到您完工呢。”一边说一边跑着去了。诸葛茹忙喊道:“慢些,莫跌倒!”莹儿却是没听到,早跑的远了。
莹儿来到崔家,只见诸葛屏在客厅喝茶,诸葛屏一见她,笑问:“莹儿来了?吃点心么?”莹儿答道:“回姨母,我不吃。我娘在给大哥哥绣被子,让我来取绣样呢。”诸葛屏道:“你先玩会,我去找一找。”站起身来,去了卧房。一会又回来,显然是没找到。莹儿道:“姨母记得是放在哪里了么?”诸葛屏疑惑道:“是一张鸳鸯戏水的画,我怕弄皱,放在床头下面的,怎么不见了?”忽然想起什么,叫道:“全嫂!”全嫂答应着进了屋,得知要找一张绣样后,答道:“夫人,前几日给您晾晒被子时,曾看见过,当时少爷说觉得好看,说想比着这画自己画一幅来着。”“哦,原来如此,没事了,你先下去吧。”说完,诸葛屏领着莹儿来到书房,问儿子要画。崔锦恺想了想道,“对,确有此事。”来到书架,找了一找,喜道:“在这里!”说完取出画递给母亲。诸葛屏接过来正要给莹儿,忽然道:“还是放在书里吧,好拿。”崔锦恺随手取了一本书递给母亲,诸葛屏将画夹好,给莹儿说道:“好啦,莹儿,好好拿着,去给你娘。”莹儿点点头,跟二人道了别,抱着书走了。
晚饭时分,崔铭礼从衙门回来,一家人坐在一起用饭。席间,说起崔锦恺的婚事,崔铭礼道:“日子已然定好,我们这边务必准备妥帖,不可有什么遗漏,失了礼数。锦恺还是要用功读书,不可耽误。”锦恺点头称是,诸葛屏道:“官人且宽心,两个月足够我们准备齐全。只被褥新衣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39662/531567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