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种田 > 宛珍传 > 第 19 章

第 19 章

推荐阅读:玄侠西游之万法妖帝阴阳提灯人苟在明末当宗室在东京找老婆的偶像我在日本当文豪为没好的世界献上抽象亮剑,从游击队开始两界:我成仙人了汉人可汗

    第十九章

    男孩洪亮地哭声,把李忆亭由往事的回忆拉回现实生活。

    是儿子饿了。

    里屋的宛珍听到,忙欠身哑声喊:

    “忆亭,把孩子抱来,该喂了。儿子饿了。”

    “哎,来了来了。”忆亭忙把孩子轻轻抱起,小家伙小胖胳膊胖腿,一曲一蹬,锵锵有力。

    刚把儿子递给宛珍,外屋床上小李洛也醒了,睁开一对黑星也似的圆眼,一翻身看不见爸爸,一骨碌爬起来,小嘴一撇,马上要哭。

    “乖闺女!爸爸在爸爸在。”对这个闺女,忆亭打心眼里疼惜。

    李洛出生时瘦小,宛珍又水少,家里穷,周围邻居大娘见了,都忍不住叹息,

    “这么小个小东西,能养得活吗?”

    现在不但养活了,还长得白晰粉嫩,就象年画上的玉娃娃似的招人疼爱。尤其一对圆圆的大眼睛,跟黑豆似的闪闪有神。红红的小嘴,象小菱角一样,红润喜人。

    夫妻俩都把这个初生的女孩爱到了骨子里。也疼到了骨子里。

    虽然又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可丝毫没有动摇李洛的地位,家里事事仍然依李洛为尊。

    不久,忆亭就给新生的男娃取名李可!

    众人都笑,怎么你李忆亭给孩子起名都跟人家不一样,原来吧,女孩子起个名字叫什么李洛,从来没见谁家女儿用这样的字做名字,现在倒好,儿子倒取了这么个简单又可人意的名字,倒象个女孩名!

    忆亭也笑,“哈哈,男娃儿女名有福,女娃儿男名也有福!”

    “有屁福!有豆腐就不错了!”李墨梅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蹬着门槛望着背上背着妮儿,怀里抱着小儿子,正忙得一头汗的李宛珍不屑道。

    “俺起的名字不好?女孩就叫李小凤,男孩子就叫李小龙,这么好的名字,哪找去,倒嫌俺起的名字不好,他倒是起个响亮的好名字啊。叫什么李可?听过哪家男娃叫什么可的?唱戏的倒是有个张五可,可那也是个女的。”

    宛珍一边忙着做饭,一边笑意盈盈地往屋里让李墨梅。

    “姑!你先坐。俺这忙完就跟你去,屋里头活计又堆多了吧。”宛珍歉意地抹把汗。

    “跟俺去?你能干啥?”李墨梅剜一眼李宛珍怀里的俩孩子。

    “你去了俺还得给你当免费保姆,俺看你还是先摆弄好你自己这一摊子就不错了。”

    这个宛珍,倒真跟她娘一样能生啊,结婚没多久,倒是三年抱俩。害得自己屋里头的活计没人做!

    宛珍望着李墨梅愣了一下,随即了然于。

    前两年,李墨梅一直想帮宛孝娶房媳妇,不仅是想抱挂名孙子,随着宛珍有了孩子,又忙家又忙孩子,顾不上常去帮自己干活,更想娶个名正言顺的媳妇进门来帮自己干活。

    可是宛孝哪是个你想怎么捏就怎么捏的弱主?

    相亲?不去!

    姑娘来家?俺不回去!

    实在碰上了,就两眼望天,给你来个不理不睬!

    被李墨梅絮叨烦了,就踢凳子甩袖子跑厂里去住,给你来个不回家,就把李墨梅给镇住了。

    这些还不算什么,最让李墨梅气得连跳脚骂人的心情都没有的事,年前也发生了。

    农历年前,李宛孝骑自行车带了个姑娘回家。

    一进门就让那姑娘叫妈,说是他媳妇儿,两人刚刚去婚姻登记处登记回来。姑娘也说的好,不管宛孝是不是李墨梅亲生的,名份上头总是长辈,既然结婚了,是要来跟长辈招呼一声的,招呼完了,两个人骑车扬长走了。连给李墨梅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等李墨梅反应过来,两人早留下果盒子扬长而去。并且说结婚就住女方宿舍,不摆酒也不举行任何仪式。领了结婚证就算合法了。

    气得李墨梅坐在院子里跳脚大哭。

    哭完不解恨,又没地儿找宛孝去,跑去李宛珍家闹了一下午,总算还是有点怯忆亭,在忆亭下班前被一帮街坊连劝带拉,送回了家。

    隔了段时间,宛珍特意托人捎信,把宛孝叫过来问情况。

    宛孝和那姑娘早好了有一年多了,本来还没想那么早结婚,这两年被李墨梅逼不过,只好两人先斩后奏。先办完手续再给李墨梅知道,免得她从中作梗,好事不谐。

    “你倒好事成双了,俺可被骂死了。”宛珍对这个大弟向来是又心疼又佩服。好象没什么事能难倒这个大弟,天大的麻烦到了他面前,也会自动化为小微风似的。

    “三姐你也是太老实,她骂你就听着啊?你不会拿脚走?”

    “她毕竟是长辈。要不是她,俺还在老家受苦哩。”

    “行了行了,一提就提这事,八百年的破事了。你以为她真是为你啊?”面对这个老实到呆笨的三姐,宛孝是一见就皱眉。

    “好了,不说俺了,俺这个弟妹是哪儿的,哪天领回来给俺瞧瞧。”宛珍抱着李洛笑。

    “嘿嘿。”说到新娘子,宛孝突然不好意思的笑了,这种不好意思的表情,不要说是别人,就是亲如姐姐的宛珍也很少看见。

    “她是颍河闸东人,在造纸厂工作。”宛孝笑。

    “完了?”宛珍瞪着眼睛等着听呢,等了半晌,宛孝没下文了。

    “完了!就是这么多啊,还要说什么?”

    “她几岁?家里父母干啥的?住哪儿?弟兄姐妹几个?在厂里具体干啥的啊?”

    “在厂里是药剂师,跟俺一般大。父母?姐妹?干嘛,俺是跟她结婚,又不跟她姐妹结婚,俺管他们是干嘛的?本来简单的事,都被你们这些人搞复杂了。好了,没啥事俺就先走了,下午厂里还有会哩。来,这个拿着给李洛买糖吃,别不要,俺又不是给你的,拿着!走了!”宛孝站起来,拍拍衣襟,微低了头拉门走出去。低头是妨着自己个子高,别走急了,把三姐家这间小破房的门框给撞坏了。

    宛孝从三姐家出来,想了想,又走回李墨梅家。

    中午的日头正暖,正在门前小板凳上坐着跟邻居大娘们大诉宛珍宛孝不孝顺的墨梅,扬脸看见正大步走来的宛孝,这个死孩子,有半个多月没回来了,去厂里也找不见,前些天在宛孝厂里跳着脚大闹了一通,连厂长都不见人影了,闹的墨梅没了意思。只好自己收拾收拾回家。

    这会儿看见儿子回来了,李墨梅一激动,想站起来迎上前去,想了想,又坐下故意作出气病的样子,很虚弱地靠墙倚着,嘴里咳嗽几声,有气没力地说:“俺是老了,不中用了,孩子们都不回来了。”

    邻居们回头一看宛孝回来了,都散了。

    宛孝把李墨梅扶到屋里。

    “没事吧,你?”

    “老喽,不行了。老胳膊老腿快完喽,就等死喽。不死你们不也当俺是个死人,娶媳妇这么大的事都不跟俺说哦……”

    李墨梅拍手拍脚正要发作,李宛孝不耐地站起来说,

    “谁说没告诉你,结婚当天不就告诉你了吗?提前?俺结婚干嘛提前告诉你哩?她是谁?她跟俺结婚又不是跟你结婚,你有必要提前知道她是谁吗?今天俺还有会,星期天带她回来再跟你说,俺今天来就是告诉你,别有事没事去找俺三姐的麻烦,她带个孩子还挺着个肚子容易吗?有事你等俺回来再说。”

    撂下话,拿脚就走。

    一边气得李墨梅打桌子敲板凳发脾气。

    过了不久,宛珍见到了宛孝的新娘子,一位名叫单东慧的姑娘,约165的瘦高个儿,苗条的身材,白晰的肤色,淡眉,大眼,初次见面,宛珍觉得这姑娘不易亲近,不说冷若冰霜,却也是语少笑少,有事说事,无事走人,与宛孝一样的利落脾气。

    相处久了,宛珍渐渐觉出单姑娘的好来,干活勤快,言辞利落。尤其不喜东家长喜家短,心干净,为人直率。

    宛珍生小可时,单东慧陪着宛孝来看宛珍,放下水果红糖,手脚麻利地帮宛珍拾掇屋子,麻利的动作,苗条的背影,简直看不出她已经有了四个月的身孕,没有半分拖沓与烦难。

    看到宛孝成了家,宛珍又放下了一桩心事,可是,不由又想起另外一桩心事来。

    宛孝成亲了,宛珍又放下一桩心事。

    宛珍边擀面条边烧锅,一个人忙得不亦乐乎,偶尔直直腰,抬头透过窗子,望着刚搬来的小院里,正抱着女儿在院里逗笑的忆亭,宛珍悠悠叹了口气。

    三天前,宛珍与忆亭儿子女儿四人,搬到了东城墙底下。租了一个名叫张喜庆家的两间房。原来那两间房,因朱二哥悔当,退还了200块钱,把房子收回了。

    都是街里街坊的,忆亭没跟朱二哥计较,也没理会朱二哥的道歉,直接让宛珍收拾了东西,背了一岁多的李洛,抱了才满月的李可,搬到了新租的房子里。

    望着这个破落的小院里,西边那两间没有什么阳光的小屋,宛珍叹了口气,把孩子放在一堆箱笼上,一个人忙活起来。

    好在人穷,家当也不多,不过是些箱笼衣物,锅碗瓢盆,到晚上点灯的时候,已经收拾出一个家样来。

    安置好忆亭和孩子,宛珍一边烧火做饭,一边挂心忆忠。

    那还是宛珍刚生完李洛的时候,懂事的忆忠担心三哥养家困难,主动跟街道要求下放农村,得了风声的忆亭赶去街道又闹又求要求撤消下放通知上忆忠的名字,闹得街道五娘发了脾气,从做人到志气,再到党的积极,把个李忆亭训得没了办法,只好苦苦哀求。

    “五娘,不是俺不支持工作,论街道里的工作,凡是俺李忆亭能办到的,俺啥时候退缩过,如果是在几年前叫俺下乡,俺一准没二话,马上收拾东西走人!可忆忠还小,一直上学,做饭洗衣都不会,他吃不来农村的苦的。”忆亭抱着脑袋,蹲在五娘身边装可怜。

    “他吃不来苦,谁是生来就能吃苦的?他吃不来苦?别人家的孩子都能吃苦?主席是怎么教育俺们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主席的话能有错?就是因为你们这一代孩子不懂吃苦,才要下放农村去锻练哩,难得忆忠这孩子深明大义,又有政治觉悟,他能‘紧跟统帅毛主席,广阔天地炼忠心’,‘满怀豪情下农村’,你这个当哥的反而阻拦?好歹你李忆亭在街道也算是个积极分子,你这样胡搅蛮缠,不怕人往上反映你没政治觉悟?跟中央指示对着干?”五娘这几句话很重,说得忆亭沉默无语。

    看暴脾气李忆亭低了头,五娘转头又叹:

    “傻儿子,你俩是五娘看大的,能叫俺的儿子吃了亏?忆忠也不小了,你也接了宛珍,有了妻儿,忆忠老在家也不是个办法,他愿意下放,是个好事,现在你五娘还活着呢,说句话还算句话,你怕啥啊,等忆忠锻练几年,俺找个招工指标,他不就回城有工作了吗?你叫他现在进社会工作,就算咱现在有那个办法,还要想想世人的看法二旁人的嘴不是?”

    一番扯心拉肠的话,说的忆亭鼻子发酸,暗悔自己错怪了五娘。

    没几天,忆亭扛了包袱,送忆忠去太和农村队。

    忆亭觉得对不起兄弟,没照顾好兄弟,虽然嘴里从来没说过,每每看见忆亭长吁短叹,宛珍心里明镜也似的。

    宛珍暗愧,如果不是自己生孩子太早,如果不是自己不能干,如果不是家里太穷,成绩较好的忆忠,哪用得着下放到农村去受苦?眼下虽然也有部分学生下放,早已不像头几年上山下乡运动那么轰轰烈烈,何况由于忆亭工作早,忆忠又小,哥儿俩个压就不在人民公社下放名单里。

    一个城里长大的孩子,再怎么贫穷,也是吃不来农村的苦的吧。不说乡下的活计累,光那个卫生条件,大夏天走在麦地里不干活,只是走一趟,都能把忆忠这样的城里长大的孩子给骛燥出病来。

    挂心归挂心,宛珍从来不敢提,怕忆亭担心,心下也明白,提了有什么用呢,徒增烦恼罢咧。现在两个孩子,一家四口人了,都是靠着忆亭那点微薄的工资吃饭。更何况自己是个农村人,两个孩子跟着自已都没有户口,没有粮油布豆腐票。吃的穿的,都得上街买议价米面,更增加了生活的成本。

    宛珍想做点事,以贴补家用。瞧着怀里依依呀呀两个不能撒手的孩子,别说忆亭不会同意,就是同意了,自己也腾不出身来去做事啊。

    宛珍白天想、夜里琢磨,日日盘算心事。

    有一天,宛珍抱着李洛正扫地。透过窗子,望见房东家十几岁的女儿正在院子里踢毽子玩。宛珍脑中灵机一动,猛然想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宛珍托人给大哥宛田捎了个口信,说家里有事,务必请他抽时间进城来家一趟。

    隔了两天,宛田借了辆自行车进城,顺便帮村人采买日用品。

    “大哥,你看能不能让金花来帮俺看两天孩子?”宛珍大致跟宛田说了下眼下的情况,又跟大哥说了自己的打算,然后问。

    其实不用宛珍说,从一进门,宛田搭眼一看,家里什么情况,一目了然。

    老家孩子上学的少,女孩上学的就更稀少了,差不多五六岁就开始帮父母看弟妹,象金花这样十岁多的女孩,已经在家做饭喂牲口捡粪沤化肥,顶上半个劳动力用了。

    金花来了,家里又要少挣不少工分,宛田思索着,看看宛珍恳求的神色,再看看宛珍家也的确困难,想了想,勉强答应。

    隔几天,宛田把金花送来宛珍家。

    十一岁的金花比先长高了好些,一张淡淡月色瓜子脸,一对似睁非睁丹凤眼,顾盼间闪烁着天生的聪明与伶俐。一头乌油也似的黑发,在背后利落地打了麻花辫子,身上穿了一件自家纺织的布小褂,下身套了一条长裤,也是布制作,脚上一双黑色的布鞋,倒用红线绣了梅花。

    亭亭玉立地站在宛珍屋里,未语先笑,一脸热情。

    宛珍听说衣服是金花自己纺线自己织布自己做的,鞋子也是自己纳底自己绣花自己做的,不禁暗自赞叹了,大哥这个长女,才十岁就这样,以后大了还不知道怎么样明强干呢。

    “金花,在你三姑家好好帮你三姑看孩子,看好了,等年底,三姑给你扯花布做新衣服。”宛田临走吩咐女儿。

    “放心吧,爹,你放心走你的吧。俺会帮三姑看好弟妹的。”金花伶俐地答道。

    宛珍带了几天金花,手把手教她怎么带孩子,孩子哭了怎么办,饿了怎么办,屋里头怎么收拾。陪了几天,宛珍发现金花真是个既聪明又有心眼的孩子。什么事,说一遍就记住了,教一遍,就会了。宛珍放心了。

    隔了两天,宛珍拎了两包果子去街道看主任五娘。

    想想忆亭宛珍两夫妻带了两个孩子,的确生活困难,更何况,这桩亲事是自己当初拍过脯保证的,五娘考虑了一下,又和公社里的人汇报商量了一下,把宛珍安置在街道办的卫生组里帮忙。

    说是卫生组,其实就是满大街收拾垃圾,满小巷子清厕所掏大粪。

    每天早晨天不亮,宛珍爬起来,拉着架子车,扫街,清理部分街区的垃圾。中午趁吃饭的空儿跑回家,一边吃饭一边喂可儿,下午再去清扫厕所,晚上可以提前回家,照顾孩子。

    金花的确是个利落聪明的孩子。跟着宛珍没几天,很快适应了城市里的生活,把家里的活计得一清二楚。

    每天早晨,忆亭和宛珍走后,金花洗锅刷碗,扫地,收拾完屋子,牵着李洛,抱着李可,在门前晒太阳溜弯儿。中午回家,把俩孩子放在床上,用棉被挡着,省得掉地下,边摘菜,边等宛珍回来做午饭。等忆亭和宛珍吃了饭上工走了,金花洗涮完,就搂着俩孩子睡午觉。等晚上宛珍回来做晚饭。

    这样的日子刚刚过了一个月,金花突然提出要回家。

    原来金花在城里呆了一段时间,对城里生活由原先的好奇,到后来的枯燥乏味。城里的生活有什么好的,什么都要花钱买,出门就是房子就是路,哪有农村敞亮宽广,哪有田野里的空气清新舒适?

    更何况在城里呆了一段时间,金花知道,不认识字的人多令人瞧不起,看三姑,多勤劳一个人,就是因为不识字,总是被她的妯娌们瞧不起,看二婶(宛孝媳妇)多有气派,就是因为人家认识字,有文化,连那么厉害、人人见了又惊又怕的二叔都对她笑眉笑眼的。

    金花想回家上学,加上宛珍家的饭是顿顿红署干子玉米面,还没有在农村吃的好,金花越发不愿意再呆下去了。

    送走金花,宛珍又陷入了原来的烦恼与困难中。

    卫生组的活计虽然脏一点,累一点,可是能挣钱啊。一个月十九块五角钱呢,加上忆亭每月二十四块五角的工资,家里才不至于断顿。再怎么说,也比在家搂着孩子睡觉强。宛珍舍不得丢下卫生组的活计,趁忆亭上班去了,把两个孩子扔垃圾车里,铺张尼龙袋子隔开,天天偷偷拉着两个孩子上工。

    可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

    宛珍又想到一个人。

    第 19 章在线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4037/69436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