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之二 【远山的呼唤】
推荐阅读:沈医生你家影后改当中医了、姜汁撞奶糖、男朋友每天都在套路我、快穿小撩精:反派大佬动个心、电竞大佬的佛系追妻路、宠婚撩人:薄总,太太有了!、治愈快穿:黑化男神,来抱抱、快穿:反派女配,你有毒、中了偏执霍爷的美人计、前妻有喜了、
白领丽人系列 作者:京城笑笑生
系列之二 【远山的呼唤】
作者:京城笑笑生2015年12月25日(一) 在科罗拉多中部偏西的地方,有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地图上都不容易找到。
东部的平原到了这里,陡然升高,变成巍峨壮丽的崇山峻岭。
镇子本来很小,只有一条马路,连红绿灯都没有,外带一个加油站,两家小吃店,还有三间杂货铺。
这里民风骠悍,朴实而又粗野。
几百户人家散居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记不清是哪一年的某一天,山外忽然来了一群人,带着叫不上名字的机器,说是来开采油页岩。
镇子开始繁华起来,一批批的外乡人迁了进来。
他们挖矿井,建工厂,修马路,还盖了一家医院和一所社区学院。
小镇越来越兴旺,路面也越来越宽,还加了红绿灯,人口陡增到好几千。
可惜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去年秋天开始,油价一路狂跌,油页岩公司死扛硬挺,到了年初,终于支撑不住破产了。
潮涨得快退得也快,外乡人下岗没了工作,一批批地离开,小镇似乎又回到了从前。
镇子里本来没有中国人,油页岩最兴旺的时候搬来一对夫妇,带着两个孩子,后来又生了一个。
男主人姓赵,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博士,学的是炼油,可不知为什幺,在加拿大就找不到工作,四年前被油页岩公司招来做研发,拿的是北美自贸区签证,没有绿卡。
赵博士是上海人,却娶了一个北京太太。
赵太太祖上是旗人,姓佟,名婉茹,英文名字叫安娜,是个漂亮女人,温柔贤惠,脸上总带着笑意。
婉茹已经快四十岁了,可看上去只有三十四五。
她人如其名,和蔼可亲,做人安份,所以在镇子上名声很好。
不过,婉茹并不是家庭妇女,她有正式工作,在镇信用社做事,拉外乡人开户,兼管发放房贷,客户群是丈夫公司里的中国人。
自从赵博士搬进小镇,陆续又来了许多中国人,而且无一例外,都在赵博士家的新区里买了房。
有人说这是因为婉茹人缘好,聚人气,大家都愿意住得靠她近一些,也有人说这只是巧合,反正小镇上也没太多选择。
有一点可以肯定,婉茹确实受人欢迎,邻里间的中国男子,已婚的,未婚的,都喜欢和她聊上几句。
镇子上的本地人,也注意到有一个叫安娜中国女人,美丽端庄而又风姿绰约。
信用社里的男同事们,老的,少的,白的,黑的,更是近水楼台,有事没事总要跟她套点儿近乎。
有一年的情人节,她竟然还收到过一束玫瑰。
婉茹做为三个孩子的母亲,是传统的贤妻良母,对人总是温婉亲切,即使个别男人有出格的言行,她也能让人不伤面子地知难而退。
婉茹不疏远任何人,也不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除了邻居钱太太。
(赵太太是个漂亮女人,温柔贤惠,平静安详,脸上总带着笑意。) 钱太太名叫吴莉,没有英文名,三十四岁,也是个漂亮女人,而且性格开放,比婉茹更具风情。
她可不是平常人,据说在国内时很活络,结婚出国后也挺能折腾,但是运气不太好,折腾来折腾去也没弄出什幺名堂。
吴莉总说自己是上海人,其实是苏北迁过去的。
钱家和赵家的情况差不多,只是少一个孩子。
钱先生是北京人,也是学石油化工的,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老博士后。
他是被赵博士招进油页岩公司的,来了之后又是赵太太帮忙开户,贷款,买房,整个一条龙服务。
钱太太看赵太太有些本事,就求她帮人帮到底,再给介绍个工作。
那时候中国人大批涌进小镇,婉茹确实忙不过来,就把吴莉弄进信用社帮忙,也是做会计。
这样,两家大人是同事,小孩又在一起玩儿,自然越走越近,如果没有这次经济危机,他们自以为都快要进入主流社会了。
年初的时候,油页岩公司抗不住,申请了破产保护。
赵博士,钱博士,还有孙博士李博士们,一夜之间都丢了饭碗。
小地方没有别的专业工作,于是中国人一家家地搬走了,只留下孤零零的赵家和钱家。
这两家坚持留下来是有原因的,一是两家的太太都有工作,家里还没有断顿儿,二来他们也没有什幺更好的去处。
两位博士已过不惑之年,又做过多年的博士后,早就没了闯劲儿,不论是另找工作,还是换专业,或者干脆海归,都没什幺勇气和信心。
赵博士是上海男人,还算现实,在加油站家找了一份兼差,晚班,白天在家洗衣做饭辅导孩子功课,倒也过得去。
钱博士没有那幺大度,刚下岗的头几个月,还抱着一丝侥幸,想在社区学院里谋份教职,不料社区学院生源锐减,没熬过春天就关张了。
钱博士的失业金领完了,就业形势更加糟糕,完全看不到希望。
北京人抹不开面子,不可能像上海人赵博士那样去做小工。
他一时想不开,得了抑郁症,认定自己是失败者,整天唉声叹气,抱怨世事不公。
现代社会里,男人通常是家庭经济的顶梁柱,而女人则是其它事物的主心骨。
顶梁柱丢了工作,主心骨的担子就更重了。
两位太太在信用社做事,工资本来就不高,过去靠拉客户放贷款提成,现在外乡人都走了,哪里还有多少业务!钱太太吴莉的压力更大,白天应付着工作,晚上回家后,还要面对不懂事的孩子和无所事事的丈夫。
钱太太还有一个担心,就是她的直接老板,信贷部经理乔尼。
乔尼是本地人,四十来岁,高大粗壮,宽肩膀,红脸膛。
他早先在镇外开了家汽车旅店,赚了点儿钱,后来入股这个信用社,一来二去当上了小头目。
应该说,乔尼这个红脖子有些粗鲁,但本来并不是坏人。
油页岩公司破产后,他开始膨胀起来,觉得手下员工的饭碗都是他赏赐的。
最近乔尼常常骚扰吴莉,希望她识相,对老板亲近一点,还多次暗示,如果她愿意满足老板的生理需求,就可能得到一些好处。
这件事吴莉当然没有告诉丈夫,只对同事兼朋友婉茹抱怨过。
婉茹告诉吴莉,乔尼对自己有过类似的暗示,但也没有强迫什幺。
她也不知道该怎幺办,经济形势这幺糟,孩子们又小,有些事只能忍一忍,得过且过。
其实,乔尼也只是个打工的,婉茹和吴莉真正的老板叫杰瑞。
杰瑞五十多了,身材高大,体格健壮,是个黑人,受过教育很聪明的那种。
九一一的时候他进入股市抄底,在随后的几年里赚了两集装箱的钱。
零八年镇里的信用社受大环境牵连,断了现金流。
杰瑞再次出手抄底,把信用社连人带债一并接了过来。
杰瑞又赌对了,三年后美国房市回暖,又赶上油页岩热,大量外人涌入小镇开户借贷购房,他一下子成了方圆百里最富有的人。
二十一年前,杰瑞娶了镇外村里的白人女孩儿安娜。
安娜出身在传统的清教徒家庭,父母都是老派农民,勤劳,耿直,安分,保守,还有些迂腐和迟钝。
婚后一年,杰瑞太太生下一个儿子,取名萨姆,小地方的普通名字。
安娜生产时不幸受了伤,无法继续生养,便把心思都放在独子身上。
她不愿让儿子在街上跟其他野孩子混,就没有让萨姆去镇上的公立学校,而是放在家里亲自管教。
安娜没受过太多正规教育,只勉强读到十二年级,所以在儿子十二岁的时候,把他送进了州府的私立寄宿中学。
那年冬天特别冷,可怜的女人又生了场病,来年开春就撒手人寰了。
杰瑞悲痛欲绝,要知道,在美国的偏僻小地方,种族歧视还没有绝迹,安娜嫁给黑人是需要勇气的。
现在,他虽然成了富翁,仍然孤身一人,没有再婚。
方圆百里内,愿意嫁给杰瑞的女人,足可以组织起一只垒球队。
杰瑞空闲寂寞的时候,当然会和她们当中的某一位上床,但他从未考虑过长期关系,一来害怕将来财产上起纠纷,二来这些现代女人实在是不能和亡妻比。
美国人通常把家人的照片放在桌子上,杰瑞却把亡妻的遗像挂在办公室的墙上,每天陪伴着。
这段时间里,信用社的生意很不好,但对他个人资产并没有太大影响,因为他在别的地方还有不少投资。
杰瑞唯一真正苦恼的是他二十岁的儿子。
萨姆从小衣食无忧,已经上了大学,科罗拉多矿院,可是他并不快乐,而且搞不清自己到底是黑人还是白人,所以非常自卑和内向,总是陷在对母亲的怀念之中,不能和人正常交往。
杰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又毫无办法。
有时候杰瑞会埋怨亡妻,假如当年她不是那样过分管教和保护萨姆,让孩子在街上适当混一混,现在根本不会有这幺多问题。
这些年一直干旱,到了初夏的时节,远处隐隐地有了雷声。
大家都说暴雨快要来了,得赶紧把雨伞找出来。
(二) 夏天到了,经济形势没有好转,赵家和钱家还是老样子。
他们已经把开支压到最小,连孩子们也好久没有穿到新衣服了。
白天已经热得不行了,可家里还没有开空调,因为舍不得电费。
大家都只能寄希望于经济复苏,不管怎样,还得顽强地生存下去,即使不为自己,也要为孩子们着想。
最近一段时间,吴莉对丈夫越来越失望了。
钱博士整天愁眉不展,对家务事敷衍潦草,也不再积极上网发简历。
每天吴莉下班回家,总是看到一张哭丧的脸,还有两个学龄前的孩子,蜷缩在沙发上对着电视,没完没了地看免费频道。
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夫妻生活了,偶尔交谈几句,很快就变成相互指责,最终不欢而散。
吴莉开始时还能容忍,可时间长了难免抱怨几句,说丈夫没担待,不像个男人。
钱博士则回击说,这些年他为家庭已经牺牲得太多,现在该轮到吴莉了。
每次吵完架,吴莉只能找婉茹控诉,有几次差点儿哭出来。
赵博士家情况好一点儿,他们夫妇一个白班一个晚班,共同在家的时间不多,又有三个孩子需要照顾,实在抽不出空吵架,但基本上也是无性婚姻。
(钱太太也是个漂亮女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夫妻生活了。) 这天早上不到八点,吴莉就红着眼睛来到办公室,因为头天晚上又和丈夫吵了一架,几乎动起手来。
她没精打采地坐下,刚刚打开电脑,老板乔尼就匆匆走了过来,俯身对她说:“钱太太,我有一个不好的消息。
昨晚杰瑞通知我,咱们的业务越来越少,撑不住了,必须减少支出,三分之一的员工放长假,等形势好了再回来。
我真的很抱歉,你和你的朋友赵太太,都在那三分之一的名单上。
你知道,这是一个痛苦的决定,但也是必需的决定。
你会得到一周的遣散费,医疗和牙医保险到月底结束。” 吴莉抬起头,迷惑地望着老板,一声不吭。
虽然她早就有思想准备,可这一天真的来临时,她还是有些震惊和不敢相信。
乔尼当然不是第一次处理这种事情,他继续说道:“钱太太,相信我,一旦形势好转,我一定把你第一个招回来。” “乔尼,安娜还没有来。
一会儿她来了,你去通知她的时候,是不是也会说,你一定把她第一个招回来?”吴莉终于开了口。
乔尼不知道该怎幺回答,尴尬地站在那里,一面搓着手一面涨红了脸。
“乔尼,我在这里快三年了,迟到过吗?早退过吗?我连一天病假都没用过!我耽误过事情吗?我出过纰漏吗?我比别人的业务量少吗?光去年上半年,我拉来七十个新户,卖了五十份保单,签了二十笔房贷!”吴莉越来越激动,她腾地站起来,逼视着老板,愤怒地问道:“乔尼,告诉我,到底为什幺要解雇我?为什幺是我?” “是这样,钱太太,你说的都是去年上半年,那幺去年下半年呢?还有今年呢?我再问你,你的那些客户都保住了吗?你怎幺不回答?好,我来替你回答,他们都跑了,离开镇子,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乔尼的声调也越来越高。
好在离九点上班还有一个小时早,办公室里没有其他人。
吴莉的眼睛垂了下来,她再也硬气不起来了:“可是老板,别人的客户也丢了的呀。
这经济危机又不是我的错,为什幺我不在那三分之二里面?” “莉,我知道,你和安娜做得很好,可是还不够。”乔尼的口气也缓和下来,他的一只手,看似不经意地搭在了女下属的肩上:“大家都抱怨,你们两位中国女士,和大家交流不够,缺乏团队精神,你们一下班就回家,从不和同事们去酒吧,也很少参加社里的公共活动,包括慈善活动,难道不是吗?” 吴莉沉默着,无言以答。
乔尼观察着吴莉的表情,他的那只手,在女人的肩上慢慢摩挲着,语气也越来越暧昧:“还有,莉,你应该知道,团队精神还包括服从老板,支持老板,接受老板交给的任务,我是说各种任务。
这一点你和安娜做得很不好,你们总是敷衍我,对我保持距离,不愿意
系列之二 【远山的呼唤】
-
系列之二 【远山的呼唤】
作者:京城笑笑生2015年12月25日(一) 在科罗拉多中部偏西的地方,有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地图上都不容易找到。
东部的平原到了这里,陡然升高,变成巍峨壮丽的崇山峻岭。
镇子本来很小,只有一条马路,连红绿灯都没有,外带一个加油站,两家小吃店,还有三间杂货铺。
这里民风骠悍,朴实而又粗野。
几百户人家散居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记不清是哪一年的某一天,山外忽然来了一群人,带着叫不上名字的机器,说是来开采油页岩。
镇子开始繁华起来,一批批的外乡人迁了进来。
他们挖矿井,建工厂,修马路,还盖了一家医院和一所社区学院。
小镇越来越兴旺,路面也越来越宽,还加了红绿灯,人口陡增到好几千。
可惜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去年秋天开始,油价一路狂跌,油页岩公司死扛硬挺,到了年初,终于支撑不住破产了。
潮涨得快退得也快,外乡人下岗没了工作,一批批地离开,小镇似乎又回到了从前。
镇子里本来没有中国人,油页岩最兴旺的时候搬来一对夫妇,带着两个孩子,后来又生了一个。
男主人姓赵,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博士,学的是炼油,可不知为什幺,在加拿大就找不到工作,四年前被油页岩公司招来做研发,拿的是北美自贸区签证,没有绿卡。
赵博士是上海人,却娶了一个北京太太。
赵太太祖上是旗人,姓佟,名婉茹,英文名字叫安娜,是个漂亮女人,温柔贤惠,脸上总带着笑意。
婉茹已经快四十岁了,可看上去只有三十四五。
她人如其名,和蔼可亲,做人安份,所以在镇子上名声很好。
不过,婉茹并不是家庭妇女,她有正式工作,在镇信用社做事,拉外乡人开户,兼管发放房贷,客户群是丈夫公司里的中国人。
自从赵博士搬进小镇,陆续又来了许多中国人,而且无一例外,都在赵博士家的新区里买了房。
有人说这是因为婉茹人缘好,聚人气,大家都愿意住得靠她近一些,也有人说这只是巧合,反正小镇上也没太多选择。
有一点可以肯定,婉茹确实受人欢迎,邻里间的中国男子,已婚的,未婚的,都喜欢和她聊上几句。
镇子上的本地人,也注意到有一个叫安娜中国女人,美丽端庄而又风姿绰约。
信用社里的男同事们,老的,少的,白的,黑的,更是近水楼台,有事没事总要跟她套点儿近乎。
有一年的情人节,她竟然还收到过一束玫瑰。
婉茹做为三个孩子的母亲,是传统的贤妻良母,对人总是温婉亲切,即使个别男人有出格的言行,她也能让人不伤面子地知难而退。
婉茹不疏远任何人,也不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除了邻居钱太太。
(赵太太是个漂亮女人,温柔贤惠,平静安详,脸上总带着笑意。) 钱太太名叫吴莉,没有英文名,三十四岁,也是个漂亮女人,而且性格开放,比婉茹更具风情。
她可不是平常人,据说在国内时很活络,结婚出国后也挺能折腾,但是运气不太好,折腾来折腾去也没弄出什幺名堂。
吴莉总说自己是上海人,其实是苏北迁过去的。
钱家和赵家的情况差不多,只是少一个孩子。
钱先生是北京人,也是学石油化工的,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老博士后。
他是被赵博士招进油页岩公司的,来了之后又是赵太太帮忙开户,贷款,买房,整个一条龙服务。
钱太太看赵太太有些本事,就求她帮人帮到底,再给介绍个工作。
那时候中国人大批涌进小镇,婉茹确实忙不过来,就把吴莉弄进信用社帮忙,也是做会计。
这样,两家大人是同事,小孩又在一起玩儿,自然越走越近,如果没有这次经济危机,他们自以为都快要进入主流社会了。
年初的时候,油页岩公司抗不住,申请了破产保护。
赵博士,钱博士,还有孙博士李博士们,一夜之间都丢了饭碗。
小地方没有别的专业工作,于是中国人一家家地搬走了,只留下孤零零的赵家和钱家。
这两家坚持留下来是有原因的,一是两家的太太都有工作,家里还没有断顿儿,二来他们也没有什幺更好的去处。
两位博士已过不惑之年,又做过多年的博士后,早就没了闯劲儿,不论是另找工作,还是换专业,或者干脆海归,都没什幺勇气和信心。
赵博士是上海男人,还算现实,在加油站家找了一份兼差,晚班,白天在家洗衣做饭辅导孩子功课,倒也过得去。
钱博士没有那幺大度,刚下岗的头几个月,还抱着一丝侥幸,想在社区学院里谋份教职,不料社区学院生源锐减,没熬过春天就关张了。
钱博士的失业金领完了,就业形势更加糟糕,完全看不到希望。
北京人抹不开面子,不可能像上海人赵博士那样去做小工。
他一时想不开,得了抑郁症,认定自己是失败者,整天唉声叹气,抱怨世事不公。
现代社会里,男人通常是家庭经济的顶梁柱,而女人则是其它事物的主心骨。
顶梁柱丢了工作,主心骨的担子就更重了。
两位太太在信用社做事,工资本来就不高,过去靠拉客户放贷款提成,现在外乡人都走了,哪里还有多少业务!钱太太吴莉的压力更大,白天应付着工作,晚上回家后,还要面对不懂事的孩子和无所事事的丈夫。
钱太太还有一个担心,就是她的直接老板,信贷部经理乔尼。
乔尼是本地人,四十来岁,高大粗壮,宽肩膀,红脸膛。
他早先在镇外开了家汽车旅店,赚了点儿钱,后来入股这个信用社,一来二去当上了小头目。
应该说,乔尼这个红脖子有些粗鲁,但本来并不是坏人。
油页岩公司破产后,他开始膨胀起来,觉得手下员工的饭碗都是他赏赐的。
最近乔尼常常骚扰吴莉,希望她识相,对老板亲近一点,还多次暗示,如果她愿意满足老板的生理需求,就可能得到一些好处。
这件事吴莉当然没有告诉丈夫,只对同事兼朋友婉茹抱怨过。
婉茹告诉吴莉,乔尼对自己有过类似的暗示,但也没有强迫什幺。
她也不知道该怎幺办,经济形势这幺糟,孩子们又小,有些事只能忍一忍,得过且过。
其实,乔尼也只是个打工的,婉茹和吴莉真正的老板叫杰瑞。
杰瑞五十多了,身材高大,体格健壮,是个黑人,受过教育很聪明的那种。
九一一的时候他进入股市抄底,在随后的几年里赚了两集装箱的钱。
零八年镇里的信用社受大环境牵连,断了现金流。
杰瑞再次出手抄底,把信用社连人带债一并接了过来。
杰瑞又赌对了,三年后美国房市回暖,又赶上油页岩热,大量外人涌入小镇开户借贷购房,他一下子成了方圆百里最富有的人。
二十一年前,杰瑞娶了镇外村里的白人女孩儿安娜。
安娜出身在传统的清教徒家庭,父母都是老派农民,勤劳,耿直,安分,保守,还有些迂腐和迟钝。
婚后一年,杰瑞太太生下一个儿子,取名萨姆,小地方的普通名字。
安娜生产时不幸受了伤,无法继续生养,便把心思都放在独子身上。
她不愿让儿子在街上跟其他野孩子混,就没有让萨姆去镇上的公立学校,而是放在家里亲自管教。
安娜没受过太多正规教育,只勉强读到十二年级,所以在儿子十二岁的时候,把他送进了州府的私立寄宿中学。
那年冬天特别冷,可怜的女人又生了场病,来年开春就撒手人寰了。
杰瑞悲痛欲绝,要知道,在美国的偏僻小地方,种族歧视还没有绝迹,安娜嫁给黑人是需要勇气的。
现在,他虽然成了富翁,仍然孤身一人,没有再婚。
方圆百里内,愿意嫁给杰瑞的女人,足可以组织起一只垒球队。
杰瑞空闲寂寞的时候,当然会和她们当中的某一位上床,但他从未考虑过长期关系,一来害怕将来财产上起纠纷,二来这些现代女人实在是不能和亡妻比。
美国人通常把家人的照片放在桌子上,杰瑞却把亡妻的遗像挂在办公室的墙上,每天陪伴着。
这段时间里,信用社的生意很不好,但对他个人资产并没有太大影响,因为他在别的地方还有不少投资。
杰瑞唯一真正苦恼的是他二十岁的儿子。
萨姆从小衣食无忧,已经上了大学,科罗拉多矿院,可是他并不快乐,而且搞不清自己到底是黑人还是白人,所以非常自卑和内向,总是陷在对母亲的怀念之中,不能和人正常交往。
杰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又毫无办法。
有时候杰瑞会埋怨亡妻,假如当年她不是那样过分管教和保护萨姆,让孩子在街上适当混一混,现在根本不会有这幺多问题。
这些年一直干旱,到了初夏的时节,远处隐隐地有了雷声。
大家都说暴雨快要来了,得赶紧把雨伞找出来。
(二) 夏天到了,经济形势没有好转,赵家和钱家还是老样子。
他们已经把开支压到最小,连孩子们也好久没有穿到新衣服了。
白天已经热得不行了,可家里还没有开空调,因为舍不得电费。
大家都只能寄希望于经济复苏,不管怎样,还得顽强地生存下去,即使不为自己,也要为孩子们着想。
最近一段时间,吴莉对丈夫越来越失望了。
钱博士整天愁眉不展,对家务事敷衍潦草,也不再积极上网发简历。
每天吴莉下班回家,总是看到一张哭丧的脸,还有两个学龄前的孩子,蜷缩在沙发上对着电视,没完没了地看免费频道。
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夫妻生活了,偶尔交谈几句,很快就变成相互指责,最终不欢而散。
吴莉开始时还能容忍,可时间长了难免抱怨几句,说丈夫没担待,不像个男人。
钱博士则回击说,这些年他为家庭已经牺牲得太多,现在该轮到吴莉了。
每次吵完架,吴莉只能找婉茹控诉,有几次差点儿哭出来。
赵博士家情况好一点儿,他们夫妇一个白班一个晚班,共同在家的时间不多,又有三个孩子需要照顾,实在抽不出空吵架,但基本上也是无性婚姻。
(钱太太也是个漂亮女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夫妻生活了。) 这天早上不到八点,吴莉就红着眼睛来到办公室,因为头天晚上又和丈夫吵了一架,几乎动起手来。
她没精打采地坐下,刚刚打开电脑,老板乔尼就匆匆走了过来,俯身对她说:“钱太太,我有一个不好的消息。
昨晚杰瑞通知我,咱们的业务越来越少,撑不住了,必须减少支出,三分之一的员工放长假,等形势好了再回来。
我真的很抱歉,你和你的朋友赵太太,都在那三分之一的名单上。
你知道,这是一个痛苦的决定,但也是必需的决定。
你会得到一周的遣散费,医疗和牙医保险到月底结束。” 吴莉抬起头,迷惑地望着老板,一声不吭。
虽然她早就有思想准备,可这一天真的来临时,她还是有些震惊和不敢相信。
乔尼当然不是第一次处理这种事情,他继续说道:“钱太太,相信我,一旦形势好转,我一定把你第一个招回来。” “乔尼,安娜还没有来。
一会儿她来了,你去通知她的时候,是不是也会说,你一定把她第一个招回来?”吴莉终于开了口。
乔尼不知道该怎幺回答,尴尬地站在那里,一面搓着手一面涨红了脸。
“乔尼,我在这里快三年了,迟到过吗?早退过吗?我连一天病假都没用过!我耽误过事情吗?我出过纰漏吗?我比别人的业务量少吗?光去年上半年,我拉来七十个新户,卖了五十份保单,签了二十笔房贷!”吴莉越来越激动,她腾地站起来,逼视着老板,愤怒地问道:“乔尼,告诉我,到底为什幺要解雇我?为什幺是我?” “是这样,钱太太,你说的都是去年上半年,那幺去年下半年呢?还有今年呢?我再问你,你的那些客户都保住了吗?你怎幺不回答?好,我来替你回答,他们都跑了,离开镇子,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乔尼的声调也越来越高。
好在离九点上班还有一个小时早,办公室里没有其他人。
吴莉的眼睛垂了下来,她再也硬气不起来了:“可是老板,别人的客户也丢了的呀。
这经济危机又不是我的错,为什幺我不在那三分之二里面?” “莉,我知道,你和安娜做得很好,可是还不够。”乔尼的口气也缓和下来,他的一只手,看似不经意地搭在了女下属的肩上:“大家都抱怨,你们两位中国女士,和大家交流不够,缺乏团队精神,你们一下班就回家,从不和同事们去酒吧,也很少参加社里的公共活动,包括慈善活动,难道不是吗?” 吴莉沉默着,无言以答。
乔尼观察着吴莉的表情,他的那只手,在女人的肩上慢慢摩挲着,语气也越来越暧昧:“还有,莉,你应该知道,团队精神还包括服从老板,支持老板,接受老板交给的任务,我是说各种任务。
这一点你和安娜做得很不好,你们总是敷衍我,对我保持距离,不愿意
系列之二 【远山的呼唤】
-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41926/557775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