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0
推荐阅读:快穿锦鲤运、良田宝地、我被困在方块之中、全球进化:我移植了至高神心、余岁长安、80年代剽悍土著女、度韶华、穿在逃亡前,开挂闷声发大财、成为咸鱼假千金后把系统交了、开局一艘破船,我靠捞宝箱苟成王、
三线轮回 作者:尾鱼
分卷阅读150
黄河上也圈了一处,不过易飒对北方地理不是很熟,也看出是哪。
丁盘岭说:“这两天,我拿着金汤谱对比了一下地图,金汤谱里总计二十来个金汤穴,要说里头都是盛放着尸体的息巢,未免太分散了,而且息巢的规模很大,有些金汤穴,根本不具备这个条件。我个人认为,对应着那句‘黄河滩头百丈鼓,挂水湖里轮回钟’,息巢有三处,三条大河各一处。长江虽然不止一个挂水湖,但既是挂水湖又有金汤穴的,只有鄱阳湖。”
易飒想起丁玉蝶要去壶口锁金汤的事:“你认为黄河的息巢在壶口?”
丁盘岭点头:“一来壶口有金汤,二来瀑布激水,声响隆隆,如同擂鼓,三来瀑布上游的黄河水面有三百来米宽,一丈差不多三点三米,三百来米,折合下来就是‘百丈’,样样都对上了。”
“澜沧江上的息巢,在洞里萨湖?”
丁盘岭迟疑了一下:“这条河的情况比较复杂,它出了境,三姓的先人不可能跑去境外锁开金汤,金汤穴上也没标过,之所以把它列进来,是因为你姐姐的关系,她千里迢迢地去了,这个叫宗杭的,又是在那儿复活的,所以那儿一定不简单。”
易飒点头。
丁盘岭手掌覆住鼠标:“老爷庙那,我们已经布下人了,但老爷庙水域只是个输出口,万事有源头,你说三条大河是三条产道,那子宫在那儿呢?”
说话间,他将鼠标移向大河源头。
宗杭脱口说了句:“三江源?”
丁盘岭纠正他:“是漂移地窟。漂移地窟在‘江流如帚处’,连着江河源头,可以把某些东西通过水道输送过来。”
他缩回手,脸色凝重,斟酌了一会才开口:“易飒关于‘接生’、‘产道’的说法很有意思,我这两天搜了一下,看到一个词,叫‘着床’,听说过吗?”
易飒摇头。
“估计你也没听过,一般生过孩子的才懂。简单来说,就是早期的胚胎,要和母体子宫壁结合,摄取母体营养,才能继续发育,这就叫着床。更早的胚胎,就是受精卵。”
“我们现在总说‘它们’,但谁也没见过‘它们’长什么样,说是无形太抽象了,就当是以受精卵的状态来的吧,顺利和那些息巢里的尸体结合到一起就是着床,着床之后是嫁接。”
“我有一个猜测,九六年那次开漂移地窟,不仅造就了姜骏这一批先头部队,还打通了‘产道’,有一些受精卵,当时就已经来了。”
宗杭让他说得瘆得慌:“那九六年到现在,这么长时间,它们会不会早就嫁接成功了?”
易飒打断他:“没有,没能着床。”
丁盘岭没想到她领悟得这么快,眼神里带了几分激赏:“易飒说的没错,光来了没有用,要在特定的条件下和合适的人体进行嫁接,但息巢没开启,没法着床,嫁接不了,来也是白来。”
宗杭嗫嚅:“那……没能着床,又不能倒流回漂移地窟,这么长时间,就一直在水里漂着吗?会不会死了?”
丁盘岭早想到这一节了:“不能着床应该也不至于死,那些受精卵,不可能就裸在水里漂过来,总得有个载体,或者用什么东西盛放着……”
易飒脱口说了句:“息壤?”
息壤最合适了,息巢里的那些尸体,就是因为有了息壤经年不腐,如果以息壤作为容器,那些受精卵就可以长久保持活性,而且息壤看起来像泥沙,大河里夹带泥沙太正常了,也不会引人注意……
丁盘岭点了点头,抬眼看宗杭:“他的情况,应该就是得益于这些没能着床的‘它们’,因为它们应该天生趋近两样东西,一是息巢,二是‘接生者’。”
易飒明白了。
易萧念叨着“它们来了”去了洞里萨湖,那就说明洞里萨湖里已经有了“它们”,但她接收到的信息太浅,找不到息巢,也不懂什么轮回钟,“它们”无法着床,只能磁屑被磁铁吸附一般、游魂样靠近她这个“接生者”。
对此,易萧毫无察觉,毕竟没人会去注意水里的浮尘泥沙。
直到她和宗杭都死了,被丁碛沉湖,“它们”顺理成章着床,完成嫁接——宗杭能够复活,完全只因为他当时是和易萧绑在了一起。
丁盘岭接着往下说:“姜骏把祖牌嵌入轮回钟,其实是释放了一个信号:现在这个息巢已经准备好了,你们可以大批量地来了。”
易飒沉吟:“这意思就是,漂移地窟里的大部队,会集中涌向鄱阳湖底的这个息巢?”
丁盘岭点头:“它们集中涌入、嫁接开始的时候,那个轮回钟应该就会动了。所以光在老爷庙蹲守,治标不治本,最一步到位的方法,是从源头上截断漂移地窟。”
第86章 23
截断, 说得还挺轻松, 怎么截断啊?上次去漂移地窟, 出了那么大事,连地窟的横长竖短都没摸清楚,现在居然张口就来“截断”。
丁盘岭似乎知道易飒在想什么:“是挺难的, 但这是唯一的法子了,我们已经派了人, 在三江源一带寻找漂移地窟,准备有了消息之后就组车队过去, 易飒, 你有兴趣一起吗?”
又组车队?还是那个地方?
九六年的一切,像头顶巨大的云,又飘过来了:她还记得出行时的兴奋,记得那首飘在夜色里的《上海滩》,记得剥开花生壳时,那股焖住的火香味。
那是一切开始的地方。
她回过神来:“好啊, 是有必要去一趟,但你们对那儿, 有什么更新的了解吗?”
目前听下来,除了猜测那里是“它们”的大本营外,对漂移地窟的认识, 比九六年没什么进步——这种情况下,去了也白搭吧?只是多一批人去送死。
丁盘岭回答:“所以在等音信的同时,我们着手两件事, 第一是重新查看家谱,寻找一切相关的有用信息。”
家谱不是简单的像公司架构一样的树状图,真正严密的家谱,不但包括世系繁衍,还要罗列重要人物事迹,记录家族的迁徙、生意、族规,附有参考图录等等。
三姓一直没断过代,古时候又特别注重修家谱,可以想见留下了多少东西,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也绝不过分:前些年有人提议说电子时代了,不如集中整理一下,一张磁盘搞定所有,结果一看祠堂里那几间大屋,从陶片到木简到布帛到纸张,从图像到甲骨金文到篆隶甚至还有印版的,立马不吭声了。
卷帙浩繁,家谱里真散落了些什么信息也说不定。
“第二是,我们觉得从息巢入手,还是能挖出不少线索的,而且黄河没有挂水湖,它的息巢格局,应该跟长江不同——我们想就近看一下壶口,在那里锁一趟金汤……”
分卷阅读150
-
分卷阅读150
黄河上也圈了一处,不过易飒对北方地理不是很熟,也看出是哪。
丁盘岭说:“这两天,我拿着金汤谱对比了一下地图,金汤谱里总计二十来个金汤穴,要说里头都是盛放着尸体的息巢,未免太分散了,而且息巢的规模很大,有些金汤穴,根本不具备这个条件。我个人认为,对应着那句‘黄河滩头百丈鼓,挂水湖里轮回钟’,息巢有三处,三条大河各一处。长江虽然不止一个挂水湖,但既是挂水湖又有金汤穴的,只有鄱阳湖。”
易飒想起丁玉蝶要去壶口锁金汤的事:“你认为黄河的息巢在壶口?”
丁盘岭点头:“一来壶口有金汤,二来瀑布激水,声响隆隆,如同擂鼓,三来瀑布上游的黄河水面有三百来米宽,一丈差不多三点三米,三百来米,折合下来就是‘百丈’,样样都对上了。”
“澜沧江上的息巢,在洞里萨湖?”
丁盘岭迟疑了一下:“这条河的情况比较复杂,它出了境,三姓的先人不可能跑去境外锁开金汤,金汤穴上也没标过,之所以把它列进来,是因为你姐姐的关系,她千里迢迢地去了,这个叫宗杭的,又是在那儿复活的,所以那儿一定不简单。”
易飒点头。
丁盘岭手掌覆住鼠标:“老爷庙那,我们已经布下人了,但老爷庙水域只是个输出口,万事有源头,你说三条大河是三条产道,那子宫在那儿呢?”
说话间,他将鼠标移向大河源头。
宗杭脱口说了句:“三江源?”
丁盘岭纠正他:“是漂移地窟。漂移地窟在‘江流如帚处’,连着江河源头,可以把某些东西通过水道输送过来。”
他缩回手,脸色凝重,斟酌了一会才开口:“易飒关于‘接生’、‘产道’的说法很有意思,我这两天搜了一下,看到一个词,叫‘着床’,听说过吗?”
易飒摇头。
“估计你也没听过,一般生过孩子的才懂。简单来说,就是早期的胚胎,要和母体子宫壁结合,摄取母体营养,才能继续发育,这就叫着床。更早的胚胎,就是受精卵。”
“我们现在总说‘它们’,但谁也没见过‘它们’长什么样,说是无形太抽象了,就当是以受精卵的状态来的吧,顺利和那些息巢里的尸体结合到一起就是着床,着床之后是嫁接。”
“我有一个猜测,九六年那次开漂移地窟,不仅造就了姜骏这一批先头部队,还打通了‘产道’,有一些受精卵,当时就已经来了。”
宗杭让他说得瘆得慌:“那九六年到现在,这么长时间,它们会不会早就嫁接成功了?”
易飒打断他:“没有,没能着床。”
丁盘岭没想到她领悟得这么快,眼神里带了几分激赏:“易飒说的没错,光来了没有用,要在特定的条件下和合适的人体进行嫁接,但息巢没开启,没法着床,嫁接不了,来也是白来。”
宗杭嗫嚅:“那……没能着床,又不能倒流回漂移地窟,这么长时间,就一直在水里漂着吗?会不会死了?”
丁盘岭早想到这一节了:“不能着床应该也不至于死,那些受精卵,不可能就裸在水里漂过来,总得有个载体,或者用什么东西盛放着……”
易飒脱口说了句:“息壤?”
息壤最合适了,息巢里的那些尸体,就是因为有了息壤经年不腐,如果以息壤作为容器,那些受精卵就可以长久保持活性,而且息壤看起来像泥沙,大河里夹带泥沙太正常了,也不会引人注意……
丁盘岭点了点头,抬眼看宗杭:“他的情况,应该就是得益于这些没能着床的‘它们’,因为它们应该天生趋近两样东西,一是息巢,二是‘接生者’。”
易飒明白了。
易萧念叨着“它们来了”去了洞里萨湖,那就说明洞里萨湖里已经有了“它们”,但她接收到的信息太浅,找不到息巢,也不懂什么轮回钟,“它们”无法着床,只能磁屑被磁铁吸附一般、游魂样靠近她这个“接生者”。
对此,易萧毫无察觉,毕竟没人会去注意水里的浮尘泥沙。
直到她和宗杭都死了,被丁碛沉湖,“它们”顺理成章着床,完成嫁接——宗杭能够复活,完全只因为他当时是和易萧绑在了一起。
丁盘岭接着往下说:“姜骏把祖牌嵌入轮回钟,其实是释放了一个信号:现在这个息巢已经准备好了,你们可以大批量地来了。”
易飒沉吟:“这意思就是,漂移地窟里的大部队,会集中涌向鄱阳湖底的这个息巢?”
丁盘岭点头:“它们集中涌入、嫁接开始的时候,那个轮回钟应该就会动了。所以光在老爷庙蹲守,治标不治本,最一步到位的方法,是从源头上截断漂移地窟。”
第86章 23
截断, 说得还挺轻松, 怎么截断啊?上次去漂移地窟, 出了那么大事,连地窟的横长竖短都没摸清楚,现在居然张口就来“截断”。
丁盘岭似乎知道易飒在想什么:“是挺难的, 但这是唯一的法子了,我们已经派了人, 在三江源一带寻找漂移地窟,准备有了消息之后就组车队过去, 易飒, 你有兴趣一起吗?”
又组车队?还是那个地方?
九六年的一切,像头顶巨大的云,又飘过来了:她还记得出行时的兴奋,记得那首飘在夜色里的《上海滩》,记得剥开花生壳时,那股焖住的火香味。
那是一切开始的地方。
她回过神来:“好啊, 是有必要去一趟,但你们对那儿, 有什么更新的了解吗?”
目前听下来,除了猜测那里是“它们”的大本营外,对漂移地窟的认识, 比九六年没什么进步——这种情况下,去了也白搭吧?只是多一批人去送死。
丁盘岭回答:“所以在等音信的同时,我们着手两件事, 第一是重新查看家谱,寻找一切相关的有用信息。”
家谱不是简单的像公司架构一样的树状图,真正严密的家谱,不但包括世系繁衍,还要罗列重要人物事迹,记录家族的迁徙、生意、族规,附有参考图录等等。
三姓一直没断过代,古时候又特别注重修家谱,可以想见留下了多少东西,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也绝不过分:前些年有人提议说电子时代了,不如集中整理一下,一张磁盘搞定所有,结果一看祠堂里那几间大屋,从陶片到木简到布帛到纸张,从图像到甲骨金文到篆隶甚至还有印版的,立马不吭声了。
卷帙浩繁,家谱里真散落了些什么信息也说不定。
“第二是,我们觉得从息巢入手,还是能挖出不少线索的,而且黄河没有挂水湖,它的息巢格局,应该跟长江不同——我们想就近看一下壶口,在那里锁一趟金汤……”
分卷阅读150
-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47688/670303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