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5
推荐阅读: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诸天轮回转生、托身锋刃里、混沌新纪元从大宋开始、诸天:从小欢喜当爹开始、凡人:开局我能进入灵界、斗罗:噬魂蛛皇、神探陈益、爱发微博的我,成了职业通天代、病弱太子妃超凶的、
老大是女郎 作者:罗青梅
分卷阅读415
口往南城桥的方向走。
乔嘉和另外两个随从紧跟在他们身后。
一步一步走过南城桥,傅云英回头望着桥下静静流淌的河水,道:“好了,过了桥,今年我和二哥都没病没灾。”
傅云章挑眉,“怎么把我也算上了?”
傅云英笑着说:“二哥刚才不是说陪你走百病么?走都走了,当然得算上你。”
说着话,走到城门边,城门外排起长龙,盛装妇人们等着排队摸钉,据说这样能求子。
见傅云章目光往队伍前面看去,似乎也有想要排队的打算,傅云英哭笑不得,赶紧拉他走开,“别,二哥,我可不摸那个!”
她现在穿的是直身,束网巾,戴巾帽,要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排队等着去摸钉,岂不是露馅了?
傅云章沉默了片刻,过一会儿绷不住了,低笑几声,“没打算让你去摸钉……吓唬你玩的。”
说笑了几句,漫无目的跟着汹涌的人流四处闲逛,在灯市买了几沓纸,几枝笔,几方墨锭,还有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最后要了一大攒盒新鲜的吃食,预备回家给傅云启和袁三他们尝鲜。
乔嘉和两个随从帮着拎东西。
回到家中,已经是后半夜了,夜色浓稠如水,傅云英几乎倒下就睡。
第二天依旧早起,收拾了文书去衙署。
吃早饭的时候没有看到傅云章,莲壳过来说他今天要去城外办事,不去刑部。
她便独自去大理寺,到了地方,齐仁过来找她,和她商量之前朱和昶交代的挑一个案子写明原委和审判过程、以话本或者邸报形式命各地报房商人刊印出售的事。
大理寺的评事中,有几个是浙江、南直隶的人,他们说南方市井中早就出现一种类似于“民间邸报”的报刊,通常刊登的都是一些俗不可耐的荤话或者胡编乱造的故事,怎么耸人听闻怎么编,官府曾几次派人封禁,但收效甚微。若是朝廷能借此机会将民间邸报办起来,别的不说,至少可以矫正风气。
齐仁听过几个评事的意见后,道:“一个月一桩案子,大理寺忙不过来,改成两个月一桩才差不多,三个月一桩也行。”
傅云英点点头,“下官也只是提出一个初步的想法,到底如何实行,还需要几位大人拿主意。”
齐仁沉思片刻,忽然压低声音问:“这事是我们大理寺负责?还是刑部和都察院一起协理?”
傅云英失笑,“大人,这种事,自然得大家一起同心协力。”
把这事交给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肯定不会答应啊!大理寺的人负责出邸报,那么字里行间免不了暗暗夸大理寺英明,然后有意无意讽刺刑部和都察院几句,刑部他们岂肯善罢甘休?
齐仁撇撇嘴巴,和刑部、都察院共事,时不时有磕磕碰碰,当真是麻烦。
刑部和都察院的人选是傅云英选的。
刑部挑傅云章,他温文尔雅,很擅长和不同部分的人打交道,她举贤不避亲,头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都察院挑了汪玫的一个学生,之前一起帮汪玫打下手时,曾多次找傅云英诉苦,挑他一是因为他老实厚道,二是因为他文采好,可以把官府邸报写得跌宕起伏,趣味横生。
大理寺这边是齐仁和傅云英,赵弼被派到河南治河去了。
其他助手由三法司各自挑选,每个部门五人。
今天傅云章不在刑部,他们仍然找机会见了一面,几乎都是年轻人,而且是朱和昶登基前后迅速提拔的年轻官员,踌躇满腹,办事麻利,很快就商量出大致的章程。
首先要挑一桩案子,这桩案子最好轰动一时,是老百姓急于知道来龙去脉的,但又不能涉及官府或者世家势力,以免刚开头就得罪朝中大员。
这事交给刑部的人负责,由他们筛选出十桩案子给大理寺和都察院的人挑选。
正说得热闹,内官过来传旨,乾清宫那边急召傅云英进宫。
她对着齐仁几人拱拱手,跟着内官进宫。
礼部官员和阁老们也陆陆续续来了,朱和昶在正堂接见都察院副都御使派回京师的下属,他们站在殿外寒暄,找内官打听出了什么事。
问话的是王阁老,内官不敢隐瞒,道:“听说副都御使拿到广东总督通倭的证据,把东西送回来了。”
众人皱了皱眉。
这时,殿内响起茶杯落地的声音,继而是帝王震怒的低吼声。
几位阁臣面面相觑,朱和昶的脾性素来柔和,还从未发过这么大的脾气。
王阁老、姚文达和汪玫压低声音说话,讨论皇帝为何会动怒,广东总督通倭的事大家早有耳闻,已经不是秘密,皇帝应该不会为了这事失态,必定还有其他事情让皇帝恼怒。
众人猜疑间,内官出来,请他们进殿。
大家互望一眼,默契地后退几步。
于是官职最低、本来站在最末尾的傅云英就这么成了打头的人。
她抬起头,环顾一圈。
汪玫笑眯眯看着她,道:“皇上传召你呢,还不进去!”
傅云英嘴角轻轻抽了一下,踏进内殿。
殿内空气暖闷,鎏金香炉里燃了香块,香气扑鼻。
几个穿窄袖衣的力士跪在地上,头压得低低的。
龙案前,朱和昶头戴金冠,一身宝蓝地盘领窄袖团龙纹常服,两肩日月二章,手边是几本摊开的奏章,面色阴沉。
傅云英走进去,躬身行礼。
看到她,朱和昶脸色缓和了些,道:“你过来看看这个。”
她走近几步,接过奏折细看。
奏折是副都御使和崔南轩写的,详细汇报了广东总督这些年收受贿赂、放纵海寇、私自容留外国人的事。
其中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广东总督和当地世家大族勾结,外通海寇,劫掠沿海市镇,以往广东向朝廷上报的倭寇犯边事件,有一半其实是海寇所为。
倭寇说的是倭人,海寇,不止有倭人,还有流亡的海盗,贼寇……其中很多是中原人。
沿海等地的高门大户,大多和海寇关系微妙,他们暗中为海寇通风报信,当官府封锁沿海时,他们私下里为海寇提供淡水饮食,老百姓明知和他们做生意的人是海寇,只要有钱赚,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把钱赚到手再说。
崔南轩在奏折里用了一句话来形容海寇和沿海居民的关系:
沿海诸省,无人不通寇!
倭寇为什么屡屡能长驱直入?为什么他们总是能提前预知官府的动向?
因为不止老百姓、当地世家大族,连官府的人都被海寇收买。
傅云英合上奏折,难怪朱和昶会大动肝火。
朱和昶揉揉眉心,叹口气,“世家大族和海寇有来往,这一点朕早就知情,朕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老百姓明知对方是海
分卷阅读415
-
分卷阅读415
口往南城桥的方向走。
乔嘉和另外两个随从紧跟在他们身后。
一步一步走过南城桥,傅云英回头望着桥下静静流淌的河水,道:“好了,过了桥,今年我和二哥都没病没灾。”
傅云章挑眉,“怎么把我也算上了?”
傅云英笑着说:“二哥刚才不是说陪你走百病么?走都走了,当然得算上你。”
说着话,走到城门边,城门外排起长龙,盛装妇人们等着排队摸钉,据说这样能求子。
见傅云章目光往队伍前面看去,似乎也有想要排队的打算,傅云英哭笑不得,赶紧拉他走开,“别,二哥,我可不摸那个!”
她现在穿的是直身,束网巾,戴巾帽,要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排队等着去摸钉,岂不是露馅了?
傅云章沉默了片刻,过一会儿绷不住了,低笑几声,“没打算让你去摸钉……吓唬你玩的。”
说笑了几句,漫无目的跟着汹涌的人流四处闲逛,在灯市买了几沓纸,几枝笔,几方墨锭,还有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最后要了一大攒盒新鲜的吃食,预备回家给傅云启和袁三他们尝鲜。
乔嘉和两个随从帮着拎东西。
回到家中,已经是后半夜了,夜色浓稠如水,傅云英几乎倒下就睡。
第二天依旧早起,收拾了文书去衙署。
吃早饭的时候没有看到傅云章,莲壳过来说他今天要去城外办事,不去刑部。
她便独自去大理寺,到了地方,齐仁过来找她,和她商量之前朱和昶交代的挑一个案子写明原委和审判过程、以话本或者邸报形式命各地报房商人刊印出售的事。
大理寺的评事中,有几个是浙江、南直隶的人,他们说南方市井中早就出现一种类似于“民间邸报”的报刊,通常刊登的都是一些俗不可耐的荤话或者胡编乱造的故事,怎么耸人听闻怎么编,官府曾几次派人封禁,但收效甚微。若是朝廷能借此机会将民间邸报办起来,别的不说,至少可以矫正风气。
齐仁听过几个评事的意见后,道:“一个月一桩案子,大理寺忙不过来,改成两个月一桩才差不多,三个月一桩也行。”
傅云英点点头,“下官也只是提出一个初步的想法,到底如何实行,还需要几位大人拿主意。”
齐仁沉思片刻,忽然压低声音问:“这事是我们大理寺负责?还是刑部和都察院一起协理?”
傅云英失笑,“大人,这种事,自然得大家一起同心协力。”
把这事交给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肯定不会答应啊!大理寺的人负责出邸报,那么字里行间免不了暗暗夸大理寺英明,然后有意无意讽刺刑部和都察院几句,刑部他们岂肯善罢甘休?
齐仁撇撇嘴巴,和刑部、都察院共事,时不时有磕磕碰碰,当真是麻烦。
刑部和都察院的人选是傅云英选的。
刑部挑傅云章,他温文尔雅,很擅长和不同部分的人打交道,她举贤不避亲,头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都察院挑了汪玫的一个学生,之前一起帮汪玫打下手时,曾多次找傅云英诉苦,挑他一是因为他老实厚道,二是因为他文采好,可以把官府邸报写得跌宕起伏,趣味横生。
大理寺这边是齐仁和傅云英,赵弼被派到河南治河去了。
其他助手由三法司各自挑选,每个部门五人。
今天傅云章不在刑部,他们仍然找机会见了一面,几乎都是年轻人,而且是朱和昶登基前后迅速提拔的年轻官员,踌躇满腹,办事麻利,很快就商量出大致的章程。
首先要挑一桩案子,这桩案子最好轰动一时,是老百姓急于知道来龙去脉的,但又不能涉及官府或者世家势力,以免刚开头就得罪朝中大员。
这事交给刑部的人负责,由他们筛选出十桩案子给大理寺和都察院的人挑选。
正说得热闹,内官过来传旨,乾清宫那边急召傅云英进宫。
她对着齐仁几人拱拱手,跟着内官进宫。
礼部官员和阁老们也陆陆续续来了,朱和昶在正堂接见都察院副都御使派回京师的下属,他们站在殿外寒暄,找内官打听出了什么事。
问话的是王阁老,内官不敢隐瞒,道:“听说副都御使拿到广东总督通倭的证据,把东西送回来了。”
众人皱了皱眉。
这时,殿内响起茶杯落地的声音,继而是帝王震怒的低吼声。
几位阁臣面面相觑,朱和昶的脾性素来柔和,还从未发过这么大的脾气。
王阁老、姚文达和汪玫压低声音说话,讨论皇帝为何会动怒,广东总督通倭的事大家早有耳闻,已经不是秘密,皇帝应该不会为了这事失态,必定还有其他事情让皇帝恼怒。
众人猜疑间,内官出来,请他们进殿。
大家互望一眼,默契地后退几步。
于是官职最低、本来站在最末尾的傅云英就这么成了打头的人。
她抬起头,环顾一圈。
汪玫笑眯眯看着她,道:“皇上传召你呢,还不进去!”
傅云英嘴角轻轻抽了一下,踏进内殿。
殿内空气暖闷,鎏金香炉里燃了香块,香气扑鼻。
几个穿窄袖衣的力士跪在地上,头压得低低的。
龙案前,朱和昶头戴金冠,一身宝蓝地盘领窄袖团龙纹常服,两肩日月二章,手边是几本摊开的奏章,面色阴沉。
傅云英走进去,躬身行礼。
看到她,朱和昶脸色缓和了些,道:“你过来看看这个。”
她走近几步,接过奏折细看。
奏折是副都御使和崔南轩写的,详细汇报了广东总督这些年收受贿赂、放纵海寇、私自容留外国人的事。
其中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广东总督和当地世家大族勾结,外通海寇,劫掠沿海市镇,以往广东向朝廷上报的倭寇犯边事件,有一半其实是海寇所为。
倭寇说的是倭人,海寇,不止有倭人,还有流亡的海盗,贼寇……其中很多是中原人。
沿海等地的高门大户,大多和海寇关系微妙,他们暗中为海寇通风报信,当官府封锁沿海时,他们私下里为海寇提供淡水饮食,老百姓明知和他们做生意的人是海寇,只要有钱赚,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把钱赚到手再说。
崔南轩在奏折里用了一句话来形容海寇和沿海居民的关系:
沿海诸省,无人不通寇!
倭寇为什么屡屡能长驱直入?为什么他们总是能提前预知官府的动向?
因为不止老百姓、当地世家大族,连官府的人都被海寇收买。
傅云英合上奏折,难怪朱和昶会大动肝火。
朱和昶揉揉眉心,叹口气,“世家大族和海寇有来往,这一点朕早就知情,朕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老百姓明知对方是海
分卷阅读415
-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48276/68345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