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四十二章 复命
推荐阅读:LOL:什么叫自爆型打野啊?、序列大明、综网:终焉的守望之无尽词缀、科技公司,我成国产之光!、玩家重载、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港综世界的警察、我也是异常生物、退下,让朕来、人在综墓,卸岭盗魁、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作者:星辰玖
第六卷 第四十二章 复命
王自用跑了,带着马应守和贺一龙的革左五营还有其他三十六营精锐躲进了太行王屋二山,跑的无影无踪。
从此他们开始以太行王屋二山中为掩护,神出鬼没,在豫北、晋南,甚至北直隶周边到处劫掠,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后面一段时期农民军中最大的一股势力,不过,他们的首领却不在是紫金梁王自用,因为王自用的命不长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农民军的主力骑兵是跑了,新招的步卒却一个都没跑掉,全部都戚显宗和戚振宗所率的一万精骑逮着了。
这次卢象升的收获就大了,他不但逮住了将近八万农民军步卒,还截获了这几个月来王自用带人抢夺的粮食,具体多少,那真是数都数不清,因为这八万步卒肩挑、手扛、背上背,驴车、马车、手推车齐上阵,几乎每个人都在搬运粮食,各种麻袋、布袋不知道装了多少,一时之间根本就统计不出来。
总之,这次缴获的粮食绝对不下二十万石,这下,不但天雄军和山西军这两个月的军粮有了,几次大战俘虏的农民军也有吃的了。
他还收到一个消息,那就是孟县的革左五营主力也跑了,就剩下一万新招的步卒在那里守城。
一万步卒,听起来不少,其实压根就不算什么,卢象升直接率五千精骑冲过去,一喊话,城中的农民军就投降了,他又缴获革左五营带不走的粮食将近五万石。
这下,整个怀庆府就剩下武陟一座城池没有攻克了,其他地方基本上都已经被他收复。
卢象升并没有急于去武陟进攻,因为济源和孟县刚刚拿下,还要安排驻防,还有这次逮住将近十万俘虏也需要处理,他可总共才三万人马,如果贸贸然率军出击,不说收复的城池有可能会被农民军重新夺回去,就连刚俘获的俘虏都有可能会逃掉。
这种顾头不顾腚的蠢事他自然不会做,进攻武陟也不急于一时,还是先把紧要的事情处理了再说。
他先是从温县调了一千屯卫来孟县驻守,又从河内调了一千屯卫到济源驻守,等两千屯卫全部到位,天雄军和一万精骑全部腾出手来,他又率领这一万五千人押着将近十万俘虏,带着缴获的粮食,缓缓赶往温县。
这样调整了四五天,各处调防终于全部完成,俘虏也全部集中到了温县,卢象升直接留下四千屯卫和一千天雄军的伤兵在温县看守俘虏和粮食,而他则率领八千天雄军步卒和一万精骑直奔武陟县城。
这个时候,几个农民军首领又在武陟县衙大堂吵起来了。
张献忠是坚持要守武陟,才来一万多官兵,他们这有十余万大军,跑什么跑,他压根就不信干不过。
刘国能和李万庆却是坚持要跑,原本他们在温县就想跑,高迎祥和罗汝才却不愿意,结果白白损失了将近两万步卒,这次,说什么他们也不愿意跟那卢阎王硬刚了。
高迎祥这会儿却有点矛盾,按他的想法,他也是趋向于跑的,但是李自成却一个劲的怂恿他跟卢阎王再刚一波,上次他们是被火枪手打了个措手不及,这次他已经想到办法了,他很想再尝试一下。
罗汝才还是充当和事佬,不坚持要跑,也不坚持要守,只是一味的和稀泥。
正当他们吵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个管队在大门外焦急的喊道:“闯王,温县那边有人回来了。”
所谓有人回来了,就是派出温县的斥候探得了那边的情报,跑回来了。
这段时间卢象升为了防止农民军趁他调防的时候搞突袭,特意派出了一大堆侦骑在四处警戒,凡是来往于温县和武陟之间的平民百姓,不管是商贩还是流民全部被扣下来了,所以,农民军派出的斥候基本上是有去无回,他们压根就不知道温县那边是什么情况。
这会儿终于有斥候跑回来了,高迎祥立马问道:“那边情况怎么样,有没有紫金梁他们的消息?”
那管队站在门口惶恐的道:“没有紫金梁大掌盘的消息,但是,他们看到官兵押着上十万俘虏和无数粮车从济源方向赶到了温县。”
这还用问,肯定是卢阎王击败了王自用所率的农民军主力,要不然哪里来的那么多俘虏,那么多粮车!
刘国能蹭的一下站起来,毫不客气的道:“你们要守就守吧,我不奉陪了,告辞。”
说罢,他便迈开大步急匆匆的向外走去,李万庆压根就不用他招呼,一溜烟就跟了上去。
高迎祥见状尴尬的道:“既然紫金梁都没撑住,我们还是赶快跑吧,那卢阎王真的凶悍异常,根本就无人能挡。”
罗汝才见状,连忙劝道:“八大王,要不我们先撤吧,来日方长,不必急于一时啊。”
张献忠一听说王自用都被击溃了其实也有点怕了,那边加上革左五营最少也有十五万人马,这都扛不住,他们这十来万人马还不是一样扛不住!
只是,他一直坚持要守武陟,这会儿真有点不好意思改口说跑路,罗汝才这话说的正是时候,他立马顺势道:“那行吧,我们先撤,等手下兵强马壮之后再来收拾这个卢阎王。”
高迎祥见张献忠也点头了,立马拱手道:“事不宜迟,告辞了。”
说罢,他便带着李自成大步往外走去。
张献忠看他们的背影,若有所思的道:“曹操,要不我们一起撤?”
他已经看出来了,三十六营这就算是散伙了,所谓大难来时各自飞,连盟主紫金梁王自用都不知道怎么样了,大家还聚在一起干嘛!
他之所以拉着罗汝才,主要是罗汝才这人仗义,不会背后捅刀子,跟他一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罗汝才倒是无所谓,跟张献忠一起也好,自己一个人跑也好,反正都是跑路,他直接点头道:“那行,事不宜迟,我们赶紧走吧。”
武陟县城中的农民军就这么散了,对于跑路,他们早习以为常,撤退的速度那叫一个夸张,不到一个时辰时间,城里的农民军就撤的干干净净,甚至连城里的老百姓还没察觉,城墙上就已经空空如也了。
刘国能和李万庆选择了直接向北,穿过修武和怀庆府城之间的原野,直奔太行山脉,去找三十六营老大王自用汇合,他们相信,以王自用炉火纯青的跑路本领,绝对能跑掉,而他们当初定下的策略就是去太行山和王屋山暂避,不管怎么说,他们还是感觉钻进深山比较安全。
高迎祥听从了李自成的建议,直接往南,跨过黄河,去南阳甚至是湖广发展,那边远离京城,压根就没什么官兵,就算朝廷要组织屯卫来围剿他们,来回传令也需要很长时间,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这来回的时间跑的无影无踪。
张献忠也想向南发展,但是,他一看高迎祥是从南门离开的,并没有跟上去,而是从东门而出,直奔阳武,反正他们是从那边过来的,对那边的路比较熟悉,选择从什么地方跨过黄河都是一样的。
卢象升没想到,武陟县城里的反贼就这么跑了,原本他以为还有一场激烈的战斗呢,所以,他连云梯和攻城车都带上了。
温县到武陟其实也就五十来里的样子,因为带了攻城车,他们行进的速度并不快,早上卯时出发,直到下午未时大军才赶到武陟县城外,而高迎祥和张献忠他们早在上午巳时就跑的没影了。
面对空空如也的城墙,卢象升先是愣了一下,随后便派出斥候上去查探了一番,直到确定上面在再无反贼,这才让人打开城门,不疾不徐的进了城。
对朝廷大军的到来,城里的老百姓并没有什么反应,他们没有显得特别兴奋,也没显得特别难过,平平淡淡的,就好像是神经已经麻木了一般。
其实,他是真的有点麻木了,凡是实在过不下去的或者有心反抗郑王残暴统治的都随农民军走了,剩下的都是些凑合着能活下去的那种,他们对生活早已没什么期待,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也只是为了混口饭吃。
他们对于造反没什么兴趣,反正农民军也给不了他们更好的生活,他们对于朝廷大军也没什么感觉,反正谁当家都一样,他们饿不死,也发不了什么大财,他们注定只能平平淡淡的活着,平平淡淡的死去。
或许他们曾经想过要过的更好,也曾经奋斗过,但是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们,在这个乱世,能活下去就已经算不错了,他们的能力不足以使他们辉煌腾达,再不甘心,再蹦跶,也是徒劳,他们只能面对现实,麻木的活下去。
卢象升对这些也早就习以为常了,怀庆府的老百姓明显与北直隶和他的家乡南直隶的老百姓不一样,他们对朝廷大军好像没有任何感觉,没有亲切感,也没有疏远感,就好像官兵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一般。
或许,因为这里是郑王一系的封地吧,平时这里都是郑王说了算,他们对朝廷没什么感觉也是正常的,卢象升只能这么认为,他也没有太多时间去考虑这个问题,武陟县城拿下以后,整个怀庆府就算全部收复了,所有反贼也全部被他赶跑了,至于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他们,他也懒得去追了,因为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皇上只是要求他率军击退反贼,解救郑王,现在反贼都被他打跑了,郑王自然没危险了,再去追反贼那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了。
他可没那么多时间去多管闲事,他的事情还多着呢。
首先,他必须向皇上复命,告诉皇上,反贼已经被他打跑了,郑王已经没事了。
本来,这种事情应该是郑王出面向皇上表功,好好感谢一番,但是,看郑王那德性,估计想都不要想了,要郑王去说,估计他会要求自己永远都驻扎在这里,以确保他的安全!
这复命的事情也因此变得麻烦了,怎么才能证明反贼已经被他打跑了,郑王已经没事了呢?
卢象升考虑了很久,终于有了定计,他直接给皇上写了封奏折,言明发贼已经被他打的大败而逃,他还俘虏了十余万反贼,俘虏怎么处理,还请皇上定夺;另外郑王好像想让他留下一万大军在此驻守,他也无法做主只能请皇上定夺,不过,他建议,如果真要留下一万人马,那么这粮饷最好由郑王负责。
这也算是捷报了,当崇祯收到卢象升八百里加急传来的奏折之后,自然是高兴的不行了,反贼又被俘虏了十余万,而且还被打的四散奔逃,看他们还怎么蹦跶!
至于俘虏怎么处理,放了自然是不可能的,要他们回头又跑去加入反贼的队伍怎么办,关着更不可能,朝廷连军队的粮饷都凑不齐,哪里来的钱养这么多俘虏。
他很“睿智”的认为,只有跟上次一样,把这些俘虏全部送到东番,让他们去种地,既养活自己,又能给朝廷缴税,这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对于卢象升的建议,他也认为很合理,毕竟朝廷养着大军是为整个大明征战的,如果郑王想让他们留在怀庆以确保自己的安全,这个粮饷自然要让他掏。
这就是卢象升想出的办法,郑王其实并没有要求他留下一万大军在怀庆驻守,郑王府的礼官传令的时候说的很明白,反贼不走,他们就不能离开,但是,他就是要故意曲解为郑王让他留下一万人马在这里驻守。
因为他知道朝廷缺钱,皇上不可能白白给郑王养活一万大军,他提出的建议皇上肯定会接受,而郑王,肯定不会接受,自己辛辛苦苦跑了几百里去救他,他连城门都不让自己进,会愿意掏这一万大军的粮饷吗,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这样貌似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其实不然,因为这样一来,皇上就知道了,怀庆府的确没事了,不然郑王绝对不会连一万大军都不肯留下。
这其实就是变向的向皇上复命,证明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甚至以后要是郑王出事了也不能再赖他头上,因为郑王连一万大军的粮饷都不愿意出,这摆明了是在赶他走啊,他都被郑王赶走了,郑王再出事又与他何干!
郑王朱翊铎哪里知道卢象升的心思,他只知道,想让他掏一万大军的粮饷,门都没有。
他收到崇祯的旨意之后,直接派人去怀庆府各地探查了一番,发现真的再无反贼的踪迹,立马便让人去通知卢象升,让卢象升赶紧滚蛋,不要占着怀庆府的县城不走,那些可都是郑王府一系的封地!
第六卷 第四十二章 复命
第六卷 第四十二章 复命
王自用跑了,带着马应守和贺一龙的革左五营还有其他三十六营精锐躲进了太行王屋二山,跑的无影无踪。
从此他们开始以太行王屋二山中为掩护,神出鬼没,在豫北、晋南,甚至北直隶周边到处劫掠,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后面一段时期农民军中最大的一股势力,不过,他们的首领却不在是紫金梁王自用,因为王自用的命不长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农民军的主力骑兵是跑了,新招的步卒却一个都没跑掉,全部都戚显宗和戚振宗所率的一万精骑逮着了。
这次卢象升的收获就大了,他不但逮住了将近八万农民军步卒,还截获了这几个月来王自用带人抢夺的粮食,具体多少,那真是数都数不清,因为这八万步卒肩挑、手扛、背上背,驴车、马车、手推车齐上阵,几乎每个人都在搬运粮食,各种麻袋、布袋不知道装了多少,一时之间根本就统计不出来。
总之,这次缴获的粮食绝对不下二十万石,这下,不但天雄军和山西军这两个月的军粮有了,几次大战俘虏的农民军也有吃的了。
他还收到一个消息,那就是孟县的革左五营主力也跑了,就剩下一万新招的步卒在那里守城。
一万步卒,听起来不少,其实压根就不算什么,卢象升直接率五千精骑冲过去,一喊话,城中的农民军就投降了,他又缴获革左五营带不走的粮食将近五万石。
这下,整个怀庆府就剩下武陟一座城池没有攻克了,其他地方基本上都已经被他收复。
卢象升并没有急于去武陟进攻,因为济源和孟县刚刚拿下,还要安排驻防,还有这次逮住将近十万俘虏也需要处理,他可总共才三万人马,如果贸贸然率军出击,不说收复的城池有可能会被农民军重新夺回去,就连刚俘获的俘虏都有可能会逃掉。
这种顾头不顾腚的蠢事他自然不会做,进攻武陟也不急于一时,还是先把紧要的事情处理了再说。
他先是从温县调了一千屯卫来孟县驻守,又从河内调了一千屯卫到济源驻守,等两千屯卫全部到位,天雄军和一万精骑全部腾出手来,他又率领这一万五千人押着将近十万俘虏,带着缴获的粮食,缓缓赶往温县。
这样调整了四五天,各处调防终于全部完成,俘虏也全部集中到了温县,卢象升直接留下四千屯卫和一千天雄军的伤兵在温县看守俘虏和粮食,而他则率领八千天雄军步卒和一万精骑直奔武陟县城。
这个时候,几个农民军首领又在武陟县衙大堂吵起来了。
张献忠是坚持要守武陟,才来一万多官兵,他们这有十余万大军,跑什么跑,他压根就不信干不过。
刘国能和李万庆却是坚持要跑,原本他们在温县就想跑,高迎祥和罗汝才却不愿意,结果白白损失了将近两万步卒,这次,说什么他们也不愿意跟那卢阎王硬刚了。
高迎祥这会儿却有点矛盾,按他的想法,他也是趋向于跑的,但是李自成却一个劲的怂恿他跟卢阎王再刚一波,上次他们是被火枪手打了个措手不及,这次他已经想到办法了,他很想再尝试一下。
罗汝才还是充当和事佬,不坚持要跑,也不坚持要守,只是一味的和稀泥。
正当他们吵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个管队在大门外焦急的喊道:“闯王,温县那边有人回来了。”
所谓有人回来了,就是派出温县的斥候探得了那边的情报,跑回来了。
这段时间卢象升为了防止农民军趁他调防的时候搞突袭,特意派出了一大堆侦骑在四处警戒,凡是来往于温县和武陟之间的平民百姓,不管是商贩还是流民全部被扣下来了,所以,农民军派出的斥候基本上是有去无回,他们压根就不知道温县那边是什么情况。
这会儿终于有斥候跑回来了,高迎祥立马问道:“那边情况怎么样,有没有紫金梁他们的消息?”
那管队站在门口惶恐的道:“没有紫金梁大掌盘的消息,但是,他们看到官兵押着上十万俘虏和无数粮车从济源方向赶到了温县。”
这还用问,肯定是卢阎王击败了王自用所率的农民军主力,要不然哪里来的那么多俘虏,那么多粮车!
刘国能蹭的一下站起来,毫不客气的道:“你们要守就守吧,我不奉陪了,告辞。”
说罢,他便迈开大步急匆匆的向外走去,李万庆压根就不用他招呼,一溜烟就跟了上去。
高迎祥见状尴尬的道:“既然紫金梁都没撑住,我们还是赶快跑吧,那卢阎王真的凶悍异常,根本就无人能挡。”
罗汝才见状,连忙劝道:“八大王,要不我们先撤吧,来日方长,不必急于一时啊。”
张献忠一听说王自用都被击溃了其实也有点怕了,那边加上革左五营最少也有十五万人马,这都扛不住,他们这十来万人马还不是一样扛不住!
只是,他一直坚持要守武陟,这会儿真有点不好意思改口说跑路,罗汝才这话说的正是时候,他立马顺势道:“那行吧,我们先撤,等手下兵强马壮之后再来收拾这个卢阎王。”
高迎祥见张献忠也点头了,立马拱手道:“事不宜迟,告辞了。”
说罢,他便带着李自成大步往外走去。
张献忠看他们的背影,若有所思的道:“曹操,要不我们一起撤?”
他已经看出来了,三十六营这就算是散伙了,所谓大难来时各自飞,连盟主紫金梁王自用都不知道怎么样了,大家还聚在一起干嘛!
他之所以拉着罗汝才,主要是罗汝才这人仗义,不会背后捅刀子,跟他一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罗汝才倒是无所谓,跟张献忠一起也好,自己一个人跑也好,反正都是跑路,他直接点头道:“那行,事不宜迟,我们赶紧走吧。”
武陟县城中的农民军就这么散了,对于跑路,他们早习以为常,撤退的速度那叫一个夸张,不到一个时辰时间,城里的农民军就撤的干干净净,甚至连城里的老百姓还没察觉,城墙上就已经空空如也了。
刘国能和李万庆选择了直接向北,穿过修武和怀庆府城之间的原野,直奔太行山脉,去找三十六营老大王自用汇合,他们相信,以王自用炉火纯青的跑路本领,绝对能跑掉,而他们当初定下的策略就是去太行山和王屋山暂避,不管怎么说,他们还是感觉钻进深山比较安全。
高迎祥听从了李自成的建议,直接往南,跨过黄河,去南阳甚至是湖广发展,那边远离京城,压根就没什么官兵,就算朝廷要组织屯卫来围剿他们,来回传令也需要很长时间,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这来回的时间跑的无影无踪。
张献忠也想向南发展,但是,他一看高迎祥是从南门离开的,并没有跟上去,而是从东门而出,直奔阳武,反正他们是从那边过来的,对那边的路比较熟悉,选择从什么地方跨过黄河都是一样的。
卢象升没想到,武陟县城里的反贼就这么跑了,原本他以为还有一场激烈的战斗呢,所以,他连云梯和攻城车都带上了。
温县到武陟其实也就五十来里的样子,因为带了攻城车,他们行进的速度并不快,早上卯时出发,直到下午未时大军才赶到武陟县城外,而高迎祥和张献忠他们早在上午巳时就跑的没影了。
面对空空如也的城墙,卢象升先是愣了一下,随后便派出斥候上去查探了一番,直到确定上面在再无反贼,这才让人打开城门,不疾不徐的进了城。
对朝廷大军的到来,城里的老百姓并没有什么反应,他们没有显得特别兴奋,也没显得特别难过,平平淡淡的,就好像是神经已经麻木了一般。
其实,他是真的有点麻木了,凡是实在过不下去的或者有心反抗郑王残暴统治的都随农民军走了,剩下的都是些凑合着能活下去的那种,他们对生活早已没什么期待,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也只是为了混口饭吃。
他们对于造反没什么兴趣,反正农民军也给不了他们更好的生活,他们对于朝廷大军也没什么感觉,反正谁当家都一样,他们饿不死,也发不了什么大财,他们注定只能平平淡淡的活着,平平淡淡的死去。
或许他们曾经想过要过的更好,也曾经奋斗过,但是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们,在这个乱世,能活下去就已经算不错了,他们的能力不足以使他们辉煌腾达,再不甘心,再蹦跶,也是徒劳,他们只能面对现实,麻木的活下去。
卢象升对这些也早就习以为常了,怀庆府的老百姓明显与北直隶和他的家乡南直隶的老百姓不一样,他们对朝廷大军好像没有任何感觉,没有亲切感,也没有疏远感,就好像官兵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一般。
或许,因为这里是郑王一系的封地吧,平时这里都是郑王说了算,他们对朝廷没什么感觉也是正常的,卢象升只能这么认为,他也没有太多时间去考虑这个问题,武陟县城拿下以后,整个怀庆府就算全部收复了,所有反贼也全部被他赶跑了,至于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他们,他也懒得去追了,因为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皇上只是要求他率军击退反贼,解救郑王,现在反贼都被他打跑了,郑王自然没危险了,再去追反贼那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了。
他可没那么多时间去多管闲事,他的事情还多着呢。
首先,他必须向皇上复命,告诉皇上,反贼已经被他打跑了,郑王已经没事了。
本来,这种事情应该是郑王出面向皇上表功,好好感谢一番,但是,看郑王那德性,估计想都不要想了,要郑王去说,估计他会要求自己永远都驻扎在这里,以确保他的安全!
这复命的事情也因此变得麻烦了,怎么才能证明反贼已经被他打跑了,郑王已经没事了呢?
卢象升考虑了很久,终于有了定计,他直接给皇上写了封奏折,言明发贼已经被他打的大败而逃,他还俘虏了十余万反贼,俘虏怎么处理,还请皇上定夺;另外郑王好像想让他留下一万大军在此驻守,他也无法做主只能请皇上定夺,不过,他建议,如果真要留下一万人马,那么这粮饷最好由郑王负责。
这也算是捷报了,当崇祯收到卢象升八百里加急传来的奏折之后,自然是高兴的不行了,反贼又被俘虏了十余万,而且还被打的四散奔逃,看他们还怎么蹦跶!
至于俘虏怎么处理,放了自然是不可能的,要他们回头又跑去加入反贼的队伍怎么办,关着更不可能,朝廷连军队的粮饷都凑不齐,哪里来的钱养这么多俘虏。
他很“睿智”的认为,只有跟上次一样,把这些俘虏全部送到东番,让他们去种地,既养活自己,又能给朝廷缴税,这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对于卢象升的建议,他也认为很合理,毕竟朝廷养着大军是为整个大明征战的,如果郑王想让他们留在怀庆以确保自己的安全,这个粮饷自然要让他掏。
这就是卢象升想出的办法,郑王其实并没有要求他留下一万大军在怀庆驻守,郑王府的礼官传令的时候说的很明白,反贼不走,他们就不能离开,但是,他就是要故意曲解为郑王让他留下一万人马在这里驻守。
因为他知道朝廷缺钱,皇上不可能白白给郑王养活一万大军,他提出的建议皇上肯定会接受,而郑王,肯定不会接受,自己辛辛苦苦跑了几百里去救他,他连城门都不让自己进,会愿意掏这一万大军的粮饷吗,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这样貌似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其实不然,因为这样一来,皇上就知道了,怀庆府的确没事了,不然郑王绝对不会连一万大军都不肯留下。
这其实就是变向的向皇上复命,证明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甚至以后要是郑王出事了也不能再赖他头上,因为郑王连一万大军的粮饷都不愿意出,这摆明了是在赶他走啊,他都被郑王赶走了,郑王再出事又与他何干!
郑王朱翊铎哪里知道卢象升的心思,他只知道,想让他掏一万大军的粮饷,门都没有。
他收到崇祯的旨意之后,直接派人去怀庆府各地探查了一番,发现真的再无反贼的踪迹,立马便让人去通知卢象升,让卢象升赶紧滚蛋,不要占着怀庆府的县城不走,那些可都是郑王府一系的封地!
第六卷 第四十二章 复命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50827/930959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