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
推荐阅读:死神:没有外挂,投靠蓝染、妖尾:我才不是最恐怖的魔导士、末日小院从种下豌豆射手开始求生、宴春华、说好扬帆起航,你当深海支配者?、斗罗,从只狼归来的霍雨浩、暴富从世界贬值百万倍开始、大明:最狠皇孙,老朱求我别杀了、人到三十,我的收入随机倍增、我真是天命之子、
[快穿]皇后进修系统 作者:叫我清穿大炮灰
分卷阅读28
,把赵构给惹怒了,也说明他可能心机也不是很深,这样的将领并非不可用,要看如何调和君臣关系了。而且南宋的名将的确很多,还有宋孝宗时期的虞允文,那是后来实打实击败过金兵的文臣,像是其他将领这个时期,打败的多半是金人扶持的伪齐政权,收复失地也主要是这个伪齐政权的领土。面对金人几乎还是没有多少胜迹的,尤其金人的老家那里,经营多年,根深蒂固,与没有根基的中原地区不同,宋人的确是很难渗入进去。
话又说回到吴皇后的身上。吴皇后本身是一个女中豪杰般的人物,赵构逃难的时候,她经常一身戎装,守护左右。历史上的她也是很有政治手腕的,她也一路做到了皇帝曾祖母级别的辈分。她内心其实最大的愧疚,就是来自于在绍兴八年前后的时候,没有劝说宋高宗,不要采用秦侩。吴皇后的话在赵构那里是很有分量的,毕竟是她一路陪伴着赵构,看着他从一个普通的皇子,历经磨难,坐稳帝位的。
阿娇这回穿越的时间点就在绍兴八年。吴皇后不是不知道秦侩内心的打算,但是她原本和赵构一样,并不想迎回北方的亲族。她倒不是担心徽宗、钦宗的事情,旁观者清,她知道金人肯定不会轻易放回两个皇帝的,倒是女眷说不定有通融的机会。赵构一直想把自己的生母韦氏接回来,而同时,赵构的元配,邢秉懿也有可能回来。
赵构的中宫已经空悬十几年了,吴皇后这时候还是个贵妃,一直没能更进一步的重要原因,就是赵构的元配被遥尊为皇后,虽然人不在,却一直占着这个位置。吴贵妃没有见过邢秉懿,因为她入宫的时候,邢秉懿已经被掳走到金国去了。这时候的吴贵妃还没有做过几十年的皇后,眼界没有开拓出来,她有劝谏皇帝的机会,但是却一直犹豫。
等到吴皇后年老的时候,就十分后悔这一段经历。这时候的金国,国内形势也是一片混乱,而且这一段的混乱还有很多年。等到宋孝宗在三十年后,决定再次启用虞允文,再度北伐的时候,遇上了虞允文突然过世,已经来不及了。这二十年,金熙宗即位后,金国内乱不断,之后完颜亮成功弑帝自立,进行了十几年的残暴统治,最后败于虞允文的采石大捷,使得完颜亮身死名裂。从历史上看,这一段的确是宋人反攻的最佳良机。
错失了这二十年的良机,也许就真是错过最好的机会了。而且这时候吴贵妃最犹豫的是事关邢秉懿的问题,但是等到几年后绍兴和谈后,大家才知道邢秉懿早在绍兴九年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而吴皇后当时十分后悔,却是事已定局。
吴皇后死前注意到了金国的北边,蒙古人的崛起。阿娇也是很佩服吴皇后的眼力,在她的描述里,她认为蒙古人相比于金人,就相当于之前金人相比于辽人一样。但是对蒙古人只能利用,决不能合作,不然就又是一个金人的例子。吴皇后死的时候,蒙古人的成长已经是比较难遏制的了,事实上她死后十年,铁木真就自立为成吉思汗。
但是吴皇后认为,蒙古的发展绝非一日之功,在她年轻时候,绍兴和谈时的日子里,蒙古人虽然离崛起还有好几十年,但是初期的发展苗头肯定已经显现了,只是当时大家只把金人看做重要的对手,忽视了这一点而已。
阿娇理解吴皇后当时的做法。当时她的阅历不足,而且也只是个贵妃,什么都不做也不能说是错。但是老了的时候,回想起这段往事,心中肯定不免有遗憾,认为自己当时做了什么,是否会有不同的结果。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上的岳飞和我原本心目中的真的很不一样
满江红是不是岳飞写的还有争议,不过我认为岳飞在历史上肯定也是一个不错的将领,后人虽然有将其完美化的嫌疑,也不应该否认他先前的贡献。有些人现在是矫枉过正,因为发掘出岳飞没有大家认知里的那么完美,结果就一味抨击岳飞,完全否定他,我觉得这也有点过分了。
不过岳飞不太会做臣子倒应该是真的,感觉他的性格很可能是直来直去的
赵构看看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差。赵构本身也不是作为皇帝培养的,他被赶鸭子上架,后来又因为军阀政变变成了个太监般的人物,做到后来这份上也算不容易了,我虽然不喜欢他,但能理解这个皇帝。而且手下那么多武将,皇帝肯定睡得不安稳,只能说赵构心胸没有那么大(实际上也没几个皇帝有这么大心胸的),很多人说赵构应该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不要削武将的兵权什么的,实际上我也想不出历朝历代哪个明君处在他的处境上,会不想方设法把军权收拢的= =
这个故事的发展应该是会把君臣双方都改变一下。
☆、宋高宗吴皇后
阿娇目前考虑的倒不是这一件事情。绍兴八年的时候,南宋在外交上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只是后来被赵构把话语权全部用来向金人求和上了。
绍兴九年是一个非常关键性的年份。在这一年,无论是金、南宋、西夏,都发生了非常重要的事件。阿娇发现在这个间隙里面,南宋实际上大有可为。
绍兴九年,南宋和金的第一次和谈会开始,这件事情朝野上下已经计划多年,阿娇很难阻止。但是金国内部也有主战派和主和派两派,金建国时短,皇权不够突出,贵族争权夺利严重。金熙宗在这一年杀掉了把握朝政的主和派贵族,依靠金兀术,又撕毁合约,率兵南下。只是金兀术的这次南下遭到了南宋将领的顽强抵抗,几次打了败仗,在绍兴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141年的时候,又伪装要率兵南下,诱哄南宋再度和谈,这回赵构的上当,就是历史上最遗憾的一次。
绍兴九年的那次和谈之后,主战派的将领都没有放松过警惕,一直加紧练兵,以防金人出尔反尔。阿娇对此实在是太清楚了,从汉朝到现在一千多年了,这些蛮夷从来不知道信用为何物,想来抢东西的时候就来抢了,合约说撕毁就撕毁,根本和他们不能讲道理。
绍兴九年,发生在西夏的大事,就是统治西夏五十多年的皇帝就要过世了。西夏和金的关系实在是太复杂了,这个老皇帝原本的皇后是辽国公主,原本的太子也是流着一半辽国人的血脉。在金辽大战的时候,西夏曾经几次向辽国伸出援手,甚至还曾经诈降过,现在就导致西夏和金国之间的关系很不稳定。西夏老皇帝前几年还曾经要和南宋和谈修好,就是恐怕金人算账。
但是这个继位者李仁孝就和他父亲很不同了,他在位五十多年,在世的时候反复向金朝纳贡,金夏联盟十分稳固,南宋面对这个联盟也是束手无策。因此阿娇是想着趁着金夏联盟还没成型的时候,让人先除掉这个李仁孝再说。
分卷阅读28
-
分卷阅读28
,把赵构给惹怒了,也说明他可能心机也不是很深,这样的将领并非不可用,要看如何调和君臣关系了。而且南宋的名将的确很多,还有宋孝宗时期的虞允文,那是后来实打实击败过金兵的文臣,像是其他将领这个时期,打败的多半是金人扶持的伪齐政权,收复失地也主要是这个伪齐政权的领土。面对金人几乎还是没有多少胜迹的,尤其金人的老家那里,经营多年,根深蒂固,与没有根基的中原地区不同,宋人的确是很难渗入进去。
话又说回到吴皇后的身上。吴皇后本身是一个女中豪杰般的人物,赵构逃难的时候,她经常一身戎装,守护左右。历史上的她也是很有政治手腕的,她也一路做到了皇帝曾祖母级别的辈分。她内心其实最大的愧疚,就是来自于在绍兴八年前后的时候,没有劝说宋高宗,不要采用秦侩。吴皇后的话在赵构那里是很有分量的,毕竟是她一路陪伴着赵构,看着他从一个普通的皇子,历经磨难,坐稳帝位的。
阿娇这回穿越的时间点就在绍兴八年。吴皇后不是不知道秦侩内心的打算,但是她原本和赵构一样,并不想迎回北方的亲族。她倒不是担心徽宗、钦宗的事情,旁观者清,她知道金人肯定不会轻易放回两个皇帝的,倒是女眷说不定有通融的机会。赵构一直想把自己的生母韦氏接回来,而同时,赵构的元配,邢秉懿也有可能回来。
赵构的中宫已经空悬十几年了,吴皇后这时候还是个贵妃,一直没能更进一步的重要原因,就是赵构的元配被遥尊为皇后,虽然人不在,却一直占着这个位置。吴贵妃没有见过邢秉懿,因为她入宫的时候,邢秉懿已经被掳走到金国去了。这时候的吴贵妃还没有做过几十年的皇后,眼界没有开拓出来,她有劝谏皇帝的机会,但是却一直犹豫。
等到吴皇后年老的时候,就十分后悔这一段经历。这时候的金国,国内形势也是一片混乱,而且这一段的混乱还有很多年。等到宋孝宗在三十年后,决定再次启用虞允文,再度北伐的时候,遇上了虞允文突然过世,已经来不及了。这二十年,金熙宗即位后,金国内乱不断,之后完颜亮成功弑帝自立,进行了十几年的残暴统治,最后败于虞允文的采石大捷,使得完颜亮身死名裂。从历史上看,这一段的确是宋人反攻的最佳良机。
错失了这二十年的良机,也许就真是错过最好的机会了。而且这时候吴贵妃最犹豫的是事关邢秉懿的问题,但是等到几年后绍兴和谈后,大家才知道邢秉懿早在绍兴九年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而吴皇后当时十分后悔,却是事已定局。
吴皇后死前注意到了金国的北边,蒙古人的崛起。阿娇也是很佩服吴皇后的眼力,在她的描述里,她认为蒙古人相比于金人,就相当于之前金人相比于辽人一样。但是对蒙古人只能利用,决不能合作,不然就又是一个金人的例子。吴皇后死的时候,蒙古人的成长已经是比较难遏制的了,事实上她死后十年,铁木真就自立为成吉思汗。
但是吴皇后认为,蒙古的发展绝非一日之功,在她年轻时候,绍兴和谈时的日子里,蒙古人虽然离崛起还有好几十年,但是初期的发展苗头肯定已经显现了,只是当时大家只把金人看做重要的对手,忽视了这一点而已。
阿娇理解吴皇后当时的做法。当时她的阅历不足,而且也只是个贵妃,什么都不做也不能说是错。但是老了的时候,回想起这段往事,心中肯定不免有遗憾,认为自己当时做了什么,是否会有不同的结果。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上的岳飞和我原本心目中的真的很不一样
满江红是不是岳飞写的还有争议,不过我认为岳飞在历史上肯定也是一个不错的将领,后人虽然有将其完美化的嫌疑,也不应该否认他先前的贡献。有些人现在是矫枉过正,因为发掘出岳飞没有大家认知里的那么完美,结果就一味抨击岳飞,完全否定他,我觉得这也有点过分了。
不过岳飞不太会做臣子倒应该是真的,感觉他的性格很可能是直来直去的
赵构看看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差。赵构本身也不是作为皇帝培养的,他被赶鸭子上架,后来又因为军阀政变变成了个太监般的人物,做到后来这份上也算不容易了,我虽然不喜欢他,但能理解这个皇帝。而且手下那么多武将,皇帝肯定睡得不安稳,只能说赵构心胸没有那么大(实际上也没几个皇帝有这么大心胸的),很多人说赵构应该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不要削武将的兵权什么的,实际上我也想不出历朝历代哪个明君处在他的处境上,会不想方设法把军权收拢的= =
这个故事的发展应该是会把君臣双方都改变一下。
☆、宋高宗吴皇后
阿娇目前考虑的倒不是这一件事情。绍兴八年的时候,南宋在外交上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只是后来被赵构把话语权全部用来向金人求和上了。
绍兴九年是一个非常关键性的年份。在这一年,无论是金、南宋、西夏,都发生了非常重要的事件。阿娇发现在这个间隙里面,南宋实际上大有可为。
绍兴九年,南宋和金的第一次和谈会开始,这件事情朝野上下已经计划多年,阿娇很难阻止。但是金国内部也有主战派和主和派两派,金建国时短,皇权不够突出,贵族争权夺利严重。金熙宗在这一年杀掉了把握朝政的主和派贵族,依靠金兀术,又撕毁合约,率兵南下。只是金兀术的这次南下遭到了南宋将领的顽强抵抗,几次打了败仗,在绍兴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141年的时候,又伪装要率兵南下,诱哄南宋再度和谈,这回赵构的上当,就是历史上最遗憾的一次。
绍兴九年的那次和谈之后,主战派的将领都没有放松过警惕,一直加紧练兵,以防金人出尔反尔。阿娇对此实在是太清楚了,从汉朝到现在一千多年了,这些蛮夷从来不知道信用为何物,想来抢东西的时候就来抢了,合约说撕毁就撕毁,根本和他们不能讲道理。
绍兴九年,发生在西夏的大事,就是统治西夏五十多年的皇帝就要过世了。西夏和金的关系实在是太复杂了,这个老皇帝原本的皇后是辽国公主,原本的太子也是流着一半辽国人的血脉。在金辽大战的时候,西夏曾经几次向辽国伸出援手,甚至还曾经诈降过,现在就导致西夏和金国之间的关系很不稳定。西夏老皇帝前几年还曾经要和南宋和谈修好,就是恐怕金人算账。
但是这个继位者李仁孝就和他父亲很不同了,他在位五十多年,在世的时候反复向金朝纳贡,金夏联盟十分稳固,南宋面对这个联盟也是束手无策。因此阿娇是想着趁着金夏联盟还没成型的时候,让人先除掉这个李仁孝再说。
分卷阅读28
-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51241/754970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