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火炮轻型化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相比于一味追求口径和最大射程,陈雨更在意的是轻便机动性能,以及能保证一定精确度的有效射程,对于最大射程的缩水并不在意。滑膛炮的射击精度本来就很感人,1700码差不多是1500米,在这样远的距离别指望能有多准,能有900米的有效射程就不错了。相比之下,炮重从800公斤降低到300公斤才是飞跃式的进步。
不过他对300公斤仍然不满足,对于陆战用的野炮而言,还是有些重。他继续加码:“还能不能更轻?”
德西劳怔住了,这个要求在他看来有些丧心病狂了,12磅炮的口径,仅仅700磅的重量还要减轻,已经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他迟疑地回答:“我从没有铸造过这样的炮,只怕这个要求很难达到……”
在旁边一直默不作声的林继祖小声地说:“未必不可以……”
陈雨心中一动,虽然在铸炮方面,林继祖只是个小白,但是他的创造性思维或许可以扩宽思路,听听他的意见也无妨。
他鼓励道:“继祖,你说说看,你是什么想法?”
得到了陈雨的鼓励,林继祖大着胆子说:“德先生给工匠讲解如何铸炮时,我听他说过加农炮和榴弹炮的原理……”
负责翻译的陆若汉纠正他:“林,是德西劳先生,不是德先生。他姓德西劳,不是姓德……”
陈雨摆摆手,示意陆若汉不要纠结这样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
林继祖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说:“德先生曾经对我说过,加农炮就是长管炮,榴弹炮就是短管炮。按照我们大明的理解,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长管炮就相当于重箭,短管炮就相当于轻箭。重箭是平射,力可透甲,可是拉开弓需要的力道大,以威力取胜;轻箭是抛射,不能穿甲,但是拉开弓需要的力道小,以数量取胜。既然榴弹炮是这样的道理,那么可以尝试在炮口不变的前提下,继续缩短炮管,射程短不了太多,只是炮子的力道要小了一些……”
陈雨饶有兴致地问:“按照你的设想,炮管还能短多少?射程和威力又会小多少,保持在怎样的比例才是最佳的选择?”
林继祖在六磅青铜炮的炮管上比划了一下,然后伸手点在炮管六分之一的位置,说:“这是打三斤炮子的长管炮,根据我平时的观察和德先生的教诲,如果换成打四斤炮子的短管炮,也就是德先生刚才说的那种榴弹炮,大约可以缩短这么长(注:林继祖比划着缩短六分之一),而射程则从一千五百步左右降低到一千步左右。假设再缩短炮管……”
他将手点在六磅炮的中间:“假如只有这一半的长度,仍然是四斤的炮子,我估摸着射程大约是八九百步。至于射程和重量如何取舍,就看大人您的想法了。”
陈雨问:“重量是多少呢?”
林继祖抬头想了想,估测道:“这样的长度,大约是一百五六十斤上下……当然,最终是多少,还得炮铸出来才能准确……”
陈雨大喜,古人说的一百六十斤,换算成公制也就100公斤左右,不过一个成年胖子的体重,只要两个人就能扛着跑,这才是他需要的野战小炮!至于缩水的射程,哪怕900米,还是在他接受的范围之内。这样的炮如果铸造出来,简直是这个时代野战无敌的存在啊!想象一下战场之上,用马拉着随时可以满场飞奔的小炮,打的敌人抱头鼠窜,那画面不要太美。
他当即拍板:“德西劳先生,你听到这位小伙子的设想了吗?就按照这个思路去试验,务必把这种小炮铸造出来!”
德西劳耸了耸肩,摊开双手,为难地回答:“我并不是要强调困难,阁下,可是从澳门到登州,我从没有尝试过这样大胆的做法。我完全无法想象:一门本来可以攻击1700码外目标的加农炮,一再缩水,射程降到了900码,而且威力也是急剧下降——本来十二磅加农炮可以在600码的距离用实心弹射穿100名士兵,改为榴弹炮就只能在300码以内的距离射穿50名士兵。现在居然还要缩短!估计改为迷你榴弹炮之后,只能射穿20名士兵了……”
这个时代还不能测算炮口初速,德西劳只能用残忍而朴实的方法来评估三种方案下大炮的威力。
陈雨一听,这样的威力完全可以接受啊,而且威力的缩水,完全可以用火炮的数量和射速来弥补,至于机动性方面的巨大提升则是加农炮完全无法比拟的了。他伸手制止了德西劳:“我不管你以前的习惯做法如何,现在按照我的要求把这样的小炮铸造出来,我奖励你和你的团队五百两银子!”
听到五百两银子的奖金数额,德西劳立马改口:“……这个,局限在以往的经验中裹足不前显然是不可取的,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去尝试。”
陈雨满意地点点头,提出了另一个要求:“这是陆地使用的野战小炮。我还有一个急切的需求:现在新成立的水营需要一种可以设置在甲板上的舰炮,要求不能太重,后座力不能太大,威力还不能小,射速必须要高,能不能做到?”
因为中式帆船的水密舱设计,无法做成西式炮舰那样的夹层和两到三层的全通式甲板,火炮只能在露天甲板上设置,不过这样一来就有可能造成船只重心过高,如果舰炮的重量太重、后坐力太大,不管是风浪还是舰炮齐射都很容易让船侧翻。
德西劳傻眼了,他呆呆地说:“舰炮历来比陆战用的炮更大、更重、威力更大,和您说的要求完全背道而驰,我真的不知道如何能做到这一点……”
陈雨看了林继祖一眼,联想到他刚才提出轻型榴弹炮的思路,忽然福至心灵,想到了一种本应该在下个世纪才出现的海战神器——卡隆炮。
不过他对300公斤仍然不满足,对于陆战用的野炮而言,还是有些重。他继续加码:“还能不能更轻?”
德西劳怔住了,这个要求在他看来有些丧心病狂了,12磅炮的口径,仅仅700磅的重量还要减轻,已经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他迟疑地回答:“我从没有铸造过这样的炮,只怕这个要求很难达到……”
在旁边一直默不作声的林继祖小声地说:“未必不可以……”
陈雨心中一动,虽然在铸炮方面,林继祖只是个小白,但是他的创造性思维或许可以扩宽思路,听听他的意见也无妨。
他鼓励道:“继祖,你说说看,你是什么想法?”
得到了陈雨的鼓励,林继祖大着胆子说:“德先生给工匠讲解如何铸炮时,我听他说过加农炮和榴弹炮的原理……”
负责翻译的陆若汉纠正他:“林,是德西劳先生,不是德先生。他姓德西劳,不是姓德……”
陈雨摆摆手,示意陆若汉不要纠结这样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
林继祖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说:“德先生曾经对我说过,加农炮就是长管炮,榴弹炮就是短管炮。按照我们大明的理解,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长管炮就相当于重箭,短管炮就相当于轻箭。重箭是平射,力可透甲,可是拉开弓需要的力道大,以威力取胜;轻箭是抛射,不能穿甲,但是拉开弓需要的力道小,以数量取胜。既然榴弹炮是这样的道理,那么可以尝试在炮口不变的前提下,继续缩短炮管,射程短不了太多,只是炮子的力道要小了一些……”
陈雨饶有兴致地问:“按照你的设想,炮管还能短多少?射程和威力又会小多少,保持在怎样的比例才是最佳的选择?”
林继祖在六磅青铜炮的炮管上比划了一下,然后伸手点在炮管六分之一的位置,说:“这是打三斤炮子的长管炮,根据我平时的观察和德先生的教诲,如果换成打四斤炮子的短管炮,也就是德先生刚才说的那种榴弹炮,大约可以缩短这么长(注:林继祖比划着缩短六分之一),而射程则从一千五百步左右降低到一千步左右。假设再缩短炮管……”
他将手点在六磅炮的中间:“假如只有这一半的长度,仍然是四斤的炮子,我估摸着射程大约是八九百步。至于射程和重量如何取舍,就看大人您的想法了。”
陈雨问:“重量是多少呢?”
林继祖抬头想了想,估测道:“这样的长度,大约是一百五六十斤上下……当然,最终是多少,还得炮铸出来才能准确……”
陈雨大喜,古人说的一百六十斤,换算成公制也就100公斤左右,不过一个成年胖子的体重,只要两个人就能扛着跑,这才是他需要的野战小炮!至于缩水的射程,哪怕900米,还是在他接受的范围之内。这样的炮如果铸造出来,简直是这个时代野战无敌的存在啊!想象一下战场之上,用马拉着随时可以满场飞奔的小炮,打的敌人抱头鼠窜,那画面不要太美。
他当即拍板:“德西劳先生,你听到这位小伙子的设想了吗?就按照这个思路去试验,务必把这种小炮铸造出来!”
德西劳耸了耸肩,摊开双手,为难地回答:“我并不是要强调困难,阁下,可是从澳门到登州,我从没有尝试过这样大胆的做法。我完全无法想象:一门本来可以攻击1700码外目标的加农炮,一再缩水,射程降到了900码,而且威力也是急剧下降——本来十二磅加农炮可以在600码的距离用实心弹射穿100名士兵,改为榴弹炮就只能在300码以内的距离射穿50名士兵。现在居然还要缩短!估计改为迷你榴弹炮之后,只能射穿20名士兵了……”
这个时代还不能测算炮口初速,德西劳只能用残忍而朴实的方法来评估三种方案下大炮的威力。
陈雨一听,这样的威力完全可以接受啊,而且威力的缩水,完全可以用火炮的数量和射速来弥补,至于机动性方面的巨大提升则是加农炮完全无法比拟的了。他伸手制止了德西劳:“我不管你以前的习惯做法如何,现在按照我的要求把这样的小炮铸造出来,我奖励你和你的团队五百两银子!”
听到五百两银子的奖金数额,德西劳立马改口:“……这个,局限在以往的经验中裹足不前显然是不可取的,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去尝试。”
陈雨满意地点点头,提出了另一个要求:“这是陆地使用的野战小炮。我还有一个急切的需求:现在新成立的水营需要一种可以设置在甲板上的舰炮,要求不能太重,后座力不能太大,威力还不能小,射速必须要高,能不能做到?”
因为中式帆船的水密舱设计,无法做成西式炮舰那样的夹层和两到三层的全通式甲板,火炮只能在露天甲板上设置,不过这样一来就有可能造成船只重心过高,如果舰炮的重量太重、后坐力太大,不管是风浪还是舰炮齐射都很容易让船侧翻。
德西劳傻眼了,他呆呆地说:“舰炮历来比陆战用的炮更大、更重、威力更大,和您说的要求完全背道而驰,我真的不知道如何能做到这一点……”
陈雨看了林继祖一眼,联想到他刚才提出轻型榴弹炮的思路,忽然福至心灵,想到了一种本应该在下个世纪才出现的海战神器——卡隆炮。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51277/755511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