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科幻 >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 第356章 是误会,还是新的化学?

第356章 是误会,还是新的化学?

推荐阅读:爱这本书(男替身)海盗王权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仙官有令修仙:我有一个物品栏东皇紫籍执掌深渊,从见习神官开始挟明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斗罗:从罗三炮开始进化龙神!

    可控核聚变?!
    这听起来确实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话题。
    听到克利青教授提到了这件事情,陆舟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可以进去参观吗?”
    克利青教授笑了笑,欣然说道:“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当然没问题。”
    跟随着着克利青教授的脚步,陆舟踏入了这座建筑的内部。
    原本他以为这里是什么保密级别很高的地方,结果克利青教授只是拿着自己的工作卡片在门禁上刷了一下,然后便带着他很轻松地进去了。
    注意到了陆舟困惑的视线,克利青教授笑了笑说道:“这没什么好保密的,关于它的论文,你甚至能在燧石图书馆的数据库中检索到。至于门禁,主要是为了防止闲杂人员进来,最近柏林的治安问题很严重。”
    陆舟开玩笑道。“我还以为是什么机密重地。”
    克利青教授哈哈笑道:“机密重地?放心吧,那种地方别说是你了,我自己都进不去。”
    与大多数地摊文学上围绕核聚变技术描述的阴谋论恰好相反,各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合作研究中虽然也有开小灶搞私活儿,但取得的大多数研究成果,基本上都是公开的。
    根据06年11月在巴黎签署的iter协议,每一届的国际聚变能大会上,各国的研究团队都会就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汇报。
    至于为什么要合作研究,理由很简单。
    因为这项工程的难度远远超越曼哈顿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阿波罗计划等等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切科研工程,而最终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也根本不是某一国的科研能力就能够独自完成的。
    在这样的前提下,闭门造车的收益远远不如积极参与到iter计划,并在其中占据主导权带来的收益更大。
    比如由华国建造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就在iter计划项目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至于在项目成功之后的利益分配,那又是另外的博弈了。现在连解决眼前问题的影子都看不到,更别提那些在此之后的问题了。
    其实无论是托卡马克,还是仿星器的设计,在理论上都不存在特别秘密的,而这也是克利青教授能够带陆舟进来参观的原因。
    唯一涉及机密的部分,顶多也只是用于“点火”的激光聚变这块。
    因为激光聚变其中一个主要功能便是模拟氢弹爆炸,所以iter计划在原则上也是不带核不扩散条约之外的国家玩的。
    不过,关于这一部分的研究,在这里显然是看不到,保密的研究自然是在保密的地方进行。
    跟着克利青教授一路来到了建筑内的核心区域,看着位于空地中央那座造型奇特的物体,陆舟忍不住感慨道:“这玩意儿简直就像一块麻花。”
    用麻花来比喻可能还不够形象,还得将这根麻花拧成一个圆圈,首尾相连地无缝衔接在一起。
    至于从几何学的角度描述便是,一个在三维空间内连续变换的莫比乌斯环。
    在这个被线圈缠绕的环形轨道中,等离子体可以全部依靠外场的约束稳定运行。
    而相比之下,与仿星器相对的托卡马克装置,则是依靠外磁场与等离子体电流产生的磁场耦合。如果等离子体一旦受到干扰或者因为某种未知的物理现象而变得不稳定,整个系统将面临崩溃的风险。
    还有从理论上来讲仿星器的连续点火比托卡马克装置的脉冲点火更容易控制。
    不过虽然仿星器有着这么多的优势,但却有着一个致命的劣势,那就是对加工工艺的要求极端的苛刻,整套设备的工程量异常复杂。
    即便眼前的运行轨道在陆舟看来已经足够复杂了,但对于整个核聚变装置而言,这也仅仅只是上面的零件之一。而光是这一项零件,恐怕除了德国之外,能加工出来的国家也是屈指可数。
    而这也是华国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将全部筹码压在托卡马克装置上的原因之一。
    克利青教授开玩笑道:“是吗?我倒觉得更像是涂了一层奶油的甜甜圈。”
    陆舟意外地看了这位老头一眼,没想到他竟然听得懂“麻花”这个词。
    “这是从螺旋石7x上替换下来的等离子体运行轨道,”看着眼前这台装置,克利青教授说道,“至于螺旋石7x的完全体,在东部城市格赖夫斯瓦尔德。如果你感兴趣的话,等报告会结束之后,我倒是可以抽空带你去看看,那边最近正好有类似的实验要启动。”
    陆舟笑着说道:“是吗?那我可记住这句话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确实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
    可控核聚变虽然在他的研究领域之外,但对于这种通常只存在于科幻大片中的东西,他依然充满了兴趣。
    然而无论是什么多有趣的研究项目,都比不上眼前的工作重要。
    结束了对柏林马普实验室的参观之后,陆舟便返回了伯尼茨酒店,开始对即将开始的报告会做着最后的准备。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到了报告会开始的当天。
    按照原定计划中的安排,这场报告会在洪堡大学举行。
    周六的清晨,陆舟特意起了个早床,提前一个小时来到了报告会现场。
    而当他抵达会场的时候,整个会场几乎已经全部坐满,密密麻麻地人头放眼望去连成了一片。
    本着学术开放的立场,主持这场报告会的马普学会并没有限制入场者的资格,只是给确定要参加报告会的人安排了座位号,所以不只是那些很久之前便在关注这场报告会的学者,柏林各大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的博士、硕士们,也纷纷过来凑了热闹。
    距离报告会还有不到半个小时的时候,不少人甚至坐到了走廊的过道上。
    这场报告会,已经被理论化学界期待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
    这究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还是意味着新的化学……
    所有人都紧紧地凝视着讲台背后的大荧幕,等待着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站演讲台的旁边,斯特拉曼会长看了眼会场内紧张的座位,吩咐工作人员去隔壁的会议室搬来一些闲置椅子,放到会场的后面去。
    做完了这件事情之后,他向正在往多媒体讲桌里拷贝数据的陆舟,投去了询问的视线。
    “准备的怎么样了?”
    陆舟语气轻松地说道:“基本上ok。”
    “加油,”对陆舟竖了个拇指,斯特拉曼会长也没有说多余的话,只是简单地送上了自己的祝福,“希望今天我们所有人都能见证历史。”
    自信地笑了笑,陆舟轻轻整了整胸前的领带。
    “这是肯定。”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51278/85334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