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大胆!
推荐阅读:星际最强大脑、怪猎:猎人的笔记、吞噬进化:我重生成了北极狼、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名门第一儿媳、从机械猎人开始、天灾降临:我靠捡破烂当大佬、我也是异常生物、收到未来短信,我赚百亿很合理吧、
诗与刀 作者:祝家大郎
第一百八十章 大胆!
朝会,是朝廷议事的一种制度,一般并非每天都有朝会,而是规定时间,一个月内有几次朝会,若是没有规定好,也会以皇城的钟声为准,钟声传遍内城,内城中的各处宅邸,各处衙门就都会听到。
若是勤勉的皇帝,一个月十几天朝会也属正常。若是懒惰一点的皇帝,一个月也会有四五次朝会。
所以官员与皇帝,并非真的需要每日三更天就起床准备朝会。所谓“从此君王不早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一个月连四五次早朝都不去参与了,可见这般的皇帝是懒惰到何等地步了。
今日朝会,文武百官列班站好,所谓朝堂之礼,古时候多是跪坐而拜,如春秋战国秦汉,都是以跪为坐,俯身拜下就是行礼,虽然不是跪拜之礼,但是形势上却也是跪拜,因为跪就是坐。
到得唐,也就慢慢有了变化,因为唐朝开始流行胡床胡椅。特别是到了唐后期,中国人慢慢开始坐椅子了,桌子也高起来了,那个时候椅子造型还比较简单,最初如马扎凳子一般。在唐后期,朝堂上有一段时间,大臣可以坐在椅子上议事。连带“万岁”这种口号也是从唐朝开始有的。
从唐以后,朝堂议事,基本就是站着,行礼就是深拜作揖。但并非没有跪拜之礼,而是只在正式场合才需要跪拜,比如祭祀,比如各类典礼。
古语有言:国家大事,在祀在戎。就是说国家大事,在于祭祀与战争,在于祭祀之礼与战争之礼。祭祀代表文化传承,战争勇武就是国家安危的根本。
到得大华朝,礼节与唐相似,却又比唐要严苛一些,跪拜之礼并不多用,却也有这个义务,这礼节之事,就在于皇帝与臣子的一种默契,皇帝要表达对于大臣的一种尊重,一般并不会真让大臣跪拜而下,臣子为了表达对皇帝的尊重,往往也要做个姿态,但也不会真的跪拜而下。其中默契,就在于皇帝常说的一句“免礼”。
所谓文武百官,正式的朝会,大多时候往往不止百官。
今日朝堂之上气氛有些压抑,少了往日那些闲谈,所有官员都是缄默再三,低头等候。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今日有事情要发生,有争夺要开始。
列班在场,第一排有三省仆射与枢密院使,还有一些资历极老的老臣,这些老臣大多已经没有实际管辖的官职,但是都会参政议政。第二排有六部尚书,御史中丞,大理寺卿,三省侍郎,文渊阁、观文殿或者翰林院等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等。
之后,自然就是那些三省舍人,六部侍郎,枢密院军将,殿、阁、院学士博士,大理寺少卿,御史大夫、谏议大夫之类。这些人是最多的。
如此往后,再就是各个衙门的官员,外地入京办差的官员,有事禀报的官员等等。
这就形成了基本的国家治理体系,有管事的,有议事的,有监察的,有做事的,有智囊,有务实……
欧阳正与谢昉,都列班在第二排。头前有尚书省左仆射朱廷长,有尚书省右仆射吴仲书,有中书省左仆射刘汜,有中书省右仆射张德锦,有门下省左仆射袁维钧。门下省右仆射空缺。重要的是头前还有枢密院副使李启明。只要站在第一排之人,文官皆围相公,就是皆为宰相。其中以尚书省权柄最大,直接领导六部,乃行政主要衙门所在。
自从欧阳正回京之后,到如今也不过一个多月,这朝堂的气氛再也不如以往和谐,欧阳正在朝堂上依旧还是往日那个欧阳正,虽然欧阳正不过是从二品的官职,却是在这朝会之上,事事都要发表意见,不论谁禀谁奏,欧阳正即便不发表意见,也要开口多询多问。
欧阳正的出现,似乎打破了许多心照不宣的平衡,打破了许多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谐。
李启明不时回头看得一眼欧阳正,似乎依旧还记得这个匹夫在朝堂上久跪不起,口中疾呼要惩治李启明的话语。那时候的李启明,内心是何等的慌乱,十几年后再见欧阳正,李启明依旧有一种心有余悸。
一个尖锐的太监之音:“陛下驾到!”
山呼万岁,众人先作揖,已然听得一句:“众卿免礼!”
老皇帝夏乾,越发的干瘦,越发的佝偻,一身黄金龙袍,也撑不起这个老皇帝的气质。
老皇帝落座之后,没有那么多虚礼虚言,直接开口:“叛将方兴已收押,宣府总兵李通也入京。谁能给朕把这件事情说个清楚明白?”
李启明回头又看了一眼欧阳正,似乎在考虑是自己先说,还是让欧阳正先说。
欧阳正并没有丝毫动作,反倒是谢昉先开口:“启奏陛下,此事御史台已然调查完毕,其中细节,臣可为诸位同僚细细说明。”
“讲!”夏乾抬手,语调有些低沉。
其实谢昉的卷宗与奏折早已呈到了皇帝面前,此番再讲,不过是讲个满朝文武去听的。
众人微微抬头,听得谢昉娓娓道来,也听得众人有些惊讶惊叹。若是事情真如谢昉所言,如此盖棺定论,那宣府总兵李通,当真是万恶不赦,下场也可想而知。
谢昉说了许久,终于说完了。
夏乾消瘦的身形,唯有一双眼睛还精光熠熠,扫视一番众人,开口又问:“众卿可有异议?”
李启明又回头看了一眼欧阳正,方才开口说道:“启禀陛下,李通乃边镇良将,为国舍命几番,向来爱兵如子,岂能做下这般的事情?谢中丞之言,不过是有心人传言之道听途说,当不得真。李通既然已经赶到京城,不若让李通进殿,让其自己来说,如此才是公允。”
“宣!”夏乾依旧惜字如金,手臂也只是微微一抬。
“宣宣府总兵李通觐见!”
李通从大殿之外躬身而入,到得头前,一个头颅就磕在地上,身形战战兢兢,口中痛哭流涕:“陛下,臣有罪,死罪啊!麾下军将贪墨军饷十数年,致使麾下士卒个个面黄肌瘦,天怒人怨。十几年来,臣竟然不曾察觉分毫,臣死罪啊!不敢奢望陛下恩德,唯有一死以报陛下……”
这一通话语,听得夏乾眉头一皱:“起来,好好说话。”
李通慢慢爬起身来,又是一通痛哭流涕的诉说,说的不过就是方兴方达兄弟二人是如何贪墨军饷,如何暴力抗法,如何以刀兵抗拒缉拿,如何如何罪大恶极,如何哗变的过程。
夏乾并不接话,欧阳正已然上前:“启禀陛下,方兴就在刑部大牢之中,既然李通入朝来说,当传方兴来当面对质。”
“准奏!”夏乾答道。
一个太监飞奔出得皇城,便有几匹快马疾驰往刑部。
押解方兴的事情,自然是徐杰与徐仲亲自来做,即便是在这内城之中,方兴也不能有任何闪失。
一路直入皇城之内,徐杰与徐仲顶着刑部衙差捕头的身份,一直把方兴送到垂拱大殿之外,左右还有金吾卫数十,金殿卫几人。
方兴抬头看得这垂拱大殿,已然涕泪俱下,终于到了面圣的时候了。
徐杰站在大殿之外,不得片刻,就听到了殿内激烈的争吵。
争吵的话语,徐杰听得一清二楚,枢密院七八个人轮番开口,谢昉与欧阳正频频回击,还有李通的怒斥,也有方兴的申诉。到得之后,更有许多人也在开口,开口帮助李启明说话。其余之人,如吴仲书之辈,多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即便是吴仲书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与谢昉交好,却也不会在朝堂之上直接与李启明撕破脸。
争吵的焦点不过就是在分辨李通与方兴之言,谁真谁假。远在边镇宣府发生的事情,到得这里,哪里真的那么简单分辨真假。
有人心里有数,有人将信将疑,皇帝难做,不论皇帝如何想,真要定夺的时候,也要有一个以理服人,尽量能服众,能公正。
皇帝并非真的就是所有事情能够以自己一言而决,大臣与皇帝,其实也有个相互制约的关系,皇帝若真的能够所有事情一言而决,国家必然要出问题。
自古中国,皇权的合法性,就来自皇帝的圣明。因为古今中外的封建社会之中,只有中国有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有中国的皇帝是能被揭竿而起所推翻的。西方的贵族,世世代代都是贵族,西方的国王,来来去去都是那几家人。所以西方的皇权,就需要宗教来加持,所以宗教在许多时候,也能劫持皇权,甚至大于皇权,因为宗教代表神,君权乃神授。宗教在许多时候,往往也发挥了帮助贵族以愚民的作用。
大殿之内争吵不断,听得殿外的徐杰也在为欧阳正与谢昉着急,在这朝堂之上,欧阳正与谢昉,当真显得势单力薄。
徐杰左思右想,忍了几番,有想了几番,忽然大声开口喊得一语:“陛下,学生有事禀奏!”
徐杰之语,内力而出,大殿随广,却是清晰传入所有人的耳中。甚至老皇帝夏乾身边,也忽然出现了几个持剑之人。
徐仲被徐杰忽然一语,惊得两眼一张。徐仲这辈子第一次进皇城,第一次真正听到皇帝说话,一直恭恭敬敬站在囚车之旁。却是没有想到自己这个侄子竟然这般大胆,赶在金殿之外大声喧哗。
这般喧哗,若是追究起来,也是大罪,脊仗百十也不为过。徐仲以往只以为自己这个侄子聪慧,却从来不知道自己这个侄子还有这么大的胆子。这般的胆子,在这个时代的人心中,实在是不可想象的。
便听大殿之内已然有人怒问:“何人敢在殿前喧哗?”
徐仲一脸的担忧,徐杰却是抬抬手安慰了一下徐仲,随即又开口道:“学生徐文远,有事禀奏陛下。”
殿内无数声音:“大胆!”
“来人,把这喧哗者速速拿下!”
左右的金吾卫与金殿卫都对徐杰怒目而视,手也不由自主握在了刀柄之上。只等殿内传来真正的命令,便一拥而上把这个开口喧哗者拿下。
第一百八十章 大胆!
-
第一百八十章 大胆!
朝会,是朝廷议事的一种制度,一般并非每天都有朝会,而是规定时间,一个月内有几次朝会,若是没有规定好,也会以皇城的钟声为准,钟声传遍内城,内城中的各处宅邸,各处衙门就都会听到。
若是勤勉的皇帝,一个月十几天朝会也属正常。若是懒惰一点的皇帝,一个月也会有四五次朝会。
所以官员与皇帝,并非真的需要每日三更天就起床准备朝会。所谓“从此君王不早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一个月连四五次早朝都不去参与了,可见这般的皇帝是懒惰到何等地步了。
今日朝会,文武百官列班站好,所谓朝堂之礼,古时候多是跪坐而拜,如春秋战国秦汉,都是以跪为坐,俯身拜下就是行礼,虽然不是跪拜之礼,但是形势上却也是跪拜,因为跪就是坐。
到得唐,也就慢慢有了变化,因为唐朝开始流行胡床胡椅。特别是到了唐后期,中国人慢慢开始坐椅子了,桌子也高起来了,那个时候椅子造型还比较简单,最初如马扎凳子一般。在唐后期,朝堂上有一段时间,大臣可以坐在椅子上议事。连带“万岁”这种口号也是从唐朝开始有的。
从唐以后,朝堂议事,基本就是站着,行礼就是深拜作揖。但并非没有跪拜之礼,而是只在正式场合才需要跪拜,比如祭祀,比如各类典礼。
古语有言:国家大事,在祀在戎。就是说国家大事,在于祭祀与战争,在于祭祀之礼与战争之礼。祭祀代表文化传承,战争勇武就是国家安危的根本。
到得大华朝,礼节与唐相似,却又比唐要严苛一些,跪拜之礼并不多用,却也有这个义务,这礼节之事,就在于皇帝与臣子的一种默契,皇帝要表达对于大臣的一种尊重,一般并不会真让大臣跪拜而下,臣子为了表达对皇帝的尊重,往往也要做个姿态,但也不会真的跪拜而下。其中默契,就在于皇帝常说的一句“免礼”。
所谓文武百官,正式的朝会,大多时候往往不止百官。
今日朝堂之上气氛有些压抑,少了往日那些闲谈,所有官员都是缄默再三,低头等候。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今日有事情要发生,有争夺要开始。
列班在场,第一排有三省仆射与枢密院使,还有一些资历极老的老臣,这些老臣大多已经没有实际管辖的官职,但是都会参政议政。第二排有六部尚书,御史中丞,大理寺卿,三省侍郎,文渊阁、观文殿或者翰林院等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等。
之后,自然就是那些三省舍人,六部侍郎,枢密院军将,殿、阁、院学士博士,大理寺少卿,御史大夫、谏议大夫之类。这些人是最多的。
如此往后,再就是各个衙门的官员,外地入京办差的官员,有事禀报的官员等等。
这就形成了基本的国家治理体系,有管事的,有议事的,有监察的,有做事的,有智囊,有务实……
欧阳正与谢昉,都列班在第二排。头前有尚书省左仆射朱廷长,有尚书省右仆射吴仲书,有中书省左仆射刘汜,有中书省右仆射张德锦,有门下省左仆射袁维钧。门下省右仆射空缺。重要的是头前还有枢密院副使李启明。只要站在第一排之人,文官皆围相公,就是皆为宰相。其中以尚书省权柄最大,直接领导六部,乃行政主要衙门所在。
自从欧阳正回京之后,到如今也不过一个多月,这朝堂的气氛再也不如以往和谐,欧阳正在朝堂上依旧还是往日那个欧阳正,虽然欧阳正不过是从二品的官职,却是在这朝会之上,事事都要发表意见,不论谁禀谁奏,欧阳正即便不发表意见,也要开口多询多问。
欧阳正的出现,似乎打破了许多心照不宣的平衡,打破了许多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谐。
李启明不时回头看得一眼欧阳正,似乎依旧还记得这个匹夫在朝堂上久跪不起,口中疾呼要惩治李启明的话语。那时候的李启明,内心是何等的慌乱,十几年后再见欧阳正,李启明依旧有一种心有余悸。
一个尖锐的太监之音:“陛下驾到!”
山呼万岁,众人先作揖,已然听得一句:“众卿免礼!”
老皇帝夏乾,越发的干瘦,越发的佝偻,一身黄金龙袍,也撑不起这个老皇帝的气质。
老皇帝落座之后,没有那么多虚礼虚言,直接开口:“叛将方兴已收押,宣府总兵李通也入京。谁能给朕把这件事情说个清楚明白?”
李启明回头又看了一眼欧阳正,似乎在考虑是自己先说,还是让欧阳正先说。
欧阳正并没有丝毫动作,反倒是谢昉先开口:“启奏陛下,此事御史台已然调查完毕,其中细节,臣可为诸位同僚细细说明。”
“讲!”夏乾抬手,语调有些低沉。
其实谢昉的卷宗与奏折早已呈到了皇帝面前,此番再讲,不过是讲个满朝文武去听的。
众人微微抬头,听得谢昉娓娓道来,也听得众人有些惊讶惊叹。若是事情真如谢昉所言,如此盖棺定论,那宣府总兵李通,当真是万恶不赦,下场也可想而知。
谢昉说了许久,终于说完了。
夏乾消瘦的身形,唯有一双眼睛还精光熠熠,扫视一番众人,开口又问:“众卿可有异议?”
李启明又回头看了一眼欧阳正,方才开口说道:“启禀陛下,李通乃边镇良将,为国舍命几番,向来爱兵如子,岂能做下这般的事情?谢中丞之言,不过是有心人传言之道听途说,当不得真。李通既然已经赶到京城,不若让李通进殿,让其自己来说,如此才是公允。”
“宣!”夏乾依旧惜字如金,手臂也只是微微一抬。
“宣宣府总兵李通觐见!”
李通从大殿之外躬身而入,到得头前,一个头颅就磕在地上,身形战战兢兢,口中痛哭流涕:“陛下,臣有罪,死罪啊!麾下军将贪墨军饷十数年,致使麾下士卒个个面黄肌瘦,天怒人怨。十几年来,臣竟然不曾察觉分毫,臣死罪啊!不敢奢望陛下恩德,唯有一死以报陛下……”
这一通话语,听得夏乾眉头一皱:“起来,好好说话。”
李通慢慢爬起身来,又是一通痛哭流涕的诉说,说的不过就是方兴方达兄弟二人是如何贪墨军饷,如何暴力抗法,如何以刀兵抗拒缉拿,如何如何罪大恶极,如何哗变的过程。
夏乾并不接话,欧阳正已然上前:“启禀陛下,方兴就在刑部大牢之中,既然李通入朝来说,当传方兴来当面对质。”
“准奏!”夏乾答道。
一个太监飞奔出得皇城,便有几匹快马疾驰往刑部。
押解方兴的事情,自然是徐杰与徐仲亲自来做,即便是在这内城之中,方兴也不能有任何闪失。
一路直入皇城之内,徐杰与徐仲顶着刑部衙差捕头的身份,一直把方兴送到垂拱大殿之外,左右还有金吾卫数十,金殿卫几人。
方兴抬头看得这垂拱大殿,已然涕泪俱下,终于到了面圣的时候了。
徐杰站在大殿之外,不得片刻,就听到了殿内激烈的争吵。
争吵的话语,徐杰听得一清二楚,枢密院七八个人轮番开口,谢昉与欧阳正频频回击,还有李通的怒斥,也有方兴的申诉。到得之后,更有许多人也在开口,开口帮助李启明说话。其余之人,如吴仲书之辈,多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即便是吴仲书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与谢昉交好,却也不会在朝堂之上直接与李启明撕破脸。
争吵的焦点不过就是在分辨李通与方兴之言,谁真谁假。远在边镇宣府发生的事情,到得这里,哪里真的那么简单分辨真假。
有人心里有数,有人将信将疑,皇帝难做,不论皇帝如何想,真要定夺的时候,也要有一个以理服人,尽量能服众,能公正。
皇帝并非真的就是所有事情能够以自己一言而决,大臣与皇帝,其实也有个相互制约的关系,皇帝若真的能够所有事情一言而决,国家必然要出问题。
自古中国,皇权的合法性,就来自皇帝的圣明。因为古今中外的封建社会之中,只有中国有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有中国的皇帝是能被揭竿而起所推翻的。西方的贵族,世世代代都是贵族,西方的国王,来来去去都是那几家人。所以西方的皇权,就需要宗教来加持,所以宗教在许多时候,也能劫持皇权,甚至大于皇权,因为宗教代表神,君权乃神授。宗教在许多时候,往往也发挥了帮助贵族以愚民的作用。
大殿之内争吵不断,听得殿外的徐杰也在为欧阳正与谢昉着急,在这朝堂之上,欧阳正与谢昉,当真显得势单力薄。
徐杰左思右想,忍了几番,有想了几番,忽然大声开口喊得一语:“陛下,学生有事禀奏!”
徐杰之语,内力而出,大殿随广,却是清晰传入所有人的耳中。甚至老皇帝夏乾身边,也忽然出现了几个持剑之人。
徐仲被徐杰忽然一语,惊得两眼一张。徐仲这辈子第一次进皇城,第一次真正听到皇帝说话,一直恭恭敬敬站在囚车之旁。却是没有想到自己这个侄子竟然这般大胆,赶在金殿之外大声喧哗。
这般喧哗,若是追究起来,也是大罪,脊仗百十也不为过。徐仲以往只以为自己这个侄子聪慧,却从来不知道自己这个侄子还有这么大的胆子。这般的胆子,在这个时代的人心中,实在是不可想象的。
便听大殿之内已然有人怒问:“何人敢在殿前喧哗?”
徐仲一脸的担忧,徐杰却是抬抬手安慰了一下徐仲,随即又开口道:“学生徐文远,有事禀奏陛下。”
殿内无数声音:“大胆!”
“来人,把这喧哗者速速拿下!”
左右的金吾卫与金殿卫都对徐杰怒目而视,手也不由自主握在了刀柄之上。只等殿内传来真正的命令,便一拥而上把这个开口喧哗者拿下。
第一百八十章 大胆!
-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52461/791751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