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奉旨巡边
推荐阅读:我在大夏窃神权、我在妖魔世界拾取技能碎片、开局赠送天生神力、落崖三载后、我父刘玄德、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横推武道:从虎啸金钟罩开始、横推武道:从龙象镇狱开始、从魂动机开始姬械化斗罗、
明王首辅 作者:陈证道
众所周知,长城只能阻挡大规模部队的步伐,毕竟大军携带了大量的战略物资,马拉车载的,根本不可能翻山越岭,从偏僻的隘口处偷偷翻越长城。因此,大军要想通过长城,就得选择能够通车走马的地方,但这些地方都是军事要塞。譬如杀胡口这处沟通南北的要冲,明军便在此修筑了大量坚固的堡垒,并派以重兵扼守,敌军要想通过,很难,至少得付出惨重的代价。
不过,若是小股部队,又或者散兵游勇,长城就无能为力了,毕竟长城那么长,明军不可能每一段都派兵把守的。正因为如此,总是有小股的鞑子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跑到大明境内打草谷,同样,大明境内的一些不法商人也总能把货物偷运出境,卖与鞑子牟取暴利。
此刻,谢三枪和皮十一两人就在一处偏僻的长城附近,他们是追踪黑台山那名马贼来到此地的,这时那名马贼已经牵着马,从一处倒塌的长城缺口爬了出去。
皮十一收起单筒望远镜,郁闷地道:“那家伙翻过长城了,谢四哥,咱们还追不追?”
谢三枪此刻也颇为郁闷,追踪了十几里路,这时半途而废自然极不甘心,但若是继续追下去的话,山路又极为难走,还不如返回黑台山脚下等待下一个目标省事。
谢三枪衡量了片刻,最后还是决定继续追踪下去,完全是好奇心作祟,他很想知道黑台山这名马贼偷偷出塞有何企图。
据说这位黑台山三娘子杀起鞑子来毫不手软,被附近村镇的百姓当成了保护神,理应不会与鞑靼人有勾结才对。不过,正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现在亲眼看到黑台山的人偷偷摸出长城,谢三枪很自然便想弄个清楚明白。
当下,谢三枪和皮十一两人便牵着马,深一脚浅一脚一翻上了山岭,来到了那段倒塌的长城缺口处,接着又费了老大劲才成功翻越过去。
谢三枪站在高处,取出望远镜快速地搜索了一阵子,终于让他发现了那名黑台山马贼。这家伙显然十分熟悉道路,牵着马在狭窄崎岖的崇山峻岭中畅行无阻,谢三枪要不是此刻身在高处,还真难发现得了他。
“在那边,追!”谢三枪低喝一声,与皮十一两人牵马急追,可惜这山道险要,根本快不起来,别说牵着马了,即使是空手步行,稍有不慎就会掉落陡峭的悬崖深坑,那些深坑下面布满了三尖八角的石头,要是摔下去不死也残。
谢三枪两人只好耐着性子,牵马小心翼翼地前行,又担心会被对方发觉,并不敢跟得太近,毕竟这种地形,对方只要随便找个地方一躲,再想找出来无疑等于大海捞针,若是对方够狠,躲在暗处放冷箭,一个不慎,自己俩的小命都得交待在这荒山野岭中。
所以尽管十分憋屈,但谢三枪和皮十一两人也只能忍耐着,幸好,约莫走了两时辰,快要天黑时,终于翻过了一座座山岭,来到了平地上。
皮十一像狗一般爬在地上观察了片刻,然后跳上马背,带着谢三枪往东北方向急追而去。
…………
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榆林镇、固原镇、宁夏镇、甘肃镇被称作九边重镇。
明朝为了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沿着长城一带设下了以上九个军事重镇,每一镇都派驻重兵把守,镇的最高军事长官称作总兵,有时又会在数镇之内设总制(总督),节制数镇之兵马,譬如杨一清便曾经两次担任三边总制,节制甘肃、宁夏、延绥三地。
自从朝中的人事变动尘埃落定之后,七月二十日,靖海侯徐晋便奉旨巡边,巡视的目的地就是宣府和大同这两个九边重镇。
嘉靖帝派遣徐晋巡边的是理由是,近来鞑靼人频繁南下寇边,特别是宣府和大同两镇,均遭到不同程度的侵扰,所以派遣徐晋巡视两地,整顿两镇的防务,以防鞑靼人大规模犯边。
徐晋这次出巡宣府和大同两镇,除了作为钦差仪仗的两百名锦衣卫外,还把神机营全营五千人都拉出来了,阵势不是一般的浩大,对外宣称则是要率神机营到边镇长长见识,顺便磨砺一下实战能力。
其实,徐晋这次出巡宣府和大同,表面是巡视边防,真正的目的却是打算奇袭丰州川,擒杀白莲余孽赵全和李自馨等人。不过为免走漏风声,知道此行真正战略意图的暂时还只有嘉靖帝和徐晋两人,即使是满朝文武皆被蒙在鼓里。
且说徐晋七月二十日便率兵离京,第一站就是宣府。宣府即现在的河北宣化一带,距离京城不过三百余里而已,神机营是全骑兵,所以早上出发,下午时分便赶到了宣府。
提前接到通知的宣府总兵荆大楚,一大早便率麾下众将在宣府城外迎侯了,各卫的指挥使都专门从驻地赶来迎接徐晋这位钦差,结果刚见面就被徐大钦差一通严厉的喝斥,然后,全部灰溜溜地返回各自的驻地。
倒不是徐晋矫情,故意给这些边将下马威,实在是宣府和大同乃京城的门户,骑兵一日就能杀到京城脚下,所以两地的防务极为重要,各处守将为了迎接钦差擅离职守,实在万万不该,倘若这个时候鞑子大军刚好南下犯边,各处关隘的守将都在,那乐子就大了!
不过,徐晋虽然不是故意立威,但经这一出,以总兵荆大楚为首的宣府诸将均知道这位靖海侯爷虽然年轻,但眼里却揉不得沙子,所以接下都小心翼翼地配合徐晋巡视边防,不敢有丝毫的敷衍。
虽然这次是带着秘密任务来的,但是徐晋还是一线不苟地巡视了宣府各地的防务,能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则认真记录好,写成奏本发回京城,让朱厚熜那小子想办法解决。
就这样,徐晋在宣府巡视了十天,八月初二便启程前往下一站——大同。
大同府属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与宣府接壤,距离京城约六百里,快马一日可达,当然,从宣府到大同只需半天时间。
嘉靖帝四年八月初二上午,徐晋率着五千神机营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大同府境内,神机营清一色的骑兵,全员装备燧发枪,还携带了五十门新式的小样佛郎机火炮。
话说贺芝儿设计的佛郎机火炮有十几种之多,具体分为超大样、大样、中样、小样、单兵这五种,现在神机所携带的五十门佛郎机火炮就是新近铸造的小样佛郎机炮,重量低于五十斤,适合用战马驮着,能够快速机动作战。
这样一支武装到牙齿的军队出现在官道,瞬时引起了官道两旁,在田里劳作的百姓们注意,他们一个个停下手中的活计,看稀奇般盯着猛瞧,毕竟如此神气的“边军”,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
正所谓秋高而气爽,眼下已经进入八月中秋,彻底告别了盛夏酷暑,迎面吹来的秋风干爽宜人。碧蓝如洗的天空下,麦子已经变得金黄,经秋风一吹,顿时掀起阵阵麦浪,一片丰收的喜人景象。
徐晋骑在马背上,眼前的丰收景象让他的心情颇佳,当经过一畦红薯地时,见到有农人正在挖掘红薯,徐晋忍不住跳下马走上前,微笑着大声吆喝道:“老乡,收红薯啊!”
田里挖红薯的应该是一家子六口人,两名女眷见到徐晋这位陌生男子接近,立即便红着脸躲到地头的另一边去。
为首那名农人约莫五十许岁,扔下农具行了过来,诚惶诚恐地答道:“是啊,官爷要不要尝尝?这玩意可以生吃的。”
徐晋也不客气,道谢一声便捡了块小孩拳头般大的红薯,用水囊中的水洗了洗便连皮啃起来。那名老农见状不由露出灿烂的笑容,这么接地气的官儿还真是少见,啧啧,看这阵势应该还是个大官吧!
徐晋津津有味地吃着红薯,一边和老农攀谈起来。
“老乡,红薯寒露前后收获最好,现在离寒露还差着个把月呢,为什么这么早就收了?”
老农眼前一亮,竖起大拇指道:“敢情大人是个懂行的,要是再迟个把月收,这些薯至少能再长大一圈,可是近来鞑子闹得凶啊,提前收了心安,回头还得收割麦子,顾不上这些红薯啊,所以趁着现在有暇提前收成了。”
徐晋不禁皱了皱剑眉道:“那这些鞑子还真是害人不浅!”
老农顿时气愤地道:“可不是,这些杀千刀的鞑子隔三差五就跑来抢掠,特别是秋天收获的季节来得最勤。咱们这里还好些,要是左云县和右玉县一带可就遭罪了。”
“噢,老乡这里红薯亩产几何?”徐晋转移话题道。
“七百八斤左右吧,如果再迟个把月,估计能有千斤一亩,可惜了!”老农肉痛地道。
徐晋轻噢了一声,红薯在江南地区亩产两千斤也不成问题,看来大同这里的土地肥力还是差了些。
众所周知,长城只能阻挡大规模部队的步伐,毕竟大军携带了大量的战略物资,马拉车载的,根本不可能翻山越岭,从偏僻的隘口处偷偷翻越长城。因此,大军要想通过长城,就得选择能够通车走马的地方,但这些地方都是军事要塞。譬如杀胡口这处沟通南北的要冲,明军便在此修筑了大量坚固的堡垒,并派以重兵扼守,敌军要想通过,很难,至少得付出惨重的代价。
不过,若是小股部队,又或者散兵游勇,长城就无能为力了,毕竟长城那么长,明军不可能每一段都派兵把守的。正因为如此,总是有小股的鞑子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跑到大明境内打草谷,同样,大明境内的一些不法商人也总能把货物偷运出境,卖与鞑子牟取暴利。
此刻,谢三枪和皮十一两人就在一处偏僻的长城附近,他们是追踪黑台山那名马贼来到此地的,这时那名马贼已经牵着马,从一处倒塌的长城缺口爬了出去。
皮十一收起单筒望远镜,郁闷地道:“那家伙翻过长城了,谢四哥,咱们还追不追?”
谢三枪此刻也颇为郁闷,追踪了十几里路,这时半途而废自然极不甘心,但若是继续追下去的话,山路又极为难走,还不如返回黑台山脚下等待下一个目标省事。
谢三枪衡量了片刻,最后还是决定继续追踪下去,完全是好奇心作祟,他很想知道黑台山这名马贼偷偷出塞有何企图。
据说这位黑台山三娘子杀起鞑子来毫不手软,被附近村镇的百姓当成了保护神,理应不会与鞑靼人有勾结才对。不过,正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现在亲眼看到黑台山的人偷偷摸出长城,谢三枪很自然便想弄个清楚明白。
当下,谢三枪和皮十一两人便牵着马,深一脚浅一脚一翻上了山岭,来到了那段倒塌的长城缺口处,接着又费了老大劲才成功翻越过去。
谢三枪站在高处,取出望远镜快速地搜索了一阵子,终于让他发现了那名黑台山马贼。这家伙显然十分熟悉道路,牵着马在狭窄崎岖的崇山峻岭中畅行无阻,谢三枪要不是此刻身在高处,还真难发现得了他。
“在那边,追!”谢三枪低喝一声,与皮十一两人牵马急追,可惜这山道险要,根本快不起来,别说牵着马了,即使是空手步行,稍有不慎就会掉落陡峭的悬崖深坑,那些深坑下面布满了三尖八角的石头,要是摔下去不死也残。
谢三枪两人只好耐着性子,牵马小心翼翼地前行,又担心会被对方发觉,并不敢跟得太近,毕竟这种地形,对方只要随便找个地方一躲,再想找出来无疑等于大海捞针,若是对方够狠,躲在暗处放冷箭,一个不慎,自己俩的小命都得交待在这荒山野岭中。
所以尽管十分憋屈,但谢三枪和皮十一两人也只能忍耐着,幸好,约莫走了两时辰,快要天黑时,终于翻过了一座座山岭,来到了平地上。
皮十一像狗一般爬在地上观察了片刻,然后跳上马背,带着谢三枪往东北方向急追而去。
…………
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榆林镇、固原镇、宁夏镇、甘肃镇被称作九边重镇。
明朝为了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沿着长城一带设下了以上九个军事重镇,每一镇都派驻重兵把守,镇的最高军事长官称作总兵,有时又会在数镇之内设总制(总督),节制数镇之兵马,譬如杨一清便曾经两次担任三边总制,节制甘肃、宁夏、延绥三地。
自从朝中的人事变动尘埃落定之后,七月二十日,靖海侯徐晋便奉旨巡边,巡视的目的地就是宣府和大同这两个九边重镇。
嘉靖帝派遣徐晋巡边的是理由是,近来鞑靼人频繁南下寇边,特别是宣府和大同两镇,均遭到不同程度的侵扰,所以派遣徐晋巡视两地,整顿两镇的防务,以防鞑靼人大规模犯边。
徐晋这次出巡宣府和大同两镇,除了作为钦差仪仗的两百名锦衣卫外,还把神机营全营五千人都拉出来了,阵势不是一般的浩大,对外宣称则是要率神机营到边镇长长见识,顺便磨砺一下实战能力。
其实,徐晋这次出巡宣府和大同,表面是巡视边防,真正的目的却是打算奇袭丰州川,擒杀白莲余孽赵全和李自馨等人。不过为免走漏风声,知道此行真正战略意图的暂时还只有嘉靖帝和徐晋两人,即使是满朝文武皆被蒙在鼓里。
且说徐晋七月二十日便率兵离京,第一站就是宣府。宣府即现在的河北宣化一带,距离京城不过三百余里而已,神机营是全骑兵,所以早上出发,下午时分便赶到了宣府。
提前接到通知的宣府总兵荆大楚,一大早便率麾下众将在宣府城外迎侯了,各卫的指挥使都专门从驻地赶来迎接徐晋这位钦差,结果刚见面就被徐大钦差一通严厉的喝斥,然后,全部灰溜溜地返回各自的驻地。
倒不是徐晋矫情,故意给这些边将下马威,实在是宣府和大同乃京城的门户,骑兵一日就能杀到京城脚下,所以两地的防务极为重要,各处守将为了迎接钦差擅离职守,实在万万不该,倘若这个时候鞑子大军刚好南下犯边,各处关隘的守将都在,那乐子就大了!
不过,徐晋虽然不是故意立威,但经这一出,以总兵荆大楚为首的宣府诸将均知道这位靖海侯爷虽然年轻,但眼里却揉不得沙子,所以接下都小心翼翼地配合徐晋巡视边防,不敢有丝毫的敷衍。
虽然这次是带着秘密任务来的,但是徐晋还是一线不苟地巡视了宣府各地的防务,能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则认真记录好,写成奏本发回京城,让朱厚熜那小子想办法解决。
就这样,徐晋在宣府巡视了十天,八月初二便启程前往下一站——大同。
大同府属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与宣府接壤,距离京城约六百里,快马一日可达,当然,从宣府到大同只需半天时间。
嘉靖帝四年八月初二上午,徐晋率着五千神机营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大同府境内,神机营清一色的骑兵,全员装备燧发枪,还携带了五十门新式的小样佛郎机火炮。
话说贺芝儿设计的佛郎机火炮有十几种之多,具体分为超大样、大样、中样、小样、单兵这五种,现在神机所携带的五十门佛郎机火炮就是新近铸造的小样佛郎机炮,重量低于五十斤,适合用战马驮着,能够快速机动作战。
这样一支武装到牙齿的军队出现在官道,瞬时引起了官道两旁,在田里劳作的百姓们注意,他们一个个停下手中的活计,看稀奇般盯着猛瞧,毕竟如此神气的“边军”,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
正所谓秋高而气爽,眼下已经进入八月中秋,彻底告别了盛夏酷暑,迎面吹来的秋风干爽宜人。碧蓝如洗的天空下,麦子已经变得金黄,经秋风一吹,顿时掀起阵阵麦浪,一片丰收的喜人景象。
徐晋骑在马背上,眼前的丰收景象让他的心情颇佳,当经过一畦红薯地时,见到有农人正在挖掘红薯,徐晋忍不住跳下马走上前,微笑着大声吆喝道:“老乡,收红薯啊!”
田里挖红薯的应该是一家子六口人,两名女眷见到徐晋这位陌生男子接近,立即便红着脸躲到地头的另一边去。
为首那名农人约莫五十许岁,扔下农具行了过来,诚惶诚恐地答道:“是啊,官爷要不要尝尝?这玩意可以生吃的。”
徐晋也不客气,道谢一声便捡了块小孩拳头般大的红薯,用水囊中的水洗了洗便连皮啃起来。那名老农见状不由露出灿烂的笑容,这么接地气的官儿还真是少见,啧啧,看这阵势应该还是个大官吧!
徐晋津津有味地吃着红薯,一边和老农攀谈起来。
“老乡,红薯寒露前后收获最好,现在离寒露还差着个把月呢,为什么这么早就收了?”
老农眼前一亮,竖起大拇指道:“敢情大人是个懂行的,要是再迟个把月收,这些薯至少能再长大一圈,可是近来鞑子闹得凶啊,提前收了心安,回头还得收割麦子,顾不上这些红薯啊,所以趁着现在有暇提前收成了。”
徐晋不禁皱了皱剑眉道:“那这些鞑子还真是害人不浅!”
老农顿时气愤地道:“可不是,这些杀千刀的鞑子隔三差五就跑来抢掠,特别是秋天收获的季节来得最勤。咱们这里还好些,要是左云县和右玉县一带可就遭罪了。”
“噢,老乡这里红薯亩产几何?”徐晋转移话题道。
“七百八斤左右吧,如果再迟个把月,估计能有千斤一亩,可惜了!”老农肉痛地道。
徐晋轻噢了一声,红薯在江南地区亩产两千斤也不成问题,看来大同这里的土地肥力还是差了些。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53016/1084138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