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3
推荐阅读:穿越者大联盟、我的神秘赶山异闻、犁汉、大明与新罗马与无限神机、诡秘之主:瑶光、刚毅坚卓的他们、机战:从高达OO开始、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斗罗:萧炎穿越成唐三兄弟、这无限的世界、
莺莺传 作者:夏天的绿
分卷阅读123
莺莺传 作者:夏天的绿
分卷阅读123
了。
赵蕙蕙似乎觉得有些尴尬,对赵蓉蓉点点头:“蓉姐儿莺姐儿出门买东西?”
赵蓉蓉面无表情答道:“买些过夏的东西,已经买完了——你还有事吧?你先忙,我和莺姐儿家里还有事。”
赵蕙蕙眼睛死死地盯着赵蓉蓉的背影,那明显是新做的薄衫和裙子,簇新的样子,料子也正合适这个季节穿。赵蓉蓉和赵莺莺两姐妹是一色一样的,走在路上就很齐整。
还有赵蓉蓉耳朵上打秋千的银杏子银耳环,手上胡珠串的链子——每一样都在刺赵蕙蕙的眼。同样都是被退亲了,赵蓉蓉好像过的比以前还好了,但是她就只能在家落她母亲的埋怨。
“这事儿也黄了,你现在还有什么指望?只怕一般人家也进不了了。干脆再等一等,你给家里做两年活儿再说——到时候那些等着娶媳妇的人家哪里还会计较你现在的一点小事。”
可是那样的人家也是最不好的人家啊!
赵蕙蕙知道这件事不关赵蓉蓉的事,但是她能怨恨谁?她只能怨恨赵蓉蓉,明明她们两个遇到的是一样的事儿,凭什么最终却这么不同?
第64章
明晃晃的太阳当空挂, 到了四五月份的时候天气已经有些热了。大姑娘小媳妇的大都躲在家里,或者操持家务或者做一做女红, 只有家里困难非要女子也出外打混的人家才会例外。
赵莺莺一家当然不是这之列, 如今赵莺莺家的染坊越发兴旺了。蓝白布的订单一直在下,虽然没有成为大流行,但细水长流的更让人安心——赵吉早就估摸着蓝白布无法成为特别时兴的花样。
卖给富贵人家吧, 人家嫌太朴素寻常,卖给穷人家吧, 人家又觉得太贵,等于是两边都不讨好。唯一的好处是蓝白布算是个稀奇, 物以稀为贵, 总有一些富贵人家愿意买来显摆自身。而且这蓝白布至少在扬州只有赵吉能染, 这就等于是独门生意了。算起来也赚的不少了。
而且靠着蓝白布, 赵吉逐渐认识了一些布庄绸缎庄的大老板, 勤于走动, 时常问候。长久下来多少留个印象,混个眼熟, 人家要是没有自己合作的染坊,或者有的时候活儿多活儿急, 一下就想起赵吉来了。
因此染坊的活计越来越多,赵家日子自然也就越来越滋润了。过去四月算账,一个月就进账二十多两,这可是以前染坊一年才能有的进项!
有了这些进项,赵吉和王氏不仅把之前买房子倒拿赵莺莺的银子给抹平了, 还有了结余。靠着这样的红火,赵家一家越过越松快。
气候热起来之后,家里人不仅少出门,还买了许多绿豆之类消暑之物,每天都有绿豆汤、酸梅汤供应。准备起夏季衣裳也一点不吝啬,王氏特意去布庄挑选了好夏布,准备给家里人都做一套新夏裳,和以前的旧的换着穿。
王婆子来串门的时候就看到了已经裁剪到一半的夏裳,王氏自然没空做这些,这都是赵蓉蓉和赵莺莺一起做的——赵莺莺今年也开始‘学’裁剪了。表现的一学就会,不过王氏和赵蓉蓉等人似乎对赵莺莺在女红上的天赋已经习惯了,并没有什么惊讶的样子。
“好巧的手艺。”王婆子捧着夏裳啧啧称赞。
要知道剪裁在女红里面算不得格外难的,所以剪裁也是学的比较早的手艺——因为华夏衣冠自有定例,就算所谓新的流行风尚,也不过就是换个花样,少有衣服本身的制式都换的。
所以知道几个制式,然后按照每个人的身量调整就是了。而且华夏衣冠还不讲究贴身,所谓量体裁衣,一般人家也不要求格外精确。这即是说,手艺平平也能照样供应一家人穿衣。
“做这一身衣裳费多少布料?”王婆子又问道。
赵莺莺不说话,赵蓉蓉便小声道:“这样上下一套,连小衣肚兜的,我做要十二尺半,若是莺姐儿做还能少快一尺。”
王婆子才一听就又忍不住叫起来:“哎呦呦!老天爷怎么牲畜恁般巧的姑娘来了?这裙子可是今年时兴的样式,我之前也见别的姐儿做过,没有十三尺布料可做不来。十三尺一下的那都是老裁缝才能有的手艺,更别说莺姐儿居然能在十二迟以内!”
是的,剪裁缝补似乎不难,但是分辨巧与不巧还是有办法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标准就是省不省布料,据说最巧的裁缝能活生生省掉三分之一的布料,但是于成衣上看不出分别。凭借的无非是下手之前胸有成竹,下手之后眼光精准,经验丰富。
王婆子看过了姐妹两个正在做的夏裳,又瞟见针线笸箩最上面放着几只绣好的香囊。便问:“这是蓉姐儿的手艺罢。”
这话也是白问了,因为赵莺莺如今还没有学刺绣,这上头她就是有百般手艺也不能施展。
赵蓉蓉手上不停,笑着道:“随便做两个,现下蚊虫越发厉害了,倒不用一定要等端午的时候才戴避虫的香囊。”
端午节向来有避五毒的传统,这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譬如说佩戴五毒形状的健人,譬如说喝雄黄酒,又譬如说戴这种装了避蚊虫药粉的香囊。
今年天气不寻常,蚊虫出来的也早,倒是不一定非要等端午节才佩戴这种香囊。
晚间家里吃晚饭的时候赵蓉蓉就和王氏道:“娘,我给家里人都绣了香囊,莺姐儿给样囊打了络子,那些避蚊虫的药粉都用上了。”
王氏点点头,吃了一碗茶泡饭——茶泡饭大概是最简单的一种饭食了,一碗白米饭,一辈茶水。王氏还特别喜欢用冷茶,因为这样米饭就能很快冷下来,在越来越热的日子里,吃这样一碗清爽的茶泡饭显然比吃一碗干巴巴的滚烫米饭来的舒服。
在这件事上方婆子也差不多,不过她吃不惯茶味儿。便拿凉水冲一遍饭就是了,这便是过水饭。都是市井人家的吃法,上不得台面,不过过日子么,只要自己舒服就够了。
“今年热的古怪,幸亏咱们家的避暑药买的早。我前些日子还挺巷子口牛嫂子抱怨,现在才五月初,避暑药就已经比往年贵了近一半,而且还供不应求。看看要铺前挤着要买的人没有?据说药铺都限定每人买的分量了,这倒是和灾荒时节卖粮差不多。”
赵莺莺听着王氏的话心里点头,想了想道:“娘,家里什么时候买粽叶,买米包粽子?”
如果是乡村地方,粽子叶当然不用发愁,不仅家家户户有,有的时候野外也可得。但是在扬州这样的城里,一根青草也要花银子,更不要说端午的粽子叶了,那更是连着涨价也有人要。
至于说米,包粽子可以用的米种类有很多,就算直接用家里的米也可以。但是按照传统,北方人用粳米,南方人用糯米。扬州地处江北,但许多风俗上面更
分卷阅读123
- 肉书屋
分卷阅读123
-
分卷阅读123
莺莺传 作者:夏天的绿
分卷阅读123
了。
赵蕙蕙似乎觉得有些尴尬,对赵蓉蓉点点头:“蓉姐儿莺姐儿出门买东西?”
赵蓉蓉面无表情答道:“买些过夏的东西,已经买完了——你还有事吧?你先忙,我和莺姐儿家里还有事。”
赵蕙蕙眼睛死死地盯着赵蓉蓉的背影,那明显是新做的薄衫和裙子,簇新的样子,料子也正合适这个季节穿。赵蓉蓉和赵莺莺两姐妹是一色一样的,走在路上就很齐整。
还有赵蓉蓉耳朵上打秋千的银杏子银耳环,手上胡珠串的链子——每一样都在刺赵蕙蕙的眼。同样都是被退亲了,赵蓉蓉好像过的比以前还好了,但是她就只能在家落她母亲的埋怨。
“这事儿也黄了,你现在还有什么指望?只怕一般人家也进不了了。干脆再等一等,你给家里做两年活儿再说——到时候那些等着娶媳妇的人家哪里还会计较你现在的一点小事。”
可是那样的人家也是最不好的人家啊!
赵蕙蕙知道这件事不关赵蓉蓉的事,但是她能怨恨谁?她只能怨恨赵蓉蓉,明明她们两个遇到的是一样的事儿,凭什么最终却这么不同?
第64章
明晃晃的太阳当空挂, 到了四五月份的时候天气已经有些热了。大姑娘小媳妇的大都躲在家里,或者操持家务或者做一做女红, 只有家里困难非要女子也出外打混的人家才会例外。
赵莺莺一家当然不是这之列, 如今赵莺莺家的染坊越发兴旺了。蓝白布的订单一直在下,虽然没有成为大流行,但细水长流的更让人安心——赵吉早就估摸着蓝白布无法成为特别时兴的花样。
卖给富贵人家吧, 人家嫌太朴素寻常,卖给穷人家吧, 人家又觉得太贵,等于是两边都不讨好。唯一的好处是蓝白布算是个稀奇, 物以稀为贵, 总有一些富贵人家愿意买来显摆自身。而且这蓝白布至少在扬州只有赵吉能染, 这就等于是独门生意了。算起来也赚的不少了。
而且靠着蓝白布, 赵吉逐渐认识了一些布庄绸缎庄的大老板, 勤于走动, 时常问候。长久下来多少留个印象,混个眼熟, 人家要是没有自己合作的染坊,或者有的时候活儿多活儿急, 一下就想起赵吉来了。
因此染坊的活计越来越多,赵家日子自然也就越来越滋润了。过去四月算账,一个月就进账二十多两,这可是以前染坊一年才能有的进项!
有了这些进项,赵吉和王氏不仅把之前买房子倒拿赵莺莺的银子给抹平了, 还有了结余。靠着这样的红火,赵家一家越过越松快。
气候热起来之后,家里人不仅少出门,还买了许多绿豆之类消暑之物,每天都有绿豆汤、酸梅汤供应。准备起夏季衣裳也一点不吝啬,王氏特意去布庄挑选了好夏布,准备给家里人都做一套新夏裳,和以前的旧的换着穿。
王婆子来串门的时候就看到了已经裁剪到一半的夏裳,王氏自然没空做这些,这都是赵蓉蓉和赵莺莺一起做的——赵莺莺今年也开始‘学’裁剪了。表现的一学就会,不过王氏和赵蓉蓉等人似乎对赵莺莺在女红上的天赋已经习惯了,并没有什么惊讶的样子。
“好巧的手艺。”王婆子捧着夏裳啧啧称赞。
要知道剪裁在女红里面算不得格外难的,所以剪裁也是学的比较早的手艺——因为华夏衣冠自有定例,就算所谓新的流行风尚,也不过就是换个花样,少有衣服本身的制式都换的。
所以知道几个制式,然后按照每个人的身量调整就是了。而且华夏衣冠还不讲究贴身,所谓量体裁衣,一般人家也不要求格外精确。这即是说,手艺平平也能照样供应一家人穿衣。
“做这一身衣裳费多少布料?”王婆子又问道。
赵莺莺不说话,赵蓉蓉便小声道:“这样上下一套,连小衣肚兜的,我做要十二尺半,若是莺姐儿做还能少快一尺。”
王婆子才一听就又忍不住叫起来:“哎呦呦!老天爷怎么牲畜恁般巧的姑娘来了?这裙子可是今年时兴的样式,我之前也见别的姐儿做过,没有十三尺布料可做不来。十三尺一下的那都是老裁缝才能有的手艺,更别说莺姐儿居然能在十二迟以内!”
是的,剪裁缝补似乎不难,但是分辨巧与不巧还是有办法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标准就是省不省布料,据说最巧的裁缝能活生生省掉三分之一的布料,但是于成衣上看不出分别。凭借的无非是下手之前胸有成竹,下手之后眼光精准,经验丰富。
王婆子看过了姐妹两个正在做的夏裳,又瞟见针线笸箩最上面放着几只绣好的香囊。便问:“这是蓉姐儿的手艺罢。”
这话也是白问了,因为赵莺莺如今还没有学刺绣,这上头她就是有百般手艺也不能施展。
赵蓉蓉手上不停,笑着道:“随便做两个,现下蚊虫越发厉害了,倒不用一定要等端午的时候才戴避虫的香囊。”
端午节向来有避五毒的传统,这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譬如说佩戴五毒形状的健人,譬如说喝雄黄酒,又譬如说戴这种装了避蚊虫药粉的香囊。
今年天气不寻常,蚊虫出来的也早,倒是不一定非要等端午节才佩戴这种香囊。
晚间家里吃晚饭的时候赵蓉蓉就和王氏道:“娘,我给家里人都绣了香囊,莺姐儿给样囊打了络子,那些避蚊虫的药粉都用上了。”
王氏点点头,吃了一碗茶泡饭——茶泡饭大概是最简单的一种饭食了,一碗白米饭,一辈茶水。王氏还特别喜欢用冷茶,因为这样米饭就能很快冷下来,在越来越热的日子里,吃这样一碗清爽的茶泡饭显然比吃一碗干巴巴的滚烫米饭来的舒服。
在这件事上方婆子也差不多,不过她吃不惯茶味儿。便拿凉水冲一遍饭就是了,这便是过水饭。都是市井人家的吃法,上不得台面,不过过日子么,只要自己舒服就够了。
“今年热的古怪,幸亏咱们家的避暑药买的早。我前些日子还挺巷子口牛嫂子抱怨,现在才五月初,避暑药就已经比往年贵了近一半,而且还供不应求。看看要铺前挤着要买的人没有?据说药铺都限定每人买的分量了,这倒是和灾荒时节卖粮差不多。”
赵莺莺听着王氏的话心里点头,想了想道:“娘,家里什么时候买粽叶,买米包粽子?”
如果是乡村地方,粽子叶当然不用发愁,不仅家家户户有,有的时候野外也可得。但是在扬州这样的城里,一根青草也要花银子,更不要说端午的粽子叶了,那更是连着涨价也有人要。
至于说米,包粽子可以用的米种类有很多,就算直接用家里的米也可以。但是按照传统,北方人用粳米,南方人用糯米。扬州地处江北,但许多风俗上面更
分卷阅读123
- 肉书屋
分卷阅读123
-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53945/819335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