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 > 大明文魁 > 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恳请出山

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恳请出山

推荐阅读:过期药献给玫瑰金銮秘闻录[NP]陈年暗恋北地春(NPH)腹黑大佬的追妻攻略犯禁(1v2,亲舅甥)【HP同人】也许是万人迷nph[死哥AU]是Beta,但功成名就!(ABO)把装乖竹马养成暴躁老婆

    赠匾后自有一番落成之仪。
    林延潮简短招待了众人一番,与单独孙隆说话。
    自查抄张鲸家宅后,林延潮与陈矩,骆思恭就成了名义上的政治同盟。
    不过林延潮返乡后,倒是从未主动与陈矩,骆思恭有所往来。
    骆思恭数次给自己送了一些礼品,也派人问候,林延潮倒也回赠一二。
    至于陈矩那真的是半点消息也没有,林延潮不找他,他也不找自己。
    孙隆是陈矩的心腹,在宮里当这么多年差,他也是希望通过他的口里知道现在宮里的消息。
    这谈话当然是二人相谈,一旁赵参鲁,费尧年是想听也没有办法。
    “这一次来闽,干爹托我给林先生带话,天子重贤才,林先生若要起复不是没有可能。”
    林延潮闻言笑了笑道:“多谢陈公公提点了。”
    孙隆见林延潮如此知他是没什么兴趣,于是左右旁顾后再压低声音道:“干爹说了,京堂辞去后再补原任倒是要等等,若去南京补缺想必林先生不肯。想来想去,若是申先生那边肯林先生到南京升任大宗伯,干爹觉得有两三成把握。”
    孙隆说到这里,觉得很有把握。他想来南京礼部尚书这是二品尚书啊!一品是虚衔,没有实职。二品就是文官最高品级。这也就是文官里所言的位极人臣,天下有几个人不动心的?
    林延潮闻言脸上表情倒是没什么变化,孙隆心底一想难道他不动心?不对,这些文官一辈子熬在官场上,哪里不求升官的。不过林延潮抄张鲸家时,将三十万两银子都不放在眼底,还嘱自己还给天子,这天下难道还真有对高官厚禄不动心的人吗?
    孙隆想起陈矩离京时的交待,忽然他最后补了一句,林延潮这等大员性子都是多疑,有的话你不妨与他讲透。
    孙隆当即道:“其实林先生有一句话,我想背着干爹与你道来。”
    林延潮笑道:“那多谢孙公公了,不知是什么话?”
    孙隆道:“其实听乾清宫那边的意思,是打算先给林先生一个高官荣衔,却暂时没有大用的意思。”
    听到这里,林延潮点点头,然后道:“多谢孙公公了,林某知道了。”
    孙隆道:“林先生不必如此,陛下心底还是器重林先生,否则林先生不到三十岁,即官居二品,本朝想来想去也没有第二人了。南尚书虽比不得北尚书,但名位先定了,过几年再调至京来,岂不美哉。”
    据孙隆所知,南尚书虽说权力不大,远不如林延潮任北礼侍时,但未必不能‘转正’为北尚书。
    但同样想来南尚书可能一任就是几年,十几年,这位子一般是安置失意或者退二线官员的。
    南京礼部尚书名位很高,但说话出了南直隶没人听。就算身在南直隶,说话分量不说比南京吏部尚书,就是比户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其他几位尚书也是远远不如。
    但论及高官厚爵养人,却没有什么职位比南礼部尚书更合适了。
    说到这里,孙隆觉得完成了陈矩托付的使命就看林延潮如何答了。
    林延潮想了想道:“多谢陈公公一番好意,但林某归隐田园后,人已经懒散,向往那闲云野鹤,出世光景,恐怕再也无精力应付官场上的事了。更何况林某要侍奉祖父于膝下,奉养其天年,此情还请陈公公体谅。”
    孙隆吃了一惊,林延潮这是连尚书之位都不要了吗?他真的不要吗?
    “林先生,难道没有别的隐情吗?”
    林延潮摇了摇头道:“没有。”
    孙隆闻言,态度有些不一样了,他一直以为林延潮这一次致仕有以退为进的意思。但现在看来他真有不想干的意思,既然如此他恭恭敬敬对一个致仕官员又有什么用。林延潮在乡间能量再大,但他是皇上,陈矩的人,又何必卖一个乡绅的脸色。
    想到这里,孙隆脸上不由露出了几分轻慢的神色,但一看林延潮从容地坐在那里,顿时心底一跳。孙隆想起自己以前在林延潮手上吃得亏还少吗?被他教训得还不够吗?就算他现在是乡绅了,自己也是不可以得罪他的。
    再说了自己干爹陈矩对林延潮也很是佩服,认为他是抚世之才,干爹看人的眼光绝对不会有错。
    孙隆当即赔笑道:“林先生,好大良机,错过了,恐怕就不会有第二次了。咱家劝林先生好生再考虑考虑,否则再过几年……林先生要回朝堂上就难了。”
    林延潮知道孙隆所言非虚。
    但林延潮却哈哈一笑,起身道:“孙公公,你倒是不知林某为人了。林某既说了要退就是真退,辞官就是真辞官,请孙公公回京以后转告皇上,林某虽已是百姓一个,但必尽心于书院,为朝廷求贤乡野,举良士为圣上所用。至于林某的学问和主张,将来都在这些学生身上。就算是一名山长,如此也胜于在朝堂上尸位素餐,说着不想说的话,做着不想做的事。”
    当然这最后一句话,林延潮是放在心底说的。
    但是林延潮一席话,孙隆听得是一愣一愣的,但无论如何林延潮就是不回去了。
    孙隆干笑了两声,心想这林延潮还真把自己当谁了,朝廷离了你难道就没人了。连南礼书都不稀罕,将来有你后悔的。
    孙隆面上为难地道:“既是如此,咱家唯有回京后再将部堂大人此情禀告陛下就是。”
    说完孙隆也觉得自己没必要与一名闲散在家的致仕官员再咕唧下去,行了一下礼即离开了。若不是心底还忌惮林延潮,孙隆连这行礼都免了。
    见此一幕,林延潮倒是略有所思,一旁陈济川走出道:“老爷,该去赴宴了。”
    林延潮道:“你都听到了。”
    陈济川道:“听到一些,老爷,当初要不是你,孙隆早被以张鲸余党论处了,现在攀上了陈矩这大树,倒是把老爷当年恩情忘得一干二净,这等小人。”
    林延潮道:“宮里,官场上这等见风使舵,扒高踩低的人还少了,不值一提。”
    说完林延潮更衣,然后到了宴厅,但见这时候孙隆放下架子,左右逢源与地方官们打成一片。
    林延潮不由摇了摇头。他知道孙隆好容易出宫一趟,肯定是要在地方捞一笔才走。
    至于不少地方官员也愿意接纳他这样的权宦,所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大家就凑在一起。
    孙隆这一次来福建存问,逗留了三日。
    但天子赐匾,巡抚,布政使来贺,这一件件事都令鳌峰书院名头更加响亮。
    因为有了鳌峰书院,三元坊的人气也是更旺了。
    当然孙隆走后,林延潮铁心留在福建办书院,无意回朝的消息传开后,来三元坊里拜会的官员也是陆续少了。
    当然右布政使费尧年仍是很有心,时不时派人来林府上问候,而提学耿定力对书院的事也是很上心。
    如此对于林延潮而言,倒是可以将心力都放在书院上。是不是要做官,是不是打算重新出山这些事对于他而言,是丝毫不急。
    但是林延潮不着急,替他着急的人却是很多。
    因为朝堂出现了大的人事变动。
    首先是吏部尚书杨巍告归。
    杨巍是申时行最重要的政治盟友,故而他一直被朝野批评徇内阁之意行事。在万历十五年的京察时,当时左都御史辛自修打算严格执行京察制度,筛落一批官员。
    但申时行一看不妥,辛自修筛落名单里有不少都是自己的党羽,于是授意杨巍阻止此事。
    经此一事后,杨巍的名声就臭了。
    至于天子对杨巍也不喜欢,在当初立国本的事上,杨巍数度直言进谏,态度比申时行还坚决。
    同时他屡次上谏请求天子重新视朝。这一次终于惹恼天子,天子下旨严斥杨巍沽名。
    杨巍被天子下旨训斥后,也就立即上疏请辞。
    一连数疏后,天子倒是真准奏了,让杨巍回家养老。而杨巍走后,新任吏部尚书就由不是申时行一系的原户部尚书宋纁担任。
    杨巍辞官后,过了数月,左都御史吴时来也是病故。
    吴时来病故前,名声就不好,这要追溯到前年顺天乡试案上,他给申时行的女婿李鸿,王锡爵的儿子王衡开绿灯。所以被言官们批评为依附执政。
    杨巍辞官,吴时来病逝,导致申时行的左膀右臂一下没了。
    虽说申时行紧急保举李世达出任左都御史,稳住了局面,但是吏部尚书的易位,令申时行对于朝廷上人事的把握,不再那么得心应手。
    此事可以看作申时行为相后由盛转衰的开始。
    另外宋纁从户部尚书改任吏部尚书后,户部尚书由石星担任。
    当初李汝华是在户部尚书,同为归德老乡的宋纁支持下,对两淮盐法进行试改革,初见成效。
    但是石星担任户部尚书后,对于朝廷把两淮盐政大权放出去,改有商人操纵极为不满。石星为人极为刚正,为官也是极有魄力,是朝野上下公认的敢于任事的官员。
    所以这件事上石星决定插手,而分管户部的内阁大学士王锡爵对于石星的决定表示了支持。
    此事对于两淮盐商而言,又是一场大风波。
    两淮盐商以山右,新安盐商为主,说白了一个晋商,一个是徽商。
    晋商后面是张四维,杨博,马自强等内阁大学士,徽商则是现任大学士许国,以及梅家等商人。
    得知朝廷欲变两淮盐政,两淮盐商聚在一起商议后,决定派人进京活动。同时让梅家二公子梅侃连夜赶至福建,来拜见林延潮。
    却说梅侃来闽路上出了一点风波,当陈济川告知林延潮时,林延潮却是吃了一惊。若是梅侃在自己地头上出了事,那么自己的铺垫也就全白费了。
    于是林延潮放下书院的事,要亲自询问此事时,却得知梅侃有惊无险,已是到达了省城。
    林延潮当即将梅侃安置在城东的别院。
    此别院是林浅浅买下的产业,本是打算分家以后,作为夫妻二人养老所居。
    不过现在宅子还未认真修葺,看过去不过是普通人家的院子,林延潮将梅侃安置在这里,也是为了避嫌,毕竟大宅里人多口杂。
    林延潮到别院见了梅侃,但见对方人倒是无恙,如此才令林延潮放下心来。
    略一询问才知道梅侃的船快行至福州府地界时,路上遇到官兵以备倭的名义盘查,他们见梅侃的船吃水深且饰样华丽,于是动了敲诈的心思,寻了借口扣了梅侃与他的座船。
    梅侃走南闯北,哪吃过这个亏,但也因来得匆忙,他此来没有随身带林延潮的帖子,于是只能派家人先一步到省城来寻林延潮。
    林延潮闻言笑着道:“既是如此,那后来这些官兵为何又放了你?”
    梅侃闻言笑了笑道:“还是这巡检司的巡检识相,这巡检是江西人,我言谈间提及了他家里一位大有名的官员,此人与我极为交好。我刚报了此人的名字,对方即向我叩头认错,幸亏他见机得早,否则他的乌纱帽就保不住了。”
    林延潮大笑道:“原来如此。”
    二人聊了一番,林延潮开门见山地道:“梅兄不远千里来咱们闽地这穷乡僻壤,不知有什么要事呢?”
    梅侃笑道:“确有要事,我垂涎闽地盐业久已,这一次来闽就是来拜会福建盐道官员的,当然最重要的见部堂大人一面。”
    林延潮笑着道:“多谢梅兄了,对了,我闽地这一点盐业,梅家也看得上?”
    梅侃笑了笑道:“福建盐运都转运使司隶属户部,下面有三个盐运分司,七个盐课司,盐户一万三千九百户。”
    “之前盐法败坏,百姓不用官盐,而用私盐,故而朝廷从万历三年起七个盐课司就全部折银,而不征盐了。但即便全部折银,福建运司岁解户部不过两万两千两百两一钱,泉州军饷银两千三百三十四两,此比起闽中盐业所出不过九牛一毛。”
    “当然福建不比两淮,两淮之盐半天下,故而朝廷上下都盯着这钱袋子。福建产盐一直不多,故而朝廷不看在这里,故而要办事倒是比两淮方便多了。”
    林延潮笑道:“闽中盐法败坏确实多年,官府不得不托官办商帮购盐行盐,只是各官办盐商都是山右商人,连本地商帮都争不过。”
    林延潮说得也是常情,《福建盐法志》记载‘官办各帮,本地商殷富者少,大半皆西商’。
    但见梅侃哈哈大笑道:“部堂大人,别看我这一次来闽路途中吃了亏,但若真计较起来,插手闽中盐业不过是举手之劳。”
    林延潮笑问:“那地方上下如何打点?我愿闻其详。”
    梅侃点点头道:“其实说白了一点不难,就如同这一次巡检司为难我般,找人就是。若盐兵敢为难盐船,我们就不会与盐兵说什么客气话,送什么礼,直接找他上面的盐课司大使,甚至更高的盐运分司副使的麻烦,如此这些盐兵就知道怎么办了。”
    “若换了盐课司大使,盐运分司副使不识抬举,那我就直接找盐转运使或福建巡盐道副使,若是他们告诉我盐船不能开,那么我们与下面的人墨迹也没用,当然就算运司,巡盐道不给面子,我们梅家在户部,都察院那边还有人。”
    林延潮笑着道:“我才思得为何本地商帮不如山右,新安商人,原来是他们在朝廷里没人。”
    梅侃大笑道:“话是这么说,当私盐贩子,摆平几个盐兵就行,本地商帮贿赂盐课司,盐运分司就好,但是再往上路就走不通了。生意越大,这……哈哈,部堂大人我再说下去,你就要不耻我等所为了。”
    林延潮笑了笑,他确实心底不耻。以盐业为例,任何商业都为梅家这样的官商把持。如此何有自由竞争可言,利益都被垄断了,又如何谈什么通商惠工?
    林延潮不会把心底话说出,他还要借重梅家呢。他笑道:“盐业积弊已深,不是你们梅家一家所为,要怪就怪朝廷上的人不肯放权越管越乱。”
    梅侃闻言笑着道:“是啊,朝堂上若都是如部堂大人这般有远见卓识的官员就好了。”
    林延潮笑了笑道:“休要提了,我现在也是归隐田园之人了。”
    梅侃强笑了笑,然后道:“实不相瞒,这一次梅某到福建来,为了福建盐业的事倒在其次,重在向部堂大人请教两淮盐法的事上。”
    林延潮摆了摆手道:“两淮盐法的事我听说了,这新任大司农,我以往打过交道,此人有名臣风范,只要决断的事就算千难万难也是要办下去,谁的面子也是不卖。此事说来都怪我当初考虑不周,谁也没料到宋司农最后去了吏部。”
    梅侃道:“部堂大人,万万不可这么说。当初部堂大人所提及纲运法,两淮上下无论是官员百姓,我等盐商无不称便。在这件事上无论是我们新安,还是山右的盐商都是支持部堂大人的。”
    “这一次我们盐商总会也商议过了,眼下唯有部堂大人在朝堂上主持大局,两淮盐业方能安之,故而这一次来闽我是代表两淮盐商上下来恳请部堂大人出山的。”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56633/107109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