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两百一十四章 中华有为
推荐阅读:过期药、献给玫瑰、金銮秘闻录[NP]、陈年暗恋、北地春(NPH)、腹黑大佬的追妻攻略、犯禁(1v2,亲舅甥)、【HP同人】也许是万人迷nph、[死哥AU]是Beta,但功成名就!(ABO)、把装乖竹马养成暴躁老婆、
作为一名科臣,一旦进入六科,必须先从给事中任起,这是从七品衔。
明朝的给事中与御史一样,都是从地方富有能力的知县,推官中选拔。
虽说到京任给事中后,官位反下降一级,但他们无不弹冠相庆。
担任数年给事后,他们为升任右给事,然后是左给事,但是左右给事也不过正七品。
又过了数年,机缘好的可以升为都给事中,身为都给事中,那么即便是堂堂尚书也必须向他买账了。
吏科都给事中更是不同,六部以吏部为尊,六科也以吏科为首。
吏科都给事中一直是台垣领袖,当年夏言为吏科都给事中时能与首辅张璁对骂二不落下风。
因此听闻钟羽毛正升任吏科都给事中的消息,林延潮倒是有些意外。
陆光祖虽说近来风评不是太好,但办事效率倒是很高,这才担任吏部尚书没几天,即兑现了诺言。
这让林延潮心底很是受用。
但是自己这一次支持陆光祖的事,也必然被许国所知。
许国未必与自己干休啊。
但事情既是办了,林延潮就想好了此事的后果。
此举短期看起来很有好处,但长期而言却得罪了许国,万一许国成为首辅,林延潮以后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但是……小小御史都敢拿快退休的申时行刷声望,自己又有什么不敢呢?将军赶路不追兔,如果这也不敢,那也不敢,如何能放手办自己的事。
这一日正是林延潮从礼科画名。
每月朔望各部尚书必须前往六科画名,堂堂尚书必须向都给事中行礼方可。
本来吏部尚书也要向吏科都事中作揖,一直高拱任吏部尚书后废除了这一个规矩。
这一日林延潮到礼科照例画名,哪知这一次礼科都给事中胡汝宁竟破例从帘内步出迎向林延潮,并且还是满脸笑容。
林延潮微微愕然,以往不是这个规矩啊。
胡汝宁笑着:“大宗伯亲来一趟,实在是劳动,以后画名这等小事,大宗伯只要差遣左右侍郎来即可。”
林延潮见胡汝宁如此,淡淡地道:“朝廷规矩如此,不可因林某而废啊!”
“大宗伯哪里的话,你岂可与其他部臣相当呢?”
林延潮摇了摇头道:“胡都谏有什么话不妨直言。”
胡汝宁敛去笑容道:“大宗伯,那下官直言了,这一次有人弹劾元辅庇护吏科杨都谏与我。杨都谏已不安而去,现在下官也是惴惴不安啊。”
林延潮心底早已料到,于是道:“些许议论,胡都谏不必放在心底。”
胡汝宁又近了一步道:“大宗伯,当年饶伸弹劾元辅,言万历十六年那次北场乡试,他有私于其婿,当时是胡某主持公道出面弹劾饶伸,然而却因此得罪于人,京中流传的飞语竟把胡某列为八犬之一。甚至编了歌谣说,若要世道昌,除去三羊和八犬。”
林延潮看了胡汝宁一眼,时论是有云,这三羊八犬都是时相的入幕之宾。
这话虽说得过分,但林延潮也觉得蛮对的。
林延潮装作愤慨地道:“京中流言不知从何而出的,难道依于庙堂政府的就是小人,反对庙堂政府的就是君子吗?以此划分君子,小人,以辨清浊,本部堂看来是有人别有居心啊!”
胡汝宁当即感动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大宗伯啊!这话真是说到胡某心底去了,元辅对胡某有知遇之恩,元辅无辜受劾,若胡某不站出来秉公直言说几句话,胡某还是人吗?哪知却被人划作八犬,这一次将杨都谏与胡某一并弹劾,分明就是看在元辅马上就要致休,其意不仅是不利于元辅,还要将亲近元辅的官员都一并赶出朝堂去啊。大宗伯现在胡某也唯有以你马首是瞻了。”
林延潮闻言听出胡汝宁的弦外之音,他的意思是大家都在一条船上,而且让自己接受申时行离去后的政治资源。
但林延潮没有说话。
胡汝宁道:“新任大冢宰与胡某素无往来,听闻有苛厉擅权之名,若大宗伯不替胡某说话,胡某只能厚着脸皮上门去求他了。”
林延潮道:“胡给谏不必说了,此事本部堂必替你周旋。”
胡汝宁闻言大喜向林延潮谢过,亲自将林延潮送出六科廊房。胡汝宁此举恐怕是第一个亲自将吏部尚书送出门的礼科科臣吧。
林延潮当然知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的道理。
他之所以答允胡汝宁一是看在申时行留下的政治资源,二是礼科都给事中可以制约自己,之前因申时行的关系,胡汝宁一直没为难自己。现在若是换人,来一个与自己不睦的礼科都给事中,以后岂非事事就难办了。
不过林延潮现在救不了胡汝宁,能救胡汝宁的唯有内阁。
但内阁那边自己刚与许国失和,现在倒是不好前去。
不过林延潮想了想,打算回去托人给王家屏送了封信,让他替自己维持胡汝宁就是。
从六科廊离去后,林延潮从长安右门出城,这外面就是京城最繁华的长安街。
林延潮没有直接回府,而是换了便衣在长安街附近闲逛。
大街上百姓熙熙攘攘,人流络绎不绝,林延潮的心境倒是轻松自在。
到了一间书肆买书的时候,林延潮正巧碰到了熟人。
这位熟人正是萧良有。
萧良有现在已是右春坊右谕德兼侍讲学士,算是跨过了五品这道槛。按照正常而言,萧良有初官是编修,按翰林院九年一升迁的规矩,他要二十七年方能升到侍讲学士,就是林延潮也要十八年。
但萧良有因主修大明会典有功,凭此升了两级,所以才能在为官第九个年头就提拔为学士。
“大宗伯!”萧良有正要行礼。
林延潮上前笑着道:“以占兄,今日你我恰巧相逢,又是微服在外,就不要拘官场的一套。”
萧良有哪里敢如此答允,他对于林延潮心情也是很复杂。
当年进翰林院时,二人一直是竞争关系,互相看不顺眼。后来林延潮为张居正不平上疏后,二人关系渐渐好了,但随着二人官位悬殊,又有些生分了。
二人在街上边走边聊,萧良有微微落后半步然后道:“本来过几日要到大宗伯府上拜会,不意今日在此相见,实在是萧某幸甚。”
林延潮侧身避过一个挑担的百姓问道:“哦?以占兄有什么事吗?”
萧良有涨红着脸道:“听闻南监祭酒出缺,萧某想请大宗伯在廷推之时推举一二。”
国子监祭酒,佥都御史虽只有四品,但都要经过九卿会推方可。
林延潮笑了笑没有回答。
萧良有问道:“大宗伯是否有什么为难地方,萧某一向很少开口求人,这一次……”
林延潮定下脚步道:“以占兄不是第一个来问我的,除了你,还有张稚圭,邓汝德都来找过我。”
萧良友寻思这二人中,张一桂与林延潮没什么交情,但邓以赞当年与林延潮共事,而且一起轮值过内阁,交情还是相当不错的。
萧良有没料到有人先登一步,故而心思重重。林延潮与他这时来到了一个胡同就一起走了进去。
萧良有知道京中这样的胡同之中有不少暗娼,他心想林延潮带自己到这里作什么?
“对了,以占兄,若你为国子监祭酒当如何办?”
萧良有振作道:“当重学培德,让监内上下学风一新……当然若是大宗伯有什么吩咐,萧某也一定照办。”
萧良有说完偷看林延潮脸色,却见他似没听自己在讲什么,而是笑着道:“到了。”
萧良有心底奇怪,抬头一看原来他们到了是一所义学。
这义学十分简单,乃是几件民房拼搭的。
走到义学门口时,但见一名塾师模样的人正在院口的井里打算,对方一见林延潮即笑着道:“林老爷,你来了。”
林延潮点点头笑着道:“来逛逛。”
“你可是贵客,今日又送书来了?”
林延潮点点头道:“带了几本,正好给学生们看。”
林延潮命跟在身后的展明将书给塾师后,对萧良有道:“我平日退衙后,若清闲无事或者是心情烦闷,总会来到这义学里看看,听听孩童们读书打发一下光阴。”
萧良有没料到林延潮居然有此‘嗜好’,这倒也是奇谈了。
林延潮随萧良有一起来到窗外,但见屋子里十几名学生正在十分安静的温习功课。
萧良有心想他明白林延潮带他来这义学的意思了:“大宗伯自提倡在京里开设义学,让每个孩童都能受课,这十年来不知多少孩童受惠于此。萧某心底一直很是钦佩。”
林延潮摆了摆手道:“以占兄,我带你来此,不是来听奉承话的。不错,义学之事是林某的心血所在。但是林某却从来不把他当作一件建功立德的事来办,以占兄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萧良有闻言倒有些惊讶。
林延潮指着这破旧的民房对萧良有道:“你我读书人生怕名不称后世,以立功立德立言自励,有人欲效仿班超投笔从戎,沙场建功,有人要做学问,成一代大儒,以人掩史,有人要做官,官居一品,然后宰执天下。”
“还有的人创立书院,教授弟子也不失为继往圣之道,但是你却从未听说过有谁,以创立义学,专门教平民百姓读书来建功立德的吧。”
萧良有点点头道:“确未听说过。那么敢问大宗伯如此你求的是什么?”
林延潮失笑道:“教授百姓读书认字,是林某唯一所为正谊明道之事,此不为利,也不为功,也从不求什么。有句让萧兄见笑的话,林某心底一直有一个宏愿,那就是让天下老百姓,无论是你是贫富贵贱,都能够读书识字!”
萧良有吃了一惊,这还是他认识的林延潮吗?那个在官场上狡猾狡诈的林延潮吗?
林延潮看向萧良有道:“好了,听林某说完了心底话,那么说说你。在林某眼底,以你之能何必去南监,要去当去北监!”
“北监恐怕……”萧良有又惊又喜。
林延潮笑了笑道:“此事不难,不过你要答允林某一个条件。你要答允林某将国子监里六堂的藏书,不取分毫的提供给读书人及义学里的老师借阅。”
萧良有吃了一惊道:“国子监的藏书乃官家所藏,几百年来监里又从民间买了不少,专供监生读书之用,借入借出十分严格,又如何能给普通读书人借阅?”
林延潮道:“我也知道,当年之前总督义学的王侍郎题请朝廷设一藏书楼给读书人随意借阅,但此疏被驳了回去。所以林某打算变通为之。”
“林某此举不为名不为利,就如同让老百姓都是读书认字一样,让每个读书人不是死抱着四书五经,圣人之教。而是放开眼界,饱览天下群书,若萧兄能助我一臂之力,那么此事就成了。”
萧良有问道:“大宗伯的意思就是国子监将藏书来办一个藏书楼,给天下读书人来看?”
林延潮道:“可以说是藏书楼,但不仅仅有书,而是有图有画有书,我更愿意称之为图书楼,或者是图书馆,只要一个读书人有向学之心,在这个图书馆里,他可以借阅到任何他想看到的书。”
萧良有点点头道:“我明白了,大宗伯所言开启民智,也正如此吧。”
林延潮笑着道:“还是以占兄知我,这创立义学,设图书馆之事,都并非是建功立德的事,让以占兄跟着我来办,真是难为你了。”
萧良有哈哈笑着道:“明其道而不计其利,正其义而不计其功,这不是正是我辈读书人所为之事吗?说实在的,萧某这一次向大宗伯开口求去南监为祭酒,其实是厌倦了官场上的事。萧某与大宗伯相较实不擅长于做官,所以更愿意去学校教书育人。”
林延潮摇了摇头道:“切勿这么说,若非朝堂之事脱不开,林某也是更愿为一教书匠而。”
二人说着说着,屋舍里传来了儒童们的读书声。
林延潮见此悠然道:“百年大计,莫过于树人。我辈少年都能脚踏实地,勤奋向学,并心怀报国之志,迟早一日中华必将有为!”
明朝的给事中与御史一样,都是从地方富有能力的知县,推官中选拔。
虽说到京任给事中后,官位反下降一级,但他们无不弹冠相庆。
担任数年给事后,他们为升任右给事,然后是左给事,但是左右给事也不过正七品。
又过了数年,机缘好的可以升为都给事中,身为都给事中,那么即便是堂堂尚书也必须向他买账了。
吏科都给事中更是不同,六部以吏部为尊,六科也以吏科为首。
吏科都给事中一直是台垣领袖,当年夏言为吏科都给事中时能与首辅张璁对骂二不落下风。
因此听闻钟羽毛正升任吏科都给事中的消息,林延潮倒是有些意外。
陆光祖虽说近来风评不是太好,但办事效率倒是很高,这才担任吏部尚书没几天,即兑现了诺言。
这让林延潮心底很是受用。
但是自己这一次支持陆光祖的事,也必然被许国所知。
许国未必与自己干休啊。
但事情既是办了,林延潮就想好了此事的后果。
此举短期看起来很有好处,但长期而言却得罪了许国,万一许国成为首辅,林延潮以后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但是……小小御史都敢拿快退休的申时行刷声望,自己又有什么不敢呢?将军赶路不追兔,如果这也不敢,那也不敢,如何能放手办自己的事。
这一日正是林延潮从礼科画名。
每月朔望各部尚书必须前往六科画名,堂堂尚书必须向都给事中行礼方可。
本来吏部尚书也要向吏科都事中作揖,一直高拱任吏部尚书后废除了这一个规矩。
这一日林延潮到礼科照例画名,哪知这一次礼科都给事中胡汝宁竟破例从帘内步出迎向林延潮,并且还是满脸笑容。
林延潮微微愕然,以往不是这个规矩啊。
胡汝宁笑着:“大宗伯亲来一趟,实在是劳动,以后画名这等小事,大宗伯只要差遣左右侍郎来即可。”
林延潮见胡汝宁如此,淡淡地道:“朝廷规矩如此,不可因林某而废啊!”
“大宗伯哪里的话,你岂可与其他部臣相当呢?”
林延潮摇了摇头道:“胡都谏有什么话不妨直言。”
胡汝宁敛去笑容道:“大宗伯,那下官直言了,这一次有人弹劾元辅庇护吏科杨都谏与我。杨都谏已不安而去,现在下官也是惴惴不安啊。”
林延潮心底早已料到,于是道:“些许议论,胡都谏不必放在心底。”
胡汝宁又近了一步道:“大宗伯,当年饶伸弹劾元辅,言万历十六年那次北场乡试,他有私于其婿,当时是胡某主持公道出面弹劾饶伸,然而却因此得罪于人,京中流传的飞语竟把胡某列为八犬之一。甚至编了歌谣说,若要世道昌,除去三羊和八犬。”
林延潮看了胡汝宁一眼,时论是有云,这三羊八犬都是时相的入幕之宾。
这话虽说得过分,但林延潮也觉得蛮对的。
林延潮装作愤慨地道:“京中流言不知从何而出的,难道依于庙堂政府的就是小人,反对庙堂政府的就是君子吗?以此划分君子,小人,以辨清浊,本部堂看来是有人别有居心啊!”
胡汝宁当即感动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大宗伯啊!这话真是说到胡某心底去了,元辅对胡某有知遇之恩,元辅无辜受劾,若胡某不站出来秉公直言说几句话,胡某还是人吗?哪知却被人划作八犬,这一次将杨都谏与胡某一并弹劾,分明就是看在元辅马上就要致休,其意不仅是不利于元辅,还要将亲近元辅的官员都一并赶出朝堂去啊。大宗伯现在胡某也唯有以你马首是瞻了。”
林延潮闻言听出胡汝宁的弦外之音,他的意思是大家都在一条船上,而且让自己接受申时行离去后的政治资源。
但林延潮没有说话。
胡汝宁道:“新任大冢宰与胡某素无往来,听闻有苛厉擅权之名,若大宗伯不替胡某说话,胡某只能厚着脸皮上门去求他了。”
林延潮道:“胡给谏不必说了,此事本部堂必替你周旋。”
胡汝宁闻言大喜向林延潮谢过,亲自将林延潮送出六科廊房。胡汝宁此举恐怕是第一个亲自将吏部尚书送出门的礼科科臣吧。
林延潮当然知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的道理。
他之所以答允胡汝宁一是看在申时行留下的政治资源,二是礼科都给事中可以制约自己,之前因申时行的关系,胡汝宁一直没为难自己。现在若是换人,来一个与自己不睦的礼科都给事中,以后岂非事事就难办了。
不过林延潮现在救不了胡汝宁,能救胡汝宁的唯有内阁。
但内阁那边自己刚与许国失和,现在倒是不好前去。
不过林延潮想了想,打算回去托人给王家屏送了封信,让他替自己维持胡汝宁就是。
从六科廊离去后,林延潮从长安右门出城,这外面就是京城最繁华的长安街。
林延潮没有直接回府,而是换了便衣在长安街附近闲逛。
大街上百姓熙熙攘攘,人流络绎不绝,林延潮的心境倒是轻松自在。
到了一间书肆买书的时候,林延潮正巧碰到了熟人。
这位熟人正是萧良有。
萧良有现在已是右春坊右谕德兼侍讲学士,算是跨过了五品这道槛。按照正常而言,萧良有初官是编修,按翰林院九年一升迁的规矩,他要二十七年方能升到侍讲学士,就是林延潮也要十八年。
但萧良有因主修大明会典有功,凭此升了两级,所以才能在为官第九个年头就提拔为学士。
“大宗伯!”萧良有正要行礼。
林延潮上前笑着道:“以占兄,今日你我恰巧相逢,又是微服在外,就不要拘官场的一套。”
萧良有哪里敢如此答允,他对于林延潮心情也是很复杂。
当年进翰林院时,二人一直是竞争关系,互相看不顺眼。后来林延潮为张居正不平上疏后,二人关系渐渐好了,但随着二人官位悬殊,又有些生分了。
二人在街上边走边聊,萧良有微微落后半步然后道:“本来过几日要到大宗伯府上拜会,不意今日在此相见,实在是萧某幸甚。”
林延潮侧身避过一个挑担的百姓问道:“哦?以占兄有什么事吗?”
萧良有涨红着脸道:“听闻南监祭酒出缺,萧某想请大宗伯在廷推之时推举一二。”
国子监祭酒,佥都御史虽只有四品,但都要经过九卿会推方可。
林延潮笑了笑没有回答。
萧良有问道:“大宗伯是否有什么为难地方,萧某一向很少开口求人,这一次……”
林延潮定下脚步道:“以占兄不是第一个来问我的,除了你,还有张稚圭,邓汝德都来找过我。”
萧良友寻思这二人中,张一桂与林延潮没什么交情,但邓以赞当年与林延潮共事,而且一起轮值过内阁,交情还是相当不错的。
萧良有没料到有人先登一步,故而心思重重。林延潮与他这时来到了一个胡同就一起走了进去。
萧良有知道京中这样的胡同之中有不少暗娼,他心想林延潮带自己到这里作什么?
“对了,以占兄,若你为国子监祭酒当如何办?”
萧良有振作道:“当重学培德,让监内上下学风一新……当然若是大宗伯有什么吩咐,萧某也一定照办。”
萧良有说完偷看林延潮脸色,却见他似没听自己在讲什么,而是笑着道:“到了。”
萧良有心底奇怪,抬头一看原来他们到了是一所义学。
这义学十分简单,乃是几件民房拼搭的。
走到义学门口时,但见一名塾师模样的人正在院口的井里打算,对方一见林延潮即笑着道:“林老爷,你来了。”
林延潮点点头笑着道:“来逛逛。”
“你可是贵客,今日又送书来了?”
林延潮点点头道:“带了几本,正好给学生们看。”
林延潮命跟在身后的展明将书给塾师后,对萧良有道:“我平日退衙后,若清闲无事或者是心情烦闷,总会来到这义学里看看,听听孩童们读书打发一下光阴。”
萧良有没料到林延潮居然有此‘嗜好’,这倒也是奇谈了。
林延潮随萧良有一起来到窗外,但见屋子里十几名学生正在十分安静的温习功课。
萧良有心想他明白林延潮带他来这义学的意思了:“大宗伯自提倡在京里开设义学,让每个孩童都能受课,这十年来不知多少孩童受惠于此。萧某心底一直很是钦佩。”
林延潮摆了摆手道:“以占兄,我带你来此,不是来听奉承话的。不错,义学之事是林某的心血所在。但是林某却从来不把他当作一件建功立德的事来办,以占兄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萧良有闻言倒有些惊讶。
林延潮指着这破旧的民房对萧良有道:“你我读书人生怕名不称后世,以立功立德立言自励,有人欲效仿班超投笔从戎,沙场建功,有人要做学问,成一代大儒,以人掩史,有人要做官,官居一品,然后宰执天下。”
“还有的人创立书院,教授弟子也不失为继往圣之道,但是你却从未听说过有谁,以创立义学,专门教平民百姓读书来建功立德的吧。”
萧良有点点头道:“确未听说过。那么敢问大宗伯如此你求的是什么?”
林延潮失笑道:“教授百姓读书认字,是林某唯一所为正谊明道之事,此不为利,也不为功,也从不求什么。有句让萧兄见笑的话,林某心底一直有一个宏愿,那就是让天下老百姓,无论是你是贫富贵贱,都能够读书识字!”
萧良有吃了一惊,这还是他认识的林延潮吗?那个在官场上狡猾狡诈的林延潮吗?
林延潮看向萧良有道:“好了,听林某说完了心底话,那么说说你。在林某眼底,以你之能何必去南监,要去当去北监!”
“北监恐怕……”萧良有又惊又喜。
林延潮笑了笑道:“此事不难,不过你要答允林某一个条件。你要答允林某将国子监里六堂的藏书,不取分毫的提供给读书人及义学里的老师借阅。”
萧良有吃了一惊道:“国子监的藏书乃官家所藏,几百年来监里又从民间买了不少,专供监生读书之用,借入借出十分严格,又如何能给普通读书人借阅?”
林延潮道:“我也知道,当年之前总督义学的王侍郎题请朝廷设一藏书楼给读书人随意借阅,但此疏被驳了回去。所以林某打算变通为之。”
“林某此举不为名不为利,就如同让老百姓都是读书认字一样,让每个读书人不是死抱着四书五经,圣人之教。而是放开眼界,饱览天下群书,若萧兄能助我一臂之力,那么此事就成了。”
萧良有问道:“大宗伯的意思就是国子监将藏书来办一个藏书楼,给天下读书人来看?”
林延潮道:“可以说是藏书楼,但不仅仅有书,而是有图有画有书,我更愿意称之为图书楼,或者是图书馆,只要一个读书人有向学之心,在这个图书馆里,他可以借阅到任何他想看到的书。”
萧良有点点头道:“我明白了,大宗伯所言开启民智,也正如此吧。”
林延潮笑着道:“还是以占兄知我,这创立义学,设图书馆之事,都并非是建功立德的事,让以占兄跟着我来办,真是难为你了。”
萧良有哈哈笑着道:“明其道而不计其利,正其义而不计其功,这不是正是我辈读书人所为之事吗?说实在的,萧某这一次向大宗伯开口求去南监为祭酒,其实是厌倦了官场上的事。萧某与大宗伯相较实不擅长于做官,所以更愿意去学校教书育人。”
林延潮摇了摇头道:“切勿这么说,若非朝堂之事脱不开,林某也是更愿为一教书匠而。”
二人说着说着,屋舍里传来了儒童们的读书声。
林延潮见此悠然道:“百年大计,莫过于树人。我辈少年都能脚踏实地,勤奋向学,并心怀报国之志,迟早一日中华必将有为!”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56633/1097826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