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三十一章 道统论
推荐阅读:过期药、献给玫瑰、金銮秘闻录[NP]、陈年暗恋、北地春(NPH)、腹黑大佬的追妻攻略、犯禁(1v2,亲舅甥)、【HP同人】也许是万人迷nph、[死哥AU]是Beta,但功成名就!(ABO)、把装乖竹马养成暴躁老婆、
林延潮第一堂课讲得是什么?
众弟子不由都怀揣着期待。
林延潮站在堂上目光扫过众人,先拿出一册,命一旁的徐火勃持册让每名门生都在册上画卯。
众弟子见此不由生出新奇之感。
林延潮对众人道:“此举名为签到,大家既拜在我门下,课业当时时察之,若讲学之时不能至,何以谈为学,这也是无规矩不成方圆。”
“是,先生。”众弟子皆称是一一在册上画卯。
而另一弟子,陶望龄则是端来一尊石磬,放在林延潮身前的讲案上。
待弟子们画卯后,陶望龄,徐火勃坐在讲案侧的左右椅上,然后林延潮以小锤轻敲石磬。
叮一声轻响后,学功堂重归肃静。
林延潮起讲道:“孟子曾有言,由尧舜至于汤,由汤至于文王,由文王至于孔子,各五百有余岁,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孟子此言说得是自己所学之统,由尧舜,汤,文王,孔子一脉相传,孔子之后,以其学统所传自任。”
“后此学统之论,为朱子所承,朱子曾言周子,二程,得孔、孟不传之绪,而朱子又得二程之传。是以理学学统是孟子,周子,二程,朱子,并视学统为道统,尊理学为儒学正宗。”
“而陆象山言因读孟子一书中,万物皆备于我,有所领悟,并道孔子之学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他所学承之孟子,因而心学学统亦承孟子。而后众所周知,阳明先生承陆象山之统,将心学发扬光大。”
众士子听林延潮之言,都是不明所以。
林延潮不是讲事功学吗?怎么讲起理学,心学的道统来了。若是林延潮讲这个,那么理学心学的宗师,随便一个来都比林延潮讲得好几倍。
但林延潮继续道:“横渠先生的横渠四句里有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人言事功学承何圣贤所学?其学统上无所承接,凭空而出近乎法家,你们以为然否?”
听了这句众人才明白。
林延潮要说的是事功学的学统,也是道统。
战国时百家争鸣,除了主张向将来看的法家,其余学说如孔墨老庄,儒家墨家道家都是向过去看。
他们推崇先王之治,觉得战国之乱,祸害起源于人心不古,故而他们都想恢复先圣时那等淳朴民风,故而各家学说,都说自己继承了先圣之学,故而讲学统道统。
唯独法家不法先王之治,商鞅就说过,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所以法家提倡治道不法古,主张锐意改革,因为历史是在不断进步,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儒墨道家中,独法家不讲传承。
而永嘉学派好似从南宋时凭空而出,但偏偏又说自己是儒学一脉,未免令人有些不信服。加上永嘉学派主张事功,主张变法强国,思想近乎法家,所以被认为纯粹是披了儒家学说的皮,行得还是法家那一套。
现在林延潮说事功学学统从何而起,众士子都是一脸茫然。
林延潮道:“事功之学为儒学一脉,由孔子传至子贡,子夏。”
林延潮此言一出,仿佛半空响起惊雷,众士子们都是一醒。
众人都是心想,儒学由孔子而兴,故而推孔子为源不为过,但子贡,子夏启事功之学,我们怎么不知道。
咱们虽然书读得少,但林三元你也不能乱忽悠人啊。
见众人震惊之色,林延潮是丝毫不出意料:“朱子有言,子贡虽未得道统,然其所知,似亦不在今人之后。”
这是朱熹夸子贡的话,说子贡虽没得道统,但孔子之学他也是学的差不多了。
其实不用朱熹讲,大家也知道论语里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是众弟子中最多的,子贡篇幅也是众弟子中最长的。
子贡辩才还极好,连孔子也承认不如子贡,此外子贡处事还擅变通,孔子评价他为‘达’。众弟子中孔子对子贡器重,也仅次于颜回。
林延潮续道:“子贡经商务实,开儒商之祖。周天子告朔诸侯,诸侯受朔时要杀活羊祭祀。后鲁国君已不用告朔之礼,子贡提议将祭祀的那只活羊去掉,孔子责子贡,尔爱惜那只羊,吾却爱惜其礼。”
商人重利,一贯为理学鄙视。
但事功学提倡经世致用,通商惠工,反对重农抑商之策。所以子贡经商求利,不合理学,却合事功之学。
至于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则表现了子贡重实用不墨守旧礼,这也是事功学的精神。
林延潮道:“虽子贡没有著书立学,但览其事迹,也可视为事功学之先贤。”
听林延潮这么解释后,众人也算认同子贡地位。
“至于子夏,孔子之后,讲学西河,教弟子三百人……”
子夏是孔子亲传,论语里子夏说过一句话,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就是道德上大节要守住,但小节可以变通。
“……并授魏文王为王者师,又授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李悝……李悝篡法经,商鞅挟法经入秦……”
听着子夏的教学经历,众人不由佩服,论教学经历,这是何等牛逼。
魏文王在战国是媲美秦孝公的存在,任用儒家之田子方、段干木,法家之吴起,李悝为大臣,儒家法家大臣并立朝堂同心协力,魏国因变法而兴盛。
魏文王事子夏为师,用子夏的学生田子方、段干木,吴起,李悝为变法骨干,等于就是用他的学说治国了。
此外子夏弟子里田子方、段干木继承儒学,禽滑厘是墨子首徒,吴起合兵家法家,事迹妇孺皆知,就不多说了,主要是李悝还是法家。
李悝为法家鼻祖之一,开战国,也是中华变法之河,他写了一本书名为法经。后商鞅挟法经入秦,得秦孝公重用,主导秦国变法。
法家中李悝,商鞅都可谓承子夏之学。
子夏学问是孔子亲传,但他之学重于儒学里的务外经世,故而有别于子思,子张,在儒学中另起一脉。
所以众人听林延潮这么一解释,称子夏启事功学,也有道理。
“子贡,子夏后传荀子……”
听到林延潮提到荀子这个名字,众士子心底一噔心道,果真有他。
子贡,子夏都没有学说留著后世,只能从别人只言片语中察起主张。
但荀子不同,他有学说传世,读其书称荀子之学为事功学开山祖师,那么再适合不过了,简直不容置疑。
荀子与孟子时代相近,但主张却是南辕北辙。
荀子的学说,受历代儒家学者的抨击最多,甚至有人主张将他从儒家门籍里开除出去。而对林延潮而言,他对荀子的性恶论不那么认同,但他的学说与事功学确实相近。
比方李悝是子夏的弟子,商鞅是子夏徒孙。法家里同样显赫的另两位人物,韩非,李斯则都受业于荀子门下。
荀子与子夏一般,都继承了孔子的‘外王之学’。
荀子讲,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还讲礼以定伦,法能定分,主张礼法并举、王霸混用。
孟子所倡‘法先王’,荀子则倡‘法后王’,这争论就好比当初周子义与林延潮争论,周子义说要法就法三代先王,林延潮说三代可法,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可法。
荀子曾去过秦国。
当年孔子西行不至秦,但荀子对秦国评价却极高,说秦国百姓,吏,大夫皆有古风,政治清明,仿佛无人治理般,几乎古时之治。
荀子还赞治之至矣,秦类之矣,意思国家大治至秦国那个程度就行了。
别人都以为荀子很推崇法家治下的秦国,但荀子话锋一转,却道秦国什么都好,但偏偏没有儒。
荀子还说,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此亦秦之所短。
就是国家治理之道,要么纯粹以王道,要么王道驳以霸道,没有儒怎能不亡,这就是秦国所欠缺的。
弟子李斯曾对荀子说,秦国之强,是因为非依靠仁义去为之,如此做事能放开手脚。
荀子告诫李斯,舍仁义而行,这是舍本逐末,乱世就是这么来的。
李斯最后没有听,仍西行去了秦国。
说到这里,日冕所指已是过了一个时辰,林延潮顿了顿,示意稍稍休息,自己离开学功堂。
众士子们方才听着林延潮侃侃道来,皆觉得他的话中有至理在其中。
议论时,众人还归纳其道统之说,若说理学道统,是曾参,子思,孟子,以及后来的程朱,他们务孔子所传的内圣之学。
那么事功学道统则是子贡,子夏,荀子,务儒学里的外王之学。
还有人道,儒学道统里也有务外之学,看来务外不是法家所创,而是法家师法儒家而来。
此言大家都觉得有几分道理。
士子们又心想,那么荀子之后,事功学学统应是龙川先生心水先生继承了吧。正如孟子之后,学统为北宋时周子,二程继承。
林延潮回到学功堂,将石磬一敲。
石磬响后,众士子们都停了议论。
林延潮又起讲道:“荀子之后,事功学之学统传之……”
说到这里林延潮顿了顿。
“……传之董子。”
林延潮说完,众士子们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不由都生出竟然是他的想法。
ps:这一章理论讲太多,可能不少读者不喜欢,但却十分有必要,因为道统说,是林三元的大杀器,要具体讲一下,下面大家才不会一头雾水。
众弟子不由都怀揣着期待。
林延潮站在堂上目光扫过众人,先拿出一册,命一旁的徐火勃持册让每名门生都在册上画卯。
众弟子见此不由生出新奇之感。
林延潮对众人道:“此举名为签到,大家既拜在我门下,课业当时时察之,若讲学之时不能至,何以谈为学,这也是无规矩不成方圆。”
“是,先生。”众弟子皆称是一一在册上画卯。
而另一弟子,陶望龄则是端来一尊石磬,放在林延潮身前的讲案上。
待弟子们画卯后,陶望龄,徐火勃坐在讲案侧的左右椅上,然后林延潮以小锤轻敲石磬。
叮一声轻响后,学功堂重归肃静。
林延潮起讲道:“孟子曾有言,由尧舜至于汤,由汤至于文王,由文王至于孔子,各五百有余岁,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孟子此言说得是自己所学之统,由尧舜,汤,文王,孔子一脉相传,孔子之后,以其学统所传自任。”
“后此学统之论,为朱子所承,朱子曾言周子,二程,得孔、孟不传之绪,而朱子又得二程之传。是以理学学统是孟子,周子,二程,朱子,并视学统为道统,尊理学为儒学正宗。”
“而陆象山言因读孟子一书中,万物皆备于我,有所领悟,并道孔子之学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他所学承之孟子,因而心学学统亦承孟子。而后众所周知,阳明先生承陆象山之统,将心学发扬光大。”
众士子听林延潮之言,都是不明所以。
林延潮不是讲事功学吗?怎么讲起理学,心学的道统来了。若是林延潮讲这个,那么理学心学的宗师,随便一个来都比林延潮讲得好几倍。
但林延潮继续道:“横渠先生的横渠四句里有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人言事功学承何圣贤所学?其学统上无所承接,凭空而出近乎法家,你们以为然否?”
听了这句众人才明白。
林延潮要说的是事功学的学统,也是道统。
战国时百家争鸣,除了主张向将来看的法家,其余学说如孔墨老庄,儒家墨家道家都是向过去看。
他们推崇先王之治,觉得战国之乱,祸害起源于人心不古,故而他们都想恢复先圣时那等淳朴民风,故而各家学说,都说自己继承了先圣之学,故而讲学统道统。
唯独法家不法先王之治,商鞅就说过,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所以法家提倡治道不法古,主张锐意改革,因为历史是在不断进步,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儒墨道家中,独法家不讲传承。
而永嘉学派好似从南宋时凭空而出,但偏偏又说自己是儒学一脉,未免令人有些不信服。加上永嘉学派主张事功,主张变法强国,思想近乎法家,所以被认为纯粹是披了儒家学说的皮,行得还是法家那一套。
现在林延潮说事功学学统从何而起,众士子都是一脸茫然。
林延潮道:“事功之学为儒学一脉,由孔子传至子贡,子夏。”
林延潮此言一出,仿佛半空响起惊雷,众士子们都是一醒。
众人都是心想,儒学由孔子而兴,故而推孔子为源不为过,但子贡,子夏启事功之学,我们怎么不知道。
咱们虽然书读得少,但林三元你也不能乱忽悠人啊。
见众人震惊之色,林延潮是丝毫不出意料:“朱子有言,子贡虽未得道统,然其所知,似亦不在今人之后。”
这是朱熹夸子贡的话,说子贡虽没得道统,但孔子之学他也是学的差不多了。
其实不用朱熹讲,大家也知道论语里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是众弟子中最多的,子贡篇幅也是众弟子中最长的。
子贡辩才还极好,连孔子也承认不如子贡,此外子贡处事还擅变通,孔子评价他为‘达’。众弟子中孔子对子贡器重,也仅次于颜回。
林延潮续道:“子贡经商务实,开儒商之祖。周天子告朔诸侯,诸侯受朔时要杀活羊祭祀。后鲁国君已不用告朔之礼,子贡提议将祭祀的那只活羊去掉,孔子责子贡,尔爱惜那只羊,吾却爱惜其礼。”
商人重利,一贯为理学鄙视。
但事功学提倡经世致用,通商惠工,反对重农抑商之策。所以子贡经商求利,不合理学,却合事功之学。
至于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则表现了子贡重实用不墨守旧礼,这也是事功学的精神。
林延潮道:“虽子贡没有著书立学,但览其事迹,也可视为事功学之先贤。”
听林延潮这么解释后,众人也算认同子贡地位。
“至于子夏,孔子之后,讲学西河,教弟子三百人……”
子夏是孔子亲传,论语里子夏说过一句话,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就是道德上大节要守住,但小节可以变通。
“……并授魏文王为王者师,又授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李悝……李悝篡法经,商鞅挟法经入秦……”
听着子夏的教学经历,众人不由佩服,论教学经历,这是何等牛逼。
魏文王在战国是媲美秦孝公的存在,任用儒家之田子方、段干木,法家之吴起,李悝为大臣,儒家法家大臣并立朝堂同心协力,魏国因变法而兴盛。
魏文王事子夏为师,用子夏的学生田子方、段干木,吴起,李悝为变法骨干,等于就是用他的学说治国了。
此外子夏弟子里田子方、段干木继承儒学,禽滑厘是墨子首徒,吴起合兵家法家,事迹妇孺皆知,就不多说了,主要是李悝还是法家。
李悝为法家鼻祖之一,开战国,也是中华变法之河,他写了一本书名为法经。后商鞅挟法经入秦,得秦孝公重用,主导秦国变法。
法家中李悝,商鞅都可谓承子夏之学。
子夏学问是孔子亲传,但他之学重于儒学里的务外经世,故而有别于子思,子张,在儒学中另起一脉。
所以众人听林延潮这么一解释,称子夏启事功学,也有道理。
“子贡,子夏后传荀子……”
听到林延潮提到荀子这个名字,众士子心底一噔心道,果真有他。
子贡,子夏都没有学说留著后世,只能从别人只言片语中察起主张。
但荀子不同,他有学说传世,读其书称荀子之学为事功学开山祖师,那么再适合不过了,简直不容置疑。
荀子与孟子时代相近,但主张却是南辕北辙。
荀子的学说,受历代儒家学者的抨击最多,甚至有人主张将他从儒家门籍里开除出去。而对林延潮而言,他对荀子的性恶论不那么认同,但他的学说与事功学确实相近。
比方李悝是子夏的弟子,商鞅是子夏徒孙。法家里同样显赫的另两位人物,韩非,李斯则都受业于荀子门下。
荀子与子夏一般,都继承了孔子的‘外王之学’。
荀子讲,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还讲礼以定伦,法能定分,主张礼法并举、王霸混用。
孟子所倡‘法先王’,荀子则倡‘法后王’,这争论就好比当初周子义与林延潮争论,周子义说要法就法三代先王,林延潮说三代可法,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可法。
荀子曾去过秦国。
当年孔子西行不至秦,但荀子对秦国评价却极高,说秦国百姓,吏,大夫皆有古风,政治清明,仿佛无人治理般,几乎古时之治。
荀子还赞治之至矣,秦类之矣,意思国家大治至秦国那个程度就行了。
别人都以为荀子很推崇法家治下的秦国,但荀子话锋一转,却道秦国什么都好,但偏偏没有儒。
荀子还说,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此亦秦之所短。
就是国家治理之道,要么纯粹以王道,要么王道驳以霸道,没有儒怎能不亡,这就是秦国所欠缺的。
弟子李斯曾对荀子说,秦国之强,是因为非依靠仁义去为之,如此做事能放开手脚。
荀子告诫李斯,舍仁义而行,这是舍本逐末,乱世就是这么来的。
李斯最后没有听,仍西行去了秦国。
说到这里,日冕所指已是过了一个时辰,林延潮顿了顿,示意稍稍休息,自己离开学功堂。
众士子们方才听着林延潮侃侃道来,皆觉得他的话中有至理在其中。
议论时,众人还归纳其道统之说,若说理学道统,是曾参,子思,孟子,以及后来的程朱,他们务孔子所传的内圣之学。
那么事功学道统则是子贡,子夏,荀子,务儒学里的外王之学。
还有人道,儒学道统里也有务外之学,看来务外不是法家所创,而是法家师法儒家而来。
此言大家都觉得有几分道理。
士子们又心想,那么荀子之后,事功学学统应是龙川先生心水先生继承了吧。正如孟子之后,学统为北宋时周子,二程继承。
林延潮回到学功堂,将石磬一敲。
石磬响后,众士子们都停了议论。
林延潮又起讲道:“荀子之后,事功学之学统传之……”
说到这里林延潮顿了顿。
“……传之董子。”
林延潮说完,众士子们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不由都生出竟然是他的想法。
ps:这一章理论讲太多,可能不少读者不喜欢,但却十分有必要,因为道统说,是林三元的大杀器,要具体讲一下,下面大家才不会一头雾水。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56633/879208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