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不灭桓温誓不为人
推荐阅读:星际最强大脑、怪猎:猎人的笔记、吞噬进化:我重生成了北极狼、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名门第一儿媳、从机械猎人开始、天灾降临:我靠捡破烂当大佬、我也是异常生物、收到未来短信,我赚百亿很合理吧、
第777章不灭桓温誓不为人
有可以不吃肉,但是却不能不吃盐。只要苻坚卡断任何一个部族的食盐供应,吐蕃各部就完全失去生存的机会,根本不用打。
再说,苻坚麾下吐蕃六部已经归顺,这六部恰恰是吐蕃势力较大的部落,再加上羌族和氐族,苻坚的实力完全强于吐蕃。
苻坚的政治势力团体虽然算不上强大,就连桓温也可以完虐苻坚,不过相对而言,一个藏区大大小小的部落总共有几十家,这时吐蕃还没有形成国家,甚至连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都算不上,面对苻坚这样的政治团体,无论在凝集力还是总体实力上,都完全落在下风。
苻坚以邓羌、吕光分别征伐,其中吕光所率领的军队则北上,从康城北上,远征苏毗王国。
这个苏毗王国其实康延川的东女羌几乎是相同的政治体制,还处于原始社会母系社会制度时期。苏毗女王达甲吾居于辗噶尔旧堡,而小女王墀蚌苏则居于悉补尔瓦之宇那(今拉萨北)。
战争打得就是综合国力,苻坚以吐蕃六部为远征基本力量,辅以羌、氐强兵,这样的军队不存在气候不能适应的问题,以绝对的实力自然很快把南到雅隆、达波,东到达布、娘波,西到藏地、朱孤,北到苏毗纳入苻坚的治下。
在苻坚吞并藏区和青海的同时,桓温也没有闲着。桓温是把荆益当作自己的根基经营的,但是在这个时候,益州从广义上的范围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及陕西汉中盆地,然而在这个时候,汉人势力主要是集中在成都以北,只要出了成都平原,基本上都是属于獠人的活跃范围,像云南贵州,仍处于蛮荒地带。
历史上诸葛亮北伐,那是先把孟获打服了。
在这个时候,南蛮人的势力却以獠人为主。
獠人的起源历史学界也没有准确的定论,有一种观点是说他们起源于老挝,在秦汉之际向南中(云南、贵州及四川凉山州)地区扩散。”
公元338年,南北朝十六国时期,割据巴蜀的李寿称帝,改大成国为大汉国。獠人从羊柯(云贵)入蜀,“所在诸郡,布满山谷”,入居临溪河谷。獠人“铸铜为大鼓”(《隋书》),“击铜鼓以祈祷”,“着斑布,击铜鼓”,“疾病,击铜鼓、沙罗以祀鬼神”。
“推髻跣足”(《太平寰宇记》)。“无氏族之别,又无名字,所生男女,惟以长幼次第呼之。其丈夫,称阿谟、阿段。妇人阿夷、阿等之类。皆语之次第称谓也。”“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干栏大小,随其家口之数。往往推一长者为王,亦不能远相统摄,父死则子继,若中国之贵族也”。
“惟执刀持矛,不识弓矢,用竹为簧,群聚鼓之,以为音节,能为细布,色至鲜净”(《魏书.獠传》)。
桓温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现在我们所认识的南方,在古代都是蛮人的势力范围。像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属于山越或百越,山越主要居住于古代扬州(现安徽、江西、浙江、福建一带)的山岳地带,尤其大多分布于丹阳、会稽、豫章、鄱阳等郡。
他们平日耕植于谷地,并懂得以铜铁制作武器与农具。这些山越人事实上处于半独立状态。
东汉末年,孙氏入吴地,大小山越就成了孙氏政权的心腹之患。在这个时候,孙策以强横的态度对付山越,以俘虏的强者为兵,赢者为民,数得士兵数万。那些居住在山区的山越人,自然没有平原地带上过得舒服。
他们慢慢就习惯了汉人的生活模式,也慢慢成了汉人。如果没有孙氏的数代经营,东晋南渡恐怕也没有立足之地。从此之后,这也成了后世统治者最常见的方式。
桓温也是采取这种驯化的方式,桓温也是麾下精铁全出,以邓遐征犍为郡、江阳郡、周抚征巴郡、涪陵郡,长子桓熙征汉嘉郡。
桓温自己亲征汶山郡。
獠人虽然生性悍勇,能吃苦,更善战,但是他们的装备太差了,以竹弓、木矛为主,佐以少量劣质刀剑,这样的装备,根本没有办法和桓温麾下的西府军抗衡。
况且獠人没有民族,通常以宗族为战,各不相帮,反而易被桓温各个击破。在这个时候,桓温西府军的装备恰恰是这个时代最精良的,大量不逊色于魏国的精钢兵刃、甲胄,甚至还有火药。
每一支铁军雄师都是用胜利喂养出来的怪兽,桓温就是用这些装备低劣,而且悍勇无双的獠人来练军。
桓温决定武力征讨獠人,其实还是因为他已经有了前车之鉴。晋元帝南渡建康,所率北方士族与江南士族妥协,分治晋国。
但是晋朝朝廷很快稳定了南方,但是桓温却知道晋元帝却给东晋朝廷从此埋下了祸根。
东晋朝廷就是一个北方士族与南方士族妥协的产物,无论皇帝还是宗室,都没有实权。皇帝想做什么事,根本无法统一南北意见。南迁北方士族倒是有不少人想着回归故里,但是南方士族却不干了。
花着我的钱粮,去收复你的老家,名、利什么都让你们占了,我们反而出力不讨好。一旦收复故土,朝廷肯定要还都洛阳,这样以来,朝廷的中枢就会从南方迁到北方。
偿到了执掌中枢权柄的南方士族肯定不想被边缘化。
自从被封为蜀王,益州就成了桓温自己的封地。在自己的封地内,桓温可不想自己像东晋皇帝那样,只成为一个外来势力与本地势力的提线木偶。益州自李特在西晋末年建立成汉国以来,李氏为了维持统治,就采取了两手准备,既拉拢巴蜀汉人豪强和士绅,像青城范长生、成都阎式、华阳杨褒等都效忠了成汉。
范长生多谋,阎式则好直谏而杨褒则德才兼备。成汉成立之初,事实上就是以范长生、阎式、杨褒为三驾马车,管理着成汉这个国家。
当然,在成汉这三大家族之后,也有数量众多的既得利益的豪强,除了拥护氐族李氏的汉人豪强之外,当然还有众多的獠人。
汉嘉(地名)的獠人(少数民族)王冲、涪陵朱提雷炤、建宁爨畺投降成汉,都受到了李雄的重用,这些獠人,皆示李雄为天人。
此时,成汉虽亡,但是獠人的势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持续扩大。
当然也和晋朝当局的政治策略有关,晋朝的政治策略就是避免矛盾激化,为了避免胡人闹事,所以就对汉人施酷法,而同属胡人的獠人则施宽松之法。汉人需要缴纳重税,则獠人不需要或少交税,这样以来,蜀地汉人一看税务太重,根本承受不住了。
这些汉人宗族族老们一合计,得了,咱们也不当汉人了,直接收起祖宗灵位,披头散发,以颜料涂抹面部,直接涌进山年,他们和獠人一样,开山田,畜养家畜,自产自给。
无论真獠还是假獠,反正整个益州除了大小城池之外,汉人已无立足之地。这些獠人生性悍勇,跋山涉水如走平地,穿林过涧如同猛虎,汉官怕事不敢惹,汉人自然更加惹不起了。除了实力较大的豪强和士绅,只数獠人的实力最大。
除了獠人的势力,就是士绅豪强了,可是士绅豪强都是更根深蒂固的本地势力,他们在益州都经过了数代或十数代人的经营,势力早已深入到了各个领域。如果动士绅豪强,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动本地豪强和士绅,桓温不敢,也没有那个实力。若动益州士绅,不仅会将以前结下来的香火之情断送掉,还会置身于万劫不复之地。
思来想去,桓温还是决定动獠人势力。不动没有办法啊,如果不动獠人势力,桓温拿什么收买人心?如果分封西府众将帅?
桓温可没有冉明那种点石成金的本事,柿子捡软的捏,只要选择了獠人部落。
桓温就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从正而治益州。古代作战讲究师出有名,所以桓温就让郄超写一篇檄文。这篇檄文文辞不算华丽,但是却霸气外露。
“大晋蜀王、太尉、安西大将军桓温告益州父老、诸藩将帅: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属我华夏之臣妾,此非汉家之霸道,乃万古之常理。自八王之乱以来,华夏分崩离析,诸胡作乱,毁我社稷宗庙,南蛮诸族亦朝贡不至,此使我辈子孙愧对列祖列宗与九泉之下。至匈奴刘渊羯族石勒、鲜卑慕容俊、氐族李雄、苻健杂胡窃篡我华夏万里河山,此乃汉家奇耻大辱。是可忍熟不可忍,氐族李氏已平,鲜卑慕容也灭,复我河山,就在当下。温虽不才,亦有卫霍之志,驱逐胡虏,匡扶华夏,北伐复土一战再所难免,有道是攘外必先安内,獦獠不臣之心昭昭,不服者当诛之。一屋不扫何以扫平天下,温在当前,先平獦獠,肃净益州,而后北伐。凡我汉家子孙,尚存一丝血性者俱当响应北伐,无力响应者亦当为我军祷告,若有冥顽不灵者,敢阻我为国除污秽者,是为国贼,国贼当道,温必诛之。”
此檄文传缴各地,然后桓温三路大军齐出,征讨獦獠。不过当冉闵看到这封檄文之时,已经是一个多月以后的事情了,这个时候桓温先头部队已经跟獦獠干上了。
冉闵拿这封檄文时,手不仅微微一颤抖,叹道:“想不到桓温也是一个英雄,传朕旨意,我大魏但凡与荆益两州边境之线,沿途息兵止戈,不得越境半步。”
冉闵不是第一个看到檄文的人,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这件事情,到了东晋朝堂,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特别是东晋徐扬八郡,就连妇孺百姓也都知道了,至于读书人,那更加是人人必谈。
晋朝的读书人不是没有血性,相反他们非常有血性,只是遇到了一个没有血性的朝廷。特别是桓温檄文里的那句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属我华夏之臣妾,此非汉家之霸道,乃万古之常理。这句话都已持在了每一个人嘴上。至于桓温那句,温虽不才,亦卫霍之志。卫霍是谁,不说那还是千古大英雄卫青、霍去病了。
这篇檄文在百姓和士绅看来,特别提气,不过在年少的司马聃看来,这简直就诛心之极。特别是八王之乱那句话,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打脸啊。司马聃破口大骂:“竖子,竖子”
这也不怪司马聃,只是教授司马聃的都是大儒和大家,学问非常好,出口不带脏字,所以这个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司马聃,却不能像泼妇一样骂街。嘴里反过来倒过去就是竖子,匹夫之类的话。
盛怒之极的司马聃不仅咆哮着,甚至把皇宫里的贵重陈设都砸了。占城国进贡的那个他最喜欢的三尺高的珊瑚,如今变成了几十块碎片,就连冉明送给他的一柄百炼精钢打造的横刀,如今也砍在石柱上火星四射。
司马聃把檄文撕得粉碎,扔得遍地都是,他指着成都方向,愤恨道:“桓温这个老匹夫如此嚣张,朕若不灭他,就不配为武帝的子孙!”
就在这时,周围的宦官和宫娥都悄悄离去,四下里都静了下来。陆皇后挺着大肚子进来道:“陛下这火急可不小啊,臣妾来得不是时候,看样子,臣妾要等陛下火消了再来!”
有可以不吃肉,但是却不能不吃盐。只要苻坚卡断任何一个部族的食盐供应,吐蕃各部就完全失去生存的机会,根本不用打。
再说,苻坚麾下吐蕃六部已经归顺,这六部恰恰是吐蕃势力较大的部落,再加上羌族和氐族,苻坚的实力完全强于吐蕃。
苻坚的政治势力团体虽然算不上强大,就连桓温也可以完虐苻坚,不过相对而言,一个藏区大大小小的部落总共有几十家,这时吐蕃还没有形成国家,甚至连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都算不上,面对苻坚这样的政治团体,无论在凝集力还是总体实力上,都完全落在下风。
苻坚以邓羌、吕光分别征伐,其中吕光所率领的军队则北上,从康城北上,远征苏毗王国。
这个苏毗王国其实康延川的东女羌几乎是相同的政治体制,还处于原始社会母系社会制度时期。苏毗女王达甲吾居于辗噶尔旧堡,而小女王墀蚌苏则居于悉补尔瓦之宇那(今拉萨北)。
战争打得就是综合国力,苻坚以吐蕃六部为远征基本力量,辅以羌、氐强兵,这样的军队不存在气候不能适应的问题,以绝对的实力自然很快把南到雅隆、达波,东到达布、娘波,西到藏地、朱孤,北到苏毗纳入苻坚的治下。
在苻坚吞并藏区和青海的同时,桓温也没有闲着。桓温是把荆益当作自己的根基经营的,但是在这个时候,益州从广义上的范围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及陕西汉中盆地,然而在这个时候,汉人势力主要是集中在成都以北,只要出了成都平原,基本上都是属于獠人的活跃范围,像云南贵州,仍处于蛮荒地带。
历史上诸葛亮北伐,那是先把孟获打服了。
在这个时候,南蛮人的势力却以獠人为主。
獠人的起源历史学界也没有准确的定论,有一种观点是说他们起源于老挝,在秦汉之际向南中(云南、贵州及四川凉山州)地区扩散。”
公元338年,南北朝十六国时期,割据巴蜀的李寿称帝,改大成国为大汉国。獠人从羊柯(云贵)入蜀,“所在诸郡,布满山谷”,入居临溪河谷。獠人“铸铜为大鼓”(《隋书》),“击铜鼓以祈祷”,“着斑布,击铜鼓”,“疾病,击铜鼓、沙罗以祀鬼神”。
“推髻跣足”(《太平寰宇记》)。“无氏族之别,又无名字,所生男女,惟以长幼次第呼之。其丈夫,称阿谟、阿段。妇人阿夷、阿等之类。皆语之次第称谓也。”“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干栏大小,随其家口之数。往往推一长者为王,亦不能远相统摄,父死则子继,若中国之贵族也”。
“惟执刀持矛,不识弓矢,用竹为簧,群聚鼓之,以为音节,能为细布,色至鲜净”(《魏书.獠传》)。
桓温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现在我们所认识的南方,在古代都是蛮人的势力范围。像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属于山越或百越,山越主要居住于古代扬州(现安徽、江西、浙江、福建一带)的山岳地带,尤其大多分布于丹阳、会稽、豫章、鄱阳等郡。
他们平日耕植于谷地,并懂得以铜铁制作武器与农具。这些山越人事实上处于半独立状态。
东汉末年,孙氏入吴地,大小山越就成了孙氏政权的心腹之患。在这个时候,孙策以强横的态度对付山越,以俘虏的强者为兵,赢者为民,数得士兵数万。那些居住在山区的山越人,自然没有平原地带上过得舒服。
他们慢慢就习惯了汉人的生活模式,也慢慢成了汉人。如果没有孙氏的数代经营,东晋南渡恐怕也没有立足之地。从此之后,这也成了后世统治者最常见的方式。
桓温也是采取这种驯化的方式,桓温也是麾下精铁全出,以邓遐征犍为郡、江阳郡、周抚征巴郡、涪陵郡,长子桓熙征汉嘉郡。
桓温自己亲征汶山郡。
獠人虽然生性悍勇,能吃苦,更善战,但是他们的装备太差了,以竹弓、木矛为主,佐以少量劣质刀剑,这样的装备,根本没有办法和桓温麾下的西府军抗衡。
况且獠人没有民族,通常以宗族为战,各不相帮,反而易被桓温各个击破。在这个时候,桓温西府军的装备恰恰是这个时代最精良的,大量不逊色于魏国的精钢兵刃、甲胄,甚至还有火药。
每一支铁军雄师都是用胜利喂养出来的怪兽,桓温就是用这些装备低劣,而且悍勇无双的獠人来练军。
桓温决定武力征讨獠人,其实还是因为他已经有了前车之鉴。晋元帝南渡建康,所率北方士族与江南士族妥协,分治晋国。
但是晋朝朝廷很快稳定了南方,但是桓温却知道晋元帝却给东晋朝廷从此埋下了祸根。
东晋朝廷就是一个北方士族与南方士族妥协的产物,无论皇帝还是宗室,都没有实权。皇帝想做什么事,根本无法统一南北意见。南迁北方士族倒是有不少人想着回归故里,但是南方士族却不干了。
花着我的钱粮,去收复你的老家,名、利什么都让你们占了,我们反而出力不讨好。一旦收复故土,朝廷肯定要还都洛阳,这样以来,朝廷的中枢就会从南方迁到北方。
偿到了执掌中枢权柄的南方士族肯定不想被边缘化。
自从被封为蜀王,益州就成了桓温自己的封地。在自己的封地内,桓温可不想自己像东晋皇帝那样,只成为一个外来势力与本地势力的提线木偶。益州自李特在西晋末年建立成汉国以来,李氏为了维持统治,就采取了两手准备,既拉拢巴蜀汉人豪强和士绅,像青城范长生、成都阎式、华阳杨褒等都效忠了成汉。
范长生多谋,阎式则好直谏而杨褒则德才兼备。成汉成立之初,事实上就是以范长生、阎式、杨褒为三驾马车,管理着成汉这个国家。
当然,在成汉这三大家族之后,也有数量众多的既得利益的豪强,除了拥护氐族李氏的汉人豪强之外,当然还有众多的獠人。
汉嘉(地名)的獠人(少数民族)王冲、涪陵朱提雷炤、建宁爨畺投降成汉,都受到了李雄的重用,这些獠人,皆示李雄为天人。
此时,成汉虽亡,但是獠人的势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持续扩大。
当然也和晋朝当局的政治策略有关,晋朝的政治策略就是避免矛盾激化,为了避免胡人闹事,所以就对汉人施酷法,而同属胡人的獠人则施宽松之法。汉人需要缴纳重税,则獠人不需要或少交税,这样以来,蜀地汉人一看税务太重,根本承受不住了。
这些汉人宗族族老们一合计,得了,咱们也不当汉人了,直接收起祖宗灵位,披头散发,以颜料涂抹面部,直接涌进山年,他们和獠人一样,开山田,畜养家畜,自产自给。
无论真獠还是假獠,反正整个益州除了大小城池之外,汉人已无立足之地。这些獠人生性悍勇,跋山涉水如走平地,穿林过涧如同猛虎,汉官怕事不敢惹,汉人自然更加惹不起了。除了实力较大的豪强和士绅,只数獠人的实力最大。
除了獠人的势力,就是士绅豪强了,可是士绅豪强都是更根深蒂固的本地势力,他们在益州都经过了数代或十数代人的经营,势力早已深入到了各个领域。如果动士绅豪强,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动本地豪强和士绅,桓温不敢,也没有那个实力。若动益州士绅,不仅会将以前结下来的香火之情断送掉,还会置身于万劫不复之地。
思来想去,桓温还是决定动獠人势力。不动没有办法啊,如果不动獠人势力,桓温拿什么收买人心?如果分封西府众将帅?
桓温可没有冉明那种点石成金的本事,柿子捡软的捏,只要选择了獠人部落。
桓温就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从正而治益州。古代作战讲究师出有名,所以桓温就让郄超写一篇檄文。这篇檄文文辞不算华丽,但是却霸气外露。
“大晋蜀王、太尉、安西大将军桓温告益州父老、诸藩将帅: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属我华夏之臣妾,此非汉家之霸道,乃万古之常理。自八王之乱以来,华夏分崩离析,诸胡作乱,毁我社稷宗庙,南蛮诸族亦朝贡不至,此使我辈子孙愧对列祖列宗与九泉之下。至匈奴刘渊羯族石勒、鲜卑慕容俊、氐族李雄、苻健杂胡窃篡我华夏万里河山,此乃汉家奇耻大辱。是可忍熟不可忍,氐族李氏已平,鲜卑慕容也灭,复我河山,就在当下。温虽不才,亦有卫霍之志,驱逐胡虏,匡扶华夏,北伐复土一战再所难免,有道是攘外必先安内,獦獠不臣之心昭昭,不服者当诛之。一屋不扫何以扫平天下,温在当前,先平獦獠,肃净益州,而后北伐。凡我汉家子孙,尚存一丝血性者俱当响应北伐,无力响应者亦当为我军祷告,若有冥顽不灵者,敢阻我为国除污秽者,是为国贼,国贼当道,温必诛之。”
此檄文传缴各地,然后桓温三路大军齐出,征讨獦獠。不过当冉闵看到这封檄文之时,已经是一个多月以后的事情了,这个时候桓温先头部队已经跟獦獠干上了。
冉闵拿这封檄文时,手不仅微微一颤抖,叹道:“想不到桓温也是一个英雄,传朕旨意,我大魏但凡与荆益两州边境之线,沿途息兵止戈,不得越境半步。”
冉闵不是第一个看到檄文的人,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这件事情,到了东晋朝堂,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特别是东晋徐扬八郡,就连妇孺百姓也都知道了,至于读书人,那更加是人人必谈。
晋朝的读书人不是没有血性,相反他们非常有血性,只是遇到了一个没有血性的朝廷。特别是桓温檄文里的那句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属我华夏之臣妾,此非汉家之霸道,乃万古之常理。这句话都已持在了每一个人嘴上。至于桓温那句,温虽不才,亦卫霍之志。卫霍是谁,不说那还是千古大英雄卫青、霍去病了。
这篇檄文在百姓和士绅看来,特别提气,不过在年少的司马聃看来,这简直就诛心之极。特别是八王之乱那句话,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打脸啊。司马聃破口大骂:“竖子,竖子”
这也不怪司马聃,只是教授司马聃的都是大儒和大家,学问非常好,出口不带脏字,所以这个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司马聃,却不能像泼妇一样骂街。嘴里反过来倒过去就是竖子,匹夫之类的话。
盛怒之极的司马聃不仅咆哮着,甚至把皇宫里的贵重陈设都砸了。占城国进贡的那个他最喜欢的三尺高的珊瑚,如今变成了几十块碎片,就连冉明送给他的一柄百炼精钢打造的横刀,如今也砍在石柱上火星四射。
司马聃把檄文撕得粉碎,扔得遍地都是,他指着成都方向,愤恨道:“桓温这个老匹夫如此嚣张,朕若不灭他,就不配为武帝的子孙!”
就在这时,周围的宦官和宫娥都悄悄离去,四下里都静了下来。陆皇后挺着大肚子进来道:“陛下这火急可不小啊,臣妾来得不是时候,看样子,臣妾要等陛下火消了再来!”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60593/177175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