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 > 汉兴 > 第238章 工厂2

第238章 工厂2

推荐阅读:我在大夏窃神权我在妖魔世界拾取技能碎片开局赠送天生神力落崖三载后我父刘玄德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横推武道:从虎啸金钟罩开始横推武道:从龙象镇狱开始从魂动机开始姬械化斗罗

    从兵工厂出来,徐世杨又连续参观了青州钢铁厂和纺织厂。
    前世,他是个很喜欢看网文的书虫,很清楚所谓穿越者必点的三大科技树:
    钢铁、玻璃、枪炮。
    真的穿越之后,他发现其中最好搞的其实是枪炮。
    炮这种东西,有商代铸造大鼎的技术就完全没问题,实在不行还可以找根大树掏给窝凑合用。
    火枪也不过是根铁管,只有发展到燧发枪才算有点技术含量,但也不超出现在的技术极限。
    这些东西反而都很好搞,相反,高炉炼钢到现在才刚刚开始实验,第一座小高炉刚刚开始动工,能不能成还是两说。
    现在青州所用的钢铁,一个主要来源是江南,本土生产的完全还是再用旧式手法炼铁,产量很低。
    当然,青州目前的用量本身也不大,结合进口,倒也能勉强满足需求。
    至于玻璃……,建厂虽然很久,但产出一直不尽如人意,仅有的几件成品,全都是布满气泡的废品,即使不懂技术,也能一眼看出根本不能用。
    这间工厂,如今不仅无法带来滚滚财源,想反却要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完全是个亏本买卖。
    徐世杨虽然总是告诫自己要有耐心,要给予技术人员充分尊重,要给他们改进时间,但眼看着宝贵的钱粮投入进去,却一点成绩都拿不出来,他还是有些怨气的,因此这次干脆绕过玻璃工厂,转向纺织厂。
    徐世杨带着亲兵进入纺织厂的时候,这边正在进行军训,女工们排着整齐的队形,扛着削减的木枪,喊着口号在厂房前的空地上列队跑圈。
    如今齐省尚未有大宗纺织原料输入,所谓纺织厂,其实就是个以女工为主,把成品天竺土布裁剪缝纫为成品的成衣工厂。
    这个工厂可以为新军提供统一样式的军装、布鞋、绑腿以及帐篷,但现在她们没有纺织能力,徐世杨的轻工业依旧瘸着一条腿,尚未形成真正的产业链。
    “也许以后应该推广种植棉花?”
    第一次工业革命,往往是从纺织工业开始的,通常这种轻工业也是原始积累中最赚钱的行业,没有之一。
    徐世杨非常希望能尽快完善自己的纺织工业产业链,当然,现在还做不到,毕竟统一青州也没多长时间,基础还不牢固,有一点田地都要想法设法种植粮食。
    经济作物,还得等以后扩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开始推广。
    即使这样,青州的纺织工厂依旧给徐世杨带来了不少的惊喜:这其中包括将近3000年轻的产业工人妇女,而且随时可以扩大到5000人。
    这些女性经过工厂的工作和训练,对外形象上显得衣着干练,行动迅速,也有纪律,因为有自己可支配的劳动收入,因而更加自信,有一种劳动妇女特有的健康美。
    眼前这些女性,已经开始脱离封建道德体系对女性的压迫,逐渐向工业社会靠拢。
    嗯,至少在工厂内部,确实有了几分原来位面20世纪50年代后到90年代前,华夏产业女工的风采。
    虽然只有几分,但对徐世杨来说,已经是值得心花怒放的大好事了。
    实际上,徐世杨怀疑,给这些女工发一条步枪,再训练三个月,纺织厂女工同样会是优秀的士兵,排队枪毙跟鞑子一换一,怕是也不会弱多少。
    当然,现在这种生活不会长久就是了。
    ‘好好享受这最后的快乐时光吧。’
    徐世杨看着纺织厂女工组成的队列,心中其实是略有些羞愧的。
    青州的纺织产业链尚未真正建立,工厂里的活儿取决于原材料,其实开工时间并不长。
    因而相对后世资本主义积累初期地狱一般的血肉工厂,这边反而显得有些田园牧歌般美好。
    但这美好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的,徐世杨正暗搓搓的想要把资本主义这头巨兽放出牢笼,一旦成功,让这头巨兽尝到血腥味道,它一定会尽一切可能压榨利润。
    那个时候,即使徐世杨尽力干涉,限于成本和技术条件,工厂也会变成真正的血肉磨坊,那可不是996这种小儿科可以形容的。
    像维多利亚时代那样,半年换一批工人都是有可能的!
    国家确实会因此而兴盛起来,但那些被吞噬的工人……
    唉……
    徐世杨当然会努力帮她们以及他们,但他自己也不敢确定,能限制那头巨兽到什么地步。
    离开纺织工厂,最后一站是日照海边的盐业工厂。
    这是一座晒盐厂。
    在徐世杨开设这个工厂之前,生产食盐主要依靠煮盐或煎盐,这两种方法都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柴草,打柴烧卤的人工,甚至齐省这边通行的煮盐法还得消耗大量铁锅。
    这些消耗,在以往朝廷还能维持基本信用和社会安静,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时期,还算能够支撑,那个时候,无论私盐官盐,都是利润惊人的行业,靠海的人民,总算也不缺盐吃(质量另说)。
    但现在,齐省这种地方,连打柴草的人手都不够,更别说消耗铁锅煮盐,简直是得不偿失的亏本买卖。
    日照李家每年会抽调人手煮一批海盐,但成本高到没法卖的地步,甚至还不如从江南直接走私过来的私盐便宜。
    这也是徐家之前每年都要派船去江南的主要原因——靠海的日照都是这个德行,你还指望不靠海的内陆州县吃到便宜盐?还不如老老实实从江南进口。
    大致完成对青州的统一后,青州节度使徐睦河最关注两件事:第一是粮食生产,第二就是立刻着手开始尝试恢复盐业生产。
    盐虽然重要,但徐世杨不能容忍为此花费不必要的人力去准备柴草、卤水以及铁锅,因而老爹决议要恢复盐业后,徐世杨私自做主,决定尝试晒盐法。
    晒盐法初期,整备盐田,准备卤水确实也需要大量人工,但进入生产阶段后,相对煮盐法来说,盐业所需工人相对少了很多。
    除了节约人力外,产量增加也有数倍之多,因为不需要铁锅和柴草,食盐的单位成本会降到原来的几十分之一。
    对官府来说,最大的坏处就是晒盐法不需要集体劳作,很难通过控制灶户来控制盐业生产。
    徐世杨觉得自家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使用效率最高的晒盐法,至于私盐泛滥造成“国有利润”流失,这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毕竟,盐的产量增加,至少可以让自家减少一个硬通货留出大项,需要的时候,也可以拿来跟江北其他坞堡主做交易。
    目前为止,青州的盐业工厂有大约一千户工人,采用晒盐法,每年可以有大约70到80天的生产时间,每天每户的产量在200斤上下。
    正常情况下,青州年食盐产量可以达到1400万斤,按私盐一斤十文的价格,产值二十万贯。
    盐业工厂居然一举成为仅次于外援和土地水手的青州第三大财政收入来源!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62163/109233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