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刘邦为何会反抗秦朝?
推荐阅读:通天仙族、读心剑灵后,我带满门冤种杀疯了、修行从役使六丁六甲开始、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北宋穿越指南、凡人:我五雷之体,娶妻陈巧倩!、谍海青云、从旁门左道开始肝成万法道君、仙子别怕,我是瞎子、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从种种史料记载来看,刘邦内心苦闷,工作完全没有责任心,除了因为同情秦朝严苛法律下的民生疾苦,除了不满秦朝对各级官吏的严苛控制,还有一个至为关键的原因。
这个原因,就是:腐败。
不是刘邦本人的腐败,而是秦朝吏治的腐败。
秦国的官吏,原本是世界上最清廉高效的官吏,绝对可以和今天国际透明组织公布的全世界最清廉的那几个国家的官员媲美。
当年大学者荀子去秦国考察,对此十分叹服。
他在其所写的游记中就说:“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秦朝官吏忠于职守,清正廉洁,办事效率很高,好像今天的美国公务员一样,这是秦国得以日渐强大统一天下的原因。
然而,在统一六国之后,秦朝的吏治却迅速松弛腐化,出现泛滥成灾的腐败。
第一,这时候秦始皇管理的国土、人口和机构迅速膨胀了几倍,一下子管不过来,使得官吏钻空子的机会增多。
第二,征服六国之后,不得不重用六国原有的官吏,而这些官吏难免沿袭了六国过去的贪墨之风。
第三,战乱之后,经济贫困,官吏难免贪于财货。
第四,秦始皇大兴土木、大量征发兵役劳役,在经济社会管理领域采取许多举措,这给了各级官吏借机揩油的便利,正如今天的政府土木工程是官员受贿敛财的高风险领域一样。
第五,秦朝刚刚建立,各地的官吏对新政权本身就还缺乏认同,难以做到忠心耿耿、一心奉公。
第六,更重要的原因,秦始皇本人也开始穷奢极欲,导致贵族功臣上下仿效,全国迅速兴起腐败奢靡之风。
第七,还是因为恐惧。秦始皇已经把他的恐惧传递给全国的百姓和官员。如果说,百姓面对恐惧,往往是能忍则忍,直到忍无可忍;那么,官员面对恐惧,则往往是疯狂地贪腐。
恐惧当然不是官员贪腐的根本原因,但却会使官员的贪腐变本加厉。
这就是为什么明朝朱元璋采取剥皮等最恐怖的方法来惩治贪官,而明朝官员的贪腐达到新的厉害程度;今天许多官员因为恐惧社会的变化,而疯狂地向海外转移腐败资产。
种种原因导致秦朝在统一六国后迅速陷入严重的吏治腐败,而秦始皇自己制造的恐怖情绪将这种腐败推向更严重的局面。
从史书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像接下来我们即将说到的项梁这种要犯,一再触犯秦法,却仍然能与地方官员勾搭,不仅不会受到秦朝法律的制裁,而且受到许多照顾优待,地方官征发人口服徭役的时候,项家不仅不用服徭役,反而还可以成为主办者。
刘邦后来犯了法,但也能得到萧何、曹参等的关照,逍遥法外,这固然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却也说明基层官吏执法并不严格,因为私情而枉法的现象很常见,司法因为腐败已经到了近乎瘫痪的地步。
秦朝各级官吏敛财的手法多种多样。比如,丞相李斯家里随便办个什么事情都会宾客盈门,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
上梁不正下梁歪,朝廷高官如此敛财,下级官吏就变本加厉。
很快我们就会说到,小小的沛令家里来了个客人,全县的官吏和头面人物都得去送礼,而且明目张胆地规定,礼金不满一千的还不能到大厅里坐,等等。
从史书的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管中窥豹,看到秦朝官吏枉法贪婪的一斑。
如果说,秦始皇的一系列错误政策本身已经让百姓负担沉重,那么,各级官吏腐败贪婪、借此机会雁过拔毛盘剥百姓,就会让百姓处境更加艰难,直至把百姓逼到难以生存的绝境。
官吏们以执行朝廷命令为名,行枉法徇私之实,秦始皇出台的称得上“仁政”的好政策难以落实,而推出的各种不好的政策又会被无限放大,既使得百姓归怨于朝廷和秦始皇,导致秦朝迅速失去民心,也激发了官民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不稳定的直接导火索。
所以,后来陈胜一造反,各个郡县受不了秦朝官吏暴政之苦的人,都逮捕宣判他们官吏的罪状,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说明当时百姓的“仇官”情绪是非常强烈的,这是诱发大规模造反起义浪潮的最直接原因。
因此,古往今来,对于强大的秦朝为何在瞬间覆灭,有人说是由于秦朝不施行“仁政”,而其实,秦朝覆灭的更重要更直接原因,无疑是:腐败。
当初,已经年过三十、一直瞧不起儒教读书人的刘邦,愿意重新拜到儒教门下去啃《尚书》,甘愿担任小小的泗水亭长,这是表明,刘邦也曾经对秦朝有着美好的期待,希望它能够给天下带来太平盛世,希望自己能够为它效劳。
可是,因为太过严重的吏治腐败,刚刚统一天下的秦朝集团公司,既让天下的百姓更加失望和恐惧,也已经迅速让泗水亭长刘邦,它的这个小职员,感到深深的失望和绝望。
也就是说,刘邦对秦朝的理想信念很快已经动摇了。
有个纪委的朋友亲口告诉我,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在理想信念上发生了动摇,就迟早会走到反面去的。
历史更反复告诉我们:一个朝代的基层干部如果都对这个朝代产生了严重质疑,那么这个朝代就可能很快覆灭。
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是也。
因为对秦朝的失望和绝望,刘邦刚刚当上泗水亭长的兴奋感很快就丧失殆尽。他既瞧不起自己赖以糊口的这份公务员工作,也瞧不起那些依靠当秦朝的官、做秦朝爪牙而腐败横行、鱼肉乡亲的同僚们,所以,他变本加厉地酗酒睡女人,变本加厉地经常戏弄嘲讽自己的同僚。
放荡的外表下,是一颗无限苦闷的心。
在这种日复一日、看不到尽头的苦闷之中,反抗暴秦的思想,已经迅速在刘邦心中滋生萌芽。
我们一开始说过,刘邦一生争的其实只是四样东西,第一样就是:争气。
那么,作为中阳里老刘家的四小子,刘邦从过去的卑微,成长为沛县的头面人物之一,受到乡亲们的敬重,可以说是争了口气。
但秦朝吏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百姓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无助,却已经使得他心中在不断郁积着一股更强烈的不平之气。
不过,即使心中郁郁不平,他还可以借酒买醉,麻醉下去。
他可以醉生梦死,可以随波逐流,可以不造反。
如果,他不是男人的话。
然而,他是一个男人。作为一个男人,他还必须承担起繁衍种族的责任,他需要女人。
一个男人,如果没有遇到自己真正喜爱的女人,其实无论如何也可以在一个平凡的小镇上平庸终老。
但是,如果心爱的女人突然从天而降,为了争夺自己的女人,男人就必须把心中那股不平之气,呐喊成举世皆惊的霹雳惊雷。
“冲冠一怒为红颜。”争夺心爱的女人往往成为一个男人再也不愿忍受平庸生活的导火索。因为,为了爱我所爱,他必须站在所有人的前面,不怕一切牺牲,去挺立在时代的潮头。
在时代的风云剧变之际,有人仍然只感知自己生活的变化,有人却能感知整个时代。这一区别,决定了谁会在时代的大潮中**,谁又会在时代的大潮中锐不可当,毅然奋起!
;
这个原因,就是:腐败。
不是刘邦本人的腐败,而是秦朝吏治的腐败。
秦国的官吏,原本是世界上最清廉高效的官吏,绝对可以和今天国际透明组织公布的全世界最清廉的那几个国家的官员媲美。
当年大学者荀子去秦国考察,对此十分叹服。
他在其所写的游记中就说:“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秦朝官吏忠于职守,清正廉洁,办事效率很高,好像今天的美国公务员一样,这是秦国得以日渐强大统一天下的原因。
然而,在统一六国之后,秦朝的吏治却迅速松弛腐化,出现泛滥成灾的腐败。
第一,这时候秦始皇管理的国土、人口和机构迅速膨胀了几倍,一下子管不过来,使得官吏钻空子的机会增多。
第二,征服六国之后,不得不重用六国原有的官吏,而这些官吏难免沿袭了六国过去的贪墨之风。
第三,战乱之后,经济贫困,官吏难免贪于财货。
第四,秦始皇大兴土木、大量征发兵役劳役,在经济社会管理领域采取许多举措,这给了各级官吏借机揩油的便利,正如今天的政府土木工程是官员受贿敛财的高风险领域一样。
第五,秦朝刚刚建立,各地的官吏对新政权本身就还缺乏认同,难以做到忠心耿耿、一心奉公。
第六,更重要的原因,秦始皇本人也开始穷奢极欲,导致贵族功臣上下仿效,全国迅速兴起腐败奢靡之风。
第七,还是因为恐惧。秦始皇已经把他的恐惧传递给全国的百姓和官员。如果说,百姓面对恐惧,往往是能忍则忍,直到忍无可忍;那么,官员面对恐惧,则往往是疯狂地贪腐。
恐惧当然不是官员贪腐的根本原因,但却会使官员的贪腐变本加厉。
这就是为什么明朝朱元璋采取剥皮等最恐怖的方法来惩治贪官,而明朝官员的贪腐达到新的厉害程度;今天许多官员因为恐惧社会的变化,而疯狂地向海外转移腐败资产。
种种原因导致秦朝在统一六国后迅速陷入严重的吏治腐败,而秦始皇自己制造的恐怖情绪将这种腐败推向更严重的局面。
从史书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像接下来我们即将说到的项梁这种要犯,一再触犯秦法,却仍然能与地方官员勾搭,不仅不会受到秦朝法律的制裁,而且受到许多照顾优待,地方官征发人口服徭役的时候,项家不仅不用服徭役,反而还可以成为主办者。
刘邦后来犯了法,但也能得到萧何、曹参等的关照,逍遥法外,这固然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却也说明基层官吏执法并不严格,因为私情而枉法的现象很常见,司法因为腐败已经到了近乎瘫痪的地步。
秦朝各级官吏敛财的手法多种多样。比如,丞相李斯家里随便办个什么事情都会宾客盈门,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
上梁不正下梁歪,朝廷高官如此敛财,下级官吏就变本加厉。
很快我们就会说到,小小的沛令家里来了个客人,全县的官吏和头面人物都得去送礼,而且明目张胆地规定,礼金不满一千的还不能到大厅里坐,等等。
从史书的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管中窥豹,看到秦朝官吏枉法贪婪的一斑。
如果说,秦始皇的一系列错误政策本身已经让百姓负担沉重,那么,各级官吏腐败贪婪、借此机会雁过拔毛盘剥百姓,就会让百姓处境更加艰难,直至把百姓逼到难以生存的绝境。
官吏们以执行朝廷命令为名,行枉法徇私之实,秦始皇出台的称得上“仁政”的好政策难以落实,而推出的各种不好的政策又会被无限放大,既使得百姓归怨于朝廷和秦始皇,导致秦朝迅速失去民心,也激发了官民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不稳定的直接导火索。
所以,后来陈胜一造反,各个郡县受不了秦朝官吏暴政之苦的人,都逮捕宣判他们官吏的罪状,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说明当时百姓的“仇官”情绪是非常强烈的,这是诱发大规模造反起义浪潮的最直接原因。
因此,古往今来,对于强大的秦朝为何在瞬间覆灭,有人说是由于秦朝不施行“仁政”,而其实,秦朝覆灭的更重要更直接原因,无疑是:腐败。
当初,已经年过三十、一直瞧不起儒教读书人的刘邦,愿意重新拜到儒教门下去啃《尚书》,甘愿担任小小的泗水亭长,这是表明,刘邦也曾经对秦朝有着美好的期待,希望它能够给天下带来太平盛世,希望自己能够为它效劳。
可是,因为太过严重的吏治腐败,刚刚统一天下的秦朝集团公司,既让天下的百姓更加失望和恐惧,也已经迅速让泗水亭长刘邦,它的这个小职员,感到深深的失望和绝望。
也就是说,刘邦对秦朝的理想信念很快已经动摇了。
有个纪委的朋友亲口告诉我,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在理想信念上发生了动摇,就迟早会走到反面去的。
历史更反复告诉我们:一个朝代的基层干部如果都对这个朝代产生了严重质疑,那么这个朝代就可能很快覆灭。
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是也。
因为对秦朝的失望和绝望,刘邦刚刚当上泗水亭长的兴奋感很快就丧失殆尽。他既瞧不起自己赖以糊口的这份公务员工作,也瞧不起那些依靠当秦朝的官、做秦朝爪牙而腐败横行、鱼肉乡亲的同僚们,所以,他变本加厉地酗酒睡女人,变本加厉地经常戏弄嘲讽自己的同僚。
放荡的外表下,是一颗无限苦闷的心。
在这种日复一日、看不到尽头的苦闷之中,反抗暴秦的思想,已经迅速在刘邦心中滋生萌芽。
我们一开始说过,刘邦一生争的其实只是四样东西,第一样就是:争气。
那么,作为中阳里老刘家的四小子,刘邦从过去的卑微,成长为沛县的头面人物之一,受到乡亲们的敬重,可以说是争了口气。
但秦朝吏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百姓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无助,却已经使得他心中在不断郁积着一股更强烈的不平之气。
不过,即使心中郁郁不平,他还可以借酒买醉,麻醉下去。
他可以醉生梦死,可以随波逐流,可以不造反。
如果,他不是男人的话。
然而,他是一个男人。作为一个男人,他还必须承担起繁衍种族的责任,他需要女人。
一个男人,如果没有遇到自己真正喜爱的女人,其实无论如何也可以在一个平凡的小镇上平庸终老。
但是,如果心爱的女人突然从天而降,为了争夺自己的女人,男人就必须把心中那股不平之气,呐喊成举世皆惊的霹雳惊雷。
“冲冠一怒为红颜。”争夺心爱的女人往往成为一个男人再也不愿忍受平庸生活的导火索。因为,为了爱我所爱,他必须站在所有人的前面,不怕一切牺牲,去挺立在时代的潮头。
在时代的风云剧变之际,有人仍然只感知自己生活的变化,有人却能感知整个时代。这一区别,决定了谁会在时代的大潮中**,谁又会在时代的大潮中锐不可当,毅然奋起!
;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68748/1143517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