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人舌无骨,黑白颠倒
推荐阅读: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诸天轮回转生、托身锋刃里、混沌新纪元从大宋开始、诸天:从小欢喜当爹开始、凡人:开局我能进入灵界、斗罗:噬魂蛛皇、神探陈益、爱发微博的我,成了职业通天代、病弱太子妃超凶的、
马士英听了,看向吴争,见吴争一脸平静,并非有意羞辱于他,所以并未象之前那般愤怒,而是平静地答道:“这一年时间,士英辗转浙江境内山野乡村,听过更难听的,若靖海候愿听,士英可以一一为复述,以博候爷一乐。”
吴争呵呵一笑,却全无笑意,摇摇手道:“不必了,吴某没兴趣听。”
马士英突然道:“候爷想听什么,只要士英知道,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看着马士英挺上路,吴争满意地点点头道:“你是弘光朝首辅,定是知道弘光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妨讲来听听。”
马士英微愕,他没有料到吴争想知道的是这些,难道不应该问些更重要的事吗?譬如他这两年的行踪等等。
“候爷想听,士英那就讲了,只是请候爷稍待,让士英先想想从哪说起。”
吴争点点头道:“不忙,慢慢想,慢慢讲就是。”
马士英沉思了没多久,抬头道:“其实我说这结果从拥立福王之时就已经埋下,候爷信吗?”
吴争“唔”了一声,不置可否道:“继续讲。”
“先帝崩,南京议立新君。我提议拥立福王……候爷明鉴,按皇室血统亲疏、长嫡和伦序纲常,福王朱由崧是当然的不二人选。”
吴争再“唔”了一声道:“继续讲。”
“可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人执意要拥立潞王朱常淓,说是不立长嫡,要立贤了。可众所周知,福王的父亲老福王,要比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两藩都居长,而福王又是其长子,和崇祯帝是同一辈,乃是崇祯的亲堂兄,所以无论是论长幼还是依嘉靖帝继位的兄终弟及先例,福王继位都显然优于惠、桂二王。至于潞王朱常淓,不但血缘隔了一层,连辈分也要大崇祯帝一辈,怎么看都不太可能轮得到他。”
“想必候爷也听闻过在嘉靖朝的大礼议和万历朝的争国本事件,东林党人孜孜以争的就是血统亲疏和长嫡,所谓的伦序纲常,按照他们的那套理论,福王朱由崧是当然的不二人选。可到了拥立福王时,东林党人就闭口不讲之前他们那套被奉为万世法的伦序纲常了,却开始讲起立贤来了。”
“其实究其深意,无非是因为忧虑福王立,或追怨妖书、挺击、移宫等案。而潞王立,则无这般后患。物议纷纷之下,史阁部约我见面秘谈,商议拥立之事,他声言拥潞乃起兵端之事,也赞成我拥立福王的建议,但又建议,为了朝廷一心,选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不立福王也不立潞王,而改立桂王。”
“东林党人闻听之后,果然不再反对,他们只要不是福王继位,无论选谁都是不会有意见的,所以他们一接到史阁部的方案,礼部就马上准备了各种仪仗,打算出发去广西接桂王到南京继位。”
说到此处,马士英有些得意地一笑,“可他们却忘记了我是谁?我用的不过就是缓兵之计,暗中我便联络韩赞周、刘孔昭及四镇总兵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刘泽清等,率五万大军去凤阳拥嫡,之后拥福王直奔仪真,那时,史阁部只能接受即成事实,于是在那里捎上史阁部后往南京而去,而我则率大军驻扎下来,以作震慑南京之意。”
吴争心中暗暗赞叹,马士英这一手确实高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关键是利用了史可法瞒过了东林党人。
不过吴争也惋惜,史阁部一代人杰,只是心性却不及马士英果断,太过优柔寡断了些。
其实拥立之争,如马士英所说,史可法是很清楚是非曲直的。
不管照何处定人选,福王都该是首选,可他却为顾及东林党人,生生炮制了一个拥“桂”方案,以图两不得罪。
可这拥“桂”方案很是荒唐,一不合伦序纲常,放着崇祯帝的亲堂兄弟不立,却去立崇祯帝的叔叔,虽然都是万历皇帝所出,但这样做置天启、崇祯二帝于何地?置福王于何地?驱之亦或杀之焉?因此其本质和“拥潞”并无太大的区别。
二是极度缺乏操作性,比之“拥潞”都不如。潞王朱常淓好歹和福王一样,都近在淮安,几天就可以到南京。而桂王却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广西,一个来回几个月总是要的,到时候只怕这位桂王还没到南京,大顺军或清军早已兵临城下了。
在这件事中,从史可法的见识和政治手段上看,是极不相称的,他意识到了事情的本质,但优柔寡断顾虑重重,并无一个卓越政治家的决断和魄力,不敢快刀斩乱麻安定局势,以至后来不得不出京避祸,空自丧失重整朝廷的大好时机;在确立国君的问题上,一遇阻力和反对,并无仗义执言之勇气,只求不得罪各方势力。这比之他老师左光斗,还是有些许差距的。
其实历朝历代都有这种拥立之事发生,这种事就讲个果断,立就立,不立就不立。
哪有什么折中之法可言?
甚至于这比吴争废黜鲁王监国,拥立长平公主监国更荒唐。
因为吴争拥立的只是监国,虽说也是君,可毕竟前面是加了个“也”字的。
监国对臣来说是君,可对于皇帝来说,依旧是臣。
以臣废黜臣,说到底不算谋逆,这也是钱肃乐这般刚正之臣最后不反对吴争行此“逆”的关键原因所在。
可史可法这般拥立的是皇帝,皇帝居然由他们这几方权臣来选择,这太过荒唐了些。
虽说世事本质也就是如此,但有些事可做不可说。
特别是史可法当时是南明最具实力的权臣,这个时候果断指定一人,也就能免了拥立之争,或许那场党争不会这么快暴发。
这时马士英继续道:“这次的拥立确实是我胜了,但我也知道,这事没有那么快完,福王登基不过是党争的开始。而这其中最危险的不是党争,而是福王,弘光帝本身。”
吴争呵呵一笑,却全无笑意,摇摇手道:“不必了,吴某没兴趣听。”
马士英突然道:“候爷想听什么,只要士英知道,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看着马士英挺上路,吴争满意地点点头道:“你是弘光朝首辅,定是知道弘光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妨讲来听听。”
马士英微愕,他没有料到吴争想知道的是这些,难道不应该问些更重要的事吗?譬如他这两年的行踪等等。
“候爷想听,士英那就讲了,只是请候爷稍待,让士英先想想从哪说起。”
吴争点点头道:“不忙,慢慢想,慢慢讲就是。”
马士英沉思了没多久,抬头道:“其实我说这结果从拥立福王之时就已经埋下,候爷信吗?”
吴争“唔”了一声,不置可否道:“继续讲。”
“先帝崩,南京议立新君。我提议拥立福王……候爷明鉴,按皇室血统亲疏、长嫡和伦序纲常,福王朱由崧是当然的不二人选。”
吴争再“唔”了一声道:“继续讲。”
“可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人执意要拥立潞王朱常淓,说是不立长嫡,要立贤了。可众所周知,福王的父亲老福王,要比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两藩都居长,而福王又是其长子,和崇祯帝是同一辈,乃是崇祯的亲堂兄,所以无论是论长幼还是依嘉靖帝继位的兄终弟及先例,福王继位都显然优于惠、桂二王。至于潞王朱常淓,不但血缘隔了一层,连辈分也要大崇祯帝一辈,怎么看都不太可能轮得到他。”
“想必候爷也听闻过在嘉靖朝的大礼议和万历朝的争国本事件,东林党人孜孜以争的就是血统亲疏和长嫡,所谓的伦序纲常,按照他们的那套理论,福王朱由崧是当然的不二人选。可到了拥立福王时,东林党人就闭口不讲之前他们那套被奉为万世法的伦序纲常了,却开始讲起立贤来了。”
“其实究其深意,无非是因为忧虑福王立,或追怨妖书、挺击、移宫等案。而潞王立,则无这般后患。物议纷纷之下,史阁部约我见面秘谈,商议拥立之事,他声言拥潞乃起兵端之事,也赞成我拥立福王的建议,但又建议,为了朝廷一心,选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不立福王也不立潞王,而改立桂王。”
“东林党人闻听之后,果然不再反对,他们只要不是福王继位,无论选谁都是不会有意见的,所以他们一接到史阁部的方案,礼部就马上准备了各种仪仗,打算出发去广西接桂王到南京继位。”
说到此处,马士英有些得意地一笑,“可他们却忘记了我是谁?我用的不过就是缓兵之计,暗中我便联络韩赞周、刘孔昭及四镇总兵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刘泽清等,率五万大军去凤阳拥嫡,之后拥福王直奔仪真,那时,史阁部只能接受即成事实,于是在那里捎上史阁部后往南京而去,而我则率大军驻扎下来,以作震慑南京之意。”
吴争心中暗暗赞叹,马士英这一手确实高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关键是利用了史可法瞒过了东林党人。
不过吴争也惋惜,史阁部一代人杰,只是心性却不及马士英果断,太过优柔寡断了些。
其实拥立之争,如马士英所说,史可法是很清楚是非曲直的。
不管照何处定人选,福王都该是首选,可他却为顾及东林党人,生生炮制了一个拥“桂”方案,以图两不得罪。
可这拥“桂”方案很是荒唐,一不合伦序纲常,放着崇祯帝的亲堂兄弟不立,却去立崇祯帝的叔叔,虽然都是万历皇帝所出,但这样做置天启、崇祯二帝于何地?置福王于何地?驱之亦或杀之焉?因此其本质和“拥潞”并无太大的区别。
二是极度缺乏操作性,比之“拥潞”都不如。潞王朱常淓好歹和福王一样,都近在淮安,几天就可以到南京。而桂王却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广西,一个来回几个月总是要的,到时候只怕这位桂王还没到南京,大顺军或清军早已兵临城下了。
在这件事中,从史可法的见识和政治手段上看,是极不相称的,他意识到了事情的本质,但优柔寡断顾虑重重,并无一个卓越政治家的决断和魄力,不敢快刀斩乱麻安定局势,以至后来不得不出京避祸,空自丧失重整朝廷的大好时机;在确立国君的问题上,一遇阻力和反对,并无仗义执言之勇气,只求不得罪各方势力。这比之他老师左光斗,还是有些许差距的。
其实历朝历代都有这种拥立之事发生,这种事就讲个果断,立就立,不立就不立。
哪有什么折中之法可言?
甚至于这比吴争废黜鲁王监国,拥立长平公主监国更荒唐。
因为吴争拥立的只是监国,虽说也是君,可毕竟前面是加了个“也”字的。
监国对臣来说是君,可对于皇帝来说,依旧是臣。
以臣废黜臣,说到底不算谋逆,这也是钱肃乐这般刚正之臣最后不反对吴争行此“逆”的关键原因所在。
可史可法这般拥立的是皇帝,皇帝居然由他们这几方权臣来选择,这太过荒唐了些。
虽说世事本质也就是如此,但有些事可做不可说。
特别是史可法当时是南明最具实力的权臣,这个时候果断指定一人,也就能免了拥立之争,或许那场党争不会这么快暴发。
这时马士英继续道:“这次的拥立确实是我胜了,但我也知道,这事没有那么快完,福王登基不过是党争的开始。而这其中最危险的不是党争,而是福王,弘光帝本身。”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71280/118589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