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 > 汉明 > 第五百四十九章 应天府,一片详和!

第五百四十九章 应天府,一片详和!

推荐阅读: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诸天轮回转生托身锋刃里混沌新纪元从大宋开始诸天:从小欢喜当爹开始凡人:开局我能进入灵界斗罗:噬魂蛛皇神探陈益爱发微博的我,成了职业通天代病弱太子妃超凶的

    人心复杂、易变。
    统帅一百人、一千人乃至数千人,可以做到全部、或者大部分人忠诚于自己。
    可一旦人数上万、十万、百万,根本做不到所谓的控制和忠诚。
    许多士兵恐怕连吴争的脸都没见过,何谈忠诚?
    自古皇帝再昏馈、暴虐,但对天子脚下百姓,还是相对优渥的,为何?
    为得就是掌握京城人心。
    就连山贼、强盗都明白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
    吴争终于理清了一个思路——掌控人心。
    再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
    自己这两年多的时间,一直领兵打仗,扮演着一个救火队长的角色。
    虽说手下有了一支不可轻侮辱的虎贲,但对于民心的掌控,是缺失的。
    以至于在面临前后两次政变时,都无法以一个势不可挡的姿态参与其中,甚至在象陈子龙、钱肃乐等人眼中,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地方武臣兵权再强,也很难参与京城政变,除非与京城重臣勾连合谋。
    自古以来皆如此,因为地方武臣,缺少对政局的把握和掌控。
    吴争想明白了。
    ……。
    王之仁心中,对吴争确实有些内疚。
    但他不后悔。
    他认为,吴争确实有些能为,加上宗室身份,假以时日,定能有大作为。
    这也是王之仁能一次次配合吴争、甚至纵容吴争“胡作非为”的原因,包括这次水师上岸进攻仪真之战。
    但,这一切,在“太子”这二字面前,轰然崩塌。
    再近的宗亲,还能强过太子去?
    何况朝中重臣,民间大儒、学子,无不推崇太子,说他有明君之相。
    王之仁能为了吴争这座小庙,去放弃一尊大菩萨?
    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钱肃乐代表太子许诺,册封王之仁为异姓王,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既然有了这个决定,王之仁自然要与吴争划清界线。
    政治嘛,通俗的说,就是站队。
    做错事不可怕,站错队那就是灭顶之灾,从崇祯朝到弘光朝,再到鲁监国,最后是公主监国,无处没有党争。
    王之仁太清楚站队的重要性了。
    虽说谈成重兵权,可大义名份还是很要紧的,而且兵权,自己不是掌控着三营水师吗?
    至少在王之仁看来,吴争是不具备造反可能的,不是吴争麾下军队战力不足,而是……吴争太年青,年青到王之仁不知道该用怎样的姿态去面对吴争。
    长辈?下属?朋友至交?
    都不对。所以,与其难决,不如脱离!
    如今很轻松了,那就是“同僚”。
    但,王之仁是经过宦海打滚的,是人都明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道理。
    有道是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嘛。
    王之仁做了两个决定,一是知会他的心腹亲信贺老三,发动了一场下克上的“兵变”,将大军滞留江都,这其中又有两个打算,一是如有可能占稳江都,那么对自己就是一张足够沉重的底牌,其次,王之仁能坦然面对吴争,因为这支水师他没有占为己有,而是按吴争的意思,派往江北营救仪真钱肃典残部了,至于撤不撤的回来,那是另外的问题了。
    为了这,王之仁是动了不少心思的,一是要对朝廷交待得过去,二是还要保存住这支水师不被清军围剿,造成重大损失。好在江都与长江离得不远,有水师舰船纵横于江上,还能对王一林部起到支援的作用,至少打不过跑,还是可以的。
    但这个违抗诏令的命令,是万万不能由主将王一林来下的,这样的话,傻子都知道是王之仁在背后授意,让士兵由下至上,发动一场请愿,这就可以把自己和侄儿王一林给撇清,当然,王一林的领导责任,那是横竖跑不了的。
    可这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自己不到,王一林哪怕罢官去职,成了一个大头兵,自己随时都能再将他提升至指挥使,谁叫自己手中有三营水师呢?
    哪怕太子,不也得容让自己三分吗?
    第二个决定,那就是将吴争曾经为新建第三营水师支付的钱财,分文一少地退给吴争,这也算是有始有终、好聚好散吧,王之仁的意思非常简单,这支水师我训练的,你花的钱还给你,不但还给你,我还多给二万两,从此之后,你我桥归桥路归路,谁也别记恨谁,这支水师,你也就别想染指了。
    王之仁现在不缺钱,他侄儿王一林劫掠江都,那可是几十船财货啊,虽说分成了三份,那也不是一笔小数字。
    说到底,王之仁终究还是在心里忌惮吴争,否则,以他能与方国安在绍兴府截留浙东六府七、八十万两夏税的手段和狠辣,这笔钱是断不会还的。
    王之仁的算盘确实打得“啪啪”响,可他终究不能预料,有长江之隔的江都,究竟会上演出怎样的一出大戏。
    如果他能有先见之明,必定追悔莫及。
    ……。
    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个意外。
    临安伯夏完淳带伤返回太平府,这才知道他的恩师陈子龙假借他的名义,调走了一半建阳卫。
    夏完淳心急如焚,生怕对吴争不利,于是集结了一千人,迅速北上。
    吴争在得知密报后,立即派人前往夏完淳来路报信。
    得到吴争密信时,夏完淳正打算强行通过大胜关,若吴争的信使稍迟一个时辰,怕是夏完淳真会攻大胜关了。
    好在消息到得及时,夏完淳正式打出拥戴太子登基的旗号。
    于是,朝廷下旨,临安伯忠勇有加,为世人楷模,大军驻囤大胜关南,待新皇登基之后,论功行赏!
    除了朱慈烺,怕是所有阁臣都猜得到夏完淳此来要干什么。
    可谁会去捅破他?
    先不说夏完淳是临安伯,掌控一万建阳卫(原本有二万,此战建阳卫在丹徒伤亡巨大),就说与吴争的关系,谁敢与吴争过不去?
    连镇国公都改变了立场拥戴太子登基了,能把事太太平平地办了,谁吃饱了撑着去捅破这个篓子,引来一场内讧?
    最主要的是,首辅陈子龙,是夏完淳的恩师。
    陈子龙都不说话,谁敢说话?
    要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谁能保证新皇登基之后,首辅是不是能一手遮天?
    于是,所有眼睛、嘴巴都闭上了。
    应天府,一片详和!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71280/118591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