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胆敢质疑圣人?
推荐阅读:穿越者大联盟、我的神秘赶山异闻、犁汉、大明与新罗马与无限神机、诡秘之主:瑶光、刚毅坚卓的他们、机战:从高达OO开始、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斗罗:萧炎穿越成唐三兄弟、这无限的世界、
朱由榔召见宋应星时,特意将内阁七位大学士都请上殿来,目的一是考较一下宋应星是否有真材实学,二是也想将科技兴国的理念明确地传递出去,以期得到这帮大臣的支持。
除了陈邦彦大体能将皇上的心思猜测个一二,其他人都不明白皇上将他们全召到殿上来是个什么意思。
宋应星上殿来,给人的第一印象很不错。
只见他身着长衫,头戴四方平定巾,典型的一副书生打扮。面对威权日重的皇帝和满朝大臣,其言行举止不慌不忙,非常沉稳。而且,虽然头发胡子全白了,但看起来面色红润,脚步矫健,精神矍铄。
只身体一条,朱由榔就挺满意。
见过礼,朱由榔命宋应星平身,站在一旁。
“诸位爱卿,朕召见宋长庚,是因为他在此次广州府防疫救灾中所献方略有功。另外,《天工开物》也是他所著,朕早有耳闻。不知你们谁读过这本书?”朱由榔问道。
瞿式耜等面面相觑,不知《天工开物》到底是何书。
只有吴炳出班奏道:“陛下,臣十年前曾读过此书,不过,依臣看来,此书所言皆奇技淫巧,于治国理政裨益不大。”
朱由榔闻奏微微一笑,对宋应星道:“长庚,既然你的书并没有广为人知,你就介绍介绍吧,另外,吴大人所言你如有不同看法,亦可反驳。”
“是,学生遵旨。”宋应星躬身答道。
然后站直身子,面向几位朝廷重臣,朗声道:“列位大人,学生于崇祯十年自己出资刊印《天工开物》一书,此书三卷十八篇,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简单地介绍了《天工开物》这本书的基本内容之后,宋应星又道:“学生以为,天生万物,皆有其理,若能参透万物生长之理,对民生必大有裨益。吴大人所言治国理政,无非就是礼义仁智信等牧民之道,对此学生并不反对。然学生此书如推广开来,必然可以使民生大为提高,对治国理政有百利而无一害。故奇技淫巧之说,学生实不敢苟同。”
“有见地,真乃知音之人。”朱由榔闻言,心下十分赞赏。
但他明白,宋应星这番话未必会得到七位大学士的赞赏,有可能会得到他们的炮火集中打击。
除了黄宗羲的思想比较先进外,其他六位都是儒学大家,要知道,儒家学说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嗤之以鼻的。如若不然,“四大发明”源于中国,为何却没有在中国得到发扬光大?
果然,宋应星话音未落,吴炳就反击了。
“‘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宋夫子,此乃圣人所言,莫非你对圣人所言也有异议?”
宋应星比在座的人年纪都大,尊称他为“夫子”倒也没什么,只不过,吴炳言中颇有嘲讽之意,少了些许恭敬。
“宋夫子,莫非你不尊儒术,而尊墨家?”吕大器也质质问道。
墨家有关于科学技术的论述,是孔子所鄙视的,吕大器故有此问。
“子曰:君子不器。宋夫子,请问汝欲做小人么?”杨乔然手捻胡须,一副不屑的样子。
“君子不器”的意思是君子不会专注于任何一门学科或学问,君子的任务就是“学而优则仕”,当官“牧民”就是君子的唯一的“重任”,当了官了,能为王管理万民了,便“学也,禄在其中矣“,学就是为了禄,禄是学而仕的水到渠成的丰硕果实。
一连被三位大学士诘问,宋应星有些目瞪口呆,他没想到,朝堂之上发言竟是如此随便,皇上难道就不管管吗?
朱由榔见宋应星求救的眼神望过来,微笑着说道:“长庚,理愈辩愈明,朕不禁止臣下发表各自观点。只是,分歧归分歧,讨论归讨论,这都是在达成共识之前,若朕定了的事情,是不允许再有杂音的。你不必担心其它,几位大学士对你的治学有诘难,你可以反驳,朕是不管的,看看你们谁能说服谁。”
吴炳、吕大器和杨乔然的话,黄宗羲是很不赞成的,他刚想出面帮宋应星一把,却见皇上眼风扫过来,颇有暗示之意,心道:“哦,皇上这是想试试宋某人的深浅啊。”
宋应星见皇上一副看热闹不嫌大的样子,心下一横:“我宋某人有什么可怕的?无官无职,闲散人一个。看皇上的态度,我若说些悖逆圣人之言,应该不会问罪吧?”
想到这里,宋应星不胆怯了,开始反驳。
“三位大人所言,学生不敢苟同。自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学说一枝独秀,确实在维护纲纪、治理万民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学生刚才说了,学生不反对儒家学说,但也不是完全认同。”
“什么?你竟然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宋长庚,你想干什么?”吴炳一听,大为光火,这还了得,你一个举人功名,连进士都没中的人,竟然敢质疑孔圣人?
宋应星见吴炳须发皆张,脸色发白,倒吓了一跳,但一瞥皇上,却见他仍是面带微笑,一副看热闹的样子,心中倒镇静下来。
“吴大人,莫急莫急,学生之所以敢质疑儒学,就是因为儒学缺乏兼收并蓄的气度,就像……大人刚才发火一样……。”
除了陈邦彦大体能将皇上的心思猜测个一二,其他人都不明白皇上将他们全召到殿上来是个什么意思。
宋应星上殿来,给人的第一印象很不错。
只见他身着长衫,头戴四方平定巾,典型的一副书生打扮。面对威权日重的皇帝和满朝大臣,其言行举止不慌不忙,非常沉稳。而且,虽然头发胡子全白了,但看起来面色红润,脚步矫健,精神矍铄。
只身体一条,朱由榔就挺满意。
见过礼,朱由榔命宋应星平身,站在一旁。
“诸位爱卿,朕召见宋长庚,是因为他在此次广州府防疫救灾中所献方略有功。另外,《天工开物》也是他所著,朕早有耳闻。不知你们谁读过这本书?”朱由榔问道。
瞿式耜等面面相觑,不知《天工开物》到底是何书。
只有吴炳出班奏道:“陛下,臣十年前曾读过此书,不过,依臣看来,此书所言皆奇技淫巧,于治国理政裨益不大。”
朱由榔闻奏微微一笑,对宋应星道:“长庚,既然你的书并没有广为人知,你就介绍介绍吧,另外,吴大人所言你如有不同看法,亦可反驳。”
“是,学生遵旨。”宋应星躬身答道。
然后站直身子,面向几位朝廷重臣,朗声道:“列位大人,学生于崇祯十年自己出资刊印《天工开物》一书,此书三卷十八篇,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简单地介绍了《天工开物》这本书的基本内容之后,宋应星又道:“学生以为,天生万物,皆有其理,若能参透万物生长之理,对民生必大有裨益。吴大人所言治国理政,无非就是礼义仁智信等牧民之道,对此学生并不反对。然学生此书如推广开来,必然可以使民生大为提高,对治国理政有百利而无一害。故奇技淫巧之说,学生实不敢苟同。”
“有见地,真乃知音之人。”朱由榔闻言,心下十分赞赏。
但他明白,宋应星这番话未必会得到七位大学士的赞赏,有可能会得到他们的炮火集中打击。
除了黄宗羲的思想比较先进外,其他六位都是儒学大家,要知道,儒家学说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嗤之以鼻的。如若不然,“四大发明”源于中国,为何却没有在中国得到发扬光大?
果然,宋应星话音未落,吴炳就反击了。
“‘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宋夫子,此乃圣人所言,莫非你对圣人所言也有异议?”
宋应星比在座的人年纪都大,尊称他为“夫子”倒也没什么,只不过,吴炳言中颇有嘲讽之意,少了些许恭敬。
“宋夫子,莫非你不尊儒术,而尊墨家?”吕大器也质质问道。
墨家有关于科学技术的论述,是孔子所鄙视的,吕大器故有此问。
“子曰:君子不器。宋夫子,请问汝欲做小人么?”杨乔然手捻胡须,一副不屑的样子。
“君子不器”的意思是君子不会专注于任何一门学科或学问,君子的任务就是“学而优则仕”,当官“牧民”就是君子的唯一的“重任”,当了官了,能为王管理万民了,便“学也,禄在其中矣“,学就是为了禄,禄是学而仕的水到渠成的丰硕果实。
一连被三位大学士诘问,宋应星有些目瞪口呆,他没想到,朝堂之上发言竟是如此随便,皇上难道就不管管吗?
朱由榔见宋应星求救的眼神望过来,微笑着说道:“长庚,理愈辩愈明,朕不禁止臣下发表各自观点。只是,分歧归分歧,讨论归讨论,这都是在达成共识之前,若朕定了的事情,是不允许再有杂音的。你不必担心其它,几位大学士对你的治学有诘难,你可以反驳,朕是不管的,看看你们谁能说服谁。”
吴炳、吕大器和杨乔然的话,黄宗羲是很不赞成的,他刚想出面帮宋应星一把,却见皇上眼风扫过来,颇有暗示之意,心道:“哦,皇上这是想试试宋某人的深浅啊。”
宋应星见皇上一副看热闹不嫌大的样子,心下一横:“我宋某人有什么可怕的?无官无职,闲散人一个。看皇上的态度,我若说些悖逆圣人之言,应该不会问罪吧?”
想到这里,宋应星不胆怯了,开始反驳。
“三位大人所言,学生不敢苟同。自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学说一枝独秀,确实在维护纲纪、治理万民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学生刚才说了,学生不反对儒家学说,但也不是完全认同。”
“什么?你竟然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宋长庚,你想干什么?”吴炳一听,大为光火,这还了得,你一个举人功名,连进士都没中的人,竟然敢质疑孔圣人?
宋应星见吴炳须发皆张,脸色发白,倒吓了一跳,但一瞥皇上,却见他仍是面带微笑,一副看热闹的样子,心中倒镇静下来。
“吴大人,莫急莫急,学生之所以敢质疑儒学,就是因为儒学缺乏兼收并蓄的气度,就像……大人刚才发火一样……。”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73158/1228446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