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老瓶新酒(2)
推荐阅读:我在大夏窃神权、我在妖魔世界拾取技能碎片、开局赠送天生神力、落崖三载后、我父刘玄德、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横推武道:从虎啸金钟罩开始、横推武道:从龙象镇狱开始、从魂动机开始姬械化斗罗、
大军抵达洋县,斥候依旧没有发现流寇的任何踪迹,到了这个时候,吴襄总算是相信了五省总督熊文灿以及陕西巡抚孙传庭提供的情报,流寇的主力应该是在兴安州一带活动,势力覆盖到了汉阴县的周边,大军过了洋县,到了石泉县和汉阴县等地之后,流寇一定会得到消息,要么开始溃逃,要么做出决战的架势。
吴襄倒不在乎流寇大规模的溃逃,他率领大军在后面追击就是了,真正到了作战的时候,辽东边军的军士很能吃苦,急行军的速度很快,一定能够追上溃逃的流寇。
至于说流寇进入到大山之中,吴襄嗤之以鼻,近二十万人进入到大山之中,难道去吃土吗,如果流寇真的选择进入到大山之中,吴襄肯定会摸着额头大叫庆幸,那样他就可以率领所有的军士,围住大山、监视几个主要的出口,就能够取得作战的完胜。
当然,二十万流寇一窝蜂的扑过来,阵势还是可怕的,所以吴襄必须做好准备。
汉中府一带的地形,吴襄大致清楚了。
斥候禀报前方就是南子午镇、南子午镇有一条古道,全长大约三十里地,大军必须经过古道,才能抵达石泉县。
吴襄略微思索,告诉斥候,务必侦查清楚古道之中的情形,便于大军迅速通过古道。
吴襄并不知道,斥候这些日子的侦查,主要还是劫掠钱财,甚至有个别的斥候摸到农户家中去侮辱了家中的女人,导致人家上吊自杀,至于说侦查流寇的行踪,斥候都是敷衍塞责,他们的想法和吴襄一样,流寇没有什么战斗力,就是乌合之众,哪里需要详细侦查。
尽管吴襄一再强调,务必侦查清楚南子午镇古道,斥候表面答应很好,其实心不在焉,这种羊肠古道有什么好侦查的,难不成流寇还有胆量在古道周边设伏,那样正好,省得大军长途奔袭,在古道就彻底剿灭流寇了。
大军再次出发的时候,斥候已经进入古道之中开始侦查了。
吴襄的心情是平静的,这段时间,他了解了一些流寇的故事,他的对手闯王李自成,最早是驿站的驿卒,驿站撤销之后,走投无路成为明军军士,后来高迎祥造反,李自成于是从军中叛逃,跟随高迎祥造反,崇祯八年的时候,李自成率领流寇攻陷中都凤阳府城,震惊了皇上和朝廷,不过自那以后,李自成就没有什么战绩了,潼关之战,李自成麾下的流寇被剿灭殆尽,仅仅带着十多人逃了出去。
不过一年时间,李自成聚集了近二十万的大军,再次冒出头来。
吴襄带兵多年,深知训练出来一支强悍的军队,需要时间,更是需要大量的钱财,当年的广宁铁骑,无比强悍,可筹建的时候,耗资巨大,简直就是用银子堆出来的。
李自成用短短一年时间,聚集二十万人,说的好听一些,这些人都是乌合之众,说得不好听一些,这些人就是狗屎,哪里有资格成为辽东边军的对手。
吴襄不明白,依照流寇如此的战斗力,各镇的大军为什么迟迟不能剿灭流寇,五省总督熊文灿大人还专门给皇上和朝廷写去奏折,恳请调遣辽东边军入关剿灭流寇。
当斥候前来禀报,距离南子午镇古道已经不足五里地的时候,吴襄命令大军暂停行军,他要等待斥候的消息,小心驶得万年船。
很快,前往南子午镇的斥候前来禀报,古道之中什么都没有发现。
听了斥候的禀报,吴襄命令大军开拔,朝着古道而去。
古道的狭窄还是出乎了吴襄的预料,不过古道周边的景色,倒是让吴襄叹为观止,行走在大军中间的吴襄,看见古道两边险峻的山峰,不断的发出感慨,他觉得自己多心了,这样险峻的地方,怎么可能有军队设伏,不要说流寇,就算是登莱新军,来到这样的地方,也是束手无策,根本不可能在这样的古道之中作战。
尽管大军行军的速度不快,可吴襄的一颗心已经完全放下来,按照地图的标注,走出古道后,还有五十里地,就是石泉县城,大军在石泉县城歇息一夜,完全来得及。
张东涛的鼻尖上面都是豆大的汗滴,第一次指挥大军作战,而且规模如此之大,不可能不紧张,张东涛本来想着让自己平静,可得知大明辽东边军的军士已经进入古道,还是克制不住紧张的情绪。
好在周边的军士不会注意到张东涛的情绪。
所谓的设伏,其实就是将军士安置在古道的两边,少量的军士准备爬到山峰上面去,不过因为山峰过于的陡峭,最终放弃了。
落第谷和高升谷两处地方,大小差不多,其中高升谷略微的大一些,在山谷的左右两边隐藏上万的军士,勉强可行,好在义军的军士都是吃过苦的,想办法从周遭找来了一些稻草柴禾,很快将自己隐蔽起来。
高升谷的军士隐藏好之后,张东涛专门到落第谷去看了看,隔着老远他就看见光刷刷的脚杆,如果辽东边军看不出来这么低下的设伏,岂不是白活了。
不过这已经无所谓了,埋伏在落第谷的义军军士,绝大部分都是新营的军士,没有太多的作战经验,知道将自己藏起来就算是不错了。
略微的嘱托了指挥作战的军官,张东涛扭头朝着高升谷而去。
高升谷才是此次设伏的重点,成败就在此一举。
张东涛在整个的高升谷巡视了一番,不断指出某些军士埋伏疏忽的地方,一一提醒纠正,在高升谷设伏的全部都是老营的军士,战斗力还是不错的,而且绝大部分的老营军士,都是长年跟随在李自成身边作战的,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的战斗,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
这一次李自成倒是没有留后手,将老营之中强悍的军士悉数派遣出来,参与作战,全部都跪张东涛指挥。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埋伏在山谷尽头的张东涛,看着山谷中间发愣,最多半个时辰的时间,这里就要展开一场恶战,一场关乎义军前途命运的恶战,此战如果遏制住大明辽东边军的嚣张气焰,必定大大的鼓舞义军的士气,后面的战斗进程,就无人能够判断了。
正面对撞,义军肯定敌不过大明辽东边军,这一点张东涛是清楚的,大人也是清楚的,可为什么大人会在信函之中说到那些话。
张东涛不是很明白,也没有时间去琢磨信函之中的话语了。
南子午镇正在古道的中间位置,这里曾经是交通运输的要道,南来北往的商贾和百姓,大都选择在南子午镇歇脚,有的甚至选择在这里歇息,时间长了,南子午镇也显得略微的繁华,天启年间和崇祯年间的大灾荒,让南子午镇变得萧条,不少人选择搬离南子午镇,留在这里的人户已经不多了。
在古道中间突然出现一个小的集镇,就连吴襄都感觉到吃惊。
南子午镇两边的山峰依旧峻峭,不过仔细看,能够发现山峰被凿的痕迹,有几间房子,修建在凿开的山峰下面。
军士在南子午镇稍作歇息,反正时间还早。
吴襄倒也没有催促就地歇息的军士。
不远处隐隐的传来了哭声,吴襄禁不住皱眉,麾下的军士也太过分了一些,来到这异常萧条的南子午镇,也不忘记进入屋子里劫掠钱财,要知道留在南子午镇的百姓和农户,都是迫不得已,有钱人怎么会留在这里。
扭头准备吩咐身边的亲卫前去制止的时候,吴襄注意到了亲卫的神情,也是满不在乎的,这一刻他忍住了情绪,麾下的军士散漫惯了,如果这个时候制止他们,被惩戒的军士难免不服气,要知道这一路上,军士都是到处劫掠,凭什么在南子午镇动手的军士,就遭遇训斥。
一刻钟时间过去,军士都已经吃过饭了。
吃饭也简单,不需要生火做饭,所有军士携带的都是熟食,拿出来就可以吃,解决了肚子饿的问题就可以继续行军,甚至可以一边走一边吃饭。
吴襄的命令很快下达,诸多歇息的军士起身,简单的排列之后,朝着古道走去。
吴襄试图去看看刚刚传出哭声的地方,不过被亲卫护住的他,看不清楚路边的情形。
哭声早就听不见了,整个的南子午镇,几乎看不见什么百姓。
走出南子午镇,吴襄回头看了看南子午镇,除开军士行走的脚步声,偶尔传来的马嘶声,军士低声说话的声音,再也听不见其他的声音。
吴襄怀疑自己刚刚是不是听错了,这南子午镇,分明就没有人,这也难怪,寻常百姓最害怕的就是战斗厮杀,大凡能够逃走的百姓,战斗来临之前,早就走的无影无踪,再说了,南子午镇周遭也有一些隐约可见的山路,百姓顺着山路上山去躲起来,也是明智的选择。
南子午镇很快消失不见,吴襄再次皱了皱眉头,这个鬼地方,留给他的印象不是很好,明明是一个集镇,却看不见什么人,看来这里还是太穷了。
吴襄倒不在乎流寇大规模的溃逃,他率领大军在后面追击就是了,真正到了作战的时候,辽东边军的军士很能吃苦,急行军的速度很快,一定能够追上溃逃的流寇。
至于说流寇进入到大山之中,吴襄嗤之以鼻,近二十万人进入到大山之中,难道去吃土吗,如果流寇真的选择进入到大山之中,吴襄肯定会摸着额头大叫庆幸,那样他就可以率领所有的军士,围住大山、监视几个主要的出口,就能够取得作战的完胜。
当然,二十万流寇一窝蜂的扑过来,阵势还是可怕的,所以吴襄必须做好准备。
汉中府一带的地形,吴襄大致清楚了。
斥候禀报前方就是南子午镇、南子午镇有一条古道,全长大约三十里地,大军必须经过古道,才能抵达石泉县。
吴襄略微思索,告诉斥候,务必侦查清楚古道之中的情形,便于大军迅速通过古道。
吴襄并不知道,斥候这些日子的侦查,主要还是劫掠钱财,甚至有个别的斥候摸到农户家中去侮辱了家中的女人,导致人家上吊自杀,至于说侦查流寇的行踪,斥候都是敷衍塞责,他们的想法和吴襄一样,流寇没有什么战斗力,就是乌合之众,哪里需要详细侦查。
尽管吴襄一再强调,务必侦查清楚南子午镇古道,斥候表面答应很好,其实心不在焉,这种羊肠古道有什么好侦查的,难不成流寇还有胆量在古道周边设伏,那样正好,省得大军长途奔袭,在古道就彻底剿灭流寇了。
大军再次出发的时候,斥候已经进入古道之中开始侦查了。
吴襄的心情是平静的,这段时间,他了解了一些流寇的故事,他的对手闯王李自成,最早是驿站的驿卒,驿站撤销之后,走投无路成为明军军士,后来高迎祥造反,李自成于是从军中叛逃,跟随高迎祥造反,崇祯八年的时候,李自成率领流寇攻陷中都凤阳府城,震惊了皇上和朝廷,不过自那以后,李自成就没有什么战绩了,潼关之战,李自成麾下的流寇被剿灭殆尽,仅仅带着十多人逃了出去。
不过一年时间,李自成聚集了近二十万的大军,再次冒出头来。
吴襄带兵多年,深知训练出来一支强悍的军队,需要时间,更是需要大量的钱财,当年的广宁铁骑,无比强悍,可筹建的时候,耗资巨大,简直就是用银子堆出来的。
李自成用短短一年时间,聚集二十万人,说的好听一些,这些人都是乌合之众,说得不好听一些,这些人就是狗屎,哪里有资格成为辽东边军的对手。
吴襄不明白,依照流寇如此的战斗力,各镇的大军为什么迟迟不能剿灭流寇,五省总督熊文灿大人还专门给皇上和朝廷写去奏折,恳请调遣辽东边军入关剿灭流寇。
当斥候前来禀报,距离南子午镇古道已经不足五里地的时候,吴襄命令大军暂停行军,他要等待斥候的消息,小心驶得万年船。
很快,前往南子午镇的斥候前来禀报,古道之中什么都没有发现。
听了斥候的禀报,吴襄命令大军开拔,朝着古道而去。
古道的狭窄还是出乎了吴襄的预料,不过古道周边的景色,倒是让吴襄叹为观止,行走在大军中间的吴襄,看见古道两边险峻的山峰,不断的发出感慨,他觉得自己多心了,这样险峻的地方,怎么可能有军队设伏,不要说流寇,就算是登莱新军,来到这样的地方,也是束手无策,根本不可能在这样的古道之中作战。
尽管大军行军的速度不快,可吴襄的一颗心已经完全放下来,按照地图的标注,走出古道后,还有五十里地,就是石泉县城,大军在石泉县城歇息一夜,完全来得及。
张东涛的鼻尖上面都是豆大的汗滴,第一次指挥大军作战,而且规模如此之大,不可能不紧张,张东涛本来想着让自己平静,可得知大明辽东边军的军士已经进入古道,还是克制不住紧张的情绪。
好在周边的军士不会注意到张东涛的情绪。
所谓的设伏,其实就是将军士安置在古道的两边,少量的军士准备爬到山峰上面去,不过因为山峰过于的陡峭,最终放弃了。
落第谷和高升谷两处地方,大小差不多,其中高升谷略微的大一些,在山谷的左右两边隐藏上万的军士,勉强可行,好在义军的军士都是吃过苦的,想办法从周遭找来了一些稻草柴禾,很快将自己隐蔽起来。
高升谷的军士隐藏好之后,张东涛专门到落第谷去看了看,隔着老远他就看见光刷刷的脚杆,如果辽东边军看不出来这么低下的设伏,岂不是白活了。
不过这已经无所谓了,埋伏在落第谷的义军军士,绝大部分都是新营的军士,没有太多的作战经验,知道将自己藏起来就算是不错了。
略微的嘱托了指挥作战的军官,张东涛扭头朝着高升谷而去。
高升谷才是此次设伏的重点,成败就在此一举。
张东涛在整个的高升谷巡视了一番,不断指出某些军士埋伏疏忽的地方,一一提醒纠正,在高升谷设伏的全部都是老营的军士,战斗力还是不错的,而且绝大部分的老营军士,都是长年跟随在李自成身边作战的,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的战斗,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
这一次李自成倒是没有留后手,将老营之中强悍的军士悉数派遣出来,参与作战,全部都跪张东涛指挥。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埋伏在山谷尽头的张东涛,看着山谷中间发愣,最多半个时辰的时间,这里就要展开一场恶战,一场关乎义军前途命运的恶战,此战如果遏制住大明辽东边军的嚣张气焰,必定大大的鼓舞义军的士气,后面的战斗进程,就无人能够判断了。
正面对撞,义军肯定敌不过大明辽东边军,这一点张东涛是清楚的,大人也是清楚的,可为什么大人会在信函之中说到那些话。
张东涛不是很明白,也没有时间去琢磨信函之中的话语了。
南子午镇正在古道的中间位置,这里曾经是交通运输的要道,南来北往的商贾和百姓,大都选择在南子午镇歇脚,有的甚至选择在这里歇息,时间长了,南子午镇也显得略微的繁华,天启年间和崇祯年间的大灾荒,让南子午镇变得萧条,不少人选择搬离南子午镇,留在这里的人户已经不多了。
在古道中间突然出现一个小的集镇,就连吴襄都感觉到吃惊。
南子午镇两边的山峰依旧峻峭,不过仔细看,能够发现山峰被凿的痕迹,有几间房子,修建在凿开的山峰下面。
军士在南子午镇稍作歇息,反正时间还早。
吴襄倒也没有催促就地歇息的军士。
不远处隐隐的传来了哭声,吴襄禁不住皱眉,麾下的军士也太过分了一些,来到这异常萧条的南子午镇,也不忘记进入屋子里劫掠钱财,要知道留在南子午镇的百姓和农户,都是迫不得已,有钱人怎么会留在这里。
扭头准备吩咐身边的亲卫前去制止的时候,吴襄注意到了亲卫的神情,也是满不在乎的,这一刻他忍住了情绪,麾下的军士散漫惯了,如果这个时候制止他们,被惩戒的军士难免不服气,要知道这一路上,军士都是到处劫掠,凭什么在南子午镇动手的军士,就遭遇训斥。
一刻钟时间过去,军士都已经吃过饭了。
吃饭也简单,不需要生火做饭,所有军士携带的都是熟食,拿出来就可以吃,解决了肚子饿的问题就可以继续行军,甚至可以一边走一边吃饭。
吴襄的命令很快下达,诸多歇息的军士起身,简单的排列之后,朝着古道走去。
吴襄试图去看看刚刚传出哭声的地方,不过被亲卫护住的他,看不清楚路边的情形。
哭声早就听不见了,整个的南子午镇,几乎看不见什么百姓。
走出南子午镇,吴襄回头看了看南子午镇,除开军士行走的脚步声,偶尔传来的马嘶声,军士低声说话的声音,再也听不见其他的声音。
吴襄怀疑自己刚刚是不是听错了,这南子午镇,分明就没有人,这也难怪,寻常百姓最害怕的就是战斗厮杀,大凡能够逃走的百姓,战斗来临之前,早就走的无影无踪,再说了,南子午镇周遭也有一些隐约可见的山路,百姓顺着山路上山去躲起来,也是明智的选择。
南子午镇很快消失不见,吴襄再次皱了皱眉头,这个鬼地方,留给他的印象不是很好,明明是一个集镇,却看不见什么人,看来这里还是太穷了。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73399/124254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