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可悲可叹
推荐阅读:LOL:什么叫自爆型打野啊?、序列大明、综网:终焉的守望之无尽词缀、科技公司,我成国产之光!、玩家重载、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港综世界的警察、我也是异常生物、退下,让朕来、人在综墓,卸岭盗魁、
京城,兵部官署。
陕西的局势突然变得恶劣,汉中府城、凤县、勉县、石泉、汉阴等城池相继被李自成麾下的流寇占据,整个的汉中都被李自成控制,同时李自成率领流寇开始朝着凤翔府城的方向移动,试图一举拿下凤翔府城,而情报显示,李自成麾下流寇的数量,已经接近三十万人。
驰援陕西的山海关总兵吴襄,已经全线撤离陕西,且在撤离陕西的途中,在扶风和武功等地,与陕西镇的军士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双方都有军士伤亡,现如今吴襄及其麾下的辽东边军军士,已经抵达涿州,等候朝廷的处置。
五省总督熊文灿、陕西巡抚孙传庭以及山海关总兵吴襄,全部都有奏折,都是为自身辩解、控诉他人胡乱作为的言辞,这些奏折摆在了杨嗣昌的桌案上面。
陕西巨变的消息,传到了河南以及山西等地,这些地方的流寇,也开始躁动起来。
可以说,整个的北方和中原,都陷入到山雨欲来的氛围之中。
皇上震怒,令内阁与兵部拿出妥善的解决方案。
杨嗣昌已经思索了大半天时间了,从这些奏折里面,他嗅到了机会。
终于,思考成熟的杨嗣昌,站起身来,带着这些奏折,前往文渊阁,诸多的内阁大臣正在文渊阁等候,商议如何处理这么多的事情。
内阁首辅刘宇亮看见抱着奏折进入文渊阁的杨嗣昌,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从个人能力方面来说,刘宇亮是所有担任过内阁首辅职位之中最差的一个,要不是近几年内阁首辅变动频繁,皇上挑选不到合适的人选,刘宇亮根本不可能出任内阁首辅。
内阁之中资格最老的贺逢圣,盯住了杨嗣昌怀里的奏折。
杨嗣昌很聪明,将奏折全部放到桌案上面之后,抽出最为关键的三封奏折,递给了贺逢圣,让贺逢圣好好的看看。
杨嗣昌可不会在乎内阁首辅刘宇亮的态度,他知道刘宇亮不过是过渡期间内阁首辅的人选,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气魄决定朝中的重大事宜。
刘宇亮咳嗽了一声,看着刚刚坐下的杨嗣昌开口了。
“杨大人,陕西局势骤变,流寇肆掠,皇上震怒,内阁今日商议如何处理陕西的诸多事宜,你是兵部尚书,主管朝中军事方面的事宜,说说你的想法。”
杨嗣昌站起身来,对着所有人抱拳。
“我身为兵部尚书,陕西的局势恶化,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明日的早朝,我自会向皇上谢罪,等待皇上和朝廷的惩戒,不过这陕西局势的恶化,还是有些缘由的。”
杨嗣昌说完,已经快速看完奏折的贺逢圣抬头开口了。
“杨大人,不必将责任揽在兵部,我看陕西局势恶化,与下面的官员还是有关联的。”
贺逢圣说完,刘宇亮也跟着开口了。
“杨大人,贺大人说的是,今日我们主要商议如何处理陕西的诸多事宜。”
杨嗣昌对着贺逢圣投过颇为感激的眼神,继续开口了。
“五省总督熊文灿、陕西巡抚孙传庭、山海关总兵吴襄的奏折,我都仔细看过了,且通过兵部,了解了诸多的情况,我代表兵部提出如下的看法。”
“第一,陕西巡抚孙传庭,没有能够保证援军的粮草供应,且在援军遭遇败绩之后,不通过朝廷,不请旨,擅自调动军队,阻拦援军撤离,导致辽东边军军士与陕西镇军士发生激烈冲突,双方各有军士伤亡,此事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重创了大军的士气,在我大明朝还是第一次,我认为此事必须要严肃处置,以正视听。”
“第二,山海关总兵吴襄,奉旨率领辽东边军驰援中原,剿灭流寇,本应该倾尽全力作战,彻底打败流寇,却在作战失败之后,不思进取,擅自撤离,试图回到山海关,吴襄尽管辩称没有接到五省总督熊文灿以及陕西巡抚孙传庭的命令,但此言不可信,且吴襄擅自撤离,没有及时给熊文灿大人禀报,当属临阵脱逃,亦应该予以惩戒。”
“第三,五省总督熊文灿大人,本应运筹帷幄,居中协调,让驰援陕西的辽东边军与陕西镇的军队协同作战,彻底击溃流寇,但熊大人没有想到这一点,仅仅命令驰援的辽东边军单兵冒进,导致了不熟悉地形的辽东边军惨败,亦有无法推脱的责任。”
“至于说其他的各级官吏,包括未能及时给援军提供粮草的府州县官员,我不一一赘述,陕西各地遭遇灾荒,这些地方官吏已经倾尽全力提供粮草,因得不到巡抚衙门的支持,他们也无可奈何,故而兵部认为不应该处置他们。”
“孙传庭身为陕西巡抚,不思报效皇上和朝廷,且在陕西局势发生巨变之时,推卸责任,将所有过错皆推给山海关总兵吴襄,吴襄本是武将,奉旨驰援中原,剿灭流寇,绝无过问民生事宜之权力,故而在陕西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之中,孙传庭的责任最大。”
“我的建议是,免去孙传庭陕西巡抚、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之职,锁拿进京,待三司会审之后定罪,免去吴襄山海关总兵之职,着大理寺予以扣眼审讯。”
“驻扎涿州之辽东边军,迅速赶赴河南洛阳,归于五省总督熊文灿指挥。”
“熊文灿大人务必尽心竭力,压制流寇的嚣张气焰,且抓住机会,彻底剿灭流寇,还中原和北方的安宁。”
。。。
杨嗣昌是内阁大臣,兼任兵部尚书,深得皇上信任,朝中军事部署的事宜,皇上几乎都是询问杨嗣昌最终做出决定,尽管杨嗣昌提出的建议,牵涉到吏部管辖的事宜,但诸多的内阁大臣、包括内阁首辅刘宇亮不会反对。
众人都很清楚,皇上正处于盛怒之中,必须有人出来为陕西的恶劣局势负责。
孙传庭身为陕西巡抚,当仁不让。
至于说陕西局势恶劣的真正原因,以及李自成及其麾下流寇迅速壮大的事实,倒不是那么重要了,反正流寇作乱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了。
内阁基本统一了意见,基本就是杨嗣昌提出的诸多建议。
主持内阁商议的刘宇亮,眼见着陕西恶劣局势的事情,已经有人负责了,也略微的放心,他看了看众人,不紧不慢的开口了。
“流寇势大,不仅仅是陕西受到影响,山西、河南、湖广和四川等地皆告急,皇上忧心,我看是不是继续调动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驰援陕西等地,以图彻底剿灭流寇。。。”
刘宇亮还没有说完,周遭瞬间安静下来。
皇上已经下旨,调辽东边军入关剿灭流寇,山海关总兵吴襄率领两万余军士进入陕西作战,遭遇惨败,与陕西巡抚孙承宗之间也产生矛盾,其麾下剩余的军士将被调至河南洛阳,归于五省总督熊文灿节制,如此的情况之下,刘宇亮居然再次提出调遣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不管有什么样的理由,都是有些说不通的。
杨嗣昌的脸色有些发白,刘宇亮的提议不简单,他从中看到了皇上的影子。
皇上对登莱新军一直心存觊觎,假以时日,皇上对登莱新军的担忧,甚至会超过逐渐壮大起来的流寇。
刘宇亮是内阁首辅,不管能力如何,总是要领悟皇上的心意。
眼见没有人开口说话,刘宇亮再次开口了。
“杨大人,你是兵部尚书,你认为再次调动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入关作战,如何啊。”
杨嗣昌内心暗骂了刘宇亮几句话,抬头看着刘宇亮,字斟句酌开口了。
“刘大人,再次调遣登莱新军以及辽东边军入关作战的事宜,下官的确没有考虑到,皆应山海关总兵吴襄即将被押解到京城,如此情况之下,下官认为,暂时不要调遣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等到陕西的事宜处理完毕,再行考虑是不是需要再次调遣大军。。。”
杨嗣昌说完,内阁次辅薛国观也跟着开口了。
“我以为杨大人的建议不错,且将陕西的事情处理完毕,再行考虑其他的事宜,将孙传庭锁拿进京问罪,万不能耽误陕西剿灭流寇的事宜,可令五省总督熊文灿大人移防陕西,压制流寇的嚣张气焰。。。”
刘宇亮没有想到,自己的建议被杨嗣昌轻而易举就否决掉了,而且内阁次辅薛国观也表示了赞同。
“杨大人,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和四川,各镇的兵力都有些不足,若是不调遣大军驰援,流寇怕是更加嚣张,他日更加难以应对,不知道杨大人是否考虑此事。”
刘宇亮的话语较为客气,但逼问的意思非常明确。
杨嗣昌不慌不忙,抱拳对着刘宇亮开口了。
“刘大人,下官刚刚已经提出了建议,若是刘大人觉得不妥,尽可以在早朝的时候提出来,下官回去之后,一定仔细思索刘大人的提议。。。”
杨嗣昌明白继续调遣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是皇上的意思,但他绝不会开口支持,皇上心急,有时候做事情不顾一切,杨嗣昌可做不到,至于说刘宇亮打算在皇上面前说些什么,杨嗣昌暂时顾不上。
陕西的局势突然变得恶劣,汉中府城、凤县、勉县、石泉、汉阴等城池相继被李自成麾下的流寇占据,整个的汉中都被李自成控制,同时李自成率领流寇开始朝着凤翔府城的方向移动,试图一举拿下凤翔府城,而情报显示,李自成麾下流寇的数量,已经接近三十万人。
驰援陕西的山海关总兵吴襄,已经全线撤离陕西,且在撤离陕西的途中,在扶风和武功等地,与陕西镇的军士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双方都有军士伤亡,现如今吴襄及其麾下的辽东边军军士,已经抵达涿州,等候朝廷的处置。
五省总督熊文灿、陕西巡抚孙传庭以及山海关总兵吴襄,全部都有奏折,都是为自身辩解、控诉他人胡乱作为的言辞,这些奏折摆在了杨嗣昌的桌案上面。
陕西巨变的消息,传到了河南以及山西等地,这些地方的流寇,也开始躁动起来。
可以说,整个的北方和中原,都陷入到山雨欲来的氛围之中。
皇上震怒,令内阁与兵部拿出妥善的解决方案。
杨嗣昌已经思索了大半天时间了,从这些奏折里面,他嗅到了机会。
终于,思考成熟的杨嗣昌,站起身来,带着这些奏折,前往文渊阁,诸多的内阁大臣正在文渊阁等候,商议如何处理这么多的事情。
内阁首辅刘宇亮看见抱着奏折进入文渊阁的杨嗣昌,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从个人能力方面来说,刘宇亮是所有担任过内阁首辅职位之中最差的一个,要不是近几年内阁首辅变动频繁,皇上挑选不到合适的人选,刘宇亮根本不可能出任内阁首辅。
内阁之中资格最老的贺逢圣,盯住了杨嗣昌怀里的奏折。
杨嗣昌很聪明,将奏折全部放到桌案上面之后,抽出最为关键的三封奏折,递给了贺逢圣,让贺逢圣好好的看看。
杨嗣昌可不会在乎内阁首辅刘宇亮的态度,他知道刘宇亮不过是过渡期间内阁首辅的人选,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气魄决定朝中的重大事宜。
刘宇亮咳嗽了一声,看着刚刚坐下的杨嗣昌开口了。
“杨大人,陕西局势骤变,流寇肆掠,皇上震怒,内阁今日商议如何处理陕西的诸多事宜,你是兵部尚书,主管朝中军事方面的事宜,说说你的想法。”
杨嗣昌站起身来,对着所有人抱拳。
“我身为兵部尚书,陕西的局势恶化,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明日的早朝,我自会向皇上谢罪,等待皇上和朝廷的惩戒,不过这陕西局势的恶化,还是有些缘由的。”
杨嗣昌说完,已经快速看完奏折的贺逢圣抬头开口了。
“杨大人,不必将责任揽在兵部,我看陕西局势恶化,与下面的官员还是有关联的。”
贺逢圣说完,刘宇亮也跟着开口了。
“杨大人,贺大人说的是,今日我们主要商议如何处理陕西的诸多事宜。”
杨嗣昌对着贺逢圣投过颇为感激的眼神,继续开口了。
“五省总督熊文灿、陕西巡抚孙传庭、山海关总兵吴襄的奏折,我都仔细看过了,且通过兵部,了解了诸多的情况,我代表兵部提出如下的看法。”
“第一,陕西巡抚孙传庭,没有能够保证援军的粮草供应,且在援军遭遇败绩之后,不通过朝廷,不请旨,擅自调动军队,阻拦援军撤离,导致辽东边军军士与陕西镇军士发生激烈冲突,双方各有军士伤亡,此事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重创了大军的士气,在我大明朝还是第一次,我认为此事必须要严肃处置,以正视听。”
“第二,山海关总兵吴襄,奉旨率领辽东边军驰援中原,剿灭流寇,本应该倾尽全力作战,彻底打败流寇,却在作战失败之后,不思进取,擅自撤离,试图回到山海关,吴襄尽管辩称没有接到五省总督熊文灿以及陕西巡抚孙传庭的命令,但此言不可信,且吴襄擅自撤离,没有及时给熊文灿大人禀报,当属临阵脱逃,亦应该予以惩戒。”
“第三,五省总督熊文灿大人,本应运筹帷幄,居中协调,让驰援陕西的辽东边军与陕西镇的军队协同作战,彻底击溃流寇,但熊大人没有想到这一点,仅仅命令驰援的辽东边军单兵冒进,导致了不熟悉地形的辽东边军惨败,亦有无法推脱的责任。”
“至于说其他的各级官吏,包括未能及时给援军提供粮草的府州县官员,我不一一赘述,陕西各地遭遇灾荒,这些地方官吏已经倾尽全力提供粮草,因得不到巡抚衙门的支持,他们也无可奈何,故而兵部认为不应该处置他们。”
“孙传庭身为陕西巡抚,不思报效皇上和朝廷,且在陕西局势发生巨变之时,推卸责任,将所有过错皆推给山海关总兵吴襄,吴襄本是武将,奉旨驰援中原,剿灭流寇,绝无过问民生事宜之权力,故而在陕西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之中,孙传庭的责任最大。”
“我的建议是,免去孙传庭陕西巡抚、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之职,锁拿进京,待三司会审之后定罪,免去吴襄山海关总兵之职,着大理寺予以扣眼审讯。”
“驻扎涿州之辽东边军,迅速赶赴河南洛阳,归于五省总督熊文灿指挥。”
“熊文灿大人务必尽心竭力,压制流寇的嚣张气焰,且抓住机会,彻底剿灭流寇,还中原和北方的安宁。”
。。。
杨嗣昌是内阁大臣,兼任兵部尚书,深得皇上信任,朝中军事部署的事宜,皇上几乎都是询问杨嗣昌最终做出决定,尽管杨嗣昌提出的建议,牵涉到吏部管辖的事宜,但诸多的内阁大臣、包括内阁首辅刘宇亮不会反对。
众人都很清楚,皇上正处于盛怒之中,必须有人出来为陕西的恶劣局势负责。
孙传庭身为陕西巡抚,当仁不让。
至于说陕西局势恶劣的真正原因,以及李自成及其麾下流寇迅速壮大的事实,倒不是那么重要了,反正流寇作乱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了。
内阁基本统一了意见,基本就是杨嗣昌提出的诸多建议。
主持内阁商议的刘宇亮,眼见着陕西恶劣局势的事情,已经有人负责了,也略微的放心,他看了看众人,不紧不慢的开口了。
“流寇势大,不仅仅是陕西受到影响,山西、河南、湖广和四川等地皆告急,皇上忧心,我看是不是继续调动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驰援陕西等地,以图彻底剿灭流寇。。。”
刘宇亮还没有说完,周遭瞬间安静下来。
皇上已经下旨,调辽东边军入关剿灭流寇,山海关总兵吴襄率领两万余军士进入陕西作战,遭遇惨败,与陕西巡抚孙承宗之间也产生矛盾,其麾下剩余的军士将被调至河南洛阳,归于五省总督熊文灿节制,如此的情况之下,刘宇亮居然再次提出调遣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不管有什么样的理由,都是有些说不通的。
杨嗣昌的脸色有些发白,刘宇亮的提议不简单,他从中看到了皇上的影子。
皇上对登莱新军一直心存觊觎,假以时日,皇上对登莱新军的担忧,甚至会超过逐渐壮大起来的流寇。
刘宇亮是内阁首辅,不管能力如何,总是要领悟皇上的心意。
眼见没有人开口说话,刘宇亮再次开口了。
“杨大人,你是兵部尚书,你认为再次调动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入关作战,如何啊。”
杨嗣昌内心暗骂了刘宇亮几句话,抬头看着刘宇亮,字斟句酌开口了。
“刘大人,再次调遣登莱新军以及辽东边军入关作战的事宜,下官的确没有考虑到,皆应山海关总兵吴襄即将被押解到京城,如此情况之下,下官认为,暂时不要调遣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等到陕西的事宜处理完毕,再行考虑是不是需要再次调遣大军。。。”
杨嗣昌说完,内阁次辅薛国观也跟着开口了。
“我以为杨大人的建议不错,且将陕西的事情处理完毕,再行考虑其他的事宜,将孙传庭锁拿进京问罪,万不能耽误陕西剿灭流寇的事宜,可令五省总督熊文灿大人移防陕西,压制流寇的嚣张气焰。。。”
刘宇亮没有想到,自己的建议被杨嗣昌轻而易举就否决掉了,而且内阁次辅薛国观也表示了赞同。
“杨大人,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和四川,各镇的兵力都有些不足,若是不调遣大军驰援,流寇怕是更加嚣张,他日更加难以应对,不知道杨大人是否考虑此事。”
刘宇亮的话语较为客气,但逼问的意思非常明确。
杨嗣昌不慌不忙,抱拳对着刘宇亮开口了。
“刘大人,下官刚刚已经提出了建议,若是刘大人觉得不妥,尽可以在早朝的时候提出来,下官回去之后,一定仔细思索刘大人的提议。。。”
杨嗣昌明白继续调遣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是皇上的意思,但他绝不会开口支持,皇上心急,有时候做事情不顾一切,杨嗣昌可做不到,至于说刘宇亮打算在皇上面前说些什么,杨嗣昌暂时顾不上。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73399/1242543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