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朝廷的噩耗
推荐阅读:LOL:什么叫自爆型打野啊?、序列大明、综网:终焉的守望之无尽词缀、科技公司,我成国产之光!、玩家重载、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港综世界的警察、我也是异常生物、退下,让朕来、人在综墓,卸岭盗魁、
李自成攻陷洛阳府城、福王朱常洵被斩杀,原南京兵书尚书吕维祺自杀身亡的奏报抵达京城的时候,朱由检怒火中天,早朝的时候大发脾气,内阁首辅范复粹、兵部尚书傅宗龙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出,当南阳府城被攻陷,唐王朱聿镆被流寇斩杀的奏报抵达京城之后,朱由检的怒气再也控制不住,于是,兵部尚书傅宗龙承担指挥失误的责任,被免去兵部尚书职务,投入到大牢之中,内阁首辅范复粹则递上了辞呈,称病在家。
朝中诸多大人都知道,内阁首辅范复粹以及兵部尚书傅宗龙不过是替罪羊,中原局势大乱、洛阳府城、南阳府城被攻陷,福王朱常洵和唐王朱聿镆被流寇斩杀,原南京兵书尚书吕维祺自杀身亡,真正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的是内阁大臣、兵马大都督杨嗣昌,但皇上信任杨嗣昌,且正在暴怒之中,不会有人提及此事。
兵部的诸多事宜,暂由兵部左侍郎陈行甲负责,兵部右侍郎宋学朱协助。
又过了两天时间,一个噩耗再次传到朝廷,内阁大臣、兵马大都督杨嗣昌内心负疚,无法自拔,自尽身亡。
杨嗣昌写下的信函,火速送到了京城,送到了朱由检的手中。
紫禁城,偏殿,朱由检手中拿着杨嗣昌的信函,脸色铁青,两眼无神。
站在身边的秉笔太监王承恩,低着头,也没有开口说话。
中原局势大乱,洛阳府城和南阳府城被攻陷,大明王朝的两位王爷被流寇斩杀,其中福王朱常洵是朱由检的叔叔,朱由检一直都很尊重朱常洵,平常也予以了诸多的关照,紧接着,朱由检最为信任的内阁大臣杨嗣昌负疚自尽身亡。
连续遭受这么多的打击,朱由检一时间难以承受。
杨嗣昌临死之前写下的信函,更是让朱由检百味杂陈。
“承恩,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文弱临死之前写给朕的信函,你也看看吧。”
朱由检将手中的信函递给了身边的王承恩,一脸的疲惫。
王承恩小心的接过了信函,仔细看起来。
看着看着,王承恩额头上面冒出了豆大的汗滴,又不好当着皇上的面擦去,只能任由汗滴从脸上滚落,最终滴落在衣袖上面。
“承恩,想到什么说就是了,朕还能够承受,满朝的文武,也只有你在朕的明前说实话。”
王承恩咬咬牙,身体微微颤抖的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杨大人的话语,有失偏颇,就说这流寇造反,皇上一直体恤造反的流寇,认为他们本就是我大明的子民,无奈之下成为流寇,皇上对他们心存怜悯,不忍害了他们性命,只要他们诚心的归顺,就网开一面,给他们粮食,让他们回家去生活,可那些冥顽不化的流寇,以为这是朝廷的软弱,臣以为皇上已经做到仁至义尽,是流寇反复无常。。。”
朱由检疲惫的挥挥手。
“承恩,朕让你说实话,那些解释就不用说了,朕觉得文弱的有些话还是有道理的,朕需要反思,中原局势如此的恶化,朕派遣了多人前去剿灭流寇,最终都是不了了之,朕是信任文弱的,也知晓文弱的能力,中原局势到了如今的地步,满朝文武也有不能推卸的责任,文弱觉得愧对朕的信任,选择了自尽,以表明忠心,可满朝文武大臣是怎么想的,他们根本无所谓,还在不断的推卸责任。。。”
眼看着朱由检的情绪再次变得激动,王承恩明智的闭嘴了,他知道,杨嗣昌的这份信函很大胆,说到了大明朝廷之中存在的很多弊端,也详尽的分析了流寇猖獗的原因,而且在信函的最后,杨嗣昌还举荐了三边总督洪承畴,建议皇上和朝廷调遣洪承畴进入中原,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且皇上和朝廷要赐予洪承畴最大的权力。
应该说,杨嗣昌在信函之中说了很多大胆的话语,但整体还是为皇上和朝廷考虑的。
这一点,皇上肯定想到了,联想到朝中文武大臣漠不关心的态度,才会如此愤怒。
朝中的党争,以及文武大臣都为了自身利益考虑,不考虑朝廷大计,这是杨嗣昌痛斥的,也是杨嗣昌自尽之前振聋发聩的呐喊。
当然,杨嗣昌在信函之中也提到了蓟辽督师吴宗睿以及登莱新军,杨嗣昌一改过往完全拥护皇上和朝廷决定的态度,劝说皇上要善待吴宗睿和登莱新军,只要吴宗睿和登莱新军能够稳住辽东,不让后金鞑子嚣张,朝廷就能够放手对付流寇,最终彻底剿灭流寇。
杨嗣昌依旧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认为稳定中原局势、彻底剿灭流寇是朝廷的第一重任,只有内部稳定下来,朝廷才能够集中精力对付后金的八旗军以及蒙古部落。
朱由检发泄了一番,没有让自己再次的失控。
“承恩,你说朕是不是将文弱的这封信,在朝中公开,也让满朝的文武多想想。。。”
王承恩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他早就想到这点了,应该说皇上的这个想法有道理,杨嗣昌是内阁大臣,曾经担任兵部尚书,在中原局势失控的时候,出任兵马大都督,全面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依照杨嗣昌的经历,其临死之前的建议,可以惊醒朝中很多文武大臣。
但有一点皇上明显没有考虑,那就是洛阳府城、南阳府城失守,两位王爷被流寇斩杀,此事的主要责任,还是在杨嗣昌的身上,如果不追究杨嗣昌的责任,仅仅是将杨嗣昌的信函公开,朝中的很多人都不会服气。
朝中已经有人为傅宗龙鸣不平,认为傅宗龙是代人受过。
“皇上,臣觉得马上公开杨大人的信函,有些不妥,中原的局势较之以前更加的恶化,甚至难以掌控,杨大人还是有责任的。。。”
朱由检点点头,看了看王承恩。
“承恩,你终于说实话了,朕也想到这一点了,若不是文弱存在失误,朕马上就要将这份信函公开,好了,不管怎么说,文弱还是有功的,功是功,过是过,不能混为一谈,朝中的有些议论,朕已经知道了,都说傅宗龙是代人受过,朕看未必,傅宗龙是文弱举荐的兵部尚书,出任兵部尚书一年时间了,做了什么事情,朕根本没有看见。”
“文弱离开洛阳府城,前往四川的时候,朕是下了旨的,文弱也给兵部和户部写来了信函,告知洛阳府城的钱粮不足,必须要马上拨付,可傅宗龙压下了信函,朕岂不知傅宗龙内心的想法,总觉得文弱担任兵马大都督,压制了他这个兵部尚书,所以没有理睬文弱的提议,中原局势如此混乱,文弱领兵作战,在外奔波,拼命的想着剿灭流寇,傅宗龙没有想到朝中的大局,却暗中泄愤,这等的心思,朕能够容忍吗。”
“还有内阁首辅范复粹,本应该将只要精力放在中原,却有意躲避有关兵部的事宜,躲避中原剿灭流寇的事宜,明哲保身,朕很失望,朕的内阁首辅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说到这里,朱由检站起身来,慢慢的走下了御辇。
“朕不能懈怠,朕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办理。”
“承恩,你记住了,三边总督洪承畴,出任五省总督,领兵部尚书衔,赐予尚方宝剑,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今后,内阁与兵部有关剿灭流寇的任何建议,都需要朕准许,内阁与兵部不得直接干涉洪承畴所做的任何决定,同时,户部要筹集足够的钱粮,让洪承畴能够放手剿灭流寇。”
“孙传庭还关押在大牢之中吧,朕看让他出来做事情,孙传庭此人,有勇有谋,作战还是不错的,当初在担任陕西巡抚的时候,剿灭流寇是有功的,就是脾气方面有些问题,朕会亲自告诫他的。”
“孙传庭可出任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的事宜,朕会给孙传庭特旨,令其在延绥一带招募军士,时机成熟之后,进入中原剿灭流寇。”
“表弟朱由崧还在开封府城吧,下旨敕封其为福王,可暂居开封府城,不必来到京城,待到朝廷大军收服洛阳府城之后,依旧回到封地去,福王府邸被流寇烧毁,着内府拨付银两,帮助表弟修建府邸。”
“文弱以身殉国,赤胆忠心,务必要传扬,让朝中的文武大臣都明白,朕不会亏待那些忠心于朝廷之人,朕看追授文弱太子太傅,予以厚葬,朕还要为文弱撰写祭文,至于说洛阳府城和南阳府城被流寇攻陷之事,可以商议,朕也要让朝中的某些人说话,免得他们说朕堵塞了言路。”
“兵部的事物繁多,需要为朕分忧,朕看陈行甲出任兵部尚书,总理兵部的所有事宜。”
“至于说内阁首辅范复粹,朕还是看好的,其递交的辞呈,朕不会准许,承恩,你代朕与范复粹说说,让他抛却顾虑,好好做事情。”
。。。
安排和布置诸多事宜的时候,朱由检的脸上出现了一丝的光彩,神情也变得坚毅,先前颓废的情绪一扫而光。
王承恩扑通的跪在了地上。
“臣都记住了,皇上保重龙体,我大明朝离不开皇上,天下离不开皇上。。。”
朝中诸多大人都知道,内阁首辅范复粹以及兵部尚书傅宗龙不过是替罪羊,中原局势大乱、洛阳府城、南阳府城被攻陷,福王朱常洵和唐王朱聿镆被流寇斩杀,原南京兵书尚书吕维祺自杀身亡,真正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的是内阁大臣、兵马大都督杨嗣昌,但皇上信任杨嗣昌,且正在暴怒之中,不会有人提及此事。
兵部的诸多事宜,暂由兵部左侍郎陈行甲负责,兵部右侍郎宋学朱协助。
又过了两天时间,一个噩耗再次传到朝廷,内阁大臣、兵马大都督杨嗣昌内心负疚,无法自拔,自尽身亡。
杨嗣昌写下的信函,火速送到了京城,送到了朱由检的手中。
紫禁城,偏殿,朱由检手中拿着杨嗣昌的信函,脸色铁青,两眼无神。
站在身边的秉笔太监王承恩,低着头,也没有开口说话。
中原局势大乱,洛阳府城和南阳府城被攻陷,大明王朝的两位王爷被流寇斩杀,其中福王朱常洵是朱由检的叔叔,朱由检一直都很尊重朱常洵,平常也予以了诸多的关照,紧接着,朱由检最为信任的内阁大臣杨嗣昌负疚自尽身亡。
连续遭受这么多的打击,朱由检一时间难以承受。
杨嗣昌临死之前写下的信函,更是让朱由检百味杂陈。
“承恩,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文弱临死之前写给朕的信函,你也看看吧。”
朱由检将手中的信函递给了身边的王承恩,一脸的疲惫。
王承恩小心的接过了信函,仔细看起来。
看着看着,王承恩额头上面冒出了豆大的汗滴,又不好当着皇上的面擦去,只能任由汗滴从脸上滚落,最终滴落在衣袖上面。
“承恩,想到什么说就是了,朕还能够承受,满朝的文武,也只有你在朕的明前说实话。”
王承恩咬咬牙,身体微微颤抖的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杨大人的话语,有失偏颇,就说这流寇造反,皇上一直体恤造反的流寇,认为他们本就是我大明的子民,无奈之下成为流寇,皇上对他们心存怜悯,不忍害了他们性命,只要他们诚心的归顺,就网开一面,给他们粮食,让他们回家去生活,可那些冥顽不化的流寇,以为这是朝廷的软弱,臣以为皇上已经做到仁至义尽,是流寇反复无常。。。”
朱由检疲惫的挥挥手。
“承恩,朕让你说实话,那些解释就不用说了,朕觉得文弱的有些话还是有道理的,朕需要反思,中原局势如此的恶化,朕派遣了多人前去剿灭流寇,最终都是不了了之,朕是信任文弱的,也知晓文弱的能力,中原局势到了如今的地步,满朝文武也有不能推卸的责任,文弱觉得愧对朕的信任,选择了自尽,以表明忠心,可满朝文武大臣是怎么想的,他们根本无所谓,还在不断的推卸责任。。。”
眼看着朱由检的情绪再次变得激动,王承恩明智的闭嘴了,他知道,杨嗣昌的这份信函很大胆,说到了大明朝廷之中存在的很多弊端,也详尽的分析了流寇猖獗的原因,而且在信函的最后,杨嗣昌还举荐了三边总督洪承畴,建议皇上和朝廷调遣洪承畴进入中原,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且皇上和朝廷要赐予洪承畴最大的权力。
应该说,杨嗣昌在信函之中说了很多大胆的话语,但整体还是为皇上和朝廷考虑的。
这一点,皇上肯定想到了,联想到朝中文武大臣漠不关心的态度,才会如此愤怒。
朝中的党争,以及文武大臣都为了自身利益考虑,不考虑朝廷大计,这是杨嗣昌痛斥的,也是杨嗣昌自尽之前振聋发聩的呐喊。
当然,杨嗣昌在信函之中也提到了蓟辽督师吴宗睿以及登莱新军,杨嗣昌一改过往完全拥护皇上和朝廷决定的态度,劝说皇上要善待吴宗睿和登莱新军,只要吴宗睿和登莱新军能够稳住辽东,不让后金鞑子嚣张,朝廷就能够放手对付流寇,最终彻底剿灭流寇。
杨嗣昌依旧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认为稳定中原局势、彻底剿灭流寇是朝廷的第一重任,只有内部稳定下来,朝廷才能够集中精力对付后金的八旗军以及蒙古部落。
朱由检发泄了一番,没有让自己再次的失控。
“承恩,你说朕是不是将文弱的这封信,在朝中公开,也让满朝的文武多想想。。。”
王承恩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他早就想到这点了,应该说皇上的这个想法有道理,杨嗣昌是内阁大臣,曾经担任兵部尚书,在中原局势失控的时候,出任兵马大都督,全面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依照杨嗣昌的经历,其临死之前的建议,可以惊醒朝中很多文武大臣。
但有一点皇上明显没有考虑,那就是洛阳府城、南阳府城失守,两位王爷被流寇斩杀,此事的主要责任,还是在杨嗣昌的身上,如果不追究杨嗣昌的责任,仅仅是将杨嗣昌的信函公开,朝中的很多人都不会服气。
朝中已经有人为傅宗龙鸣不平,认为傅宗龙是代人受过。
“皇上,臣觉得马上公开杨大人的信函,有些不妥,中原的局势较之以前更加的恶化,甚至难以掌控,杨大人还是有责任的。。。”
朱由检点点头,看了看王承恩。
“承恩,你终于说实话了,朕也想到这一点了,若不是文弱存在失误,朕马上就要将这份信函公开,好了,不管怎么说,文弱还是有功的,功是功,过是过,不能混为一谈,朝中的有些议论,朕已经知道了,都说傅宗龙是代人受过,朕看未必,傅宗龙是文弱举荐的兵部尚书,出任兵部尚书一年时间了,做了什么事情,朕根本没有看见。”
“文弱离开洛阳府城,前往四川的时候,朕是下了旨的,文弱也给兵部和户部写来了信函,告知洛阳府城的钱粮不足,必须要马上拨付,可傅宗龙压下了信函,朕岂不知傅宗龙内心的想法,总觉得文弱担任兵马大都督,压制了他这个兵部尚书,所以没有理睬文弱的提议,中原局势如此混乱,文弱领兵作战,在外奔波,拼命的想着剿灭流寇,傅宗龙没有想到朝中的大局,却暗中泄愤,这等的心思,朕能够容忍吗。”
“还有内阁首辅范复粹,本应该将只要精力放在中原,却有意躲避有关兵部的事宜,躲避中原剿灭流寇的事宜,明哲保身,朕很失望,朕的内阁首辅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说到这里,朱由检站起身来,慢慢的走下了御辇。
“朕不能懈怠,朕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办理。”
“承恩,你记住了,三边总督洪承畴,出任五省总督,领兵部尚书衔,赐予尚方宝剑,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今后,内阁与兵部有关剿灭流寇的任何建议,都需要朕准许,内阁与兵部不得直接干涉洪承畴所做的任何决定,同时,户部要筹集足够的钱粮,让洪承畴能够放手剿灭流寇。”
“孙传庭还关押在大牢之中吧,朕看让他出来做事情,孙传庭此人,有勇有谋,作战还是不错的,当初在担任陕西巡抚的时候,剿灭流寇是有功的,就是脾气方面有些问题,朕会亲自告诫他的。”
“孙传庭可出任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的事宜,朕会给孙传庭特旨,令其在延绥一带招募军士,时机成熟之后,进入中原剿灭流寇。”
“表弟朱由崧还在开封府城吧,下旨敕封其为福王,可暂居开封府城,不必来到京城,待到朝廷大军收服洛阳府城之后,依旧回到封地去,福王府邸被流寇烧毁,着内府拨付银两,帮助表弟修建府邸。”
“文弱以身殉国,赤胆忠心,务必要传扬,让朝中的文武大臣都明白,朕不会亏待那些忠心于朝廷之人,朕看追授文弱太子太傅,予以厚葬,朕还要为文弱撰写祭文,至于说洛阳府城和南阳府城被流寇攻陷之事,可以商议,朕也要让朝中的某些人说话,免得他们说朕堵塞了言路。”
“兵部的事物繁多,需要为朕分忧,朕看陈行甲出任兵部尚书,总理兵部的所有事宜。”
“至于说内阁首辅范复粹,朕还是看好的,其递交的辞呈,朕不会准许,承恩,你代朕与范复粹说说,让他抛却顾虑,好好做事情。”
。。。
安排和布置诸多事宜的时候,朱由检的脸上出现了一丝的光彩,神情也变得坚毅,先前颓废的情绪一扫而光。
王承恩扑通的跪在了地上。
“臣都记住了,皇上保重龙体,我大明朝离不开皇上,天下离不开皇上。。。”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73399/1242549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