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禁地
推荐阅读:洪荒:悟性逆天,我为截教第一仙、深渊入侵?身为魔修的我笑了、战锤:向虚空领主致敬!、好好好,我抢功劳是吧?、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横推武道:从降妖伏魔开始、皇帝替身:我的体质每天增加一点、艾尔登法环,但是带着风灵月影、领主:序列主宰、金丹是恒星,你管这叫修仙?、
杜中宵骑着马,沿着黄河一路北行。越是向北,河谷便越开阔,人烟却越来越少。看着一片宽广平坦的草原,中间黄河穿行而过,偶尔有牛羊点缀其中,仿佛到了草原一般,哪里像是汉人的中原。
心中疑惑,杜中宵问紧随身边的庞勋:“指使,越是向北,土地越是平坦,又近黄河,开垦出来都是良田,怎么反而没有人烟?都说火山军苦寒之地,地瘠民贫,无以谋生,却让最好的土地荒着,这不是捧着金饭碗讨饭?若说胡俗浸染,百姓多习惯半耕半牧,总有中原之民到这里开地。”
庞勋满脸堆笑:“知军官人不知,这里已近边地,与契丹紧邻,依例都要抛荒,以为禁地。官人不见这里虽是平地,然大树极多,蔚然成林,便是取榆塞之意,以限契丹马军。”
杜中宵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宋与契丹接界的地方,河北多塘泊,历年不断开挖,连绵成片,形成阻挡契丹骑兵南下的屏障。河东路这里地处高原,没有大河大湖,只好借助树木森林。历史记载秦时蒙恬守塞北,垒石为城,树榆为塞,这种人为形成的大片森林,便称为榆塞。
大宋立国,除了有意在边境栽植树木,河东路更加严禁砍伐树木。数十年积累下来,这一带的山里大树极多,与南部几州因为冶铁,造成山中无树,完全是两种景象。
不过这种借助森林阻挡契丹骑兵的做法,到底有多大作用,杜中宵只能摇头。
与榆塞相对应,沿边二十里内禁止开垦,称为禁地。火山军的地理限制,最广阔的河谷地带,正在沿边二十里的范围之内。实际这里之所以设军,是因为城位于宽阔河谷向南收窄的口子处,扼住咽喉。辖下众多的堡寨,全部都是军城的外围,与军城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这里的一切,都是为了军事防御,几十年来,民生根本不在考虑范围内。三千人户,一小半是依赖于驻军,还有不少是依赖沿边贸易,真正意义的上的农民相当稀少。
一路北行,中午就到了雄勇寨。这里西依黄河,东靠群山,正当南下北上的路口,虽是小寨,却俨然雄关。寨中有厢军保节指挥一百人驻扎,是火山军城的北大门。
寨主兼都头费立志早早迎出寨外,接了杜中宵一行进城。
杜中宵今日带庞勋北巡,是他自告奋勇,实际宣勇指挥驻扎军城,这一带并没有他的手下。那一天杜中宵把新蒸出来的酒给厢军,让庞勋误会新来的知军对厢军另眼相看,对杜中宵格外亲热。
看着寨中街道两边各种样的店铺,貌似繁华,路上的行人却十分稀少。杜中宵知道,这里的商业是不靠本地人的,做的都是外地客商的生意。这里地近契丹,地形复杂,不知道有多少乱七八糟的生意,养活了无数商家。认真查起来,只怕每一家店铺都有见不得人的生意。
到了寨厅,略作消息,费立志叉手道:“天时不早,小的备了些酒肉,为知军接风。这里是个小地方,只能在这官厅里,官人莫怪。”说完,便命手下收拾厅内杂物,准备上酒肉来。
杜中宵摆了摆手:“你让手下忙碌就好了,带我到城楼看一看。这里是火山军门户,非一般寨堡可比。我为知军,左右地理形势,不能不知。——对了,我带了几坛好酒,你搬下来分给寨中军兵。”
费立志忙叉手谢过,大声吩咐几个亲兵,跟着陶十七去搬酒。
寨很小,出了寨厅行不了一二百步,便就到了北寨门。费立志引着杜中宵上了寨楼,指着北面一马平川的河谷道:“官人且看,从此寨向北便就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从本寨北去的这一条路,翻过那边的小山,黄河便入群山之中。紧扼谷口的,便是董家寨,那里有榷场。”
杜中宵点了点头,问道:“由此向北,黄河七折八绕,河谷宽数十里,是难得的良田,怎么不见人家?难不成这数百顷良田,全是荒地,没有开垦?”
费立志道:“官人说的不错,这里是禁地,不止是不许开为农田,连放牧也不许。”
杜中宵叹了口气:“沿边列为禁地,是本朝与契丹澶州之盟时所定,沿边二十里,两国之民均不得垦耕。盟约据今已四十余年,本朝行之不改,契丹却不遵守。他们不但开垦边境以北的禁地,近些年更加不断向南侵耕,惹起的纠纷不知有多少。火山军这里,就没有此等事?”
费立志有些尴尬:“禀知军,火山军向北都是土山,地势高寒,契丹人户也不多。到河谷里侵耕的委实没有,不过越境放牧牛羊的常有所见。朝廷与北朝交好,我们睁一眼闭一眼,实在看不下去,不过驱逐了事。近些年契丹人越发胆大,有在境内常年设账的,正不知该如何处置。”
杜中宵连连摇头,没有说话。所谓文恬武嬉,自澶州之盟后,沿边守军多不敢与契丹冲突,对内严厉约束,对契丹的背盟行为则能遮掩就遮掩,维持一种太平假象。便如沿边禁地,本来是双方各以二十里禁耕,形成一条四十里宽的无人地带,避免各种冲突。实际上契丹从来没有遵守过。四十年过去,宋朝境内二十里无人烟,契丹却把禁地开垦殆尽,近年更是不断向南越境侵耕。
契丹本就对宋朝有心理优势,又是游牧民族,这些荒地在他们的眼里根本不是禁地,而是上好的牧场。这一带河谷水草丰美,地势又低,在契丹人眼里是上好的越冬牧场,越境放牧被他们看成理所当然。
好在近些年与党项一战,朝中官员的心态起了变化,对边境问题强势起来。最近契丹败于党项,趁着这个机会,朝中要求开垦禁地的声音明显增多。先是包拯上奏河东路蕃户侵耕禁地,后有欧阳修要求废止不得开垦禁地的政令,政策开始松动。
这么多年的政策惯性,要求一个小寨主对契丹强硬也不现实。这种政策转变,只有杜中宵这种一地主官才能做。现在杜中宵要做的,是尽快了解治下各地的实际情况。
见杜中宵不语,费立志乖巧地转换话题,指着黄河对面道:“河的那一边便是府州,过了河翻过山去,便是安丰寨。这些年党项作乱,那里战事不断,我们火山军的兵,倒有一大半是支援那里的。”
杜中宵道:“党项已经言和,往事不须再提。现在契丹败于党项,升云州为大同府,定为西京,驻军增多。就在我们北面,新设宁边州,驻有重兵。这些日子,你们仔细盘查境内,到底有多少契丹人越境而来,必须一一查清。如何处置,我自有决断。不能糊里糊涂,连来了多少人都不知道。”
费立志叉手称诺,心中有些烦躁。这新来的知军,看来与以前的不同,想做些事情,自己这些人的好日子看来是要到头了。本来这些驻扎边寨的厢兵,根本没有打仗的准备,做生意的做生意,偷偷养牛羊放牧,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最怕上官生事。
心中疑惑,杜中宵问紧随身边的庞勋:“指使,越是向北,土地越是平坦,又近黄河,开垦出来都是良田,怎么反而没有人烟?都说火山军苦寒之地,地瘠民贫,无以谋生,却让最好的土地荒着,这不是捧着金饭碗讨饭?若说胡俗浸染,百姓多习惯半耕半牧,总有中原之民到这里开地。”
庞勋满脸堆笑:“知军官人不知,这里已近边地,与契丹紧邻,依例都要抛荒,以为禁地。官人不见这里虽是平地,然大树极多,蔚然成林,便是取榆塞之意,以限契丹马军。”
杜中宵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宋与契丹接界的地方,河北多塘泊,历年不断开挖,连绵成片,形成阻挡契丹骑兵南下的屏障。河东路这里地处高原,没有大河大湖,只好借助树木森林。历史记载秦时蒙恬守塞北,垒石为城,树榆为塞,这种人为形成的大片森林,便称为榆塞。
大宋立国,除了有意在边境栽植树木,河东路更加严禁砍伐树木。数十年积累下来,这一带的山里大树极多,与南部几州因为冶铁,造成山中无树,完全是两种景象。
不过这种借助森林阻挡契丹骑兵的做法,到底有多大作用,杜中宵只能摇头。
与榆塞相对应,沿边二十里内禁止开垦,称为禁地。火山军的地理限制,最广阔的河谷地带,正在沿边二十里的范围之内。实际这里之所以设军,是因为城位于宽阔河谷向南收窄的口子处,扼住咽喉。辖下众多的堡寨,全部都是军城的外围,与军城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这里的一切,都是为了军事防御,几十年来,民生根本不在考虑范围内。三千人户,一小半是依赖于驻军,还有不少是依赖沿边贸易,真正意义的上的农民相当稀少。
一路北行,中午就到了雄勇寨。这里西依黄河,东靠群山,正当南下北上的路口,虽是小寨,却俨然雄关。寨中有厢军保节指挥一百人驻扎,是火山军城的北大门。
寨主兼都头费立志早早迎出寨外,接了杜中宵一行进城。
杜中宵今日带庞勋北巡,是他自告奋勇,实际宣勇指挥驻扎军城,这一带并没有他的手下。那一天杜中宵把新蒸出来的酒给厢军,让庞勋误会新来的知军对厢军另眼相看,对杜中宵格外亲热。
看着寨中街道两边各种样的店铺,貌似繁华,路上的行人却十分稀少。杜中宵知道,这里的商业是不靠本地人的,做的都是外地客商的生意。这里地近契丹,地形复杂,不知道有多少乱七八糟的生意,养活了无数商家。认真查起来,只怕每一家店铺都有见不得人的生意。
到了寨厅,略作消息,费立志叉手道:“天时不早,小的备了些酒肉,为知军接风。这里是个小地方,只能在这官厅里,官人莫怪。”说完,便命手下收拾厅内杂物,准备上酒肉来。
杜中宵摆了摆手:“你让手下忙碌就好了,带我到城楼看一看。这里是火山军门户,非一般寨堡可比。我为知军,左右地理形势,不能不知。——对了,我带了几坛好酒,你搬下来分给寨中军兵。”
费立志忙叉手谢过,大声吩咐几个亲兵,跟着陶十七去搬酒。
寨很小,出了寨厅行不了一二百步,便就到了北寨门。费立志引着杜中宵上了寨楼,指着北面一马平川的河谷道:“官人且看,从此寨向北便就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从本寨北去的这一条路,翻过那边的小山,黄河便入群山之中。紧扼谷口的,便是董家寨,那里有榷场。”
杜中宵点了点头,问道:“由此向北,黄河七折八绕,河谷宽数十里,是难得的良田,怎么不见人家?难不成这数百顷良田,全是荒地,没有开垦?”
费立志道:“官人说的不错,这里是禁地,不止是不许开为农田,连放牧也不许。”
杜中宵叹了口气:“沿边列为禁地,是本朝与契丹澶州之盟时所定,沿边二十里,两国之民均不得垦耕。盟约据今已四十余年,本朝行之不改,契丹却不遵守。他们不但开垦边境以北的禁地,近些年更加不断向南侵耕,惹起的纠纷不知有多少。火山军这里,就没有此等事?”
费立志有些尴尬:“禀知军,火山军向北都是土山,地势高寒,契丹人户也不多。到河谷里侵耕的委实没有,不过越境放牧牛羊的常有所见。朝廷与北朝交好,我们睁一眼闭一眼,实在看不下去,不过驱逐了事。近些年契丹人越发胆大,有在境内常年设账的,正不知该如何处置。”
杜中宵连连摇头,没有说话。所谓文恬武嬉,自澶州之盟后,沿边守军多不敢与契丹冲突,对内严厉约束,对契丹的背盟行为则能遮掩就遮掩,维持一种太平假象。便如沿边禁地,本来是双方各以二十里禁耕,形成一条四十里宽的无人地带,避免各种冲突。实际上契丹从来没有遵守过。四十年过去,宋朝境内二十里无人烟,契丹却把禁地开垦殆尽,近年更是不断向南越境侵耕。
契丹本就对宋朝有心理优势,又是游牧民族,这些荒地在他们的眼里根本不是禁地,而是上好的牧场。这一带河谷水草丰美,地势又低,在契丹人眼里是上好的越冬牧场,越境放牧被他们看成理所当然。
好在近些年与党项一战,朝中官员的心态起了变化,对边境问题强势起来。最近契丹败于党项,趁着这个机会,朝中要求开垦禁地的声音明显增多。先是包拯上奏河东路蕃户侵耕禁地,后有欧阳修要求废止不得开垦禁地的政令,政策开始松动。
这么多年的政策惯性,要求一个小寨主对契丹强硬也不现实。这种政策转变,只有杜中宵这种一地主官才能做。现在杜中宵要做的,是尽快了解治下各地的实际情况。
见杜中宵不语,费立志乖巧地转换话题,指着黄河对面道:“河的那一边便是府州,过了河翻过山去,便是安丰寨。这些年党项作乱,那里战事不断,我们火山军的兵,倒有一大半是支援那里的。”
杜中宵道:“党项已经言和,往事不须再提。现在契丹败于党项,升云州为大同府,定为西京,驻军增多。就在我们北面,新设宁边州,驻有重兵。这些日子,你们仔细盘查境内,到底有多少契丹人越境而来,必须一一查清。如何处置,我自有决断。不能糊里糊涂,连来了多少人都不知道。”
费立志叉手称诺,心中有些烦躁。这新来的知军,看来与以前的不同,想做些事情,自己这些人的好日子看来是要到头了。本来这些驻扎边寨的厢兵,根本没有打仗的准备,做生意的做生意,偷偷养牛羊放牧,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最怕上官生事。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73576/125460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