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招揽
推荐阅读:洪荒:悟性逆天,我为截教第一仙、深渊入侵?身为魔修的我笑了、战锤:向虚空领主致敬!、好好好,我抢功劳是吧?、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横推武道:从降妖伏魔开始、皇帝替身:我的体质每天增加一点、艾尔登法环,但是带着风灵月影、领主:序列主宰、金丹是恒星,你管这叫修仙?、
李严为人孤傲、自矜,表面与甘宁寒暄叙旧,实则心里根本看不起甘宁这等粗暴好杀的武夫。只有诸葛亮这等东州士族出身的人,才能得到他的正视。
不过在此之前,他从未听过诸葛亮之名,他二十岁后,就开始在各郡县供职,诸葛亮则在襄阳求学,两人完全没有交集。
让李严感到诧异的是,诸葛亮实在太年轻了,他二十四岁出任一县之长,就已经算是年轻有为了,可诸葛亮明显比他还年轻,却被刘景拜为军师。
对比一下刘表的军师蔡瑁,便不难得出诸葛亮在刘景军中的地位。李严看到的亦是如此,甘宁虽然贵为中郎将,可两人间占主导地位的,却是诸葛亮。
“此人莫非真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智,所以才不受年龄所限,被刘景破格提拔……”李严心里暗自揣测道。
诸葛亮邀请李严入座,出言赞道:“自入夷道县界以来,见两岸阡陌交通,田壑纵横,百姓躬耕,勤于庄稼,不同于他处,虽未窥全豹,亦知夷道县长,定是一位有治民之才的能吏。”
“不敢当……”李严面露苦笑,其少习申、韩之法,为政严刻,且凡事喜欢亲力亲为,才将夷道治理得得井井有条。然而坏就坏在亲力亲为这点上,他若老实待在城中,岂有今日之祸。
“足下不必自谦……”诸葛亮笑道。之后随着不断的交谈,诸葛亮心中对李严也越发欣赏。
荆南土地之广袤,不逊于荆北,可若以人才而论,则逊色远矣,似李严这等年轻俊杰,放眼整个荆南,也是寥寥无几。
诸葛亮欲为刘景招揽贤才,道:“安远将军乃高祖苗裔,心系社稷,顺应民心,仗义而起,平定荆南,虽窦融保河西,无以过之,国家以为外藩。今安远将军奉王命讨不庭,自将水步军五万,进围江陵,命我率一万偏师西进。枝江已不战而降,足下又为我所擒,夷道眼下群龙无首,不出意外,必步枝江后尘。”
李严嘿然,何止是他一人被擒,功曹、主簿、贼曹等门下吏也一并成擒,现在夷道城中做主的是县丞和廷掾,二人皆非智勇之人,绝没胆子抵抗刘景军。
诸葛亮又道:“以足下之智,应不难猜出我接下来的目的。”
李严沉声道:“足下准备袭取夷陵,以断江陵上游之援。”
诸葛亮颔首笑道:“我将荆南之众,取竟陵,定三峡;孙讨虏率江东之兵,攻江夏,讨黄祖。如此一来,江陵失两翼之援,孤悬于外,百姓惶恐,守军丧志,以安远将军之英勇明断,用兵如神,攻克江陵,指日可待。”
事情当然不会像诸葛亮所说这般容易,诸葛亮率领偏师夺取南郡西部诸县,固然对己方大不利,然而只要江陵能够击退刘景,诸葛亮便只能放弃诸县,乖乖退走,届时西方传檄可定。
至于东边,当年以孙策之勇,都没能奈何得了黄祖,孙权就更不行了,此番必定无功而返。
不过李严并没有出言反驳诸葛亮,而是选择了沉默。
身为阶下囚,就要有阶下囚的觉悟,他本就无意刘表尽忠死节,反驳诸葛亮,落其颜面,除了逞口舌之利,于他有何益?
甘宁看出诸葛亮有招揽李严之心,出言劝道:“昔马援答世祖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安远将军出身宗室,英才盖世,秉忠信、行仁义,四方名士豪杰,莫不归德,若水之归海也。足下才略过人,乃荆楚之俊杰,何不弃逆归顺,辅佐将军以成王霸之业。”
李严眉头深锁,迟迟不语。
诸葛亮见李严没有直接拒绝,心知有戏,立刻趁热打铁道:“昔观丁父,鄀国之俘也,楚武王以为军帅,遂克州、蓼二国,使随、唐臣服,大启群蛮;彭仲爽,申国之俘也,楚文王以为令尹,变申、息二国为属县,使陈、蔡来朝,封畛于汝。此二人,俱为荆楚之先贤也,虽初为阶下囚,后皆得擢用,成为楚国名臣,足下何不效仿二贤?”
鄀国和申国,都在李严的家乡南阳郡境内,诸葛亮举观丁父、彭仲爽为例,再合适不过。
李严脸色变换不定,最后化为一声长叹,开口说道:“在下受刘荆州恩遇,而今外出被擒,本应尽节,以全名声。不想二君竟会看上我这凡庸之人,以马援、观丁父、彭仲爽喻之,免死已为万幸,不敢奢求其他。”
诸葛亮抚掌大笑道:“正方英才伟士,足可担大任,将军若知正方归心,必定大喜过望。”
甘宁亦点头附和。
李严既然已经归顺,心里便不再多纠结,与诸葛亮、甘宁谈起如今夷道的情况,接着以老母在城中为由,自请入夷道劝降。
城中之人虽未必敢去惊扰母亲,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母亲真被吓出个三长两短,到时候他百死莫赎。
诸葛亮笑问道:“正方这是要如冯异故事吗?”
当年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冯异为王莽郡掾,据守父城,以抗更始。后冯异外出,被世祖光武麾下军士所擒,当时冯异老母在城中,请求光武放他回去,安顿老母,之后必献城而降。光武痛快的放行,而冯异也没有辜负光武的这份信任,由此也成就了一段史上难得的君臣佳话。
李严轻轻点了点头,而后问道:“军师可愿放我回去?”
诸葛亮淡笑道:“这有何不可,未免令母担忧,正方这就回去吧,我在此静候正方佳音。”
李严郑重拜谢道:“必不负军师所望。”
“正方不必多礼。”诸葛亮上前扶起李严,与甘宁一起送他出门,目送其乘船远去。
甘宁问道:“军师真的不担心吗?”
诸葛亮笑着摇头道:“正方绝不是言而无信之人。”况且,就算李严假意投降,又能如何?以他的实力,根本影响不了局势,只会自绝于人。
不过在此之前,他从未听过诸葛亮之名,他二十岁后,就开始在各郡县供职,诸葛亮则在襄阳求学,两人完全没有交集。
让李严感到诧异的是,诸葛亮实在太年轻了,他二十四岁出任一县之长,就已经算是年轻有为了,可诸葛亮明显比他还年轻,却被刘景拜为军师。
对比一下刘表的军师蔡瑁,便不难得出诸葛亮在刘景军中的地位。李严看到的亦是如此,甘宁虽然贵为中郎将,可两人间占主导地位的,却是诸葛亮。
“此人莫非真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智,所以才不受年龄所限,被刘景破格提拔……”李严心里暗自揣测道。
诸葛亮邀请李严入座,出言赞道:“自入夷道县界以来,见两岸阡陌交通,田壑纵横,百姓躬耕,勤于庄稼,不同于他处,虽未窥全豹,亦知夷道县长,定是一位有治民之才的能吏。”
“不敢当……”李严面露苦笑,其少习申、韩之法,为政严刻,且凡事喜欢亲力亲为,才将夷道治理得得井井有条。然而坏就坏在亲力亲为这点上,他若老实待在城中,岂有今日之祸。
“足下不必自谦……”诸葛亮笑道。之后随着不断的交谈,诸葛亮心中对李严也越发欣赏。
荆南土地之广袤,不逊于荆北,可若以人才而论,则逊色远矣,似李严这等年轻俊杰,放眼整个荆南,也是寥寥无几。
诸葛亮欲为刘景招揽贤才,道:“安远将军乃高祖苗裔,心系社稷,顺应民心,仗义而起,平定荆南,虽窦融保河西,无以过之,国家以为外藩。今安远将军奉王命讨不庭,自将水步军五万,进围江陵,命我率一万偏师西进。枝江已不战而降,足下又为我所擒,夷道眼下群龙无首,不出意外,必步枝江后尘。”
李严嘿然,何止是他一人被擒,功曹、主簿、贼曹等门下吏也一并成擒,现在夷道城中做主的是县丞和廷掾,二人皆非智勇之人,绝没胆子抵抗刘景军。
诸葛亮又道:“以足下之智,应不难猜出我接下来的目的。”
李严沉声道:“足下准备袭取夷陵,以断江陵上游之援。”
诸葛亮颔首笑道:“我将荆南之众,取竟陵,定三峡;孙讨虏率江东之兵,攻江夏,讨黄祖。如此一来,江陵失两翼之援,孤悬于外,百姓惶恐,守军丧志,以安远将军之英勇明断,用兵如神,攻克江陵,指日可待。”
事情当然不会像诸葛亮所说这般容易,诸葛亮率领偏师夺取南郡西部诸县,固然对己方大不利,然而只要江陵能够击退刘景,诸葛亮便只能放弃诸县,乖乖退走,届时西方传檄可定。
至于东边,当年以孙策之勇,都没能奈何得了黄祖,孙权就更不行了,此番必定无功而返。
不过李严并没有出言反驳诸葛亮,而是选择了沉默。
身为阶下囚,就要有阶下囚的觉悟,他本就无意刘表尽忠死节,反驳诸葛亮,落其颜面,除了逞口舌之利,于他有何益?
甘宁看出诸葛亮有招揽李严之心,出言劝道:“昔马援答世祖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安远将军出身宗室,英才盖世,秉忠信、行仁义,四方名士豪杰,莫不归德,若水之归海也。足下才略过人,乃荆楚之俊杰,何不弃逆归顺,辅佐将军以成王霸之业。”
李严眉头深锁,迟迟不语。
诸葛亮见李严没有直接拒绝,心知有戏,立刻趁热打铁道:“昔观丁父,鄀国之俘也,楚武王以为军帅,遂克州、蓼二国,使随、唐臣服,大启群蛮;彭仲爽,申国之俘也,楚文王以为令尹,变申、息二国为属县,使陈、蔡来朝,封畛于汝。此二人,俱为荆楚之先贤也,虽初为阶下囚,后皆得擢用,成为楚国名臣,足下何不效仿二贤?”
鄀国和申国,都在李严的家乡南阳郡境内,诸葛亮举观丁父、彭仲爽为例,再合适不过。
李严脸色变换不定,最后化为一声长叹,开口说道:“在下受刘荆州恩遇,而今外出被擒,本应尽节,以全名声。不想二君竟会看上我这凡庸之人,以马援、观丁父、彭仲爽喻之,免死已为万幸,不敢奢求其他。”
诸葛亮抚掌大笑道:“正方英才伟士,足可担大任,将军若知正方归心,必定大喜过望。”
甘宁亦点头附和。
李严既然已经归顺,心里便不再多纠结,与诸葛亮、甘宁谈起如今夷道的情况,接着以老母在城中为由,自请入夷道劝降。
城中之人虽未必敢去惊扰母亲,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母亲真被吓出个三长两短,到时候他百死莫赎。
诸葛亮笑问道:“正方这是要如冯异故事吗?”
当年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冯异为王莽郡掾,据守父城,以抗更始。后冯异外出,被世祖光武麾下军士所擒,当时冯异老母在城中,请求光武放他回去,安顿老母,之后必献城而降。光武痛快的放行,而冯异也没有辜负光武的这份信任,由此也成就了一段史上难得的君臣佳话。
李严轻轻点了点头,而后问道:“军师可愿放我回去?”
诸葛亮淡笑道:“这有何不可,未免令母担忧,正方这就回去吧,我在此静候正方佳音。”
李严郑重拜谢道:“必不负军师所望。”
“正方不必多礼。”诸葛亮上前扶起李严,与甘宁一起送他出门,目送其乘船远去。
甘宁问道:“军师真的不担心吗?”
诸葛亮笑着摇头道:“正方绝不是言而无信之人。”况且,就算李严假意投降,又能如何?以他的实力,根本影响不了局势,只会自绝于人。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73699/2004479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