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终究还是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推荐阅读:我在大夏窃神权、我在妖魔世界拾取技能碎片、开局赠送天生神力、落崖三载后、我父刘玄德、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横推武道:从虎啸金钟罩开始、横推武道:从龙象镇狱开始、从魂动机开始姬械化斗罗、
四月份时,长安还在极力宣扬匈奴遇灾大乱即将瓦解,对北方邻居幸灾乐祸,“匈奴崩溃论”喧嚣尘上,从民间到官府都兴致勃勃,大有今年北上伐匈一举灭亡之势。
而到了五月份时,当关东大地震的消息传来时间,长安朝野一时鸦雀无声,全都懵了。
这场可称之为“壬寅地震”的灾害,波及河南以东四十九郡国,杀六千余人,主要伤亡集中在琅琊郡东武城,民间屋舍垮塌经济损失不可计数。
你说巧了不巧,去年刚立的孝武庙也是四十九个郡国,虽然地域并不完全重合,但这数字太让人浮想联翩了。
更糟糕的是,去年刚投入巨资在北海、琅邪修筑的孝武庙,在地震中轰然崩塌!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而祖先宗庙,更是各种祭祀礼仪中的核心,宗庙堕毁,乃是重大的政治事件,皇帝刘询得知后,便身着素服,避正殿五日。
倒是朝堂之上,立刻展开了一场甩锅大赛。
得知关东地震两庙堕毁后,丞相、昌水侯田广明率先发难,上疏称:“山陵崩竭,川谷不流,五谷不植,草木不茂,则责之司空!”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问题是大汉没有司空这官啊!
田广明也知道这点,于是举了个例子:“孝昭时,太常江德坐孝文帝庙郎夜饮失火免。”
周时的司空主管礼仪、德化、祭祀等,恰好与太常重合,他的意思是,如今的太常,蒲侯苏昌应该为此事负责。
田广明很希望苏昌能接下这一口大锅,因为算起来,苏昌还是他的老部下。
孝武晚年,关东流民二百万,地方动荡,田广明以酷吏手段上位,被任命为淮阳郡太守,恰逢淮阳城父县令公孙勇与门客胡倩等谋反,假称朝廷绣衣使者督捕盗贼,想要发动兵变杀了田广明。
幸得田广明发觉,将作乱之人击杀,但主谋公孙勇却逃了,跑到附近的圉县,当时县中厩啬夫江德、尉史苏昌一起拘捕了此人。
因为这是破天荒的官吏谋反大案,所以事后汉武将出力的江德、苏昌都封了侯,倒是田广明没混到侯位,只提拔做了大鸿胪,掌握了实权,故江德、苏昌等都依附于他。
如今出了这等大事,田广明不甘就此下台,故希望苏昌能主动站出来分担责任。
苏昌或许是记起好友江德因孝文失火而被废除侯位,觉得此事与他无关,心存侥幸,竟不顾旧主情谊,反咬田广明一口,上疏称: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所以若是阴阳不调,四时不顺,你这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是否要承担一点责任呢?
天人感应已深入人心,出了这么大的事,朝廷肯定要问责大臣,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三公。
而三公之中,大司马大将军暂时无人胆敢指摘,御史大夫杜延年在末尾,天塌下来个子高的顶着,田广明遂成为众矢之的。
而更让田广明绝望的是,大将军这次似也不打算保他,将田广明和苏昌相互攻讦的奏疏一起留中。
叫田广明胆战心惊的是,他的姘头,那个带着儿子来投靠他的受降城都尉寡妇,说早上收到了大将军府送来的礼物——一口近年来长安十分流行的炊具“任氏锅”。
“锅者过也,大将军这是想要我主动揽过啊。”
而若是不从,光是与寡妇通奸一事披露出去,也足够田广明身败名裂,到时候毁掉的,就不止是政治生涯。
田广明长叹,他自从投靠大将军快二十年来,兢兢业业不曾有过,如今却如同用旧的靴子般被摒弃,不由想起了好友田延年因为区区三千万钱,而被逼自刎而亡的下场。
“这地震,为何偏偏就被我遇上了?”
他只能含着泪写下辞程:“广明无能,幸得备员宰辅,奉职不修,不能宣广教化,阴阳未和,灾害未息,咎在陈臣……”
田丞相终究还是一个人扛下了所有,丞相没了,侯位只怕也要不保,下半辈子顶多就是个富家翁,书罢,田广明只愤然抬头道:
“大将军,你也太无情了!”
……
五月初,地震消息传来次日,田广明便火速揽过辞相,但舆情并未因此而宣告结束,一股暗潮在长安城的士人中涌动。
经常借故不去上班的左曹杨恽对这股浪潮最清楚不过。
杨恽自从结束军司马的职责后,便为其父守了几个月的孝,而后将杨敞留下的数百金一散而空,统统给了族人,他则奉养母亲,居家著述。
首先是二十年来未得流出的《太史公书》,因为天子喜好此书的缘故,终于能重见天日,杨恽的主动工作便是将其整理公布,时常入宫朝见。只是皇帝与他还是处不来,没有西安侯和张敞在场时,杨恽甚至会与皇帝争吵,常常不欢而散。
除此之外,杨恽还在续写《太史公书》,他想以略显粗略的《大宛列传》为基础,作一篇《西域列传》将五十国都囊括进来,描述其地理和风土人情。同时还应任弘之请,写一篇《西征记》,将元霆元年西凉铁骑的数千里远征记录于简册之上。
平日里,杨恽则亲自下田劳作,岁时伏腊,亨羊炰羔,斗酒自劳。他为秦声,妻为赵女,二人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自得其乐,一副狂士行径。
而这一日,他的朋友孙会宗匆匆来访,将一份手抄的简牍交给杨恽,杨恽读后,不由哑然失笑。
“这群齐学之儒,倒是将我与西安侯玩剩下的事学了去。”
虽然元霆时,上百名贤良文学和太学生叩阙被一锅端,通通流放西域,但并不能阻止新的儒生成批进入长安,以齐鲁人士为主,虽然不再敢公然反对大将军之政,但私底下的评议少不了。
这些人有知识、有文化,不怕风险,不怕高官,他们自认为代表了齐鲁、关东乃至天下人的利益,遂在长安激扬名声,互相题拂,自号“清流”。
桓宽等人被视为不畏强御的殉道者,贤良文学们被冠以“元霆六十君子”之称,而这些“清流”交流的方式,恰恰是任弘和杨恽散播太史公书时用过的,在士人圈子里传递简牍文章,以达到一传十十传百,扩大舆论之效。
而今日这篇,简直是清流炮轰执政者的檄文!
这文章中历数了孝昭以来的各种灾异,比如去年的旱灾和蝗灾。
“荒,旱也,其旱阴云不雨,变而赤,因而除。师出过时兹谓广,其旱生!”
按照灾异学说的理论,旱灾和蝗灾都与战争有关,还举了很多例子,诸如武帝元光六年夏,蝗。对应的正是五将军众三十万伏马邑,欲袭单于。而元鼎五年秋,又蝗。是岁,四将军征南越及西南夷,开十余郡。
元封六年秋,再蝗。先是,两将军征朝鲜,开三郡。
太初元年夏,蝗从东方蜚至敦煌;三年秋,复蝗。元年,贰师将军征大宛,天下奉其役连年。
反正就是战争必旱,开疆拓土肯定会遇上蝗灾呗,去年的旱蝗,显然和任弘在北庭与匈奴单于开战有关。
至于这次地震预示着什么,文章中就更是意有所指了。
“周时贤人伯阳甫曰,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升,于是有地震。今关东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
“《易传》曰:臣事虽正,专必震,其震,于水则波,于木则摇,于屋则瓦落!”
末尾又言:“《春秋》纪二百四十二年灾异,以视万世之君。自元凤时开西域,用兵匈奴以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春凋秋荣,《春秋》所记灾异尽备!”
只差学着当初的贤良文学呐喊一句“霍光下台,大政奉还”了。
杨恽放下手中的文章,他甚至能猜出来这一篇是哪几个人写的,毕竟自董仲舒后,《易》、《春秋》、《尚书·洪范》一起构成了“天人之道”的三大支柱,阴阳灾异学家们师法各异,但殊途同归。
孙会宗有些担忧:“此文是在明指大将军专权导致灾异啊。”
“不错,这些齐鲁之儒,真是丝毫不吸取前辈教训,说不准入秋后,西域都护府又要接受一大批儒生了。”杨恽摇头,大将军这两年对儒生们并未进行打压,但这明里暗里的讽喻若是被捅上去,恐怕反而会刺激了霍氏。
也能够理解,青州刺史部在这场地震中受害最深,家乡遭灾,儒生们自然是义愤填膺,非得讨个说法。
但在孙会宗提出,杨恽当年与任弘曾反驳过灾异之说,如今是否要写文章批驳时,杨恽却打了个哈欠:
“急什么,且再看看!”
……
事情与杨恽所料不差,这世上果然有头铁之人,地震消息传来的第四天,一个名为“严延年”的侍御史,在第三天时援引这篇文章,公然上疏弹劾大司马大将军,认为他应该为旱、蝗和关东的地震负责!
严延年固执不畏强权是出了名的,霍光刚废刘贺时,此人就上疏弹劾过大将军,说他“擅废立主,无人臣礼,不道”,霍光也没处置此人,只让他坐了冷板凳。
今日严延年再度开炮:“司马主天,司空主土,司徒主人。灾异重仍,日月无光,山崩河决,五星失行,是肱股之不良也,今司徒、司空已责,唯司马未咎。”
严延年也知道这次不同上回,奏疏递上去后恐怕会被当做“妖言惑众”处理,于是他前脚才递了奏疏,后脚就逃出了城,等御史大夫派人上门拿人时,严延年已不见了踪影。
虽然廷尉下令从民间收缴散播谣言的文章简牍,逮捕那些积极宣扬此事的“清流”之士们,邸狱里关了几十人。但舆情已起,连长安九市也在议论纷纷,觉得这些年来灾害过多,或许真是大将军迟迟不归政于天子的缘故。
这是霍光执政十八年来,从未遇到过的重大危机,比废帝时更加棘手。他心心念念在执政期间解决匈奴问题,绝不可能自谴告老,但也为舆情所扰,这几日甚至开始落发,那白头是越搔越短。
从尚书台到两府,再到九卿百官,都十分为难,不知如何处置此事,大将军本人也深居简出,而外头的舆情越发汹涌,这是压抑了数年的情绪,虽然霍光又下令罢免了太常苏昌,但根本无法平息众怒。
就在此时,在地震消息传来的第四天,一份诏书,却被中黄门弘恭捧着,从温室殿送到了尚书台。
代任丞相的建平侯杜延年接过诏书,展开一观后情绪复杂,却又松了口气,便对因地震耽搁用兵计划烦恼不已,面露执政危机的霍光作揖道:
“大将军,天子……下罪己诏了!”
……
ps:第二章在傍晚。
而到了五月份时,当关东大地震的消息传来时间,长安朝野一时鸦雀无声,全都懵了。
这场可称之为“壬寅地震”的灾害,波及河南以东四十九郡国,杀六千余人,主要伤亡集中在琅琊郡东武城,民间屋舍垮塌经济损失不可计数。
你说巧了不巧,去年刚立的孝武庙也是四十九个郡国,虽然地域并不完全重合,但这数字太让人浮想联翩了。
更糟糕的是,去年刚投入巨资在北海、琅邪修筑的孝武庙,在地震中轰然崩塌!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而祖先宗庙,更是各种祭祀礼仪中的核心,宗庙堕毁,乃是重大的政治事件,皇帝刘询得知后,便身着素服,避正殿五日。
倒是朝堂之上,立刻展开了一场甩锅大赛。
得知关东地震两庙堕毁后,丞相、昌水侯田广明率先发难,上疏称:“山陵崩竭,川谷不流,五谷不植,草木不茂,则责之司空!”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问题是大汉没有司空这官啊!
田广明也知道这点,于是举了个例子:“孝昭时,太常江德坐孝文帝庙郎夜饮失火免。”
周时的司空主管礼仪、德化、祭祀等,恰好与太常重合,他的意思是,如今的太常,蒲侯苏昌应该为此事负责。
田广明很希望苏昌能接下这一口大锅,因为算起来,苏昌还是他的老部下。
孝武晚年,关东流民二百万,地方动荡,田广明以酷吏手段上位,被任命为淮阳郡太守,恰逢淮阳城父县令公孙勇与门客胡倩等谋反,假称朝廷绣衣使者督捕盗贼,想要发动兵变杀了田广明。
幸得田广明发觉,将作乱之人击杀,但主谋公孙勇却逃了,跑到附近的圉县,当时县中厩啬夫江德、尉史苏昌一起拘捕了此人。
因为这是破天荒的官吏谋反大案,所以事后汉武将出力的江德、苏昌都封了侯,倒是田广明没混到侯位,只提拔做了大鸿胪,掌握了实权,故江德、苏昌等都依附于他。
如今出了这等大事,田广明不甘就此下台,故希望苏昌能主动站出来分担责任。
苏昌或许是记起好友江德因孝文失火而被废除侯位,觉得此事与他无关,心存侥幸,竟不顾旧主情谊,反咬田广明一口,上疏称: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所以若是阴阳不调,四时不顺,你这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是否要承担一点责任呢?
天人感应已深入人心,出了这么大的事,朝廷肯定要问责大臣,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三公。
而三公之中,大司马大将军暂时无人胆敢指摘,御史大夫杜延年在末尾,天塌下来个子高的顶着,田广明遂成为众矢之的。
而更让田广明绝望的是,大将军这次似也不打算保他,将田广明和苏昌相互攻讦的奏疏一起留中。
叫田广明胆战心惊的是,他的姘头,那个带着儿子来投靠他的受降城都尉寡妇,说早上收到了大将军府送来的礼物——一口近年来长安十分流行的炊具“任氏锅”。
“锅者过也,大将军这是想要我主动揽过啊。”
而若是不从,光是与寡妇通奸一事披露出去,也足够田广明身败名裂,到时候毁掉的,就不止是政治生涯。
田广明长叹,他自从投靠大将军快二十年来,兢兢业业不曾有过,如今却如同用旧的靴子般被摒弃,不由想起了好友田延年因为区区三千万钱,而被逼自刎而亡的下场。
“这地震,为何偏偏就被我遇上了?”
他只能含着泪写下辞程:“广明无能,幸得备员宰辅,奉职不修,不能宣广教化,阴阳未和,灾害未息,咎在陈臣……”
田丞相终究还是一个人扛下了所有,丞相没了,侯位只怕也要不保,下半辈子顶多就是个富家翁,书罢,田广明只愤然抬头道:
“大将军,你也太无情了!”
……
五月初,地震消息传来次日,田广明便火速揽过辞相,但舆情并未因此而宣告结束,一股暗潮在长安城的士人中涌动。
经常借故不去上班的左曹杨恽对这股浪潮最清楚不过。
杨恽自从结束军司马的职责后,便为其父守了几个月的孝,而后将杨敞留下的数百金一散而空,统统给了族人,他则奉养母亲,居家著述。
首先是二十年来未得流出的《太史公书》,因为天子喜好此书的缘故,终于能重见天日,杨恽的主动工作便是将其整理公布,时常入宫朝见。只是皇帝与他还是处不来,没有西安侯和张敞在场时,杨恽甚至会与皇帝争吵,常常不欢而散。
除此之外,杨恽还在续写《太史公书》,他想以略显粗略的《大宛列传》为基础,作一篇《西域列传》将五十国都囊括进来,描述其地理和风土人情。同时还应任弘之请,写一篇《西征记》,将元霆元年西凉铁骑的数千里远征记录于简册之上。
平日里,杨恽则亲自下田劳作,岁时伏腊,亨羊炰羔,斗酒自劳。他为秦声,妻为赵女,二人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自得其乐,一副狂士行径。
而这一日,他的朋友孙会宗匆匆来访,将一份手抄的简牍交给杨恽,杨恽读后,不由哑然失笑。
“这群齐学之儒,倒是将我与西安侯玩剩下的事学了去。”
虽然元霆时,上百名贤良文学和太学生叩阙被一锅端,通通流放西域,但并不能阻止新的儒生成批进入长安,以齐鲁人士为主,虽然不再敢公然反对大将军之政,但私底下的评议少不了。
这些人有知识、有文化,不怕风险,不怕高官,他们自认为代表了齐鲁、关东乃至天下人的利益,遂在长安激扬名声,互相题拂,自号“清流”。
桓宽等人被视为不畏强御的殉道者,贤良文学们被冠以“元霆六十君子”之称,而这些“清流”交流的方式,恰恰是任弘和杨恽散播太史公书时用过的,在士人圈子里传递简牍文章,以达到一传十十传百,扩大舆论之效。
而今日这篇,简直是清流炮轰执政者的檄文!
这文章中历数了孝昭以来的各种灾异,比如去年的旱灾和蝗灾。
“荒,旱也,其旱阴云不雨,变而赤,因而除。师出过时兹谓广,其旱生!”
按照灾异学说的理论,旱灾和蝗灾都与战争有关,还举了很多例子,诸如武帝元光六年夏,蝗。对应的正是五将军众三十万伏马邑,欲袭单于。而元鼎五年秋,又蝗。是岁,四将军征南越及西南夷,开十余郡。
元封六年秋,再蝗。先是,两将军征朝鲜,开三郡。
太初元年夏,蝗从东方蜚至敦煌;三年秋,复蝗。元年,贰师将军征大宛,天下奉其役连年。
反正就是战争必旱,开疆拓土肯定会遇上蝗灾呗,去年的旱蝗,显然和任弘在北庭与匈奴单于开战有关。
至于这次地震预示着什么,文章中就更是意有所指了。
“周时贤人伯阳甫曰,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升,于是有地震。今关东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
“《易传》曰:臣事虽正,专必震,其震,于水则波,于木则摇,于屋则瓦落!”
末尾又言:“《春秋》纪二百四十二年灾异,以视万世之君。自元凤时开西域,用兵匈奴以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春凋秋荣,《春秋》所记灾异尽备!”
只差学着当初的贤良文学呐喊一句“霍光下台,大政奉还”了。
杨恽放下手中的文章,他甚至能猜出来这一篇是哪几个人写的,毕竟自董仲舒后,《易》、《春秋》、《尚书·洪范》一起构成了“天人之道”的三大支柱,阴阳灾异学家们师法各异,但殊途同归。
孙会宗有些担忧:“此文是在明指大将军专权导致灾异啊。”
“不错,这些齐鲁之儒,真是丝毫不吸取前辈教训,说不准入秋后,西域都护府又要接受一大批儒生了。”杨恽摇头,大将军这两年对儒生们并未进行打压,但这明里暗里的讽喻若是被捅上去,恐怕反而会刺激了霍氏。
也能够理解,青州刺史部在这场地震中受害最深,家乡遭灾,儒生们自然是义愤填膺,非得讨个说法。
但在孙会宗提出,杨恽当年与任弘曾反驳过灾异之说,如今是否要写文章批驳时,杨恽却打了个哈欠:
“急什么,且再看看!”
……
事情与杨恽所料不差,这世上果然有头铁之人,地震消息传来的第四天,一个名为“严延年”的侍御史,在第三天时援引这篇文章,公然上疏弹劾大司马大将军,认为他应该为旱、蝗和关东的地震负责!
严延年固执不畏强权是出了名的,霍光刚废刘贺时,此人就上疏弹劾过大将军,说他“擅废立主,无人臣礼,不道”,霍光也没处置此人,只让他坐了冷板凳。
今日严延年再度开炮:“司马主天,司空主土,司徒主人。灾异重仍,日月无光,山崩河决,五星失行,是肱股之不良也,今司徒、司空已责,唯司马未咎。”
严延年也知道这次不同上回,奏疏递上去后恐怕会被当做“妖言惑众”处理,于是他前脚才递了奏疏,后脚就逃出了城,等御史大夫派人上门拿人时,严延年已不见了踪影。
虽然廷尉下令从民间收缴散播谣言的文章简牍,逮捕那些积极宣扬此事的“清流”之士们,邸狱里关了几十人。但舆情已起,连长安九市也在议论纷纷,觉得这些年来灾害过多,或许真是大将军迟迟不归政于天子的缘故。
这是霍光执政十八年来,从未遇到过的重大危机,比废帝时更加棘手。他心心念念在执政期间解决匈奴问题,绝不可能自谴告老,但也为舆情所扰,这几日甚至开始落发,那白头是越搔越短。
从尚书台到两府,再到九卿百官,都十分为难,不知如何处置此事,大将军本人也深居简出,而外头的舆情越发汹涌,这是压抑了数年的情绪,虽然霍光又下令罢免了太常苏昌,但根本无法平息众怒。
就在此时,在地震消息传来的第四天,一份诏书,却被中黄门弘恭捧着,从温室殿送到了尚书台。
代任丞相的建平侯杜延年接过诏书,展开一观后情绪复杂,却又松了口气,便对因地震耽搁用兵计划烦恼不已,面露执政危机的霍光作揖道:
“大将军,天子……下罪己诏了!”
……
ps:第二章在傍晚。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75859/181865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