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 > 我真是大昏君 > 第一百二十四章 先科举再转行

第一百二十四章 先科举再转行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一甲三人姓名,都传唱三次。然后由鸿胪寺官分别引状元、榜眼、探花出班,就御道而跪。
    “臣刘理顺,谢万岁隆恩。”刘理顺激动得声音都发颤了。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刘理顺此次连进士也要落榜。
    直到崇祯七年,他第十次入京应试,才被崇祯赏识,拔得状元头筹,已经是五十二岁,并以殉国状元载入史册。
    现在嘛,将近四十岁的年纪,正是年富力强,且具有人生经验的时候。
    年轻化、成熟化,出身寒门,且是袁师弟子,朱由校综合考虑之下,还是把状元给了他。
    “天启二年壬戌恩科殿试一甲第二名……文震孟!”
    唱名还在继续,文震孟被引出班,在刘理顺旁边跪下,叩头谢恩。
    如果历史没变,文震孟当是今科状元,可他却不知道,正因得了榜眼而兴奋不已。
    “天启二年壬戌恩科殿试一甲第三名……冯元飙!”
    “臣冯元飙,谢万岁隆恩。”
    “天启二年壬戌恩科殿试二甲第一名……卢象升!”
    “天启二年壬戌恩科殿试二甲第二名……文安之!”
    ……………
    唱榜还在继续,但已经是只唱一次,并且不引出班。
    所谓的状元、榜眼、探花,不过是几日风光,终将湮没于历史。历史上的名人名臣,又有几人出自这头三名?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七百多位状元,但除杨慎、柳公权等几位获得较高的成就外,大多数人都作为平平,难传千秋。
    反正,朱由校记得的好象只有文天祥一人是状元出身。好象,还是沾了名字好的光。
    可见,一个人的最终成就,和本人的努力奋斗机遇等密切相关,不是一次高中就能决定的。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希望卢象升能有这份沉稳和洒脱,不负朕望,尽快成长。
    朱由校最看好的是卢象升,但他希望卢象升能走上从武的道路,如果点为状元,恐怕会息了他的心思,而是继续在文官路上前进了。
    所以,朱由校将他定为第四名。而这个第四名,在历史上也是有名称的,就叫“传胪”。
    换句话说,卢象升在历史上的名次还不如这个呢,朕这都算是给提升了。
    文进士唱名完毕,便是武进士的。
    如果再加上秋天将开的武举,今年将会产生两位武状元。因为之前武举并没有殿试,这次的武状元则可称为大明朝的第一位。
    而且,武进士与文进士一起参加“大传胪”,以及之后的“御街夸官”等仪式,也是同等对待。
    抬高武人地位,文武并重,皇帝的意图已是非常明确。
    今科武状元名叫邵大锐,能参加会试就已经能证明他的文化程度。在气力、骑术等综合考核中成绩优异,策论也不错。
    唱名完毕,中和韶乐奏《显平之章》,文武进士行三跪九叩礼。而后由礼部堂官捧榜,用云盘承榜,黄伞前导,出太和门、午门。
    皇帝可以回宫了,今天他就是出个场露个面儿而已。
    接下来,诸进士、王公百官皆随榜而出,至东长安门外(今天安门东侧)张挂。
    状元率诸进士等观榜,然后就是御街夸官等活动,以激励学子们的上进心,彰显朝廷对科举取才的重视。
    当然,对于京城老百姓来说,又是一次围观看热闹的好机会,对此是相当地热衷。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古代的读书人出路很少,多数都是苦读苦读再苦读,就为了有朝一日登科中榜。
    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最好的时光就花费于此,梦想实现后的狂喜可想而知。
    明天,礼部和兵部还会举办“琼林宴”、“会武宴”,为文武进士们庆贺。以吃喝的方式庆祝,大概也是全世界最通用的形式了。
    但这些热闹喧嚣,已经跟朱由校关系不大。进士们能张扬放荡两天,他却还有一堆事情要处理。
    同样忙碌的还有几位新晋阁员,孙承宗、李起元、陶朗先、毕自肃、徐光启,皆是朱由校信任看重的臣子,负责把少年皇帝的改革落到实处。
    “新进士入部观政?”朱由校想了想,颌首应允,“那就由众卿从中挑选吧,不能太多。”
    尽管朱由校想让进士们从地方官做起,但官缺不够,一时也安排不下。先去各部实习,倒也可以。
    孙承宗拱手禀奏道:“万岁,昨日有贡士向兵部投书自荐,有封狼居胥之志。微臣看过之后,觉得可堪造就。”
    哦,朱由校甚是惊咦,殿试结果未出,怎么就转向武将了,难道是看着武进士也受重视?
    孙承宗见皇上疑惑,不由得苦笑一声,解释道:“崇文抑武实是过矣,可若以进士之身再转武将,却是不同……”
    文尊武卑,大明的积习弊病。同品阶,武将亦要向文官行礼,自居其下。甚至是武将上书,也常遭到文官斥责。
    名将俞大猷早年上书给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恼怒地说“:军校怎配上书言事?”
    于是将俞大猷一顿乱杖,并剥夺了他千户的武职。沈有容也有这样的遭遇,虽然没那么惨,也可见武人地位之低。
    在文官看来,你们这帮粗鲁武人,领兵打仗就得了,上书言事那是你们能做的嘛?你们要能干,要我们干嘛?
    但一个有功名的武将就不一样了,那是儒将,是文武双全,文官也不敢瞧不起。
    而沈有容在从戎之前,其叔父沈懋学乃是万历五年的状元,便劝这个侄子先考科举。但沈有容没听,从武举开始,走上了武将之路。
    当然,沈有容因此也是一路坎坷,屡受打击。
    原来是这样,朱由校听了孙承宗的说明,明白了这个进士的心思,可也没责怪,而是饶有兴致地问道:“此贡士何名,想得倒是长远。”
    孙承宗笑道:“此人乃陛下钦点的传胪,常州卢象升。”
    “卢象升啊?”朱由校稍微愣怔了一下,便笑着颌首道:“确实可堪造就,孙师就多费心栽培吧!”
    孙承宗说道:“微臣便是要选他入部观政,然后去武学深造。”
    “如此甚好。”朱由校表示赞同。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77942/165273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