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老魏的办法,朝鲜进献美女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虽然河道总督是新设的官职,但却不是光杆司令,朱由校已经把工部的都水清吏司单划出来,由左光斗领导。
六部的划分太过粗疏,朱由校早就要改,但也知道不能急于一时。河道总督衙门新建,按照后世的定义,就相当于水利部。
君臣叙谈许久,左光斗才告退而去。
走出午门,老左回首望着巍峨的午门楼,苦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快步离去。
从陕西入京,老左途经山西时,顺道去看了山西巡抚杨涟。他和杨涟可是东林党的中坚人物,号称“杨左”。
尽管北方的各省巡抚都接到了圣旨,将于秋收后入京述职。圣旨上还特意交代过,要各省巡抚以大灾害为假设,编制周密细致的抗灾救济的方案。
但杨涟有些等不及了,好友先他入京,便想请好友携其奏疏转呈陛下。
奏疏上对朝廷的一些政策颇多指摘,主要的几点包括:皇帝任由厂卫横行、滥施淫威,提拔趋炎附势的官员,排斥打击正直官员,打压生员……
上这样的奏疏是有风险的,杨涟也是相信左光斗的为人和品格。关键是他不知道上奏了多少回,皇帝根本不理不睬。
当然,杨涟就是杨涟,有意见也没撂挑子,清屯充饷、肃贪清腐等工作也干得兢兢业业。
作为一省最高长官,杨涟还常常青衫布履,深入田间、民舍,微服察访,遍知闾里利病,惩治劣绅豪强,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左光斗对朝廷的一些政策也不甚赞成,觉得老友也是一片赤诚之心,奏疏中也未对皇帝大加指责,而是指向了皇帝身边的佞臣阉宦,便答应下来。
但老左一路行来,所见所闻已与数年前大不相同。不仅仅是道路、房屋等景象的变化,还有百姓的面貌,也多有改变。
而辽东战局的扭转,老左在朝廷邸报和《大明论坛》上也都了解。
自老奴叛明之后,明军屡战屡败,丧师数十万,弃民数百万,辽东已丢失大半。老左身为朝廷命官,对此的感觉比老百姓要强烈得多。
但现在,辽东形势的转折,已经影响到了成千上万的百姓。不是加赋加税压得满脸愁苦,而是免赋减税,使老百姓未受压榨。
辽东战事的花费,老左可比百姓清楚,万历年间就加派的“辽饷”,已经显示出朝廷财政的捉襟见肘。
虽然对朝廷的政策,对皇帝的行为,老左颇有微词,但他还是识大局的,也不象某些人那般偏执。
不得不承认,这几年来大明的变化很大,说是蒸蒸日上也不为过。
不管是战争,还是民众,都是逐渐向好。那些怨恨,甚至不满的,多是自家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回到京中,老左看到了更多,也拜会了孙承宗、李起元、徐光启等人。从他们口中,老左知道得更多,也更震惊。
不说武学、科学院,以及徐光启领导的农学院,这些的花费还不算什么。光是这几年对于辽东和西南的投入,就是天文数字。
皇帝连金花银都尽数拿出,以扩充军备,奖赏有功将士。
皇宫内的宫人放归了数批,却从未再招;宫中用度也是精打细算,万寿节也不办了,你还能说皇帝是昏君?
当然,杨涟的奏疏中也没敢说什么昏君。但在这个时候,给皇帝添堵是不是不合适啊?
让老左最后改变心意的则是皇帝的召见,到处都在花钱,对于水利的投入,皇帝也没显出吝啬,只为减小灾害的影响,使百姓少受损害。
老左捏了捏怀中的奏疏,愈发加快了脚步。虽然觉得对杨涟有失诺之嫌,但他并不是十分后悔。
或许杨大洪回京之后,也会改变心意,顾全大局。老左这样想着,命令下人调转车头,直奔河道新衙门。
……………………….
左光斗告退而去,皇帝却并没清闲,也没空儿“责罚”小慧,尽管这挺刺激,皇帝也挺喜欢。
“奴婢谢皇爷隆恩。”许久未见的老魏入殿便跪,膝行数步,重重地叩下头去。
朱由校抬了抬手,说道:“魏伴平身。”顿了一下,皇帝又接着问道:“府宅住进去了,可还习惯?”
“习惯,习惯。”老魏再次叩头,声音都有些哽咽,“奴婢有感皇恩深重,夜不能寐,终于想到了以报万一的法子。”
哦,朱由校有些好奇,老魏想到了什么法子。
上回为了报恩,要把他的侄外孙女进献宫中,也就是历史上被称为“丽而狡”的任容妃,被皇帝拒绝,这回又要搞什么呢?
“起来说。”朱由校目光闪动,心中提高了几分警惕。
历史上的魏忠贤和客氏在宫内迫害嫔妃,如果深究原因,应该就是因为任容妃生了献怀太子朱慈炅。
你想啊,小木匠的几个子嗣死得都有点可疑,唯独献怀太子朱慈炅健康成长。
如果不是神秘的王恭厂大爆炸,朱慈炅受惊吓而亡,他自然是小木匠的唯一继承人。老魏和客氏自然是荣华富贵,后顾无忧。
所以,朱由校不会收任容妃,尽管听说很漂亮很妖娆。所以,朱由校要把宫内收拾得干干净净,绝不让老魏插手进来。
领东厂,监察百官,那是外事,朱由校觉得老魏还算卖力称职。如果忠心依旧,他倒是想给老魏一个善终。
赏赐府宅也是酬功加恩,老给太监加衔,文官免不了呱噪,朱由校也很无奈。按他的小气劲儿,给个虚衔,比赏赐府宅要省钱吧?
老魏站起身,半躬着启奏道:“皇爷,今年风调雨顺,诸事顺遂,万寿节要办得风光体面,才能彰显皇爷的英明神武,彰显这太平盛世。”
万寿节嘛,朱由校抿了下嘴角,办不办都行。平辽未成功,这钱还是要花在刀刃上更好。
老魏看皇爷没打断,便继续说道:“为了大明,皇爷拿内帑,拿金花银,从没吝啬过,以致连万寿节这般重大的庆典都没钱操办。那些藩王权贵可曾为国为朝廷慷慨解囊过?”
说得有道理,这大明又不是朕一人的?嗯,不对,这大明就是朕的,谁也别想夺走。
朱由校眨巴眨巴眼睛,等着老魏继续说下去。
老魏一副满腔义愤的样子,奏道:“奴婢愿去京城勋贵家走一圈,还有各省的藩王,东厂亦可派人去晓以大义,让他们捐输钱财,把今年的万寿节办得普天同庆、隆重盛大。”
捐输啊,还晓以大义,就是强行摊派募捐呗!
朱由校轻抚额头,觉得这主意不好。若是为国事,比如辽东战事,让权贵藩王出钱,那是没有啥心理负担。逼急了,操家的事他也干得出来。
可为了自己过生日,得罪权贵藩王,就有点得不偿失了。倒不是怕他们,而是朱由校有着长远的计划,不急于一时。
老魏眼巴巴地等着皇爷的决定,这事儿他干得熟啊!集资办银行的时候,他就各省跑过,光从福王那个大胖子身上就榨了五十万两呢!
“魏伴的忠心,朕岂能不知?”朱由校抬起眼帘,温言说道:“现下辽东未平,就是有钱,万寿节亦不是大操大办的时候。”
停顿了一下,朱由校继续说道:“这样,今年还是从简。自家过生日,朕觉得还是和后宫在一起比较随和方便。”
老魏有点失望,但皇爷威权日重,说话虽不严厉,但定下来的事情却不容更改。
“皇爷为了大明——真是……”老魏感动得差点落泪。
朱由校笑了笑,说道:“魏伴提督东厂,使朕的耳目清明,令贪官污吏为之胆寒,这便是大功。继续忠心办差,朕在这皇宫大内,也能放心安心。”
“是,是。”老魏躬身道:“奴婢忠心耿耿,尽心竭力,一定让皇爷放心安心,不劳神费心。”
朱由校点了点头,随手拿起桌案上的物件,说道:“这是赏赐魏伴的,朝鲜使臣带来的海外之物。”
“奴婢谢万岁隆恩。”老魏的膝盖灵活得令人吃惊,刷地就矮了一截,快得令皇帝的眼睛都眨了一下。
老魏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告退而去,皇帝还为老魏灵活的膝盖而感叹,不练点滑行之类的技艺真是可惜了。
伸了个懒腰,皇帝站起身,抬头正看到范小慧低眉顺眼地在旁边侍立。
装老实是吧,以为朕七秒记忆,忘了“天道好还”的事情了?
“小慧,可想出答案了?”皇帝的声音不高,可听在小慧耳中,却有点嗡嗡地带着回音。
“皇爷——”范小慧可怜兮兮地抬起脸,看皇爷的脸色没有通融的意思,吭吭哧哧地说道:“天,天凉好个秋是吧?天凉好,天凉个秋,欲说还休?”
朱由校都愣住了,这什么乱七八糟的,连“天道好还”的问题都给忘了,还整出“天凉好个秋”了。
见皇爷脸色怪异,范小慧咧嘴嘿笑,岔开话题道:“皇爷,奴婢陪您去看朝鲜美女吧,她们等得都着急了呢!”
哼了一声,朱由校翻了翻眼睛,迈步出殿,后面跟着愁眉苦脸的小慧。
………………………
朝鲜绫阳君李倧即位后,马上派奏请使赴明京师,请求册封。
当时,明廷在朝堂上争议颇大,竟有应予“声罪致讨,以振王纲”的提议。
最后是基于毛文龙的奏报,以及袁可立态度的转变,以及辽东形势的需要,才最终决定承认李倧对王位的继承。
但承认是承认,朝鲜所派的奏请使却只带回明廷承认李倧为朝鲜国王的诏书,明廷没有派出使臣前往朝鲜举行册封典礼。
包括朱由校在内,都不是很了解朝鲜国内的情形,也不清楚李倧想要得封的迫切性。
没有天朝上国的承认和册封,李倧就不能完全洗白篡位的嫌疑,国内的敌对派就不会善罢干休。哪怕是程序上有暇疵,也不会令人信服。
明廷的诏书一到朝鲜,立刻引起朝鲜臣民的疑惑不解,认为:“二百年流来旧规,必遣诏使,即颁诰命、冕服,而独于此封典,分为两件事,非徒小邦听闻疑怪,有违天朝列圣之典礼。”
所以,李倧不得不再次派使臣前往北京,向明廷奏请尽快派使完成对其的封典大礼。
这次李倧所派的奏请使不仅携带了大量银、参、宝物,还向皇帝进献美女四名,都是没整过容滴。
看看这个时代的朝鲜美女与后世有什么区别,皇帝带着强烈的好奇,在乾清宫懋勤殿予以召见。
四位美女被礼部官员引领着先在殿外等候,朝鲜奏请使汉城府判尹李德泂、书状官洪翼汉先行入内,跪倒叩头,拜见天朝上国大皇帝。
朱由校抬了抬手,命外使平身,自有王体乾上前接过奏文转呈。
按照明朝的程序,朝鲜使臣抵京后先往礼部主客清吏司呈送所进文书(奏文或咨文)。
然后,文书需经礼部议覆后,转送内阁票拟,再呈送皇帝御览,经皇帝朱批,发送到相关部门处理。
上次奏请使前来,礼部官员在议覆朝鲜文书的过程中,无论所请之事大小,大肆索贿,丢尽了天朝上国的脸面。也因此令皇帝大怒,对礼部官员一番狠辣清洗。
这次奏请使再来,礼部官员便无人再敢如此,两次都随团而来的书状官洪翼汉对此极为感慨。
皇帝对奏文内容已经知道,这只是做个样子。这件事情如何处置,已经确定。朝鲜也答应了全部的条件,没有必要再拖下去。
何况,今时不同往日。辽东形势的扭转,使得朝鲜的作用大为降低,训练朝鲜兵的计划费时耗力,暂时已经被搁置。
但要说朝鲜完全失去作用,还不至于。建奴未灭,朝鲜因为地理位置,总是不能不考虑到的一个因素。
打开奏文象征性地扫了几眼,皇帝缓缓开口道:“待朝议之后,朕再作处置。”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使臣万里跨海再来奏请,朕意以准封典,待差遣官员议妥具奏即可。”
“外臣谢万岁隆恩。”奏请使汉城府判尹李德泂、书状官洪翼汉喜不自胜,跪拜谢恩。
皇帝说得挺明白了,册礼之事在走程序,他是没什么意见,估计朝议也没什么问题。等到朝议定下诏使人选,他一定准奏。
赶紧的,把美女叫进来让朕看看。要不是有美女,谁稀罕召见你们?
………………….
六部的划分太过粗疏,朱由校早就要改,但也知道不能急于一时。河道总督衙门新建,按照后世的定义,就相当于水利部。
君臣叙谈许久,左光斗才告退而去。
走出午门,老左回首望着巍峨的午门楼,苦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快步离去。
从陕西入京,老左途经山西时,顺道去看了山西巡抚杨涟。他和杨涟可是东林党的中坚人物,号称“杨左”。
尽管北方的各省巡抚都接到了圣旨,将于秋收后入京述职。圣旨上还特意交代过,要各省巡抚以大灾害为假设,编制周密细致的抗灾救济的方案。
但杨涟有些等不及了,好友先他入京,便想请好友携其奏疏转呈陛下。
奏疏上对朝廷的一些政策颇多指摘,主要的几点包括:皇帝任由厂卫横行、滥施淫威,提拔趋炎附势的官员,排斥打击正直官员,打压生员……
上这样的奏疏是有风险的,杨涟也是相信左光斗的为人和品格。关键是他不知道上奏了多少回,皇帝根本不理不睬。
当然,杨涟就是杨涟,有意见也没撂挑子,清屯充饷、肃贪清腐等工作也干得兢兢业业。
作为一省最高长官,杨涟还常常青衫布履,深入田间、民舍,微服察访,遍知闾里利病,惩治劣绅豪强,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左光斗对朝廷的一些政策也不甚赞成,觉得老友也是一片赤诚之心,奏疏中也未对皇帝大加指责,而是指向了皇帝身边的佞臣阉宦,便答应下来。
但老左一路行来,所见所闻已与数年前大不相同。不仅仅是道路、房屋等景象的变化,还有百姓的面貌,也多有改变。
而辽东战局的扭转,老左在朝廷邸报和《大明论坛》上也都了解。
自老奴叛明之后,明军屡战屡败,丧师数十万,弃民数百万,辽东已丢失大半。老左身为朝廷命官,对此的感觉比老百姓要强烈得多。
但现在,辽东形势的转折,已经影响到了成千上万的百姓。不是加赋加税压得满脸愁苦,而是免赋减税,使老百姓未受压榨。
辽东战事的花费,老左可比百姓清楚,万历年间就加派的“辽饷”,已经显示出朝廷财政的捉襟见肘。
虽然对朝廷的政策,对皇帝的行为,老左颇有微词,但他还是识大局的,也不象某些人那般偏执。
不得不承认,这几年来大明的变化很大,说是蒸蒸日上也不为过。
不管是战争,还是民众,都是逐渐向好。那些怨恨,甚至不满的,多是自家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回到京中,老左看到了更多,也拜会了孙承宗、李起元、徐光启等人。从他们口中,老左知道得更多,也更震惊。
不说武学、科学院,以及徐光启领导的农学院,这些的花费还不算什么。光是这几年对于辽东和西南的投入,就是天文数字。
皇帝连金花银都尽数拿出,以扩充军备,奖赏有功将士。
皇宫内的宫人放归了数批,却从未再招;宫中用度也是精打细算,万寿节也不办了,你还能说皇帝是昏君?
当然,杨涟的奏疏中也没敢说什么昏君。但在这个时候,给皇帝添堵是不是不合适啊?
让老左最后改变心意的则是皇帝的召见,到处都在花钱,对于水利的投入,皇帝也没显出吝啬,只为减小灾害的影响,使百姓少受损害。
老左捏了捏怀中的奏疏,愈发加快了脚步。虽然觉得对杨涟有失诺之嫌,但他并不是十分后悔。
或许杨大洪回京之后,也会改变心意,顾全大局。老左这样想着,命令下人调转车头,直奔河道新衙门。
……………………….
左光斗告退而去,皇帝却并没清闲,也没空儿“责罚”小慧,尽管这挺刺激,皇帝也挺喜欢。
“奴婢谢皇爷隆恩。”许久未见的老魏入殿便跪,膝行数步,重重地叩下头去。
朱由校抬了抬手,说道:“魏伴平身。”顿了一下,皇帝又接着问道:“府宅住进去了,可还习惯?”
“习惯,习惯。”老魏再次叩头,声音都有些哽咽,“奴婢有感皇恩深重,夜不能寐,终于想到了以报万一的法子。”
哦,朱由校有些好奇,老魏想到了什么法子。
上回为了报恩,要把他的侄外孙女进献宫中,也就是历史上被称为“丽而狡”的任容妃,被皇帝拒绝,这回又要搞什么呢?
“起来说。”朱由校目光闪动,心中提高了几分警惕。
历史上的魏忠贤和客氏在宫内迫害嫔妃,如果深究原因,应该就是因为任容妃生了献怀太子朱慈炅。
你想啊,小木匠的几个子嗣死得都有点可疑,唯独献怀太子朱慈炅健康成长。
如果不是神秘的王恭厂大爆炸,朱慈炅受惊吓而亡,他自然是小木匠的唯一继承人。老魏和客氏自然是荣华富贵,后顾无忧。
所以,朱由校不会收任容妃,尽管听说很漂亮很妖娆。所以,朱由校要把宫内收拾得干干净净,绝不让老魏插手进来。
领东厂,监察百官,那是外事,朱由校觉得老魏还算卖力称职。如果忠心依旧,他倒是想给老魏一个善终。
赏赐府宅也是酬功加恩,老给太监加衔,文官免不了呱噪,朱由校也很无奈。按他的小气劲儿,给个虚衔,比赏赐府宅要省钱吧?
老魏站起身,半躬着启奏道:“皇爷,今年风调雨顺,诸事顺遂,万寿节要办得风光体面,才能彰显皇爷的英明神武,彰显这太平盛世。”
万寿节嘛,朱由校抿了下嘴角,办不办都行。平辽未成功,这钱还是要花在刀刃上更好。
老魏看皇爷没打断,便继续说道:“为了大明,皇爷拿内帑,拿金花银,从没吝啬过,以致连万寿节这般重大的庆典都没钱操办。那些藩王权贵可曾为国为朝廷慷慨解囊过?”
说得有道理,这大明又不是朕一人的?嗯,不对,这大明就是朕的,谁也别想夺走。
朱由校眨巴眨巴眼睛,等着老魏继续说下去。
老魏一副满腔义愤的样子,奏道:“奴婢愿去京城勋贵家走一圈,还有各省的藩王,东厂亦可派人去晓以大义,让他们捐输钱财,把今年的万寿节办得普天同庆、隆重盛大。”
捐输啊,还晓以大义,就是强行摊派募捐呗!
朱由校轻抚额头,觉得这主意不好。若是为国事,比如辽东战事,让权贵藩王出钱,那是没有啥心理负担。逼急了,操家的事他也干得出来。
可为了自己过生日,得罪权贵藩王,就有点得不偿失了。倒不是怕他们,而是朱由校有着长远的计划,不急于一时。
老魏眼巴巴地等着皇爷的决定,这事儿他干得熟啊!集资办银行的时候,他就各省跑过,光从福王那个大胖子身上就榨了五十万两呢!
“魏伴的忠心,朕岂能不知?”朱由校抬起眼帘,温言说道:“现下辽东未平,就是有钱,万寿节亦不是大操大办的时候。”
停顿了一下,朱由校继续说道:“这样,今年还是从简。自家过生日,朕觉得还是和后宫在一起比较随和方便。”
老魏有点失望,但皇爷威权日重,说话虽不严厉,但定下来的事情却不容更改。
“皇爷为了大明——真是……”老魏感动得差点落泪。
朱由校笑了笑,说道:“魏伴提督东厂,使朕的耳目清明,令贪官污吏为之胆寒,这便是大功。继续忠心办差,朕在这皇宫大内,也能放心安心。”
“是,是。”老魏躬身道:“奴婢忠心耿耿,尽心竭力,一定让皇爷放心安心,不劳神费心。”
朱由校点了点头,随手拿起桌案上的物件,说道:“这是赏赐魏伴的,朝鲜使臣带来的海外之物。”
“奴婢谢万岁隆恩。”老魏的膝盖灵活得令人吃惊,刷地就矮了一截,快得令皇帝的眼睛都眨了一下。
老魏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告退而去,皇帝还为老魏灵活的膝盖而感叹,不练点滑行之类的技艺真是可惜了。
伸了个懒腰,皇帝站起身,抬头正看到范小慧低眉顺眼地在旁边侍立。
装老实是吧,以为朕七秒记忆,忘了“天道好还”的事情了?
“小慧,可想出答案了?”皇帝的声音不高,可听在小慧耳中,却有点嗡嗡地带着回音。
“皇爷——”范小慧可怜兮兮地抬起脸,看皇爷的脸色没有通融的意思,吭吭哧哧地说道:“天,天凉好个秋是吧?天凉好,天凉个秋,欲说还休?”
朱由校都愣住了,这什么乱七八糟的,连“天道好还”的问题都给忘了,还整出“天凉好个秋”了。
见皇爷脸色怪异,范小慧咧嘴嘿笑,岔开话题道:“皇爷,奴婢陪您去看朝鲜美女吧,她们等得都着急了呢!”
哼了一声,朱由校翻了翻眼睛,迈步出殿,后面跟着愁眉苦脸的小慧。
………………………
朝鲜绫阳君李倧即位后,马上派奏请使赴明京师,请求册封。
当时,明廷在朝堂上争议颇大,竟有应予“声罪致讨,以振王纲”的提议。
最后是基于毛文龙的奏报,以及袁可立态度的转变,以及辽东形势的需要,才最终决定承认李倧对王位的继承。
但承认是承认,朝鲜所派的奏请使却只带回明廷承认李倧为朝鲜国王的诏书,明廷没有派出使臣前往朝鲜举行册封典礼。
包括朱由校在内,都不是很了解朝鲜国内的情形,也不清楚李倧想要得封的迫切性。
没有天朝上国的承认和册封,李倧就不能完全洗白篡位的嫌疑,国内的敌对派就不会善罢干休。哪怕是程序上有暇疵,也不会令人信服。
明廷的诏书一到朝鲜,立刻引起朝鲜臣民的疑惑不解,认为:“二百年流来旧规,必遣诏使,即颁诰命、冕服,而独于此封典,分为两件事,非徒小邦听闻疑怪,有违天朝列圣之典礼。”
所以,李倧不得不再次派使臣前往北京,向明廷奏请尽快派使完成对其的封典大礼。
这次李倧所派的奏请使不仅携带了大量银、参、宝物,还向皇帝进献美女四名,都是没整过容滴。
看看这个时代的朝鲜美女与后世有什么区别,皇帝带着强烈的好奇,在乾清宫懋勤殿予以召见。
四位美女被礼部官员引领着先在殿外等候,朝鲜奏请使汉城府判尹李德泂、书状官洪翼汉先行入内,跪倒叩头,拜见天朝上国大皇帝。
朱由校抬了抬手,命外使平身,自有王体乾上前接过奏文转呈。
按照明朝的程序,朝鲜使臣抵京后先往礼部主客清吏司呈送所进文书(奏文或咨文)。
然后,文书需经礼部议覆后,转送内阁票拟,再呈送皇帝御览,经皇帝朱批,发送到相关部门处理。
上次奏请使前来,礼部官员在议覆朝鲜文书的过程中,无论所请之事大小,大肆索贿,丢尽了天朝上国的脸面。也因此令皇帝大怒,对礼部官员一番狠辣清洗。
这次奏请使再来,礼部官员便无人再敢如此,两次都随团而来的书状官洪翼汉对此极为感慨。
皇帝对奏文内容已经知道,这只是做个样子。这件事情如何处置,已经确定。朝鲜也答应了全部的条件,没有必要再拖下去。
何况,今时不同往日。辽东形势的扭转,使得朝鲜的作用大为降低,训练朝鲜兵的计划费时耗力,暂时已经被搁置。
但要说朝鲜完全失去作用,还不至于。建奴未灭,朝鲜因为地理位置,总是不能不考虑到的一个因素。
打开奏文象征性地扫了几眼,皇帝缓缓开口道:“待朝议之后,朕再作处置。”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使臣万里跨海再来奏请,朕意以准封典,待差遣官员议妥具奏即可。”
“外臣谢万岁隆恩。”奏请使汉城府判尹李德泂、书状官洪翼汉喜不自胜,跪拜谢恩。
皇帝说得挺明白了,册礼之事在走程序,他是没什么意见,估计朝议也没什么问题。等到朝议定下诏使人选,他一定准奏。
赶紧的,把美女叫进来让朕看看。要不是有美女,谁稀罕召见你们?
………………….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77942/2066567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