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大明发展的快车道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不管能不能理解皇帝的深远想法和目标,都不影响人们在逐渐改变的框架内去适应,去更好地生活。
李旦和孙维达,以及众多的商贾都是一样。一方面顺应变化,一方面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继续赚钱获利。
其实,不管是海商总会,还是长江商会,在朝廷要求的运输粮食物资的过程中,都不是赔本。只不过相较于瓷器、丝绸、茶叶、棉纺等,赚得少一些而已。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他们获得出口紧俏物资的数量可比以前更多。象朝廷的织造、瓷器工坊,所出产的精品,大部分都给予了他们两家。
这也可以看成是皇帝对于他们的回报,做为国为民的事情,不白干。这还不包括玻璃镜子、香水、香皂等暴利商品的份额。
窗外传来了嘈杂的声音,两人所处的木楼正在港口的附近,登高望远,便能看到港口内忙碌的景象。
孙维达注目良久,微笑着伸手一指,说道:“长江各港口也在安装起重机,装船卸货既快又好。”
科学院制造并改进的起重机,正在运输领域普及。由动滑轮和轮盘组成,有大有小,大量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李旦站在孙维达身边,笑着说道:“孙会长请细看,除了起重机,还有定装货箱,依据船只大小所制,装运起来快捷方便。”
定装货箱就相当于后世的集装箱,大小材质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除了海运之外,陆路上的马车运输推广得更快。
最容易接受新型运输方式的自然是商贾,从中华商会开始,就发现了标准马车、货厢运输的便利,以及专业运输和分段运输的好处。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贩货买卖,基本上是从起点到终点的全程。人吃马嚼,一路上的花费不少,还很辛苦。
现在呢,依托于驿站建起的货栈旅店,则可以为分段运输打下基础。特别是中华商会,最早接了皇帝的差使,在陆路建起了中继站点。
这样一来,中华商会就能够以省为界,实现分段运输,也只承担省际运输。货车到了交换的地方,或者换马,或者把货厢换车,再继续行程。
这样的运输方式起码减少了人员长途行走的劳累,以及吃住上的花费。除了自家的货物运送,还可以承揽别家的业务,这又是一笔收入。
其实,分段运输在漕运上早已有之,改到陆运,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等到铁制板轨铺设完毕,在运输上的速度和便捷,又能迈上一个台阶。至于蒸汽机车进入实用,皇帝估计至少要十年之后。
即便如此,改变也是巨大的,也是随处可见的。四轮马车,钢制车轴,标准货厢,起重机械等等,都是大的进步。
而效率的提升,意味着人力的节省,人力的富裕。现在可不是发愁就业率的问题,广阔无边的土地,抢过来不难,难的是人口的填充,以及尽快地开发。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平辽之后,大明的发展骤然提速。用皇帝的话来说,就是进入快车道。
别看大灾害正在蔓延、扩大,但皇帝已经有了渡过的信心,也就不会影响他强力地推进大明的各项建设。
孙维达连连点头,赞道:“这个定装货箱真的很快捷方便,回去之后,某也把江船进行改造。”
“孙会长但有看好的匠人,自可从某这里借调。”李旦哈哈笑着,大方地做出表示,“他们都做得熟练,干得又快又好。”
“多谢李兄。”孙维达感谢过后,停顿了一下,又试探地问道:“某对海外不甚熟悉,不知这婆罗洲发展前景如何,李兄可否解说一二?”
李旦笑着看了孙维达一眼,说道:“婆罗洲的发展前景,某也不是很清楚。”
眼看孙维达露出些许失望的神情,李旦向北面拱了拱手,又接着说道:“但万岁很是看重,某自然是全力开拓。”
万岁看重啊?!孙维达眼睛一亮。
对于海商总会在婆罗洲的立足开拓,孙维达也是听到了点风声,具体的并不清楚。
但他也是个有想法,有魄力的,长江航运虽然把持在商会手中,可他觉得发展的潜力已经不大,对此并不满足。
李旦伸手示意,请孙维达落座,才喝着茶水,又向他介绍了婆罗洲的大概情况。
其实,皇帝对于婆罗洲的关注和支持,李旦并不是全部了解。他认为是皇帝对于开疆拓土的执着,而这只不过是皇帝的一个目的。
婆罗洲的土著势力薄弱,荷兰人刚在爪哇的巴达维亚建立基地,还来不及对外扩张。
抢先在婆罗洲立足,并借助海商总会的名义,没有派驻正规军,但不断输送人员,扩充实力、坚实基础,作为攻打巴达维亚的基地。
与荷兰人在澳门海域开战的消息传来,李旦差不多能够猜到皇帝的又一个意图。
但谁也不会想到,皇帝对婆罗洲是势在必得,不仅仅是开疆拓土,以及攻打荷兰人两个目的。
金鸡纳树了解下,橡胶树知道不知道,婆罗洲的气候条件,正是这两种战略性植物的生长沃土。
对了,还有石油。巴厘巴板,浡泥(文莱),地下埋藏的石油可是天文数字的财富。
历史上的二战,小日本冒险南下,与美国开战,不就是为了石油和橡胶。
皇帝一面支持海商总会在婆罗洲的立足开拓,一面通过各种手段求购金鸡纳树和橡胶树的种子。
相比于能治疗虐疾的金鸡纳树,橡胶树种子的获得应该更加容易。因为橡胶的作用还不为世人所知,也没有不准橡胶树种子外流的限制。
南美的玉米、土豆已经流入大明数十年,金鸡纳树和橡胶种子只要大力搜购,总会得偿所愿的。
为此,皇帝给传教士们画了个大饼。只要能弄到两样东西中的一种,大明帝国新开拓的领土内,便可自由传教。
这委实是个极有诱惑力的条件,而皇帝也并不太担心对大明造成多大的影响。如果觉得难以控制,就来一次清洗压制好了。
宗教,放任是不行的,影响到了国家和政权的稳定,自然要管制打压,甚至是灭除。
历史上的几次灭佛运动,就说明了宗教无法抗衡国家权力。
所以,道教、佛教,还有基督教,都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发展,但前提是不能危害国家稳定,政权稳固。
李旦给孙维达讲述得还是比较详细,能往婆罗洲拉人是越多越好。毕竟,婆罗洲的开拓以海商总会为主导,发展得越好,功劳越大。
当然,李旦没有把皇帝的承诺说出来,那是暗地里的,不能公开。有封地的实爵,李旦的拼命努力,就是为了这个。
吕宋的西班人是肯定要灭掉的,然后是荷兰红毛鬼,还要抵挡英国佬在亚洲的侵略扩张。
看看,除了湄公省外,海外之地那么宽广,有封地的实爵多几个,影响不大。
在皇帝的计划中,要在海外赐予封地的可不是李旦一个。谁贡献多,谁功劳大,封爵不吝啬,不管你是商贾,还是文臣武将。
…………………….
固原。
三边总督孙传庭的开府之地,即总督陕西、甘肃、延绥、宁夏军务,节制甘、凉、肃、西、宁夏、延绥、神道岭、兴安、固原共九总兵。。
孙传庭从万历四十七年考中三甲进士,到现在身为一方大员,位高权重,也不过十年之久,算得上平步青云、仕途坦荡了。
当然,皇帝的擢升也是有章可循。首先,孙传庭别看是进士出身,可身长八尺,能左右射,武艺绝伦。
个人武力值只是其一,孙传庭还经过了学习、进修、实习观战、考察等阶段,才被皇帝提拔到三边总督位置上的。
学习、进修是指在武学的一年时间;实习观战则是在灭奴平辽的最后阶段,随京营飞骑在辽东作战;至于考察,则是皇帝的三次召见,孙传庭陈述西北防务,并得到皇帝的面授机宜。
“圣主若虚前席待,愿将血泪洒丹墀”,这是孙传庭出京赴塞时所作的诗句,显示了他建功立业的志向。
而他离京前陛辞时,皇帝所说的“河套存则边患息,河套失则边患起”,则给了他树立了明确的目标。而这个目标,还只是初期的。
在厅内,孙传庭一边与来客叙话,视线却不时扫过墙上的地图,河套则是关注最多的地区。
“伯雅兄,似乎心不在焉啊!”陕西督粮参政洪承畴放下茶杯,笑着说道:“河套固然重要,但陕西全省受灾,军事行动恐怕要延后进行啦!”
洪承畴与孙传庭是同科进士,比孙传庭考得还要好,是二甲进士出身,孙传庭则是三甲同进士出身。
可由于皇帝的赏识提拔,孙传庭和洪承畴的经历已与历史上不同,洪承畴反过来倒是低于孙传庭一头。
孙传庭呵呵一笑,说道:“受灾可并不影响军事行动,收复河套并善加经营,或可缓解陕西灾害。”
明朝几经反复,最终“弃套”的主要原因,便是在河套地区不能建立行之有效的后勤体系。
由于所需钱粮全靠后方转运,庞大的后勤消耗,无法维持明军在河套地区的长期存在。
李旦和孙维达,以及众多的商贾都是一样。一方面顺应变化,一方面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继续赚钱获利。
其实,不管是海商总会,还是长江商会,在朝廷要求的运输粮食物资的过程中,都不是赔本。只不过相较于瓷器、丝绸、茶叶、棉纺等,赚得少一些而已。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他们获得出口紧俏物资的数量可比以前更多。象朝廷的织造、瓷器工坊,所出产的精品,大部分都给予了他们两家。
这也可以看成是皇帝对于他们的回报,做为国为民的事情,不白干。这还不包括玻璃镜子、香水、香皂等暴利商品的份额。
窗外传来了嘈杂的声音,两人所处的木楼正在港口的附近,登高望远,便能看到港口内忙碌的景象。
孙维达注目良久,微笑着伸手一指,说道:“长江各港口也在安装起重机,装船卸货既快又好。”
科学院制造并改进的起重机,正在运输领域普及。由动滑轮和轮盘组成,有大有小,大量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李旦站在孙维达身边,笑着说道:“孙会长请细看,除了起重机,还有定装货箱,依据船只大小所制,装运起来快捷方便。”
定装货箱就相当于后世的集装箱,大小材质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除了海运之外,陆路上的马车运输推广得更快。
最容易接受新型运输方式的自然是商贾,从中华商会开始,就发现了标准马车、货厢运输的便利,以及专业运输和分段运输的好处。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贩货买卖,基本上是从起点到终点的全程。人吃马嚼,一路上的花费不少,还很辛苦。
现在呢,依托于驿站建起的货栈旅店,则可以为分段运输打下基础。特别是中华商会,最早接了皇帝的差使,在陆路建起了中继站点。
这样一来,中华商会就能够以省为界,实现分段运输,也只承担省际运输。货车到了交换的地方,或者换马,或者把货厢换车,再继续行程。
这样的运输方式起码减少了人员长途行走的劳累,以及吃住上的花费。除了自家的货物运送,还可以承揽别家的业务,这又是一笔收入。
其实,分段运输在漕运上早已有之,改到陆运,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等到铁制板轨铺设完毕,在运输上的速度和便捷,又能迈上一个台阶。至于蒸汽机车进入实用,皇帝估计至少要十年之后。
即便如此,改变也是巨大的,也是随处可见的。四轮马车,钢制车轴,标准货厢,起重机械等等,都是大的进步。
而效率的提升,意味着人力的节省,人力的富裕。现在可不是发愁就业率的问题,广阔无边的土地,抢过来不难,难的是人口的填充,以及尽快地开发。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平辽之后,大明的发展骤然提速。用皇帝的话来说,就是进入快车道。
别看大灾害正在蔓延、扩大,但皇帝已经有了渡过的信心,也就不会影响他强力地推进大明的各项建设。
孙维达连连点头,赞道:“这个定装货箱真的很快捷方便,回去之后,某也把江船进行改造。”
“孙会长但有看好的匠人,自可从某这里借调。”李旦哈哈笑着,大方地做出表示,“他们都做得熟练,干得又快又好。”
“多谢李兄。”孙维达感谢过后,停顿了一下,又试探地问道:“某对海外不甚熟悉,不知这婆罗洲发展前景如何,李兄可否解说一二?”
李旦笑着看了孙维达一眼,说道:“婆罗洲的发展前景,某也不是很清楚。”
眼看孙维达露出些许失望的神情,李旦向北面拱了拱手,又接着说道:“但万岁很是看重,某自然是全力开拓。”
万岁看重啊?!孙维达眼睛一亮。
对于海商总会在婆罗洲的立足开拓,孙维达也是听到了点风声,具体的并不清楚。
但他也是个有想法,有魄力的,长江航运虽然把持在商会手中,可他觉得发展的潜力已经不大,对此并不满足。
李旦伸手示意,请孙维达落座,才喝着茶水,又向他介绍了婆罗洲的大概情况。
其实,皇帝对于婆罗洲的关注和支持,李旦并不是全部了解。他认为是皇帝对于开疆拓土的执着,而这只不过是皇帝的一个目的。
婆罗洲的土著势力薄弱,荷兰人刚在爪哇的巴达维亚建立基地,还来不及对外扩张。
抢先在婆罗洲立足,并借助海商总会的名义,没有派驻正规军,但不断输送人员,扩充实力、坚实基础,作为攻打巴达维亚的基地。
与荷兰人在澳门海域开战的消息传来,李旦差不多能够猜到皇帝的又一个意图。
但谁也不会想到,皇帝对婆罗洲是势在必得,不仅仅是开疆拓土,以及攻打荷兰人两个目的。
金鸡纳树了解下,橡胶树知道不知道,婆罗洲的气候条件,正是这两种战略性植物的生长沃土。
对了,还有石油。巴厘巴板,浡泥(文莱),地下埋藏的石油可是天文数字的财富。
历史上的二战,小日本冒险南下,与美国开战,不就是为了石油和橡胶。
皇帝一面支持海商总会在婆罗洲的立足开拓,一面通过各种手段求购金鸡纳树和橡胶树的种子。
相比于能治疗虐疾的金鸡纳树,橡胶树种子的获得应该更加容易。因为橡胶的作用还不为世人所知,也没有不准橡胶树种子外流的限制。
南美的玉米、土豆已经流入大明数十年,金鸡纳树和橡胶种子只要大力搜购,总会得偿所愿的。
为此,皇帝给传教士们画了个大饼。只要能弄到两样东西中的一种,大明帝国新开拓的领土内,便可自由传教。
这委实是个极有诱惑力的条件,而皇帝也并不太担心对大明造成多大的影响。如果觉得难以控制,就来一次清洗压制好了。
宗教,放任是不行的,影响到了国家和政权的稳定,自然要管制打压,甚至是灭除。
历史上的几次灭佛运动,就说明了宗教无法抗衡国家权力。
所以,道教、佛教,还有基督教,都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发展,但前提是不能危害国家稳定,政权稳固。
李旦给孙维达讲述得还是比较详细,能往婆罗洲拉人是越多越好。毕竟,婆罗洲的开拓以海商总会为主导,发展得越好,功劳越大。
当然,李旦没有把皇帝的承诺说出来,那是暗地里的,不能公开。有封地的实爵,李旦的拼命努力,就是为了这个。
吕宋的西班人是肯定要灭掉的,然后是荷兰红毛鬼,还要抵挡英国佬在亚洲的侵略扩张。
看看,除了湄公省外,海外之地那么宽广,有封地的实爵多几个,影响不大。
在皇帝的计划中,要在海外赐予封地的可不是李旦一个。谁贡献多,谁功劳大,封爵不吝啬,不管你是商贾,还是文臣武将。
…………………….
固原。
三边总督孙传庭的开府之地,即总督陕西、甘肃、延绥、宁夏军务,节制甘、凉、肃、西、宁夏、延绥、神道岭、兴安、固原共九总兵。。
孙传庭从万历四十七年考中三甲进士,到现在身为一方大员,位高权重,也不过十年之久,算得上平步青云、仕途坦荡了。
当然,皇帝的擢升也是有章可循。首先,孙传庭别看是进士出身,可身长八尺,能左右射,武艺绝伦。
个人武力值只是其一,孙传庭还经过了学习、进修、实习观战、考察等阶段,才被皇帝提拔到三边总督位置上的。
学习、进修是指在武学的一年时间;实习观战则是在灭奴平辽的最后阶段,随京营飞骑在辽东作战;至于考察,则是皇帝的三次召见,孙传庭陈述西北防务,并得到皇帝的面授机宜。
“圣主若虚前席待,愿将血泪洒丹墀”,这是孙传庭出京赴塞时所作的诗句,显示了他建功立业的志向。
而他离京前陛辞时,皇帝所说的“河套存则边患息,河套失则边患起”,则给了他树立了明确的目标。而这个目标,还只是初期的。
在厅内,孙传庭一边与来客叙话,视线却不时扫过墙上的地图,河套则是关注最多的地区。
“伯雅兄,似乎心不在焉啊!”陕西督粮参政洪承畴放下茶杯,笑着说道:“河套固然重要,但陕西全省受灾,军事行动恐怕要延后进行啦!”
洪承畴与孙传庭是同科进士,比孙传庭考得还要好,是二甲进士出身,孙传庭则是三甲同进士出身。
可由于皇帝的赏识提拔,孙传庭和洪承畴的经历已与历史上不同,洪承畴反过来倒是低于孙传庭一头。
孙传庭呵呵一笑,说道:“受灾可并不影响军事行动,收复河套并善加经营,或可缓解陕西灾害。”
明朝几经反复,最终“弃套”的主要原因,便是在河套地区不能建立行之有效的后勤体系。
由于所需钱粮全靠后方转运,庞大的后勤消耗,无法维持明军在河套地区的长期存在。
本文网址:https://www.haitangshuwu.vip/book/77942/2995338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haitangshuwu.vip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